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患者安全是医务人员工作中长期努力的主题,患者安全的内涵包括管理安全、技术安全、心理安全,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力不足是影响患者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仅靠人力基本无法完全落实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的频次。
3.另外,夜间频繁打扰患者也是定时巡视落实的障碍。隔离病区内对患者的定时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因心理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也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之一。
4.如何有效落实国家护理行业标准,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完成普通病区和隔离病区定时巡视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异常行为,减少患者安全隐患是医院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全面落实护理巡视,保障住院患者特别是隔离患者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某些时段护理人力不足,不能有效落实护理分级巡视工作的现状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系统及方法,解决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异常行为,实时通知病区医护人员立即干预,保障患者安全,另本发明适用于隔离病区,可减少医务人员进入病区的次数。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包括可穿戴手环、巡视机器人、云服务器和终端设备,所述云服务器分别无线通信连接可穿戴手环、巡视机器人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可穿戴手环与所述巡视机器人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并匹配。
7.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手环包括识别模块a、定位模块、生命体征监测模块和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所述识别模块a存储有患者入院时的患者基本信息,当可穿戴手环与巡视机器人相互匹配成功后,所述识别模块a通过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上传患者基本信息至云服务器;所述定位模块获取可穿戴手环佩戴者的定位信息,当所述可穿戴手环与巡视机器人匹配成功后通过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上传可穿戴手环佩戴者的定位信息至云服务器,其中,可穿戴手环佩戴者即患者;所述生命体征监测模块实时自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当所述可穿戴手环与巡视机器人匹配成功后通过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上传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至云服务器;
所述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解释、协同可穿戴手环中各个模块间的指令,以及处理数据。
8.进一步地,所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住院号、病区、床号;所述定位模块采用基站、wifi、蓝牙、3d定位的一种进行定位,3d定位是指经度、维度、高度的全方位定位;所述定位信息包括世界统一时间、预测星历文件、当前定位坐标信息;所述生命体征监测模块包括体温监测模块、脉搏监测模块、血压监测模块、呼吸监测模块、氧饱和度监测模块。
9.进一步地,所述巡视机器人包括识别模块b、巡视模块、行走模块和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所述识别模块b通过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从云服务器实时下载患者基本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与识别模块a记录的患者基本信息对比确认患者身份,将单次巡视清单中未匹配到的患者基本信息通过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上传至云服务器;所述行走模块包括驱动装置、轨道、自动充电模块,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轮和导向轮在轨道内运动,其中轨道可根据病区具体环境自由设计,所述轨道是围绕患者在病区内的活动范围,在多个病房、病区公共区铺设成闭环的线路,供巡视机器人按轨道移动,轨道内预设位点,触发巡视机器人的识别和图像锁定功能;其中所述自动充电模块包括充电座、充电触发装置,所述充电座与轨道相连,当巡视机器人沿轨道移动至充电座时,触发充电触发装置使巡视机器人进行自动充电;所述巡视模块包括巡视机器人主体以及360
°
旋转及固定装置,识别模块b与识别模块a匹配成功后,巡视模块采集该名患者的图像信息和行为信息,并通过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上传至云服务器;所述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解释、协同巡视机器人中各个模块间的指令,以及处理数据。
10.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块b与识别模块a之间通过rifd、wifi、蓝牙的一种进行连接并相互识别匹配;所述巡视机器人主体采用红外热像仪、360
°
摄像机、激光扫描仪中的至少一种。
11.进一步地,所述云服务器包括任务控制模块、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所述云服务器还与医院电子病历、人工智能计算模块连接;所述任务控制模块通过终端设备对巡视机器人设置巡视任务,同时所述任务控制模块从医院电子病历中获取患者基本信息、护理级别、病区的信息,结合系统自动标注以及人工标注的信息,生成本次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所述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在识别模块a和识别模块b匹配成功后,从可穿戴手环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匹配后即刻的生命体征信息和定位信息,从巡视机器人获取图像信息、行为信息,以及从任务控制模块中获取巡视清单并上传给巡视机器人,巡视机器人根据巡视清单进行巡视;所述数据分析模块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模块对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产生决策信息,其中人工智能计算模块包含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用于对生命体征
信息的判读和决策,人工智能计算模块还包括内置区域地图和边界位置信息的决策系统,用于对定位信息的判读和决策,人工智能计算模块还包括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对图像信息和行为信息的判读和决策;所述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将决策信息通过终端设备展现出来,终端设备包括护士站、医生站pc端电脑和手持移动电脑(如pda、平板电脑),并且终端设备可与云服务器有线或无线连接,终端设备根据时间、护理等级、病区的工作性质等参数,设置自动巡视任务,如每小时启动一次,也可手动即刻启动巡视任务。
12.进一步地,所述巡视任务至少包括自动任务和手动任务的一种,并通过巡视任务优先级对巡视任务进行管理;所述巡视任务优先级为:当电量低于设定值时,充电任务>手动任务>自动任务;当电量等于或高于设定值时,手动任务>自动任务>充电任务,且巡视机器人在空闲时自动移动至充电座充电,巡视机器人电量不达到设定值则先执行充电任务直至电量达标。
13.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模块产生的决策信息包括单位时间内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中未巡视到的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异常的患者、定位信息异常的患者、图像信息异常的患者、行为信息异常患者。
14.进一步地,所述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的信息展示方式包括动态的报警、提醒,静态的界面、弹窗、消息提醒。
15.所述系统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患者入院时人工确认患者基本信息,录入到医院电子病历中并同步到可穿戴手环,同时给患者佩戴;s2.通过终端设备连接云服务器设置巡视任务,通过手动启动或自动启动的方式启动巡视机器人;s3.巡视机器人开始巡视任务,由云服务器从医院电子病历中同步在院患者基本信息、护理级别信息,结合系统自动标注或人工标注的信息,生成本次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s4.巡视机器人根据巡视清单沿预设轨道前行,至轨道内预设的位点通过无线通讯与可穿戴手环匹配,成功后上传一次可穿戴手环佩戴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和定位信息,同时巡视机器人转动360
°
摄像头,调整360
°
摄像头中心和焦距,采集可穿戴手环佩戴者的图像信息、行为信息,并上传至云服务器,完成后可穿戴手环与巡视机器人自动解绑,并停止无线通讯连接一段时间;s5.巡视机器人与上一位患者的可穿戴手环解绑后,继续与下一位患者的可穿戴手环匹配,重复s3、s4的步骤,依次循环巡视病区内的患者;s6.巡视机器人巡视一圈结束,沿轨道进入充电座区域开始充电,本次巡视任务结束;s7.云服务器对实时收集的患者基本信息、生命体征信息、定位信息、图像信息、行为信息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模块予以判读,将本次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中所有的患者状态分类为:正常,异常,外出,并通过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在终端设备呈现,其中根据异常情况的不同判读结果,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展示;s8.云服务器对一次巡视任务的记录进行判读,对本次巡视清单中未巡视到的患
者,即本次巡视任务期间没有记录生命体征信息、定位信息、图像信息的患者,通过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在终端设备呈现。
16.医护人员可通过终端设备访问云服务器,对未巡视到的患者进行状态的标注,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状态的异常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患者结账出院时,经人工确认患者身份后,解绑可穿戴手环内的患者信息。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能有效监测可穿戴手环佩戴者(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定位信息、行为信息等,实现对可穿戴手环佩戴者生理状态、行为状态的有效观察。
18.(2)本发明能有效落实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的频次要求,实现对可穿戴手环佩戴者(患者)动态定时的观察。
19.(3)本发明能减少对可穿戴手环佩戴者(患者)的实际打扰次数,特别是夜间睡眠期的打扰次数,帮助佩戴者(患者)更好的获得休息。
20.(4)本发明适用于隔离病区,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异常行为,并减少医务人员进入病区的次数。
21.(5)本发明能有效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掌握,并减轻重复、机械性的工作任务,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一定程度可减少人力资源配置。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可穿戴手环、巡视机器人、云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可穿戴手环连接关系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巡视机器人连接关系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云服务器连接关系示意图。
26.图中:可穿戴手环
‑
1、识别模块a
‑
11、定位模块
‑
12、生命体征监测模块
‑
13、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
‑
14、巡视机器人
‑
2、识别模块b
‑
21、行走模块
‑
22、巡视模块
‑
23、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
‑
24、云服务器
‑
3、任务控制模块
‑
31、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
‑
32、数据分析模块
‑
33、医院电子病历
‑
331、人工智能计算模块
‑
332、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
‑
34、终端设备
‑
4。
具体实施方式
2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本发明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及方法,包括可穿戴手环1*n个、巡视机器人2、云服务器3、终端设备4。
29.参考图1
‑
图4,可穿戴手环1*n个均具有识别模块a11、定位模块12、生命体征监测模块13和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14,并可与巡视机器人2、云服务器3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巡视机器人2具有识别模块b21、巡视模块23、行走模块22和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24,并可与可穿戴手环1、云服务器3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云服务器3具有任务控制模块31、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32、数据分析模块33、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34、并可与可穿戴手环1、巡视机器人2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云服务器3还与医院电子病历331、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终端设备4等通过有线/无线通信连接,终端设备4包括护士站、医生站pc端电脑和手持移动电脑(如pda、平板电脑),并可与云服务器3通过有线/无线通信连接。
30.患者入院时由工作人员人工确认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住院号、病区、床号等,录入到医院电子病历331,经过云服务器3同步到可穿戴手环1,同时给患者佩戴;患者结账出院时,经人工确认患者身份后,解绑可穿戴手环1内的患者信息,取下可穿戴手环1。医护人员通过护士站、医生站pc端电脑,或手持移动电脑等终端设备4访问云服务器3,根据时间、护理等级、病区的工作性质等参数,设置自动巡视任务,如每小时启动一次,也可手动即刻启动巡视任务。巡视机器人2接收到自动巡视任务或手动巡视任务,从充电座中出发,沿预设在病区具体环境中的轨道行动,至轨道内预设的位点通过无线通讯与可穿戴手环1(n1)匹配,匹配成功后上传一次可穿戴手环1(n1)佩戴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和定位信息,同时巡视机器人2转动360
°
摄像头,调整摄像头中心和焦距,采集可穿戴手环1(n1)佩戴者的图像信息、行为信息,并上传至云服务器3,完成后可穿戴手环1(n1)与巡视机器人2自动解绑,并停止无线通讯连接一段时间;巡视机器人2继续行动至下一位点,与可穿戴手环1(n2)匹配,重复上述与可穿戴手环1(n1)匹配后的步骤直至与可穿戴手环1(n2)解绑并停止无线通讯连接一段时间。巡视一圈结束后,沿轨道进入充电座区域开始充电,本次巡视任务结束。云服务器3对实时收集的患者基本信息、生命体征信息、定位信息、图像信息、行为信息等,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予以判读;同时对一次巡视任务的记录进行判读,对本次巡视清单中未巡视到的患者,也就是没有记录本次巡视任务期间时点生命体征信息、定位信息、图像信息和行为信息等患者进行判读;同时还对系统自动/人工手动标注的患者状态进行判读,最后将本次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中所有的患者状态分类为:正常/异常/外出,并在终端设备4呈现给医护人员,另外系统对患者“异常”状态会实时推送给医护人员的pc端电脑和手持移动电脑,以提醒医务人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1.参考图2,可穿戴手环1中识别模块a11采用包括但并不限于无线射频识别(rifd)、wifi、蓝牙等识别方式,识别模块a11可与巡视机器人2中的识别模块b21进行匹配。定位模块12采用包括但并不限于基站、wifi、蓝牙定位、3d定位等定位方式;3d定位是指经纬高三度的全方位定位,识别模块a11与巡视机器人2中的识别模块b21匹配成功后可上传可穿戴手环1佩戴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和定位信息;定位信息包括世界统一时间、预测星历文件、当前定位坐标信息等。生命体征监测模块13可实时自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包括但并不限于监测体温的体温监测模块、监测脉搏的脉搏监测模块、监测血压的血压监测模块、监测呼吸的呼吸监测模块、监测氧饱和度的氧饱和度监测模块等,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14可解释、协同可穿戴手环1中各个模块间的指令,以及处理数据。
32.其中,生命体征监测模块13和定位模块12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和定位信息,当巡视机器人2的识别模块b21与患者可穿戴手环1的识别模块a11匹配成功确认患者身份后,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14将即刻的生命体征信息和定位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3。
33.参考图3,巡视机器人2中识别模块b21采用包括但并不限于无线射频识别(rifd)、wifi、蓝牙等识别方式;识别模块b21可从云服务器3实时同步巡视清单,通过无线通讯与可穿戴手环1中识别模块a11记录的患者基本信息对比确认患者身份,可将单次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中未匹配到的患者信息通过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24上传至云服务器3。巡视模块23包括巡视机器人主体以及360
°
旋转及固定装置。巡视模块23中巡视机器人主体包括红外热像仪、摄像机、激光扫描仪的其中一种或多种,识别模块b21与识别模块a11匹配成功后,巡视模块23采集该名患者的图像信息,行为信息等,并通过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24上传
至云服务器3。行走模块22,包括驱动装置、轨道、自动充电模块。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轮和导向轮在轨道内运动。轨道可根据病区具体环境自由设计,围绕患者在病区内的活动范围,在多个病房、病区公共区铺设成闭环的线路,供巡视机器人2按轨道移动,轨道内可预设位点,触发巡视机器人2的识别和图像锁定功能。自动充电模块包括充电座、充电触发装置,充电座与轨道相连,当巡视机器人2沿轨道移动至充电座时,触发充电触发装置使巡视机器人2进行自动充电,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24解释、协同巡视机器人2中各个模块间的指令,以及处理数据。
34.其中,巡视机器人2接收到自动巡视任务或手动巡视任务,实时同步云服务器3中的巡视清单并储存,从充电座中出发,沿预设在病区具体环境中的轨道行动进行巡视工作,巡视一圈结束,沿轨道进入充电座区域开始充电,本次巡视任务结束;若巡视机器人2电量不达设定值则先执行充电任务直至电量达标。
35.参考图4,云服务器3中任务控制模块31可通过终端设备4设置巡视任务,包括并但不限于自动任务和手动任务,并对巡视任务进行管理,巡视任务优先级为:当电量低于设定值时,充电任务>手动任务>自动任务;当电量等于或高于设定值时,手动任务>自动任务>充电任务。任务控制模块31可从医院电子病历331中获取包含但不限于患者基本信息、护理级别、实时病区全部在院患者信息等,结合系统自动/人工标注的信息等,根据规则生成本次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32在巡视机器人2与可穿戴手环1通过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成功后,自动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从可穿戴手环1获取匹配后即刻的生命体征信息、定位信息,从巡视机器人2获取图像信息、行为信息,以及通过任务控制模块31从医院电子病历331中获取护理级别、病区全部在院患者等信息。数据分析模块33可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对采集的数据、医院电子病历331数据进行分析,并产生决策信息。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包含生命体征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用于对生命体征信息的判读和决策;内置区域地图和边界位置信息的决策系统,用于对定位信息的判读和决策,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对图像信息和行为信息的判读和决策。数据分析模块33产生决策信息包括但并不限于单位时间内任务清单中未巡视到的患者信息,生命体征信息异常的患者信息,定位信息异常的患者信息,图像信息异常的患者信息,行为信息异常的患者信息。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34用于将决策信息通过终端设备4展现出来,展示方式包括并不限于动态的报警、提醒,静态的界面、弹窗、消息提醒等。
36.其中,云服务器3在本次巡视任务启动时获取并储存医院电子病历331中病区全部在院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护理级别、系统对患者状态的自动标注信息(如外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标注信息等,生成本次巡视清单,并通过无线通讯下达至巡视机器人2,云服务器3获取并储存从可穿戴手环1和巡视机器人2成功匹配后,实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住院号等)、生命体征信息、定位信息、图像信息、行为信息等,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予以判读,得到本次巡视全病区患者的状态:正常/异常/外出,从而获得某时间段多位患者的状态记录,在护士站、医生站pc端电脑,或手持移动电脑以界面等形式呈现,异常信息则可实时以报警或提醒的方式在护士站、医生站pc端电脑,或手持移动电脑呈现,及时提醒医务人员某位患者的异常状态。
37.其中,巡视任务是手动/自动设定的,以一次沿轨道外出至返回充电座为1次巡视任务,巡视清单是指每次巡视任务开始时系统会同步在院患者数,形成本次巡视任务的巡
视清单。
38.其中,任务控制模块31可从终端设备4获取设置的自动/手动任务,还可在巡视任务时从医院电子病历331同步患者名单,生成本次巡视清单,在把巡视清单给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32,通过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32给巡视机器人2执行。
39.需要注意的是,发明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40.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手环(1)、巡视机器人(2)、云服务器(3)和终端设备(4),所述云服务器(3)分别无线通信连接可穿戴手环(1)、巡视机器人(2)和终端设备(4),其中所述可穿戴手环(1)与所述巡视机器人(2)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并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手环(1)包括识别模块a(11)、定位模块(12)、生命体征监测模块(13)和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14);所述识别模块a(11)存储有患者入院时的患者基本信息,当可穿戴手环(1)与巡视机器人(2)相互匹配成功后,所述识别模块a(11)通过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14)上传患者基本信息至云服务器(3);所述定位模块(12)获取可穿戴手环(1)佩戴者的定位信息,当所述可穿戴手环(1)与巡视机器人(2)匹配成功后通过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14)上传可穿戴手环(1)佩戴者的定位信息至云服务器(3),其中,可穿戴手环(1)佩戴者即患者;所述生命体征监测模块(13)实时自动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当所述可穿戴手环(1)与巡视机器人(2)匹配成功后通过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14)上传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至云服务器(3);所述可穿戴手环处理器模块(14)解释、协同可穿戴手环(1)中各个模块间的指令,以及处理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住院号、病区、床号;所述定位模块(12)采用基站、wifi、蓝牙、3d定位的一种进行定位,3d定位是指经度、维度、高度的全方位定位;所述定位信息包括世界统一时间、预测星历文件、当前定位坐标信息;所述生命体征监测模块(13)包括体温监测模块、脉搏监测模块、血压监测模块、呼吸监测模块、氧饱和度监测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巡视机器人(2)包括识别模块b(21)、巡视模块(23)、行走模块(22)和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24);所述识别模块b(21)通过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24)从云服务器(3)实时下载患者基本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与识别模块a(11)记录的患者基本信息对比确认患者身份;所述行走模块(22)包括驱动装置、轨道、自动充电模块,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轮和导向轮在轨道内运动,所述轨道是围绕患者在病区内的活动范围,在多个病房、病区公共区铺设成闭环的线路,供巡视机器人(2)按轨道移动,轨道内预设位点,触发巡视机器人(2)的识别和图像锁定功能;其中所述自动充电模块包括充电座、充电触发装置,所述充电座与轨道相连,当巡视机器人(2)沿轨道移动至充电座时,触发充电触发装置使巡视机器人(2)进行自动充电;所述巡视模块(23)包括巡视机器人主体以及360
°
旋转及固定装置,识别模块b(21)与识别模块a(11)匹配成功后,巡视模块(23)采集该名患者的图像信息和行为信息,并通过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24)上传至云服务器(3);所述巡视机器人处理器模块(24)解释、协同巡视机器人(2)中各个模块间的指令,以及
处理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b(21)与识别模块a(11)之间通过rifd、wifi、蓝牙的一种进行连接并相互识别匹配;所述巡视机器人主体采用红外热像仪、360
°
摄像机、激光扫描仪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3)包括任务控制模块(31)、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32)、数据分析模块(33)、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34),所述云服务器(3)还与医院电子病历(331)、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连接;所述任务控制模块(31)通过终端设备(4)对巡视机器人(2)设置巡视任务,同时所述任务控制模块(31)从医院电子病历(331)中获取患者基本信息、护理级别、病区的信息,结合系统自动标注以及人工标注的信息,生成本次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所述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32)在识别模块a(11)和识别模块b(21)匹配成功后,从可穿戴手环(1)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匹配后即刻的生命体征信息和定位信息,从巡视机器人(2)获取图像信息、行为信息,以及从任务控制模块(31)中获取巡视清单并上传给巡视机器人(2),巡视机器人(2)根据巡视清单进行巡视;所述数据分析模块(33)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对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32)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产生决策信息,其中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包含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用于对生命体征信息的判读和决策,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还包括内置区域地图和边界位置信息的决策系统,用于对定位信息的判读和决策,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还包括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对图像信息和行为信息的判读和决策;所述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34)将决策信息通过终端设备(4)展现出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巡视任务至少包括自动任务和手动任务的一种,并通过巡视任务优先级对巡视任务进行管理;所述巡视任务优先级为:当电量低于设定值时,充电任务>手动任务>自动任务;当电量等于或高于设定值时,手动任务>自动任务>充电任务,且巡视机器人(2)在空闲时自动移动至充电座充电。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33)产生的决策信息包括单位时间内巡视任务中巡视清单中未巡视到的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异常的患者、定位信息异常的患者、图像信息异常的患者、行为信息异常患者。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的信息展示方式包括动态的报警、提醒,静态的界面、弹窗、消息提醒。10.基于如权利要求1
‑
9中任一所述系统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患者入院时人工确认患者基本信息,录入到医院电子病历(331)中并同步到可穿戴手环(1),同时给患者佩戴;s2.通过终端设备(4)连接云服务器(3)设置巡视任务,通过手动启动或自动启动的方
式启动巡视机器人(2);s3.巡视机器人(2)开始巡视任务,由云服务器(3)从医院电子病历(331)中同步在院患者基本信息、护理级别信息,结合系统自动标注或人工标注的信息,生成本次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s4.巡视机器人(2)根据巡视清单沿预设轨道前行,至轨道内预设的位点通过无线通讯与可穿戴手环(1)匹配,成功后上传一次可穿戴手环(1)佩戴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和定位信息,同时巡视机器人(2)转动360
°
摄像头,调整360
°
摄像头中心和焦距,采集可穿戴手环(1)佩戴者的图像信息、行为信息,并上传至云服务器(3),完成后可穿戴手环(1)与巡视机器人(2)自动解绑,并停止无线通讯连接一段时间;s5.巡视机器人(2)与上一位患者的可穿戴手环(1)解绑后,继续与下一位患者的可穿戴手环(1)匹配,重复s3、s4的步骤,依次循环巡视病区内的患者;s6.巡视机器人(2)巡视一圈结束,沿轨道进入充电座区域开始充电,本次巡视任务结束;s7.云服务器(3)对实时收集的患者基本信息、生命体征信息、定位信息、图像信息、行为信息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模块(332)予以判读,将本次巡视任务的巡视清单中所有的患者状态分类为:正常,异常,外出,并通过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34)在终端设备(4)呈现,其中根据异常情况的不同判读结果,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展示;s8.云服务器(3)对一次巡视任务的记录进行判读,对本次巡视清单中未巡视到的患者,即本次巡视任务期间没有记录生命体征信息、定位信息、图像信息的患者,通过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34)在终端设备(4)呈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住院患者定时巡视的系统及方法,包括可穿戴手环、巡视机器人、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可穿戴手环具有识别模块A、定位模块、生命体征监测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并与巡视机器人、云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巡视机器人具有识别模块B、巡视模块、行走模块和处理器模块,并与可穿戴手环、云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云服务器具有任务控制模块、数据获取和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息提示和展示模块,并与可穿戴手环、巡视机器人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与医院电子病历、人工智能计算模块。本发明针对不能有效落实护理分级巡视工作的问题,能有效监测患者生命安全数据,保障患者安全。保障患者安全。保障患者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史婷奇 谢玮伟 熊剑秋 谷元静 蒋慧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鼓楼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6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