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61



1.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在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巨大应用市场而被广泛关注。与其他显示技术相比,oled显示面板具有很多优势,例如,视角宽、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
3.但是,目前oled显示面板存在光子利用率低,发光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至少两个发光单元,且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单元;其中,位于所述连接单元背离显示面一侧的第一发光单元中包含第一短波长发光层,所述连接单元内设置有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相对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靠近所述显示面,且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在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发出的短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长波长光线。
6.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型连接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和p型连接层。
7.其中,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包括多个光转换块,所述多个光转换块发出的光线颜色不完全相同;其中,相邻两个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光转换块之间设置有间隔件。
8.其中,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为蓝色发光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和多个绿色光转换块,且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包括镂空区域,所述n型连接层和所述p型连接层中的一个填充所述镂空区域并与另一个接触。
9.其中,位于所述连接单元靠近所述显示面一侧的第二发光单元中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短波长发光层和第二光转换层,且所述第二光转换层相对所述第二短波长发光层靠近所述显示面;其中,同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发出的长波长光线的颜色相同。
10.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层叠设置的第三光转换层,且所述第三光转换层相对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靠近所述显示面;其中,同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三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发出的长波长光线的颜色相同。
11.其中,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短波长发光层的材质相同。
12.其中,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短波长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三光转换层分别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和多个绿色光转换块;或者,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短波长发光层为紫光发光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三光转换层分别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多个绿色光转换块和多个蓝色光转换块。
13.其中,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三光转换层包括量子点。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15.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且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单元。其中,位于连接单元背离显示面一侧的第一发光单元中包含第一短波长发光层,连接单元内设置有第一光转换层,第一光转换层相对第一短波长发光层靠近显示面,且第一光转换层在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发出的短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长波长光线。在上述显示面板中,引入叠层器件,以增强发光效率;此外,在上述叠层器件的连接单元中引入第一光转换层,该第一光转换层可以在不影响叠层器件性能的情况下,吸收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发出的短波长光线,并将其转换为长波长光线,以进一步增大光子利用率且增强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7.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0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micro

oled显示面板等。该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至少两个发光单元(未标示),且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单元100。其中,图1中仅示意画出两个发光单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包含更多个发光单元。且位于连接单元100背离显示面aa一侧的第一发光单元102中包含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该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可以为蓝色发光层或紫色发光层等,且可以由蓝色oled形成蓝色发光层,紫色oled形成紫色发光层。连接单元100内设置有第一光转换层1000,第一光转换层1000相对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靠近显示面aa,且第一光转换层1000在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发出的短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长波长光线;例如,当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为蓝色发光层时,第一光转换层1000可以在蓝色光线的作用下激发出红色光线或绿色光线;又例如,当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为紫色发光层时,第一光转换层1000可以在紫色光线的作用下激发出红色光线或绿色光线或蓝色光线。其中,具体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为蓝色发光层还是紫色发光层可以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例如,若想保证显示面板10所发出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和蓝色光线对调制信号的响应时间相对一致,则可将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设计为紫色发光层;又例如,若想保证显示面板10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则可将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设计为蓝色发光层。
23.在上述显示面板10中,引入了叠层器件结构设计,以增强发光效率;此外,在上述叠层器件结构的连接单元100中引入第一光转换层1000,该第一光转换层1000可以在不影响叠层器件结构性能的情况下,吸收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发出的短波长光线,并将其转换为长波长光线,以进一步增大光子利用率且增强发光效率。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连接单元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型连接层n

cgl、第一光转换层1000和p型连接层p

cgl。其中,n型连接层n

cgl用于在导电状态下产生电子,p型连接层p

cgl用于在导电状态下产生空穴。n型连接层n

cgl可以相对p型连接层p

cgl靠近显示面板10的阳极108设置,p型连接层p

cgl可以相对n型连接层n

cgl靠近显示面板10的阴极106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的发光方向可以从阳极108指向阴极106,即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aa靠近阴极106设置。上述将第一光转换层1000设置于n型连接层n

cgl和p型连接层p

cgl之间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连接单元100两侧的电子和空穴的传输较为平衡,两侧的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较高。
25.进一步,如图1中所示,第一光转换层1000可以包括多个光转换块10000,多个光转换块10000发出的光线颜色不完全相同;例如,部分光转换块10000能够发出红色光线,部分光转换块10000能够发出绿色光线等。其中,相邻两个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光转换块10000之间设置有间隔件10002。通过该间隔件10002的设置,可以降低相邻的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光转换块10000之间发生光线串扰的概率,以降低混色;且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先形成间隔件10002,然后再在间隔件10002限定的区域内形成光转换块10000,从而可以进一步限定光转换块10000的位置,进一步降低光线串扰的概率。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件10002的材质可以为透明的有机物。
26.此外,如图1中所示,当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为蓝色发光层时,第一光转换层1000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r和多个绿色光转换块g,且第一光转换层1000包括镂空区域(未标示),该镂空区域的位置对应发出蓝色光线,以使得显示面板10可以实现rgb全彩显示。其中,n型连接层n

cgl和p型连接层p

cgl中的一个填充镂空区域并与另一个接触。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显示面板10中蓝色发光区域的发光效率较高。
27.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1,位于连接单元100靠近显示面aa一侧的第二发光单元104中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短波长发光层1040和第二光转换层1042,且第二光转换层1042相对第二短波长发光层1040靠近显示面aa;其中,同一位置处的第二光转换层1042和第一光转换层1000发出的长波长光线的颜色相同。即如图1中所示,第二光转换层1042也可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r和多个绿色光转换块g;且第二光转换层1042中的红色光转换块r的位置与第一光转换层1000中红色光转换块r的位置对应,第二光转换层1042中的绿色光转换块g的位置与第一光转换层1000中绿色光转换块g的位置对应。在该设计方式中,第二发光单元104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且在本实施例中,位于连接单元100中的第一光转换层1000可以对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发出的光线进行一级吸收,而对于未被第一光转换层1000吸收的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发出的部分光线可以被第二光转换层1042中的光
转换块10420吸收,即第二发光单元104和连接单元100相互配合以使得整个显示面板10的发光效率较高。
28.此外,如图1中所示,第二光转换层1042中相邻两个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光转换块10420之间也可设置有透明的间隔件10002。通过该间隔件10002的设置,可以降低第二光转换层1042中相邻的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光转换块10420之间发生光线串扰的概率,以降低混色。
29.另外,上述第二发光单元104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第二短波长发光层1040和连接单元100之间设置有空穴传输层htl,第二光转换层1042背离第二短波长发光层1040一侧依次设置有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
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图2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结构与图1中结构的差异在于,第一发光单元102a的结构设计不同。具体而言,第一发光单元102a还包括与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a层叠设置的第三光转换层1024a,且第三光转换层1024a相对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a靠近显示面aa;其中,同一位置处的第三光转换层1024a和第一光转换层1000a发出的长波长光线的颜色相同。即如图2中所示,第三光转换层1024a也可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r和多个绿色光转换块g;且第三光转换层1024a中的红色光转换块r的位置与第一光转换层1000a中红色光转换块r的位置对应,第三光转换层1024a中的绿色光转换块g的位置与第一光转换层1000a中绿色光转换块g的位置对应。在该设计方式中,第一发光单元102a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且第一发光单元102a、第二发光单元104a和连接单元100a相互配合以使得整个显示面板10a的发光效率较高。
31.此外,如图2中所示,第三光转换层1024a中相邻两个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光转换块10240之间也可设置有透明的间隔件10002。通过该间隔件10002的设置,可以降低第三光转换层1024a中相邻的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光转换块10240之间发生光线串扰的概率,以降低混色。
32.另外,上述第一发光单元102a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a背离第三光转换层1024a一侧依次设置有空穴传输层htl和空穴注入层hil;第三光转换层1024a背离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a一侧依次设置有空穴阻挡层hbl和电子传输层etl。
33.可选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和第二短波长发光层1040的材质相同。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显示面板10制备过程较为简单,工艺较为简单。
34.例如,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和第二短波长发光层1040均为蓝色发光层。此时,如图1中所示,第一光转换层1000和第二光转换层1042分别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r和多个绿色光转换块g。或者,如图2中所示,第一光转换层1000a、第二光转换层1042a和第三光转换层1024a分别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r和多个绿色光转换块g。
35.又例如,如图3中所示,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短波长发光层1020b和第二短波长发光层1040b均为紫色发光层。此时,第一光转换层1000b、第二光转换层1042b和第三光转换层1024b分别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r、多个绿色光转换块g和多个蓝色光转换块b。
36.上述几种实施例中,可以将背板为蓝光发光层或紫光发光层的显示面板做成叠层器件结构,并在叠层器件的连接单元100内引入单色光转换块;在获得长寿命的背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叠层连接可用空间,使得最终显示面板具有较高的光子转化,减少漏光。
37.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转换层1000、第二光转换层1042和第三光转换层1024包括量子点,例如,硫化镉量子点、硒化镉量子点、碲化镉量子点、硒化锌量子点、硫化铅量子点、硒化铅量子点、磷化铟量子点、砷化铟量子点等。该量子点的设置方式较为成熟、且发光效率较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转换层1000、第二光转换层1042和第三光转换层1024的材质也可为其他,例如,稀土荧光材料、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有机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等。
38.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可以为手机、电脑、平板等。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中的显示面板。
39.总而言之,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发光单元,且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单元。其中,位于连接单元背离显示面一侧的第一发光单元中包含第一短波长发光层,连接单元内设置有第一光转换层,且第一光转换层在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发出的短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长波长光线。在上述显示面板中,引入叠层器件,以增强发光效率;此外,在上述叠层器件的连接单元中引入第一光转换层,该第一光转换层可以在不影响叠层器件性能的情况下,吸收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发出的短波长光线,并将其转换为长波长光线,以进一步增大光子利用率且增强发光效率。
40.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至少两个发光单元,且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单元;其中,位于所述连接单元背离显示面一侧的第一发光单元中包含第一短波长发光层,所述连接单元内设置有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相对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靠近所述显示面,且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在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发出的短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长波长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型连接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和p型连接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包括多个光转换块,所述多个光转换块发出的光线颜色不完全相同;其中,相邻两个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光转换块之间设置有间隔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为蓝色发光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和多个绿色光转换块,且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包括镂空区域,所述n型连接层和所述p型连接层中的一个填充所述镂空区域并与另一个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连接单元靠近所述显示面一侧的第二发光单元中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短波长发光层和第二光转换层,且所述第二光转换层相对所述第二短波长发光层靠近所述显示面;其中,同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发出的长波长光线的颜色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层叠设置的第三光转换层,且所述第三光转换层相对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靠近所述显示面;其中,同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三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发出的长波长光线的颜色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短波长发光层的材质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短波长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三光转换层分别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和多个绿色光转换块;或者,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短波长发光层为紫光发光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三光转换层分别包括多个红色光转换块、多个绿色光转换块和多个蓝色光转换块。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二光转换层和所述第三光转换层包括量子点。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至少两个发光单元,且相邻两个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单元;其中,位于所述连接单元背离显示面一侧的第一发光单元中包含第一短波长发光层,所述连接单元内设置有第一光转换层,所述第一光转换层相对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靠近所述显示面,且所述第一光转换层在所述第一短波长发光层发出的短波长光线作用下能够激发出长波长光线。通过上述设计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林君 黄素丽 艾经伟 贾聪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4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3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