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逆止型智能定时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10  1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式定时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对机械齿轮式定时插座实现逆止防护作用的新型结构,尤其是防逆止型智能定时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2.机械式定时插座的定时器,原理是交流同步电机通过齿轮减速,带动转盘24小时转一圈,转盘上有很多塑料卡子,卡子按下去当它转到开关那里的时候,会推动微动开关接通电源,否则就断开。
3.由于在传动的过程中通过多个齿轮实现齿轮啮合来实现变速,相互配合的齿轮在进行啮合的传动的过程中由于转速存在单向性的要求。机械式定时插座内部传动存在单向转动性,当出现较大范围的逆转且大于啮合的齿轮间隙时就会存在齿轮打齿、损折轮齿、轮齿变形的情况,多次的逆转操作会严重的造成定时插座的损坏,降低定时插座的使用寿命。
4.因此,这使用的过程中一般在定时插座产品的表面会存在指示性的单向箭头。
5.然而,这种单向指示箭头的主要是起到指示的作用,不能有效地起到防止大幅度逆转的作用,很多时候操作者在使用时若存在操作失误时仍会造成其进行大幅度逆转,因此,依然会因较大幅度的逆转使得其仍存在上述的齿轮损伤的情况,其并不能实际上来避免误操作、大幅度逆转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逆止型智能定时插座结构,包括一智能定时插座本体,在所述智能定时插座本体的中心旋钮的顶部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中心盘,所述中心盘的外径小于所述中心旋钮的外径,在所述中心盘的上方设置有一按压旋转机构,所述按压旋转机构的下端伸至所述中心盘中心内部且与其相配合,在所述中心旋钮外侧的所述智能定时插座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与所述按压旋转机构相配合的防逆转部件,所述中心盘用于带动所述中心旋钮旋转。
7.优选地,所述中心盘由两个左右对称且相互配合的半圆盘固定连接组成,各所述半圆盘均固定栓接在所述中心旋钮的顶部端面上。
8.优选地,所述按压旋转机构包括一顶部转盘,在所述顶部转盘的底部中心固定安装有一旋转钢柱,在所述旋转钢柱的底部向下伸至一设置在所述中心盘中心的阶梯圆槽内,在所述阶梯圆槽的下段的圆柱腔内设有一与其同轴设置的多棱柱旋转块,所述多棱柱旋转块的外径小于所述阶梯圆槽的下段的圆柱腔的内径、大于所述阶梯圆槽的上段的圆柱腔的内径,所述多棱柱旋转块的顶部与所述旋转钢柱的底部焊接固连,在所述阶梯圆槽底部中心连通设有一用于与所述多棱柱旋转块相配合的多棱柱定位腔,向下按压状态下所述多棱柱旋转块用于插装在所述多棱柱定位腔内,在所述中心盘与所述顶部转盘之间的所述旋转钢柱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一按压复位弹簧,在所述顶部转盘下方的所述中心旋钮的外侧壁上活动套接有旋筒,所述旋筒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转盘的底部固连,在所述旋筒的下
端外侧壁上固连有一与所述防逆转部件相配合使用的棘轮,在所述棘轮的外侧壁上沿其圆周设置有若干个棘齿。
9.优选地,所述防逆转部件包括一固定安装在所述智能定时插座本体顶部的定位轴,在所述定位轴上活动套接有一棘爪,所述棘爪用于与所述棘轮上的各个棘齿相配合实现单向运转、反向制动,在所述棘爪上方的所述定位轴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端帽,在所述棘爪外侧的所述智能定时插座本体顶部设有一限位复位件。
10.优选地,所述限位复位件包括一限位弯折板,所述限位弯折板的外端向下弯折后并靠近所述棘爪的铰接端下部设置,所述限位弯折板的内端位于所述棘爪的自由端上部且与所述棘爪的自由端顶部间隔设置,在所述限位弯折板的内端与所述棘爪的自由端之间设有一棘爪复位弹簧,所述棘爪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棘爪、所述限位弯折板相连。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2.1、本结构能够实现在操作智能定时插座防止误操作造成的过大角度的逆向旋转中心旋钮,降低误操作对智能定时插座本体内部的齿轮造成的损伤,对内部齿轮件有效地起到防护、防打齿的保护作用,有效地延长内部齿轮的使用寿命;
13.2、本结构操作设计巧妙,仅需要通过适当的按压调位并旋转,即可带动中心旋钮正向旋转,通过设置的压旋转机构配合防逆转部件实现逆向防转的作用;
14.3、本结构可以在失去按压力后自动向上弹起,驱动自动复位的作用,复位后不影响智能定时插座的正常使用时的倒计时操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旋转机构及中心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智能定时插座本体;101、中心旋钮;2、中心盘;201、半圆盘;3、按压旋转机构;4、防逆转部件;401、定位轴;402、棘爪;403、限位端帽;5、顶部转盘;6、旋转钢柱;7、阶梯圆槽;701、上段的圆柱腔;702、下段的圆柱腔;8、多棱柱旋转块;9、多棱柱定位腔;10、按压复位弹簧;11、旋筒;12、棘轮;13、棘齿;14、限位复位件;1401、限位弯折板;1402、棘爪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如图1

5中所示,防逆止型智能定时插座结构,包括一智能定时插座本体1,在所述智能定时插座本体1的中心旋钮101的顶部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中心盘2,所述中心盘2的外径小于所述中心旋钮101的外径,在所述中心盘2的上方设置有一按压旋转机构3,所述按压旋转机构3的下端伸至所述中心盘2中心内部且与其相配合,在所述中心旋钮101外侧的所述智能定时插座本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与所述按压旋转机构3相配合的防逆转部件4,所述中心盘2用于带动所述中心旋钮101旋转。
24.优选地,所述中心盘2由两个左右对称且相互配合的半圆盘201固定连接组成,各所述半圆盘201均固定栓接在所述中心旋钮101的顶部端面上。
25.在此将中心盘2设置成由两个左右对称且相互配合的半圆盘201固定连接组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实现装配安装,可以通过两个半圆盘201将按压旋转机构3的旋转钢柱6、多棱柱旋转块8进行包覆后再将半圆盘201进行固定,从而保证安装装配时的高校性与稳定、流畅性,防止产生装配干涉的现象。
26.优选地,所述按压旋转机构3包括一顶部转盘5,在所述顶部转盘5的底部中心固定安装有一旋转钢柱6,在所述旋转钢柱6的底部向下伸至一设置在所述中心盘2中心的阶梯圆槽7内,在所述阶梯圆槽7的下段的圆柱腔702内设有一与其同轴设置的多棱柱旋转块8,所述多棱柱旋转块8的外径小于所述阶梯圆槽7的下段的圆柱腔702的内径、大于所述阶梯圆槽7的上段的圆柱腔701的内径,所述多棱柱旋转块8的顶部与所述旋转钢柱6的底部焊接固连,在所述阶梯圆槽7底部中心连通设有一用于与所述多棱柱旋转块8相配合的多棱柱定位腔9,向下按压状态下所述多棱柱旋转块8用于插装在所述多棱柱定位腔9内,在所述中心盘2与所述顶部转盘5之间的所述旋转钢柱6的外侧壁上固定套接有一按压复位弹簧10,在所述顶部转盘5下方的所述中心旋钮101的外侧壁上活动套接有旋筒11,所述旋筒11的顶部与所述顶部转盘5的底部固连,在所述旋筒11的下端外侧壁上固连有一与所述防逆转部件4相配合使用的棘轮12,在所述棘轮12的外侧壁上沿其圆周设置有若干个棘齿13。
27.顶部转盘5的主要作用就是起到提供安装座的目的,另外,通过将旋筒11与其相互连接可以保证中心旋钮101对整个结构起到防止左右晃动的中心定位的作用,从而保证旋转时的定轴旋转。当需要进行旋转中心按钮进行定时操作时,通过边向下按压顶部转盘5边旋转的方式可实现对按压复位弹簧10的按压收缩,从而会使得顶部转盘5带动与其固连的旋转钢柱6带动多棱柱旋转块8向下运动,在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自调节来实现多棱柱旋转块8能够与其下方的多棱柱定位腔9相配合,从而使得多棱柱旋转块8向下插入到多棱柱定位腔9内,此时由于设置的多棱柱旋转块8下降的尺寸与棘轮12设置的下降尺寸是相同的,且预留的多棱柱旋转块8与多棱柱定位腔9的间隔距离,以及棘轮12底部与防逆转部件4的间隔尺寸是相同的,因此当多棱柱旋转块8向下插入到多棱柱定位腔9内时,棘轮12的底部也是处于插入到与所述防逆转部件4的棘齿13的自由端部相配合的状态。
28.设计时考虑到棘轮12的棘齿13与棘爪402的配合情况,故设置的中心盘2的两个半圆盘201安装完成后其内部的多棱柱定位腔9在与多棱柱旋转块8配合插装后刚好可以使得对应的棘轮12上的棘槽与棘爪402的部位相配合,因此在进行本领域的参数化机械设计时需要使得多棱柱插装配合后刚好可以让其下方的棘轮12上的棘槽与棘爪402的部位相配合,从而保证调节旋转时的同步性,有效地避免了发生干涉的情况,这些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时会考虑到的情况,且制造的过程中也会详细的进行试验,故不再赘述。
29.优选地,所述防逆转部件4包括一固定安装在所述智能定时插座本体1顶部的定位轴401,在所述定位轴401上活动套接有一棘爪402,所述棘爪402用于与所述棘轮12上的各个棘齿13相配合实现单向运转、反向制动,在所述棘爪402上方的所述定位轴40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端帽403,在所述棘爪402外侧的所述智能定时插座本体1顶部设有一限位复位件14。
30.当棘轮12被动向下按压后就会使得对应处的两棘齿13之间的棘槽刚好可以与棘爪402相配合,此时继续旋转整个顶部转盘5的话由于多棱柱定位腔9与多棱柱旋转块8配合,因此在多棱柱旋转块8旋转时会带动中心盘2跟随旋转,从而带动整个中心旋钮101正向旋转,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会带动棘轮12旋转,由于是正向的旋转因此棘爪402不会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中心旋钮101旋转来保证正常的调节定时的时间,若是操作者进行逆向操作时就会使得棘爪402对棘轮12实现抵挡作用,从而无法进行逆向旋转,此时操作者就会发现自己的误操作,从而进行调整旋转方向来实现正确操作,有效地实现了逆向制动的作用。
31.当定时到指定的位置后,操作者就会停止按压与旋转,此时在按压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会使得整个按压旋转机构3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复位。
32.优选地,所述限位复位件14包括一限位弯折板1401,所述限位弯折板1401的外端向下弯折后并靠近所述棘爪402的铰接端下部设置,所述限位弯折板1401的内端位于所述棘爪402的自由端上部且与所述棘爪402的自由端顶部间隔设置,在所述限位弯折板1401的内端与所述棘爪402的自由端之间设有一棘爪复位弹簧1402,所述棘爪复位弹簧14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棘爪402、所述限位弯折板1401相连。
33.在此设置的限位复位件14的作用其一是实现对棘爪402的自由端的按压复位保证啮合工作的过程中棘轮12与棘爪402的配合,其二是可以在不工作状态下起到对棘爪402进行防晃动限位的作用,保证棘爪402处于正确的状态位置范围内,保证棘轮12下压后可以与棘爪402处于准确配合的状态。
34.工作原理:
35.当需要进行旋转中心按钮进行定时操作时,通过边向下按压顶部转盘5边旋转的方式可实现对按压复位弹簧10的按压收缩,从而会使得顶部转盘5带动与其固连的旋转钢柱6带动多棱柱旋转块8向下运动,在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自调节来实现多棱柱旋转块8能够与其下方的多棱柱定位腔9相配合,从而使得多棱柱旋转块8向下插入到多棱柱定位腔9内,此时由于设置的多棱柱旋转块8下降的尺寸与棘轮12设置的下降尺寸是相同的,且预留的多棱柱旋转块8与多棱柱定位腔9的间隔距离,以及棘轮12底部与防逆转部件4的间隔尺寸是相同的,因此当多棱柱旋转块8向下插入到多棱柱定位腔9内时,棘轮12的底部也是处于插入到与所述防逆转部件4的棘齿13的自由端部相配合的状态。当棘轮12被动向下按压后就会使得对应处的两棘齿13之间的棘槽刚好可以与棘爪402相配合,此时继续旋转整个顶部转盘5的话由于多棱柱定位腔9与多棱柱旋转块8配合,因此在多棱柱旋转块8旋转时会带动中心盘2跟随旋转,从而带动整个中心旋钮101正向旋转,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会带动棘轮12旋转,由于是正向的旋转因此棘爪402不会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中心旋钮101旋转来保证正常的调节定时的时间,若是操作者进行逆向操作时就会使得棘爪402对棘轮12实现抵挡作用,从而无法进行逆向旋转,此时操作者就会发现自己的误操作,从而进行
调整旋转方向来实现正确操作,有效地实现了逆向制动的作用。当定时到指定的位置后,操作者就会停止按压与旋转,此时在按压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会使得整个按压旋转机构3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复位。
36.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7.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147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