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植筋后的植筋辅助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法植筋是指在混凝土、墙体岩石等基材上钻孔,然后注入高强植筋胶,在插入钢筋或型材,胶固化后将钢筋与基材粘接为一体,是加固补强行业较常用的一种建筑工程技术。目前化学法植筋的操作步骤依次如下:弹线定位、钻植筋孔、清理植筋孔、植筋孔注胶、插入钢筋、等待植筋胶固化、最后经过抗拔试验后进行绑筋浇混凝土。通常打孔钻头一般比钢筋直径d大5mm左右,孔深大约15d,钻孔内注完胶后,把经除锈处理过的钢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直至钢筋伸入孔底。在植筋过程中,容易导致钢筋插入偏心,导致植筋胶包裹钢筋产生粘着力不均匀,降低植筋强度。并且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固定装置,在植筋胶尚未固化时,钢筋一旦发生扰动或震动,同样也会影响植筋强度,甚至导致植筋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可以确保植筋过程中,钢筋与植筋孔保持同心,且植筋后可以对钢筋进行固定,确保钢筋不易受到扰动或震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所述圆筒一端的内壁设有圆环底板,所述圆筒另一端周向均匀至少若干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呈外扩放射状设置;还包括一个支撑架,所述圆筒套接在钢筋的任一端,所述支撑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所述圆筒套接在钢筋的一端,并插入混凝土结构的植筋孔内,圆筒周向设置的所述弹性片支撑在所述植筋孔的内壁,使得所述钢筋处于所述植筋孔的中心。所述支撑架在所述植筋孔外支撑钢筋,使得钢筋不易因受到扰动而导致位置偏移,尤其是水平方向植筋时,植筋孔外钢筋还会因重力作用,导致钢筋插入方向由水平变为倾斜。
还考虑到,所述圆筒带有弹簧片,较为费力,推入时会由于受力方向而导致偏心,进一步,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支撑滑轮和u型卡,所述u型卡穿过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通孔配合螺母固定在支撑滑轮上方,所述固定板另一侧通过螺杆连接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支撑滑轮支撑钢筋,插入植筋孔后,使用所述u型卡将钢筋固定,所述底座支撑在一个水平面上。
为了适应不同位置的植筋需求,将所述支撑杆设为伸缩结构,进一步,所述支撑杆包括内套杆和外套杆,所述内套杆套接在所述外套杆内,所述外套杆的杆体上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当调整好支撑杆所需高度后,使用所述外套杆上的螺栓将所述内套杆固定。
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基座,所述基座是一个矩形结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外套杆底部设有外螺纹并旋入所述基座上端面的螺纹孔内。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杆和底座,更加便携,便于周转使用。
进一步,为了方便对于竖直方向植筋的操作,所述基座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规格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螺杆相匹配。将所述带有支撑滑轮和u型卡的固定底板通过螺杆连接在所述基座侧面,即可将钢筋插入方向改为竖直方向,使用更加灵活。
进一步,所述圆筒设置的圆环底板还可以设置为十字架结构或若干凸起。实际所述圆环底板的作用是卡住钢筋,使得钢筋能够将所述圆筒推入植筋孔底,并最大程度的增加钢筋与植筋胶的接触面积,所以对于此处使用十字架结构或凸起均可以取得相应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圆筒的壁厚为0.5-1mm,所述弹性片所围成的圆形直径大于植筋孔2-5mm。由于植筋孔的直径仅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所述圆筒的桶壁不宜太厚,防止插入时,影响植筋胶的流动性及包裹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确保植筋过程中,钢筋与植筋孔保持同心,且植筋后可以对钢筋进行固定,确保钢筋不易受到扰动或震动。整个装置成本低廉,外部支架部分可拆卸周转,便携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去掉混凝土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筒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圆筒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植筋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竖直植筋使用状态参考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混凝土结构;101、植筋孔;2、钢筋;3、圆筒;301、弹性片;302、圆环底板;303、十字架结构;4、固定板;401、u型卡;402、螺母;403、支撑滑轮;404、螺杆;5、支撑杆;501、内套杆;502、外套杆;503、螺栓;6、基座;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包括圆筒3,圆筒3一端的内壁设有圆环底板,圆筒3另一端周向均匀至少若干弹性片301,弹性片301呈外扩放射状设置;还包括一个支撑架。圆筒3套接在钢筋2的一端,并插入混凝土结构1的植筋孔101内,圆筒3周向设置的弹性片301支撑在植筋孔101的内壁,使得钢筋2处于植筋孔101的中心。支撑架在植筋孔101外支撑钢筋2,使得钢筋2不易因受到扰动而导致位置偏移,尤其是水平方向植筋时,露在植筋孔101外的钢筋2还会因重力作用,导致钢筋2插入方向由水平变为倾斜。圆筒直径小于植筋孔直径,弹性片301之间设置有间隙,随着钢筋插入植筋孔,植筋胶依旧可以从间隙通过。
还考虑到,圆筒3带有弹簧片301,植入钢筋较为费力,由于受力不稳而导致钢筋偏心,进一步,支撑架包括固定板4,固定板4上设有支撑滑轮403和u型卡401,u型卡401穿过设置在固定板4上通孔配合螺母402固定在支撑滑轮403上方,固定板4另一侧通过螺杆404连接设有支撑杆5,支撑杆5另一端设置在底座上。支撑滑轮403支撑钢筋2,将钢筋2插入植筋孔101后,使用u型卡401将钢筋2固定,底座支撑在一个水平面上。
为了适应不同位置的植筋需求,将支撑杆5设为伸缩结构,进一步,支撑杆5包括内套杆501和外套杆502,内套杆501套接在外套杆502内,外套杆502的杆体上设有若干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503。当调整好内套杆501所需高度后,使用外套杆502上的螺栓将内套杆固定。
进一步,底座包括底板7和设置在底板7上的基座6,基座6是一个矩形结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外套杆502底部设有外螺纹并旋入基座6上端面的螺纹孔内。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支撑杆5和底座,更加便携,便于周转使用。
进一步,为了方便对于竖直方向植筋的操作,基座6侧面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规格与设置在固定板4上的螺杆404相匹配。将带有支撑滑轮403和u型卡401的固定底板4通过螺杆404连接在基座6侧面,且不需使用支撑杆5,即可将植筋方向调整竖直方向。
进一步,圆筒3设置的圆环底板302还可以设置为十字架结构或若干凸起。实际圆环底板的作用是卡住钢筋2,使得钢筋2能够将圆筒3推入植筋孔101底,并最大程度的增加钢筋2与植筋胶的接触面积,所以圆筒底部设置成十字架结构303或凸起均可以取得相应的效果。
进一步,圆筒3的壁厚为0.5-1mm,弹性片301所围成的圆形直径大于植筋孔2-5mm。由于植筋孔的直径仅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圆筒3的侧壁厚度不宜太厚,防止插入时,影响植筋胶的流动性及包裹钢筋。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圆筒套在钢筋的一端,然后调整支撑架的高度,锁紧外套杆上的螺栓,然后将钢筋置于植筋孔的端口,钢筋另一端支撑在支撑架的支撑滑轮上,旋转钢筋插入植筋孔内,到位后,再使用u型卡将钢筋固定在支撑架上,等待植筋胶凝结后,即可拆除支撑架。支撑架不仅可以支撑水平方向的植筋,还可以在竖直植筋方向使用,拆装方便,便于周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确保植筋过程中,钢筋与植筋孔保持同心,且植筋后可以对钢筋进行固定,确保钢筋不易受到扰动或震动。整个装置成本低廉,支撑架部分可拆卸周转,便携实用。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所述圆筒一端的内壁设有圆环底板,所述圆筒另一端周向均匀至少若干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呈外扩放射状设置;还包括一个支撑架,所述圆筒套接在钢筋的任一端,所述支撑架支撑钢筋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支撑滑轮和u型卡,所述u型卡穿过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通孔配合螺母固定在支撑滑轮上方,所述固定板另一侧通过螺杆连接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设置在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内套杆和外套杆,所述内套杆一端设为内螺纹并连接所述螺杆,所述内套杆套接在所述外套杆内,所述外套杆的杆体上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基座,所述基座是一个矩形结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外套杆底部设有外螺纹并旋入所述基座上端面的螺纹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规格与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螺杆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的所述圆环底板位置还可以设置为十字架结构或若干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筋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的壁厚为0.5-1mm,所述弹性片所围成的圆形直径大于植筋孔2-5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