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古建筑由于存世时间久远,保护不到位,使得其墙体发生变形,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会导致古建筑倒塌损毁。
现有的古建筑变形墙体修复技术,是对出现倾斜、歪闪、扭曲、鼓涨情况的墙体进行编号拆除,再利用拆除得到的材料按照编号进行重砌;对于变形需要重砌的悬空墙,需要在重砌后对其进行支撑,并逐步撤销支撑,待确认连接材料完全凝固后,完全撤除支撑结构。
现有的支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搭建支撑架进行支撑,但这种方式需要存有大量用于搭建支撑架的杆件以及板件,占用存储空间且不好运输,此外还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搭建拆除,十分不便,所以已经逐步被放弃使用;另一种是通过可升降的支撑装置进行支撑,但是现有支撑装置仅具有单一的升降速度,在根据凝固状态逐步撤销支撑时,升降速度较快的支撑装置容易导致修复的部分产生偏移,而升降速度较慢的支撑装置在确认可以撤除支撑时,仍然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以使支撑装置恢复,浪费使用者的时间;因此现有支撑装置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撑装置的升降速度无法调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墙体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体支撑装置,包括:
伸缩件,多个伸缩件可伸缩的顺序连接,且位于端部的一个伸缩件设有支撑件,相连的两伸缩件上设有微调机构或粗调机构,用于调节并限定与其相连的两伸缩件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多个伸缩件顺序套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与端部的伸缩件可伸缩连接,且沿支撑件与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其连接支撑件与端部的伸缩件。
可选地,所述端部的伸缩件设有第一腔室,支撑件一端卡接在第一腔室内,并且支撑件一端可在第一腔室内伸缩运动,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腔室内,用于带动支撑件伸展。
可选地,所述微调机构包括:
调节件,其与微调机构连接的一个伸缩件螺纹连接,并与微调机构连接的另一个伸缩件抵接。
可选地,所述粗调机构包括:
卡件,设置在粗调机构连接的一个伸缩件上;
多个卡位,沿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排列,并设置在粗调机构连接的另一伸缩件上,用于与卡件卡接,以限制两伸缩件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粗调机构连接的一个伸缩件上设有连接部,所述卡件与连接部可伸缩连接。
可选地,所述粗调机构连接的另一伸缩件上设有条形槽,条形槽沿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设置,用于连接部在其内移动,所述多个卡位设置在条形槽上。
可选地,所述卡件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带动卡件沿其与连接部的伸缩运动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卡件设有第二腔室,连接部一端卡接在第二腔室内,并且连接部一端可在第二腔室内伸缩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支撑装置,包括伸缩件,多个伸缩件可伸缩的顺序连接,且位于端部的一个伸缩件设有支撑件,相连的两伸缩件上设有微调机构或粗调机构,用于调节并限定与其相连的两伸缩件的相对位置。
支撑件用于支撑墙体,多个可伸缩连接的伸缩件用于调节支撑件的位置,其中微调机构控制伸缩件以相对缓慢的速度移动,粗调机构控制伸缩件以相对较快的速度移动,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微调机构或粗调机构对支撑件进行移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支撑装置,所述多个伸缩件顺序套接。
伸缩件套接的结构更稳定,不易发生弯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支撑装置,所述支撑件与端部的伸缩件可伸缩连接,且沿支撑件与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其连接支撑件与端部的伸缩件,所述端部的伸缩件设有第一腔室,支撑件一端卡接在第一腔室内,并且支撑件一端可在第一腔室内伸缩运动,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腔室内,用于带动支撑件伸展。
支撑件与伸缩件可伸缩连接,并设有第一弹性件,这种结构使支撑件具有缓冲能力,在将支撑件升起对墙体托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支撑件升起过高使墙体变形的情况发生。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支撑装置,所述微调机构包括调节件,其与微调机构连接的一个伸缩件螺纹连接,并与微调机构连接的另一个伸缩件抵接。
通过螺纹结构调节两伸缩件位置,可以有效控制伸缩件以相对缓慢的速度移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支撑装置,所述粗调机构包括卡件,设置在粗调机构连接的一个伸缩件上;多个卡位,沿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排列,并设置在粗调机构连接的另一伸缩件上,用于与卡件卡接,以限制两伸缩件的相对位置。
通过卡件和卡位控制伸缩件的伸缩运动,可以有效控制伸缩件以相对较快的速度移动,并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卡位改变其移动的距离,进而改变其移动速度。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支撑装置,所述粗调机构连接的一个伸缩件上设有连接部,所述卡件与连接部可伸缩连接,所述粗调机构连接的另一伸缩件上设有条形槽,条形槽沿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设置,用于连接部在其内移动,所述多个卡位设置在条形槽上。
上述卡接方式结构简单,不产生额外的占用空间,且便于操作。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支撑装置,所述卡件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带动卡件沿其与连接部的伸缩运动方向移动,所述卡件设有第二腔室,连接部一端卡接在第二腔室内,并且连接部一端可在第二腔室内伸缩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腔室内。
卡件受第二弹性件的拉力具有自动恢复原位的功能,在卡件不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弹性件可以自动将卡件带入对应的卡位,使用方便,且能够防止使用者忘记将卡件卡入卡位而导致支撑件移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微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撑件与端部伸缩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卡件与连接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第一伸缩件;3.第二伸缩件;4.第三伸缩件;5.支撑板;6.第一伸缩杆;7.第一弹簧;8.卡件;9.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11.螺纹杆;12.手持部;13.第二伸缩杆;14.第二弹簧;15.第二卡台;16.卡位;17.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支撑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可伸缩的顺序连接的多个伸缩件,本实施例的伸缩件为杆件,其中第一伸缩件2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伸缩件3套接在第一伸缩件2上,且第二伸缩件3与第一伸缩件2通过粗调机构相连,第三伸缩件4套接在第二伸缩件3上,且第三伸缩件4与第二伸缩件3通过微调机构相连,第三伸缩件4的顶端设有与其可伸缩连接的支撑件。
如图4所示,支撑件包括用于接触并支撑墙体的支撑板5和设置在支撑板5底面上的第一伸缩杆6,且第一伸缩杆6的端部设有第一卡台,第三伸缩件4顶端设有第一腔室,第一卡台卡接在第一腔室内,并可沿伸缩件的伸缩方向移动,第一腔室内设有作为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一端与第一腔室的底面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卡台接触,起到对支撑件的缓冲作用。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粗调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伸缩件2上的多个卡位16和设置在第二伸缩件3上的卡件8,卡位16的形状与卡件8适配,第一伸缩件2竖直侧壁上设有沿伸缩件伸缩方向的条形槽17,条形槽17两端设有对称的凹槽,每组对称的凹槽即为一个卡位16,第二伸缩件3的竖直侧壁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作为连接部的第二伸缩杆13,且第二伸缩杆13位于条形槽17内,第二伸缩杆13端部设有第二卡台15,作为卡件8的卡块设有第二腔室,第二卡台15可移动的卡接在第二腔室内,第二腔室内设有作为第二弹性件的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套接在第二伸缩杆13上,且其一端与第二卡台15接触,另一端与卡块接触。
如图3所示,微调机构包括与第二伸缩件3和第三伸缩件4连接的调节件,本实施例中调节件为螺纹杆11,第二伸缩件3侧壁设有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板10,第三伸缩件4侧壁设有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9,螺纹杆11与第二连接板10螺纹连接,且螺纹杆11顶端与第一连接板9抵接,其底端设有手持部12,通过转动手持部12使螺纹杆11转动,并通过螺纹使螺纹杆11顶端相对第二连接板10做升降移动,进而受到螺纹杆11顶端支撑的第一连接板9带动第三伸缩件4伸缩移动。
使用时,将本实施例的装置放置在指定位置,首先将卡块从卡位16中拉出,然后通过手持卡块带动第二伸缩杆13在条形槽17内向上移动,即带动第二伸缩件3相对第一伸缩件2升起,将卡块移动至支撑板5最接近墙体的卡位16时,松开卡块,第二弹簧14带动卡块卡入到该卡位16中,完成通过粗调机构调节并限定第一伸缩件2与第二伸缩杆3的相对位置;然后转动螺纹杆11,使螺纹杆11带动第三伸缩件4升起,当支撑板5与墙体接触,停止转动,完成通过微调机构调节并限定第二伸缩杆3和第三伸缩件4的相对位置,此过程中第一弹簧7对支撑板5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支撑板5升起过高使墙体偏移变形;当需要将本实施例取出时,如果已确定墙体的连接材料完全凝固,可以直接拉动卡块进行调节使支撑板5快速下降,以脱离支撑,如果不能够确定连接材料完全凝固,需要在脱离支撑的过程进行判断时,可以首先通过旋转螺纹杆11使支撑板5缓慢下降,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连接材料已完全凝固,即改用粗调机构使支撑板5快速下降,如果发现连接材料未完全凝固,立即反向旋转螺纹杆11使支撑板5上升,继续对墙体进行支撑。
使用者可以根据墙体情况来使用微调机构和粗调机构,一方面有效防止支撑件下降过快导致修复墙体变形偏移,另一方便可以有效节省使用时间。
作为上述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多个伸缩件也可以通过滑轨的结构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第二弹簧14也可以一端与卡块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伸缩件3的端面相连。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1.一种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伸缩件,多个伸缩件可伸缩的顺序连接,且位于端部的一个伸缩件设有支撑件,相连的两伸缩件上设有微调机构或粗调机构,用于调节并限定与其相连的两伸缩件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伸缩件顺序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端部的伸缩件可伸缩连接,且沿支撑件与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其连接支撑件与端部的伸缩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的伸缩件设有第一腔室,支撑件一端卡接在第一腔室内,并且支撑件一端可在第一腔室内伸缩运动,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腔室内,用于带动支撑件伸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机构包括:
调节件,其与微调机构连接的一个伸缩件螺纹连接,并与微调机构连接的另一个伸缩件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调机构包括:
卡件(8),设置在粗调机构连接的一个伸缩件上;
多个卡位(16),沿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排列,并设置在粗调机构连接的另一伸缩件上,用于与卡件(8)卡接,以限制两伸缩件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调机构连接的一个伸缩件上设有连接部,所述卡件(8)与连接部可伸缩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调机构连接的另一伸缩件上设有条形槽(17),条形槽(17)沿伸缩件的伸缩运动方向设置,用于连接部在其内移动,所述多个卡位(16)设置在条形槽(17)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8)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带动卡件(8)沿其与连接部的伸缩运动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体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8)设有第二腔室,连接部一端卡接在第二腔室内,并且连接部一端可在第二腔室内伸缩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腔室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