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扶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
背景技术:
2.扶手是位于栏杆或栏板上端及梯道侧壁处,供人攀扶的构件。其形式和选材既要满足人们攀扶的要求和舒适的手感,又要满足作为装饰构件的要求。常用硬木、塑料、钢筋混凝土、水磨石、大理石、金属型材制作。其形式尚无统一标准,具体作法由建筑施工详图决定,不同环境下需要使用到不同类型的扶手。
3.其中无障碍扶手,也称安全抓杆或安全扶手,主要使用在过道走廊两侧、卫生间、公厕等场所,是一种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行走和上下的公共设施,它的出现,旨在运用现代技术履行环境,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使用场所一般有医院、养老院及高档写字楼,家里老人卫生间等场所,随着社会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关心,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也可以见到。
4.但是,现有的无障碍扶手大多为金属结构,在寒冷的季节,表面温度较低,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在使用时易对身体产生刺激,虽然目前考虑到这种问题,在无障碍扶手表面设置护套,但是护套易受吸收水汽,水汽长期附着易在内部滋生细菌,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障碍扶手在寒冷季节因表面温度较低易对老年人或者残疾人身体产生刺激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板,且调节板与安装板焊接固定,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安装有旋转座,且旋转座与调节板滑动连接,所述旋转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扶杆,所述第一扶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扶杆,所述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的一端安装有u型扶杆,且u型扶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扶杆和第二扶杆的内部,所述第一扶杆、第二扶杆和u型扶杆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扶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微孔,且第一微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u型扶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微孔,且第二微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扶杆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元件腔,所述元件腔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所述第二扶杆的内部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滑动杆,且滑动杆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安装板的四角处均安装有锁紧螺栓,且安装板与墙体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加热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管,且电热管与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电热管的外部设置有导热片,所述加热腔内部的上方安装有风机,且风机与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滑动杆上端的一侧密封固定有连接管,所述第二扶杆内空腔的一侧设置有通风腔,且连接管与通风腔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第一扶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轴,且转动轴与旋转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部设有若干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圆凸,且圆凸与转动轴为一体结构,所述旋转座的内部设有若干呈环形均匀分布的第一弹簧片,且第一弹簧片与圆凸啮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扶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内衬,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安装有旋钮,且旋钮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杆的内部,所述旋钮与支撑杆通过螺纹配合,所述旋钮位于支撑杆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夹块,且夹块与旋钮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夹块的一侧与滑动杆相贴合,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座,且支撑座与支撑杆通过卡槽固定。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板上端的中间位置处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板内部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旋转座的后端与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均安装有从动轮,且从动轮的上下端与调节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之间安装有主动轮,且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下端与主动轮的上端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u型扶杆两端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二弹簧片,第二弹簧片设置有若干个,且第二弹簧片与u型扶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杆和第二扶杆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凹,且圆凹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片与圆凹相适配。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且海绵分别与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粘连固定。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扶杆靠近调节板的一端安装有调节抵座,且调节抵座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扶杆的内部,所述调节抵座的一端与第二扶杆通过螺纹配合。
14.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两侧均安装有防尘网,且防尘网与滑动杆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滑动杆与加热腔相连通。
15.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与第一扶杆的表面相贴合,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通过在滑动杆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在第一扶杆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技术人员根据使用环境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范围的设定,在寒冷天气下,扶杆表面温度迅速降低,达到温度传感器下位值时,通过单片机开启电热管和风机,电热管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导热片加速热量传导,从而对加热腔内部的空气迅速加热,同时在风机的负压作用下,将热量气体通过连接管输送至通风腔,再由通风腔将热量空气输送至第一扶杆、第二扶杆以及u型扶杆中的空腔,而第一扶杆以及u型扶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微孔以及第二微孔,热量空气充斥空腔后,逐渐从第一微孔和及第二微孔朝外部溢出,随着扶杆表面温度的不断提高,逐渐达到温度传感器上位值时,通过单片机降低电热管以及风机的功率,从而转向保温模式,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通过热量空气的不断补充,形成对第一扶杆以及u型扶杆表面的均匀加热,减少电热管的额外设置,避免整体过重,同时加热过程柔和,避免电热管加热过快导致烫伤,另一方面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在使用时温暖的空气不断接触至手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18.2、本发明通过采用折叠式结构,在不使用时,为避免无障碍扶手占据空间,首先对滑动杆进行收缩,通过转动旋钮,在旋钮一端与支撑杆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令夹块逐渐与滑动杆发生分离,从而失去对滑动杆的限位,通过抬升支撑杆,令滑动杆延伸至支撑杆的内
部,之后逆时针旋转九十度,收纳至收纳腔的内部,其内部的橡胶内衬能够提高两者的摩擦力,避免滑动下垂,之后使用者握住u型扶杆向上抬升,令第一扶杆一端的转动轴与旋转座发生转动,通过在转动轴的外部设置有圆凸,在旋转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片,在圆凸不断对第一弹簧片的挤压啮合下,令扶杆每转动至一个角度,便在该位置形成一次限位,在扶杆整体与墙面保持平行时,完成对无障碍扶手折叠,同时第一扶杆与旋转座在阻尼式转动下,能够令整体在与墙面平行状态下不会轻易发生旋转,灵活性进一步提高,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对无障碍扶手进行合理的展开,空间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19.3、本发明通过设置有调节板,需要对无障碍扶手的高度进行抬升时,使用扳手固定调节螺栓逐渐旋转,带动下方的主动轮进行转动,在啮合作用下分别带动两个装有从动轮的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而旋转座的后端与螺纹杆螺纹配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旋转座带动整个扶杆高度的抬升,扶杆高度调节完成后,为保证支撑杆对地面的支撑效果,再次转动旋钮,令夹块与滑动杆发生分离,通过拉动支撑杆,实现整体长度的提高,随后再次锁紧旋钮固定滑动杆即可,通过这种方式,根据使用需要灵活实现在确保整体支撑稳固性的前提下对无障碍扶手位置高度的调节。
20.4、本发明通过采用组合式扶杆结构,主体由第一扶杆、第二扶杆以及u型扶杆组成,能够对扶杆的整体长度进行调节,为确保老年人或者残疾人能够方便调节,同时避免出现容易松动的情况,u型扶杆与第一扶杆和第二扶杆采用阻尼式滑动结构,对扶杆的长度进行延伸时,只需拉动u型扶杆的弯折部,令u型扶杆的两端不断从第一扶杆和第二扶杆的内部延伸至外部,移动过程中,第二弹簧片不断与圆凹对的挤压啮合,令u型扶杆每移动固定距离,便在该位置形成一次限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方便地对扶杆的长度进行调节,而且稳定性较高,不易出现调节后发生滑动的情况。
21.5、本发明通过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一方面海绵能够减缓热量空气的通过速度,提高接触后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能够对外部的水汽进行吸附,避免进入内部造成发霉受潮,与通过热量空气相配合,在吸附水汽的过程中,自身也会被烘干,避免了长时间吸附水汽自身受潮滋生细菌的情况。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无障碍扶手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调节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旋转座与第一扶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的扶杆与u型扶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的图2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28.图7为本发明的图2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
29.图8为本发明的图2中c区域局部放大图。
30.图中:1、安装板;2、调节板;3、旋转座;4、第一扶杆;5、第二扶杆;6、u型扶杆;7、支撑杆;8、滑动杆;9、调节螺栓;10、锁紧螺栓;11、元件腔;12、温度传感器;13、单片机;14、空腔;15、第一微孔;16、第二微孔;17、调节抵座;18、支撑座;19、加热腔;20、风机;21、螺纹杆;22、主动轮;23、从动轮;24、转动轴;25、第一弹簧片;26、圆凸;27、第二弹簧片;28、圆凹;29、
海绵;30、连接管;31、通风腔;32、防尘网;33、电热管;34、导热片;35、旋钮;36、夹块;37、收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请参阅图1
‑
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板2,且调节板2与安装板1焊接固定,调节板2的一侧安装有旋转座3,且旋转座3与调节板2滑动连接,旋转座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扶杆4,第一扶杆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扶杆5,第一扶杆4与第二扶杆5的一端安装有u型扶杆6,且u型扶杆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扶杆4和第二扶杆5的内部,第一扶杆4、第二扶杆5和u型扶杆6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14,第一扶杆4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微孔15,且第一微孔15设置有若干个,u型扶杆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微孔16,且第二微孔16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扶杆4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元件腔11,元件腔1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和单片机13,第二扶杆5的内部设置有收纳腔37,收纳腔37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一端安装有滑动杆8,且滑动杆8与支撑杆7滑动连接,滑动杆8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19,安装板1的四角处均安装有锁紧螺栓10,且安装板1与墙体通过锁紧螺栓10固定连接。
33.进一步,加热腔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管33,且电热管33与单片机13电性连接,电热管33的外部设置有导热片34,加热腔19内部的上方安装有风机20,且风机20与单片机13电性连接,滑动杆8上端的一侧密封固定有连接管30,第二扶杆5内空腔14的一侧设置有通风腔31,且连接管30与通风腔31相连通,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通过热量空气的不断补充,形成对第一扶杆4以及u型扶杆6表面的均匀加热,减少电热管33的额外设置,避免整体过重,同时加热过程柔和,避免电热管33加热过快导致烫伤,另一方面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在使用时温暖的空气不断接触至手掌,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34.进一步,第一扶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轴24,且转动轴24与旋转座3转动连接,转动轴24的外部设有若干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圆凸26,且圆凸26与转动轴24为一体结构,旋转座3的内部设有若干呈环形均匀分布的第一弹簧片25,且第一弹簧片25与圆凸26啮合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对无障碍扶手进行合理的展开,空间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35.进一步,支撑杆7的一端与第二扶杆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收纳腔37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内衬,支撑杆7的一侧安装有旋钮35,且旋钮35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杆7的内部,旋钮35与支撑杆7通过螺纹配合,旋钮35位于支撑杆7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夹块36,且夹块36与旋钮35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夹块36的一侧与滑动杆8相贴合,支撑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座18,且支撑座18与支撑杆7通过卡槽固定,通过转动旋钮35,在旋钮35一端与支撑杆7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令夹块36逐渐与滑动杆8发生分离,从而失去对滑动杆8的限位,通过抬升支撑杆7,令滑动杆8延伸至支撑杆7的内部,之后逆时针旋转九十度,收纳至收纳腔37的内部,其内部的橡胶内衬能够提高两者的摩擦力,避免滑动下垂。
36.进一步,调节板2上端的中间位置处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栓9,调节板2内部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21,旋转座3的后端与螺纹杆21通过螺纹配合,螺纹杆21的上端均安装有
从动轮23,且从动轮23的上下端与调节板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从动轮23之间安装有主动轮22,且主动轮22与从动轮23啮合连接,调节螺栓9的下端与主动轮22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根据使用需要灵活实现在确保整体支撑稳固性的前提下对无障碍扶手位置高度的调节。
37.进一步,u型扶杆6两端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二弹簧片27,第二弹簧片27设置有若干个,且第二弹簧片27与u型扶杆6固定连接,第一扶杆4和第二扶杆5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凹28,且圆凹28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弹簧片27与圆凹28相适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方便地对扶杆的长度进行调节,而且稳定性较高,不易出现调节后发生滑动的情况。
38.进一步,第一微孔15和第二微孔16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29,且海绵29分别与第一微孔15和第二微孔16粘连固定,一方面海绵29能够减缓热量空气的通过速度,提高接触后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能够对外部的水汽进行吸附,避免进入内部造成发霉受潮,与通过热量空气相配合,在吸附水汽的过程中,自身也会被烘干,避免了长时间吸附水汽自身受潮滋生细菌的情况。
39.进一步,第二扶杆5靠近调节板2的一端安装有调节抵座17,且调节抵座1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扶杆5的内部,调节抵座17的一端与第二扶杆5通过螺纹配合,在调节抵座17与第二扶杆5的螺纹配合下,通过转动调节抵座17,令调节抵座17发生延伸或者收缩,即可实现第二扶杆5一端长度的微调,以配合整体在高度调节下与不同物体进行接触,提高支撑适用性。
40.进一步,滑动杆8的两侧均安装有防尘网32,且防尘网32与滑动杆8通过螺钉固定,滑动杆8与加热腔19相连通,防尘网32能够保证在进风的同时对灰尘进行阻挡。
41.进一步,温度传感器12的检测端与第一扶杆4的表面相贴合,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两者的互相配合,能够确保无障碍扶手在合理的温度下实现加热。
42.工作原理:使用时,技术人员根据使用环境对温度传感器12进行温度范围的设定,在寒冷天气下,扶杆表面温度迅速降低,达到温度传感器12下位值时,通过单片机13开启电热管33和风机20,电热管33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导热片34加速热量传导,从而对加热腔19内部的空气迅速加热,同时在风机20的负压作用下,将热量气体通过连接管30输送至通风腔31,再由通风腔31将热量空气输送至第一扶杆4、第二扶杆5以及u型扶杆6中的空腔14,而第一扶杆4以及u型扶杆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微孔15以及第二微孔16,热量空气充斥空腔后,逐渐从第一微孔15和及第二微孔16朝外部溢出,随着扶杆表面温度的不断提高,逐渐达到温度传感器12上位值时,通过单片机13降低电热管33以及风机20的功率,从而转向保温模式,需要对无障碍扶手的高度进行抬升时,使用扳手固定调节螺栓9逐渐旋转,带动下方的主动轮22进行转动,在啮合作用下分别带动两个装有从动轮23的螺纹杆21进行同步转动,而旋转座3的后端与螺纹杆21螺纹配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实现旋转座3带动整个扶杆高度的抬升,扶杆高度调节完成后,为保证支撑杆7对地面的支撑效果,转动旋钮35,令夹块36与滑动杆8发生分离,通过拉动支撑杆7,实现整体长度的提高,随后再次锁紧旋钮35固定滑动杆8即可,对扶杆的长度进行延伸时,只需拉动u型扶杆6的弯折部,令u型扶杆6的两端不断从第一扶杆4和第二扶杆5的内部延伸至外部,移动过程中,第二弹簧片27不断与圆凹28对的挤压啮合,令u型扶杆6每移动固定距离,便在该位置形
成一次限位,在不使用时,为避免无障碍扶手占据空间,首先对滑动杆8进行收缩,通过转动旋钮35,在旋钮35一端与支撑杆7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令夹块36逐渐与滑动杆8发生分离,从而失去对滑动杆8的限位,通过抬升支撑杆7,令滑动杆8延伸至支撑杆7的内部,之后逆时针旋转九十度,收纳至收纳腔37的内部,其内部的橡胶内衬能够提高两者的摩擦力,避免滑动下垂,之后使用者握住u型扶杆6向上抬升,令第一扶杆4一端的转动轴24与旋转座3发生转动,在圆凸26不断对第一弹簧片25的挤压啮合下,令扶杆每转动至一个角度,便在该位置形成一次限位,在扶杆整体与墙面保持平行时,完成对无障碍扶手折叠。
4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板(2),且调节板(2)与安装板(1)焊接固定,所述调节板(2)的一侧安装有旋转座(3),且旋转座(3)与调节板(2)滑动连接,所述旋转座(3)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扶杆(4),所述第一扶杆(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扶杆(5),所述第一扶杆(4)与第二扶杆(5)的一端安装有u型扶杆(6),且u型扶杆(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扶杆(4)和第二扶杆(5)的内部,所述第一扶杆(4)、第二扶杆(5)和u型扶杆(6)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14),所述第一扶杆(4)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微孔(15),且第一微孔(15)设置有若干个,所述u型扶杆(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微孔(16),且第二微孔(16)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扶杆(4)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元件腔(11),所述元件腔(1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和单片机(13),所述第二扶杆(5)的内部设置有收纳腔(37),所述收纳腔(37)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一端安装有滑动杆(8),且滑动杆(8)与支撑杆(7)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8)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19),所述安装板(1)的四角处均安装有锁紧螺栓(10),且安装板(1)与墙体通过锁紧螺栓(1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管(33),且电热管(33)与单片机(13)电性连接,所述电热管(33)的外部设置有导热片(34),所述加热腔(19)内部的上方安装有风机(20),且风机(20)与单片机(13)电性连接,所述滑动杆(8)上端的一侧密封固定有连接管(30),所述第二扶杆(5)内空腔(14)的一侧设置有通风腔(31),且连接管(30)与通风腔(3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轴(24),且转动轴(24)与旋转座(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24)的外部设有若干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圆凸(26),且圆凸(26)与转动轴(24)为一体结构,所述旋转座(3)的内部设有若干呈环形均匀分布的第一弹簧片(25),且第一弹簧片(25)与圆凸(26)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的一端与第二扶杆(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收纳腔(37)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内衬,所述支撑杆(7)的一侧安装有旋钮(35),且旋钮(35)的一端延伸至支撑杆(7)的内部,所述旋钮(35)与支撑杆(7)通过螺纹配合,所述旋钮(35)位于支撑杆(7)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夹块(36),且夹块(36)与旋钮(35)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夹块(36)的一侧与滑动杆(8)相贴合,所述支撑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座(18),且支撑座(18)与支撑杆(7)通过卡槽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上端的中间位置处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栓(9),所述调节板(2)内部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螺纹杆(21),所述旋转座(3)的后端与螺纹杆(21)通过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21)的上端均安装有从动轮(23),且从动轮(23)的上下端与调节板(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23)之间安装有主动轮(22),且主动轮(22)与从动轮(23)啮合连接,所述调节螺栓(9)的下端与主动轮(22)的上端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扶杆(6)两端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二弹簧片(27),第二弹簧片(27)设置有若干个,且第二弹簧片(27)与u型扶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杆(4)和第二扶杆(5)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凹(28),且圆凹(28)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片(27)与圆凹(28)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15)和第二微孔(16)的内部均设置有海绵(29),且海绵(29)分别与第一微孔(15)和第二微孔(16)粘连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扶杆(5)靠近调节板(2)的一端安装有调节抵座(17),且调节抵座(1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扶杆(5)的内部,所述调节抵座(17)的一端与第二扶杆(5)通过螺纹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8)的两侧均安装有防尘网(32),且防尘网(32)与滑动杆(8)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滑动杆(8)与加热腔(19)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12)的检测端与第一扶杆(4)的表面相贴合,所述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加热的无障碍扶手,涉及扶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无障碍扶手在寒冷季节因表面温度较低易对老年人或者残疾人身体产生刺激的问题。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安装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扶杆,所述第一扶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扶杆,所述第一扶杆与第二扶杆的一端安装有U型扶杆,所述第一扶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微孔,所述U型扶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微孔,所述第一扶杆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元件腔,所述元件腔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所述第二扶杆的内部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有加热腔。有加热腔。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中扶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8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