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7


本发明涉及救生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智能救生艇也叫遥控救生艇,是一种可遥控指挥实现精准控制救生艇到落水人员身旁的救生装置,可达到快速救援的目的;

现如今的智能救生艇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性较为单一,如遥控者距离被落水者较远或者有障碍物遮挡,不能清除的看到落水者所在的精准方位,将为施救带来较大影响,其次由于智能救生艇动力强劲,在将要抵达落水者位置时难以进行精确控制,或者在遇到漂浮物较多水域或流动水源对遥控者的操作要求较高,难以精准的快速抵达落水者身边,而措施最佳救援时间,并且智能救生艇的价值较高,在遇到流动性的障碍物或初学者操控时易对救生艇造成破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不能清除的看到落水者所在的精准方位、难以精准的快速抵达落水者身边和易对救生艇造成破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包括救生艇本体,还包括:

抓握组件,所述抓握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的外壁上;

螺旋桨防护罩,所述螺旋桨防护罩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中螺旋桨处下方;且呈凸起状态;

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的前端外壁上;

动力投射组件,所述动力投射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顶端前侧中部位置;

远光灯和近光灯,所述远光灯和近光灯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投射组件的前侧底端;

全景摄像头,所述全景摄像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投射组件的前侧顶端;

操控杆,所述操控杆活动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左侧顶端外壁上;

对讲设备,所述对讲设备固定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的顶端中部内侧。

优选的,所述抓握组件包括有:第一把手,两个所述第一把手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前侧左右两端的外壁上;第二把手,两个所述第二把手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内侧前端的壁面上;第三把手,所述第三把手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外壁中部的左右两端;扶持板,所述扶持板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救生艇本体的内侧中部。

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前侧内腔中;第一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外侧;防撞板,所述防撞板活动连接于第一减震组件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有:圆环,若干个所述圆环每两个为一组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前侧内壁的上下两侧;第四弹簧,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圆环内腔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四弹簧为弯曲状态;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可转动的卡接在所述圆环的内腔中,其外壁的两端均与所述第四弹簧的两端紧密接触;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个圆环之间,并与所述限位挡板内侧中部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杆,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防撞板的内壁中部;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活动套接于第一连接杆的外壁外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位置的固定杆;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腔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动力投射组件包括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固定安装在所述救生艇本体前侧顶端中部;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的内腔中;转杆,所述转杆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设置在固定台的内腔中并延伸至固定台的顶端外侧;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联轴器锁紧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套接在所述转杆底端外壁外侧,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转杆的外壁外侧;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卡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且呈倾斜状态;助推板,所述助推板通过滚珠滑块可移动的卡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腔顶端;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顶端,且与所述助推板的后侧壁紧密接触;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活动的设置在固定块的内腔中,其顶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卡块,所述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并位于电动推杆伸出端的极限位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设置在固定块的内腔底端,并与所述限位块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外壁开设有倾斜凹槽,并与所述卡块的形状位置相匹配。

优选的,处于伸出状态的所述限位块与助推板的底端相接触,且接触位置为尖锐状。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功能较为全面,分别通过全景摄像头、远光灯,近光灯、对讲设备能够为救援工作带来较大的综合便利性,辅助救援工作的正常开展;

2、本发明通过防撞机构能够对智能救生艇起到较为全面的防撞减震效果,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保护智能救生艇的核心部件,保证救生艇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通过动力投射组件能够将就剩绳索进行多角度的投射,针对在遇到漂浮物较多水域或流动水源处可快速有效的让落水者及时搭载智能救生艇,以应对更多复杂的救生场景,保证最佳的救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螺旋桨防护罩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动力投射组件处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减震组件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二减震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9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

图中:1、救生艇本体,2、抓握组件,3、螺旋桨防护罩,4、防撞机构,5、动力投射组件,6、远光灯,7、近光灯,8、全景摄像头,9、操控杆,10、对讲设备,21、第一把手,22、第二把手,23、第三把手,24、扶持板,41、防撞板,42、第一减震组件,43、第二减震组件,501、固定台,502、电机,503、转杆,504、第一齿轮,505、第二齿轮,506、壳体,507、电动推杆,508、助推板,509、第一弹簧,510、固定块,511、限位块,512、卡块,513、第二弹簧,421、第一连接杆,422、第二连接杆,423、第三弹簧,431、圆环,432、第四弹簧,433、限位挡板,434、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前进的水上智能救生艇,包括救生艇本体1,还包括:抓握组件2、螺旋桨防护罩3、防撞机构4、动力投射组件5、远光灯6、近光灯7、全景摄像头8、操控杆9和对讲设备10,抓握组件2固定安装在救生艇的外壁上,螺旋桨防护罩3固定安装在救生艇本体1中螺旋桨处下方,且呈凸起状态,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护效果,防止螺旋桨对落水者造成伤害,防撞机构4固定安装在救生艇本体1的前端外壁上,动力投射组件5固定安装在救生艇本体1顶端前侧中部位置,远光灯6和近光灯7均固定安装在动力投射组件5的前侧底端,可分别适应远近灯光的照射,有利于搜救工作的开展,全景摄像头8固定安装在动力投射组件5的前侧顶端,拍摄角度更加全面,可应对视觉死角和可见度等问题的出现,操控杆9活动安装于救生艇本体1左侧顶端外壁上,便于落水者自行控制,防止救生艇本体1脱离遥控无法巡回,对讲设备10固定安装于救生艇本体1的顶端中部内侧,便于落水者与施救者及时沟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抓握组件2包括有:第一把手21、第二把手22、第三把手23和扶持板24,两个第一把手21分别固定安装在救生艇本体1前侧左右两端的外壁上,两个第二把手22分别固定安装在救生艇本体1内侧前端的壁面上,第三把手23分别固定安装在救生艇本体1外壁中部的左右两端,扶持板24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于救生艇本体1的内侧中部,均起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抓握作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防撞机构4包括有:防撞板41、第一减震组件42和第二减震组件43,第二减震组件43固定设置在救生艇本体1前侧内腔中,第一减震组件42固定连接于第一减震组件42的外侧,防撞板41活动连接于第一减震组件42的外侧,起到多方位的减震作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减震组件43包括有:圆环431、第四弹簧432、限位挡板433和固定杆434,若干个圆环431每两个为一组分别固定安装在救生艇本体1前侧内壁的上下两侧,两个第四弹簧432分别设置在圆环431内腔的左右两侧,且第四弹簧432为弯曲状态,能够使限位挡板433始终朝向一个位置,其中第四弹簧433的位置不可改变,限位挡板433可转动的卡接在圆环431的内腔中,其外壁的两端均与第四弹簧432的两端紧密接触,固定杆434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两个圆环431之间,并与限位挡板433内侧中部固定相连,从而起到侧方位的防冲击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减震组件42包括有:第一连接杆421、第二连接杆422和第三弹簧423,若干个第一连接杆421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防撞板41的内壁中部,第二连接杆422的一端活动套接于第一连接杆421的外壁外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位置的固定杆434,第三弹簧423设置在第二连接杆422的内腔中,并与第一连接杆421紧密接触,从而抵消正面的部分冲击力,起到缓冲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动力投射组件5包括有:固定台501、电机502、转杆503、第一齿轮504、第二齿轮505、壳体506、电动推杆507、助推板508、第一弹簧509、固定块510、限位块511、卡块512和第二弹簧513,固定台501固定安装在救生艇本体1前侧顶端中部,电机502固定设置在固定台501的内腔中,作为本装置中主要的动力源,转杆503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设置在固定台501的内腔中并延伸至固定台501的顶端外侧,第一齿轮504通过联轴器锁紧于电机502的驱动端,第二齿轮505固定套接在转杆503底端外壁外侧,并与第一齿轮504相啮合,第一齿轮504与第二齿轮505均起到传动作用,壳体506固定安装在转杆503的外壁外侧,电动推杆507固定卡接在壳体506的内腔中,且呈倾斜状态,起到助推作用,助推板508通过滚珠滑块可移动的卡接在壳体506的内腔顶端,可在其表面放置救生用绳索,第一弹簧509设置在壳体506内腔顶端,且与助推板508的后侧壁紧密接触,固定块510固定安装在电动推杆507的伸缩端,限位块511可活动的设置在固定块510的内腔中,其顶端延伸至固定块510的外侧,限位块511的外壁开设有倾斜凹槽,并与卡块512的形状位置相匹配,处于伸出状态的限位块511与助推板508的底端相接触,且接触位置为尖锐状,卡块512固定安装在壳体506的内腔中,并位于电动推杆507伸出端的极限位置,第二弹簧513固定设置在固定块510的内腔底端,并与限位块511紧密接触,第二弹簧513为拉力弹簧,受到外力后产生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初始状态。

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只要满足本方案的使用需要均可,具体可在市场上购买得到。

在本发明中使用到的操控杆9是基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救生艇的航向控制,目的在于将遥控端的功能同时集成在救生艇本体1内部,并对部分进行改进,本发明中智能救生艇的控制功能以及内部集成的模块等参照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救生艇,由于其功能为公众所知的现有技术,因此在本发明中不做过多赘述。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步骤一:本发明可通过遥控的方式在水面进行移动,同时可搭载落水者达到安全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本装置中的远光灯6、近光灯7、全景摄像头8、操控杆9和对讲设备10,以实现应对复杂多变的极端救援环境,辅助本装置具有照明,沟通和摄像和自主控制的功能,有利于搜救工作的正常开展;

步骤二:在使用中如前方遇到冲击可通过本装置中的防撞板41进行低档和缓冲,防撞板41遇到冲击后,首先可通过若干个设置在第一减震组件42中的第三弹簧423进行缓冲,如遇到侧方冲击,还可通过本装置中的第二减震组件43进行卸力,基于第一减震组件42缓冲的基础上,侧方受力后将迫使防撞板41偏转,由于第一减震组件42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此运动过程中,将带动固定杆434以及限位挡板433进行旋转,处于旋转过程中的限位挡板433有同时受到两个第四弹簧432的反向作用力,使其迅速回正,从而达到侧方位显著的防冲击效果;

步骤三:在使用中如遇到极端情况救生艇无法抵达最后一段里程时,通过控制电机502转动,并通过第一齿轮504以及第二齿轮505之间的啮合传动作用实现转杆503的转动效果,在此运动过程中壳体506将随转杆503同步旋转,直至壳体506朝向落水者方向时,在控制电动推杆507向外侧伸出,在电动推杆507伸出的过程中在限位块511的作用下推动助推板508移动,同时压迫第一弹簧509压缩蓄力,直至固定块510移动至卡块512位置后,卡块512插入到固定块510的内腔中,并在限位块511倾斜面的形状作用下使其向固定块510的内腔中收缩,直至与助推板508脱离后,助推板508在第四弹簧432的反作用推力下迅速向侧方位移动,从而达到对救生绳索投射的作用,实现应对复杂的救援场景,为落水者争取救援时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04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