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



背景技术:

手持对讲机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在嘈杂环境下对讲机的音量足够大,大多数方案采用btl功率放大器,因为与ocl功率放大器和otl功率放大器相比,在相同的工作电压和相同的负载条件下,btl是ocl和otl输出功率的4倍。

另一方面,对于手持对讲机而言,耳机接口是手持对讲机的标准配置,在不少使用对讲机的行业或者用户中,都是需要使用耳机来解放双手的。而为了使耳朵更舒适,通常耳机的音量是本机音量的二分之一或者更小,这时候通常都是使用btl输出的其中一端来驱动耳机的喇叭。由于btl两边输出是等电位的,输出端直接接上耳机喇叭不会有直流电压差,不会对耳机喇叭造成损坏,但是如果是单端输出,耳机喇叭一端直接对地,那么就需要在输出端串上隔直电容,避免直流通过耳机喇叭,造成耳机喇叭烧毁。然而大功率的btl功放为了保护其内部的mos管,通常会在输出端设有对地负载,由于电容的充放电,当音频功放关闭的瞬间,电容放电经由对地负载和喇叭形成了一个放电电流回路,用户就会从耳机中听到一个刺耳的爆破音,引起耳朵的不适感,影响用户的体验。

再者,市场上常规的单端音频功放输出,输出功率小,且需要使用大功率、小内阻的mos管做不同喇叭的切换以及消除爆破音,电路复杂,元器件多,音频失真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分别对本机喇叭和耳机喇叭进行独立功放驱动,避免产生爆破音,提升用户体验,且电路简单,音频失真度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耳机孔、设置在壳体上以封闭或露出耳机孔的耳机盖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包括控制模块、本机喇叭、耳机座模块、第一功放模块、第二功放模块、音频输出端和音量调节模块,耳机座模块包括耳机座和通过第一电阻与耳机座连接的第一直流电源,耳机座包括与第一电阻连接的第一引脚、与控制模块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二引脚和与第一功放模块输出引脚连接的第三引脚,第二引脚与第一引脚随是否插入耳机而断开或者连接,第一、第二功放模块均包括分别与控制模块两输出引脚连接的静音控制引脚,第二功放模块输出引脚与本机喇叭连接,音量调节模块包括一端与音频输出端连接的可变电阻,可变电阻另一端接地、可变端分别与第一功放模块和第二功放模块连接,第一功放模块包括较小功率btl功率放大器,第二功放模块包括大功率btl功率放大器,耳机孔与耳机座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较小功率btl功率放大器为芯片m4890,所述可变电阻可变端与芯片m4890的vin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大功率btl功率放大器为芯片ln4898,所述可变电阻可变端与芯片ln4898的vin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耳机孔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所述耳机盖与第一凹槽匹配且下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凹槽下端,所述耳机盖侧边设置有向内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上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耳机孔设置在第三凹槽内,所述耳机盖上部设置有与第三凹槽匹配的凸出块,凸出块外侧设置有凹圈,凹圈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外侧与第三凹槽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盖、凸出块和密封圈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分别通过第一功放模块和第二功放模块来独立驱动本机喇叭和耳机喇叭,如此可以分别选择合适的功放来分别驱动本机喇叭和耳机喇叭,且第一功放模块包括较小功率btl功率放大器,第二功放模块包括大功率btl功率放大器,既可同时满足耳机喇叭和本机喇叭的音量需求,又因较小功率的btl功率放大器没有在输出端设置对地负载,因此在音频功放关闭的瞬间,不会听到爆破音,当耳机插入后,耳机座的第二引脚与第一引脚断开,耳机座的第二引脚向控制模块的输入引脚输出低电平,控制模块则触发第二功放模块的静音控制引脚,使本机喇叭停止工作,当耳机未插入时,耳机座的第二引脚与第一引脚连接,耳机座的第二引脚向控制模块的输入引脚输出高电平,控制模块则触发第一功放模块的静音控制引脚,如此,即能够有效避免产生爆破音,提升用户体验,且电路简单,音频失真度小;音量调节模块则可根据第一功放模块或者第二功放模块工作,来分别调节耳机喇叭或者本机喇叭的音量,使用户使用更为舒适;再者,壳体上设置了可封闭或者露出耳机孔的耳机盖,能够对耳机孔以及耳机座进行有效的保护。

2、第一凹槽、第三凹槽、凸出块和密封圈的设置,不仅可保护耳机,还能提高对讲机的防水效果;第二凹槽的设置能够方便掰动耳机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盖和密封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第三凹槽;2、耳机孔;3、耳机盖;31、凸出块;32、凹圈;4、密封圈;51、控制模块;52、本机喇叭;53、耳机座;54、第一功放模块;55、第二功放模块;56、音频输出端;57、音量调节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耳机孔2、设置在壳体1上以封闭或露出耳机孔2的耳机盖3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电路板,壳体1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上部设置有第三凹槽13,耳机孔2设置在第三凹槽13内,耳机盖与第一凹槽11匹配且下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凹槽11下端,耳机盖上部设置有与第三凹槽13匹配的凸出块31,凸出块31外侧设置有凹圈32,凹圈32内设置有密封圈4,密封圈4外侧与第三凹槽13过盈配合,耳机盖侧边还设置有第二凹槽12。

电路板包括控制模块51、本机喇叭52、耳机座53模块、第一功放模块54、第二功放模块55、音频输出端56和音量调节模块57,控制模块51包括微处理器hc32l130j8ta,耳机座53模块包括耳机座53和通过第一电阻r与耳机座53连接的第一直流电源vcc1,第一功放模块54包括较小功率的btl功率放大器,具体为芯片m4890及其外围电路,第二功放模块55包括大功率的btl功率放大器,具体为芯片ln4898及其外围电路。耳机座53具体包括与第一电阻r连接的第一引脚a、与控制模块51输入引脚pa11连接的第二引脚b和与第一功放模块54输出引脚(vout1、vout2)连接的第三引脚c,当耳机插入时,第二引脚b与第一引脚a断开,否则,第二引脚b与第一引脚a连接,第一功放模块54包括与控制模块51输出引脚pa6连接的静音控制引脚cd,第二功放模块55包括与控制模块51输出引脚pb7连接的静音控制引脚cd,第二功放模块55输出引脚(vout1、vout2)与本机喇叭52连接,音量调节模块57包括一端与音频输出端56连接的可变电阻rp,可变电阻rp另一端接地、可变端分别与芯片m4890和芯片ln4898的vin脚连接,耳机孔2与耳机座53连通。其中,音频输出端56为现有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盖、凸出块31和密封圈4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耳机孔、设置在壳体上以封闭或露出耳机孔的耳机盖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包括控制模块、本机喇叭、耳机座模块、第一功放模块、第二功放模块、音频输出端和音量调节模块,耳机座模块包括耳机座和通过第一电阻与耳机座连接的第一直流电源,耳机座包括与第一电阻连接的第一引脚、与控制模块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二引脚和与第一功放模块输出引脚连接的第三引脚,第二引脚与第一引脚随是否插入耳机而断开或者连接,第一、第二功放模块均包括分别与控制模块两输出引脚连接的静音控制引脚,第二功放模块输出引脚与本机喇叭连接,音量调节模块包括一端与音频输出端连接的可变电阻,可变电阻另一端接地、可变端分别与第一功放模块和第二功放模块连接,第一功放模块包括较小功率btl功率放大器,第二功放模块包括大功率btl功率放大器,耳机孔与耳机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较小功率btl功率放大器为芯片m4890,所述可变电阻可变端与芯片m4890的vin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btl功率放大器为芯片ln4898,所述可变电阻可变端与芯片ln4898的vin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耳机孔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所述耳机盖与第一凹槽匹配且下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凹槽下端,所述耳机盖侧边设置有向内的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上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耳机孔设置在第三凹槽内,所述耳机盖上部设置有与第三凹槽匹配的凸出块,凸出块外侧设置有凹圈,凹圈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外侧与第三凹槽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盖、凸出块和密封圈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音频功放手持对讲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耳机孔、设置在壳体上以封闭或露出耳机孔的耳机盖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路板包括控制模块、本机喇叭、耳机座模块、第一功放模块、第二功放模块、音频输出端和音量调节模块,耳机座模块包括耳机座和通过第一电阻与耳机座连接的第一直流电源,耳机座包括与第一电阻连接的第一引脚、与控制模块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二引脚和与第一功放模块输出引脚连接的第三引脚,第二引脚与第一引脚随是否插入耳机而断开或者连接。本实用新型分别对本机喇叭和耳机喇叭进行独立功放驱动,避免产生爆破音,提升用户体验,且电路简单,音频失真度小。

技术研发人员:魏新波;徐庆林;肖少军;谢意生;杜昕辉;王军;高伟江;郑聪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市琪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6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2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