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加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框架结构屋顶改造更新中钢结构与原结构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对既有建筑的改造更新是建筑行业里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类砌体、混凝土房屋由于使用需求、功能变更等原因需要进行屋面加层、板洞封闭或增加构件等内容。对于既有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楼座已按照原设计形成了完整的抗震体系和沉降变形,因此,进行改造更新的首要原则是不能破坏原结构的整体抗震体系(如框架梁柱连接),增加荷载不能超过原基础设计的承载能力。采用混凝土构件进行改造,虽然外观与原结构保持一致,且耐久性强,但对于连接处通常采用植筋的方式,对于较大构件的连接,钢筋较大,原结构常常不能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且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收缩性,连接处始终存在出现裂缝的隐患。
对于框架结构屋顶需要封闭大跨度板,由于新增梁荷载较大,如采用常规的钢梁与混凝土连接方式(在混凝土柱侧固定锚板,钢梁与锚板焊接),对柱子会增加较大的弯矩,影响原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混凝土建筑改造加层的加固钢结构,在混凝土柱的顶部布置钢架结构,原有建筑结构受到的剪力小,加层后的结构质量轻,稳定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对混凝土建筑加层改造的连接构造,包括多根钢梁,钢梁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混凝土柱的顶端,钢梁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相邻混凝土柱的顶端,将钢梁布置在混凝土柱的顶端,钢梁与混凝土柱之间采用化学锚栓相连,混凝土柱仅受新加构件的竖向压力及地震时所产生的少量剪力,将对原框架的受力影响控制到最小。
钢梁包括上翼板和下翼板,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通过腹板相连,下翼板与混凝土柱之间通过多根化学锚栓相连,化学锚栓依次穿过下翼板、圈梁后与混凝土柱相连。通过化学锚栓的连接方式,连接稳定,耐酸碱度、耐低/高温、耐老化和抗震性能都很好。
上翼板的顶部等距间隔固定有多根钢柱,多根钢柱的荷载均匀地传递至钢梁上,受力平稳,避免应力集中。
化学锚栓的下部螺纹连接有调整单螺母,调整单螺母的顶部与下翼板的底部之间压装有垫片,增大受力面积,提高稳定性;化学锚栓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双螺母,双螺母的底部与下翼板的顶部之间压装有垫片,增大受力面积,提高稳定性。
混凝土柱的顶部开有剪力槽,下翼板的底部固定有抗剪键,抗剪键穿过圈梁后延伸至剪力槽内,抗剪键与剪力槽之间通过细石混凝土填充,在抗剪键的作用下,整个加层架构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
钢梁的上翼板与下翼板之间加装有加劲肋,进一步增加钢梁的结构强度。
其中,作为优选的,抗剪键的长度为10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侧向连接结构相比,采用化学锚栓将钢梁直接固定在原混凝土柱的顶端,采用化学锚栓将钢梁固定,混凝土柱仅受新加构件的竖向压力,若发生地震时,混凝土柱仅承受少量剪力,能将对原框架的受力影响控制到最小。
附图说明
图1为钢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简图。
图2为图1中b-b处的截面图。
图3为钢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图。
图中,1为钢梁,11为上翼板,12为下翼板,13为腹板,14为抗剪键,2为混凝土柱,3为化学锚栓,31为调整单螺母,32为双螺母,33为垫片,4为圈梁,5为加劲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针对混凝土建筑加层改造的连接构造,包括多根钢梁1,钢梁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混凝土柱2的顶端,钢梁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相邻混凝土柱2的顶端,将钢梁1布置在混凝土柱2的顶端,钢梁1与混凝土柱2之间采用化学锚栓3相连,混凝土柱2仅受新加构件的竖向压力及地震时所产生的少量剪力,将对原框架的受力影响控制到最小。
钢梁1包括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之间通过腹板13相连,下翼板12与混凝土柱2之间通过多根化学锚栓3相连,化学锚栓3依次穿过下翼板12、圈梁4后与混凝土柱2相连。通过化学锚栓3的连接方式,连接稳定,耐酸碱度、耐低/高温、耐老化和抗震性能都很好。
上翼板11的顶部等距间隔固定有多根钢柱,多根钢柱的荷载均匀地传递至钢梁1上,受力平稳,避免应力集中。
化学锚栓3的下部螺纹连接有调整单螺母31,调整单螺母31的顶部与下翼板12的底部之间压装有垫片33,增大受力面积,提高稳定性;化学锚栓3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双螺母32,双螺母32的底部与下翼板12的顶部之间压装有垫片33,增大受力面积,提高稳定性。
混凝土柱2的顶部开有剪力槽,剪力槽的深度为150mm,下翼板12的底部固定有抗剪键14,抗剪键14穿过圈梁4后延伸至剪力槽内,抗剪键14与剪力槽之间通过细石混凝土填充,在抗剪键14的作用下,整个加层架构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
钢梁1的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之间加装有加劲肋5,进一步增加钢梁1的结构强度。
其中,圈梁4为c40无收缩细石混凝土。
其中,作为优选的,抗剪键14的长度为100mm。
其中,作为优选的,化学锚栓3用jjk-32钢筋锚固胶粘结于混凝土柱2与圈梁4内。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侧向连接结构相比,采用化学锚栓3将钢梁1直接固定在原混凝土柱2的顶端,采用化学锚栓3将钢梁1固定,混凝土柱2仅受新加构件的竖向压力,若发生地震时,混凝土柱2仅承受少量剪力,能将对原框架的受力影响控制到最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1.一种针对混凝土建筑加层改造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钢梁(1),钢梁(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混凝土柱(2)的顶端,钢梁(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相邻混凝土柱(2)的顶端;
所述钢梁(1)包括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所述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之间通过腹板(13)相连,所述下翼板(12)与混凝土柱(2)之间通过多根化学锚栓(3)相连,化学锚栓(3)依次穿过下翼板(12)、圈梁(4)后与混凝土柱(2)相连;
所述上翼板(11)的顶部等距间隔固定有多根钢柱;
所述化学锚栓(3)的下部螺纹连接有调整单螺母(31),所述化学锚栓(3)的上部螺纹连接有双螺母(32),双螺母(32)的底部与下翼板(12)的顶部之间压装有垫片(33);
所述混凝土柱(2)的顶部开有剪力槽,所述下翼板(12)的底部固定有抗剪键(14),所述抗剪键(14)穿过圈梁(4)后延伸至剪力槽内,所述抗剪键(14)与剪力槽之间通过细石混凝土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混凝土建筑加层改造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1)的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之间加装有多个加劲肋(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混凝土建筑加层改造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键(14)的长度为100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