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0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面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双面光伏组件包括双玻双面光伏组件和单玻双面光伏组件,是指由两块玻璃或一块玻璃与一块透明背板、以及设于两块玻璃或一块玻璃与一块透明背板之间的eva胶膜和太阳能电池片,经过层压机高温层压组成复合层,电池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组件。双面光伏组件正反两面均可以发电,因此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电效率,并且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都较好,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现有技术中,双面光伏组件通过铝合金压块或者通过铝合金边框安装在支架上。随着双面光伏组件的尺寸越来越大,双面光伏组件的重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铝合金边框已难以满足双面光伏组件对承载力的要求,需要在铝合金边框之间安装位于双面光伏组件背面的横向铝型材支撑条,但增加的铝型材支撑条会对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形成一定的遮挡,影响入光量,这不仅会影响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还会由于遮挡而产生热斑效应,进而减少双面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双面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在对双面光伏组件支撑时会对双面光伏组件背面形成遮挡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

边框组件,用于固定双面光伏组件,所述边框组件支撑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外周边部;

反光支撑件,与所述边框组件连接,且支撑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上;所述反光支撑件具有反光面,照射于所述反光面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光面反射后能射入所述双面光伏组件。

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设有透明网格背板,所述反光支撑件支撑在所述透明网格背板侧,且所述反光支撑件与所述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重合设置,照射于所述反光面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光面反射后能射入所述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围合的空间内。

所述反光面包括第一反光面和/或与所述第一反光面不共面的第二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面位于所述反光支撑件朝向所述透明网格背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反光面位于所述反光支撑件远离所述透明网格背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反光面与所述透明网格背板呈夹角设置。

所述第一反光面为中间向所述述透明网格背板方向拱起的弧形面。

所述第二反光面为与所述第一反光面连接设置的平面。

所述反光支撑件支撑在所述透明网格背板一侧的局部纵截面呈扇形或扇环形。

所述反光支撑件为网格结构。

所述边框组件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设置所述双面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下方,用于设置所述反光支撑件。

所述第二容纳槽为t型槽,所述反光支撑件的边缘设有卡接部,且所述卡接部为与所述t型槽相适配的t型结构。

所述反光支撑件在朝向所述边框组件侧的边缘区域设有外凸的半球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双面光伏组件的边框组件和连接于边框组件上的反光支撑件,边框组件支撑于双面光伏组件的外周边部;反光支撑件支撑于双面光伏组件上,且具有反光面,照射于反光面的光线经过反光面反射后能射入双面光伏组件。通过将反光支撑件支撑于双面光伏组件上,既起到了对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撑作用,而且反光支撑件的反光面将光线反射到双面光伏组件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双面光伏组件对光线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设有透明网格背板,反光支撑件支撑在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上,照射于反光面的光线经过反光面反射后能通过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网孔射入双面光伏组件内。对于背面为透明网格背板的单玻双面光伏组件,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会对光线造成阻挡,将反光支撑件设置于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上,既起到了支撑与反射作用,又不会遮挡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内部的透光部位。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反光面包括第一反光面和/或不共面的第二反光面;第一反光面位于反光支撑件朝向透明网格背板的一面上,第二反光面位于反光支撑件远离透明网格背板的一侧,且第二反光面与透明网格背板呈夹角设置。通过第一反光面和第二反光面可以全方位的对光线进行反射。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第一反光面为中间向述透明网格背板方向拱起的弧形面,通过该弧形面可以将横向方向照射的光线反射入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上,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第二反光面为与第一反光面连接设置的平面,即为与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呈一夹角且背向所述透明网格背板的平面,通过与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反光面可以将自下而上方向射入的光线反射到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上,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反光支撑件支撑在透明网格背板下方的部分的纵截面呈扇形或扇环形,在保证了支撑与反光的情况下,反光支撑件的结构更加简单。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反光支撑件为网格结构,边框组件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双面光伏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槽内;第二容纳槽位于第一容纳槽的下方,反光支撑件设置于第二容纳槽内。反光支撑件为网格结构,透光性好,便于更多的光线反射到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上,将反光支撑件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即可使得反光支撑件的网格边框与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可以对应设置,使得反光支撑件与边框组件的安装更加简单。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第二容纳槽为t型槽,反光支撑件的边缘设有卡接部,且卡接部呈与t型槽相适配的t型结构。通过t型槽与t型卡接部的配合,使得反光支撑件的安装更加稳定。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反光支撑件上朝向边框组件的边缘区域设有外凸的半球形结构。半球形结构相对于弧形面结构反光面的形状更加弯曲,利用半球形结构可以将光线反射至边框组件与双面光伏组件相接处,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e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c-c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板玻璃;2、第一胶膜层;3、太阳能电池片;4、第二胶膜层;5、透明网格背板;6、反光支撑件;7、第一容纳槽;8、边框组件;9、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10、第二容纳槽;11、卡接部;12、接线盒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5所示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用于安装单玻双面光伏组件,如图3所示,单玻双面光伏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前板玻璃1、第一胶膜层2、太阳能电池片3、第二胶膜层4和透明网格背板5,其中,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是不透光的全白色条状框,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宽度为6mm-8mm,且与相邻太阳能电池片3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网格内部为透明结构,可用于透光。

如图1至5所示,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边框组件8和反光支撑件6,边框组件8用于安装双面光伏组件和反光支撑件6,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长边框和相对设置的一对短边框,一对长边框和一对短边框围合支撑于双面光伏组件的四周。一对长边框和一对短边框均为铝型材拉伸成型,减轻了安装结构的整体重量。

如图1和3所示,反光支撑件6呈网格结构,支撑在双面光伏组件的透明网格背板5上,且反光支撑件6的网格边框与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对应设置。反光支撑件6具有反光面,照射于反光面上的光线经反光面的反射射入透明网格背板5的网格网孔内。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不透光,反光支撑件6设于透明网格背板5的网格边框并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透光;并且,反光支撑件6的网格网孔的位置和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透光部分重合。

反光支撑件6透光性好,便于更多的光线反射到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双面光伏组件对光线的利用率,将反光支撑件6的网格边框设置于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上,既起到了支撑与反射作用,又不会遮挡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内部的透光部位。

如图3和5所示,反光面包括不共面的第一反光面和第二反光面,第一反光面位于反光支撑件6朝向透明网格背板5的顶面上,且呈中间向透明网格背板5方向拱起的弧形面,第二反光面位于反光支撑件6背向透明网格背板5的侧面上,且第二反光面为与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呈夹角设置的平面。如图3所示,位于边框组件8内部的反光支撑件6的网格边框上第二反光面设有一对,一对第二反光面与第一反光面围合形成纵截面呈扇形的结构;如图5所示,靠近边框组件8设置的反光支撑件6的网格边框,第二反光面也设有一对,第一反光面呈半球形结构。

通过该弧形面可以将横向方向照射的光线反射入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上,通过与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反光面可以将自下而上方向射入的光线反射到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上,半球形结构相对于弧形面结构反光面的形状更加弯曲,利用半球形结构可以将光线反射至边框组件8与双面光伏组件相接处,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如图5所示,边框组件8上沿边框组件8的延伸方向开设有第一容纳槽7和第二容纳槽10,双面光伏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纳槽7内。第二容纳槽10位于第一容纳槽7的下方,且第二容纳槽10为t型槽,相应地,反光支撑件6的边缘设有卡接部11,且卡接部11呈与t型槽相适配的t型结构,反光支撑件6通过卡接部11设置于第二容纳槽10内。

反光支撑件6为网格结构,将反光支撑件6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即可使得反光支撑件6的网格边框与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可以对应设置,使得反光支撑件6与边框组件8的安装更加简单;并且,通过t型槽与t型卡接部11的配合,使得反光支撑件6的安装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上设有接线盒安装部12,反光支撑件6对应接线盒安装部12的位置不设有反光支撑件6的网格边框,以便于接线盒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反光支撑件6的颜色为白色,材质为pvc(聚氯乙烯)、pcb(多氯联苯)、加入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的并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其他质量轻、抗拉伸能力强不易变形的材料,且为整体注塑或整板冲压加工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网格背板5的材质为透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透明pvdf(聚偏氟乙烯)、透明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透明pctfe(聚氯三氟乙烯)、透明pvf(聚氟乙烯)或者其他的耐候性透明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施例中,前板玻璃1为镀膜超白压花玻璃,厚度为3.2mm;第一胶膜层2为eva胶膜层,厚度为0.5mm;太阳能电池片3为双面晶硅电池,厚度为0.18mm;第二胶膜层4为eva胶膜层,厚度为0.5mm;透明网格背板5厚度为0.35mm;边框组件8宽度为35mm;反光支撑件6高度为5mm。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进行单玻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步骤为:

首先,控制涂胶头速度和出胶量,给边框组件8上的第一容纳槽7内涂上适量的粘接硅胶;

然后,将双面光伏组件和已涂好胶的边框组件8对应放入组框机中,并将一对长边框和一个短边框通过气缸挤压相互连接,并与双面光伏组件粘接;

最后,沿着一对长边框上的第二容纳槽10将反光支撑件6安装至边框组件8上,使得反光支撑件6的网格边框与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对应设置,再将另一个短边框通过组框机气缸挤压,完成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安装。

本实施例方案制得的双面光伏组件及其安装结构的重量约为23kg,外观光滑、平整,无外观不良现象。即使承受了5400pa的压强后,依然外观良好,未出现断裂、脱层现象,功率衰减较小,表明由本实施例方案制成的光伏组件具有很好的抗负载性能,能够有效的保证光伏组件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中反光支撑件可以给双面光伏组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反光支撑件具有很好的光反射和强度,给双面光伏组件提供足够的载荷强度的同时,增加了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功率,解决了传统的双面光伏组件由于面积增大无法满足载荷要求的问题,且不用增加组件版型。本实施例方案的制程工艺与传统光伏组件制程工艺兼容性强,操作简单,降低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的可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框组件(8),用于固定双面光伏组件,所述边框组件(8)支撑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外周边部;

反光支撑件(6),与所述边框组件(8)连接,且支撑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上;所述反光支撑件(6)具有反光面,照射于所述反光面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光面反射后能射入所述双面光伏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背光面设有透明网格背板(5),所述反光支撑件(6)支撑在所述透明网格背板(5)侧,且所述反光支撑件(6)与所述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重合设置,照射于所述反光面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光面反射后能射入所述透明网格背板的网格边框(9)围合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包括第一反光面和/或与所述第一反光面不共面的第二反光面;所述第一反光面位于所述反光支撑件(6)朝向所述透明网格背板(5)的一面上;所述第二反光面位于所述反光支撑件(6)远离所述透明网格背板(5)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反光面与所述透明网格背板(5)呈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为中间向所述述透明网格背板(5)方向拱起的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光面为与所述第一反光面连接设置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支撑件(6)支撑在所述透明网格背板(5)一侧的局部纵截面呈扇形或扇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支撑件(6)为网格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组件(8)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7)和第二容纳槽(10),所述第一容纳槽(7)用于设置所述双面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容纳槽(10)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7)的下方,用于设置所述反光支撑件(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10)为t型槽,所述反光支撑件(6)的边缘设有卡接部(11),且所述卡接部(11)为与所述t型槽相适配的t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支撑件(6)在朝向所述边框组件(8)侧的边缘区域设有外凸的半球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面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边框组件,用于固定双面光伏组件,所述边框组件支撑于所述双面光伏组件的外周边部;反光支撑件,与所述边框组件连接,且支撑在所述双面光伏组件上;所述反光支撑件具有反光面,照射于所述反光面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光面反射后能射入所述双面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通过将反光支撑件支撑于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既起到了对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撑作用,而且反光支撑件的反光面将光线反射到双面光伏组件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双面光伏组件对光线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宣城睿晖宣晟企业管理中心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技术研发日:2021.01.1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4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