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颈部低频电疗的按摩仪。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颈部病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部病的困扰。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颈部保健装置,颈部按摩仪成为了很多颈部病患者的选择。
3.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910822542.x公开了易用型颈部按摩器,具体公开了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与两电极组件设置于该圆形区域s的圆周上;通过将该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与两电极组件设置为在不受力状态下位于圆形区域s的圆周上,实现了“四点卡位”的方式来佩戴;使得电极组件更加良好舒适地贴附于颈部。实际使用时,因电极组件是固定安装在仪器上的,不能根据用户的脖子粗细情况进行调整位置,电极组件与脖子的实际贴合度并不理想,容易产出电流针刺感,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使用者,并能与颈部舒适贴合电疗的颈部按摩仪。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支撑臂及连接于支撑臂两侧的手柄部,支撑臂及手柄部连接形成环绕使用者颈部的弧形结构,支撑臂中部朝向颈部的一侧设有凸台;还包括有与颈部弧度相匹配的弹性片,弹性片安装于凸台上;弹性片朝向颈部的一面设有若干个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与支撑臂电连接;当支撑臂及手柄部套设在使用者颈部时,弹性片受颈部挤压产生弹性形变,使得电极组件贴合于颈部。
7.进一步的,弹性片与手柄部间隔设置,弹性片为对应后颈部的曲线结构,且弹性片的弧度小于弧形结构的弧度。
8.在进一步的,弹性片包含有弹片本体和包胶件,电极组件安装于弹片本体两侧,弹性片与凸台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仪将电极组件设置在于人体颈部弧度相匹配的弹性片上。针对不同脖子粗细的使用者,电极组件均能很好的贴合于颈部,避免因电极组件不能很好贴合颈部造成刺痛感。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仪轴测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仪俯视示意图。
12.图3是图2沿水平方向剖切示意图。
13.图4是图3中局部位置放大图。
14.图5是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仪主体部件分解示意图。
15.图6是本实用新型凸台和弹性片另一种连接方式。
16.图7是图6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支撑臂;2、弹性片;3、电极组件;4、第一手柄部;5、第二手柄部;11、支撑架;12、硅胶件;13、弹性支架;14、压紧块;15、螺栓;21、弹片本体;22、包胶件;31、ntc类温控组件;32、电热片;41、电池;51、电路板;121、凸台;122、开口;123、固定块;211、连接套筒;2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0.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颈部按摩仪,用于人体颈部电疗按摩,包括有富有弹性的支撑臂1及位于支撑臂1两端的第一手柄部4和第二手柄部5。支撑臂1和手柄部围合形成环绕使用者颈部的弧形结构。支撑臂1的结构中部朝向颈部的一侧设有凸台121,还包括有安装于凸台121上的弧形弹性片2,该弹性片2的弧度和人体的颈部的弧度相匹配。弹性片2上朝向颈部的一侧还安装有两个电极组件3,电极组件3采用导电金属材质,并与支撑臂1保持电连接。第一手柄部4和第二手柄部5固定于支撑臂1的左右两端位置。当掰动第一手柄部4和第二手柄部5将支撑臂1撑开一定角度后,套到颈部位置。当弹性片2受颈部挤压产生形变,两电极组件3能够贴合于颈部的皮肤。
21.与现有颈部按摩器相比,本实施方式颈部按摩将电极组件3设置在与人体颈部弧度相匹配的弹性片2上。针对不同脖子粗细的使用者,电极组件3均能很好的贴合于颈部,避免因电极组件3不能很好贴合颈部造成电疗刺痛感。
22.如图2所示,弹性片2与手柄部之间间隔设置,弹性片2的弧度对应人体后颈部的曲线设置,并且该弹性片2的弧度要小于支撑臂1的弧形结构的弧度。使得支撑臂1在被撑开回弹后,弹性片2能够产生夹持人体后颈部的作用力,更有利于电极组件3和后颈部的贴合。
23.进一步的,弹性片2包括有弹片本体21和包胶件22,包胶件22包裹弹片本体21。弹片本体21优选金属片材质,包胶件22采用弹性硅胶材质。设置包胶件22使得弹性片2具有更好的弯曲弹性,同时弹性片2也更加美观。两个电极组件3分别安装固定于弹片本体21朝向颈部方向的两侧。弹性片2的中部被固定连接于支撑臂1中部的凸台121上。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臂1中部的凸台121呈类似倒梯形形状,类似倒梯形形状较长一段位于支撑臂1上。凸台121采用中空结构,凸台121远离颈部的一侧设置有开口122,方便从凸台121的开口122一侧方向固定弹性片2。
25.具体的,凸台121中空结构中设有压紧块14和固定栓组件。压紧块14中部设有通孔,固定栓组件穿过该通孔,将压紧块14,凸台121朝向颈部一侧边及弹性片2固定在一起。
26.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栓组件包括有螺栓15和连接套筒211。连接套筒211固定在弹性片2本体中部朝向凸台121的一侧。凸台121的中部设置开孔,连接套筒211穿过凸台121中部的开孔与压紧块14中部的通孔结合。将螺栓15与连接套筒211螺紧固定,对压紧块14产生纵向的压紧力,螺栓15将压紧块14和连接套筒211压合在一起,从而将弹性片2与凸台121拉紧。
27.如图6和图7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凸台121朝向颈部一侧安装有固定块123,固定块123上具有若干个卡接凸起。与固定块123对应位置的弹片本体21上设有卡接凹槽212,凸台121通过固定块123与弹片本体21上的卡接凹槽212卡接固定。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臂1包含支撑架11和硅胶件12,凸台121位于硅胶件12中部位置且与硅胶件12一体成型,凸台121的凸出方向朝向颈部设置。硅胶件12包绕支撑架11以增加支撑架11的弹性。
29.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支撑臂1的弹性,支撑臂1还包括有弹性支架13。弹性支架13贴合于支撑架11,弹性支架13优选金属材料。弹性支架13延伸端一侧连接第一手柄部4,延伸端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手柄部5。第一手柄部4内设置有电池41,第二手柄部5内设置有电路板51,ems电流发生器等控制组件。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让电极组件3兼具加热功能,弹性片2内还设置有电热片32。该电热片的发热面贴合于电极组件3背对颈部的一面,该电热片与支撑臂1保持电连接关系。
31.优选的,弹性片2内还设置有ntc类温控组件31,温控组件检测电极组件3的温度,从而监测电热片32的发热情况,进而控制电热片32的发热。ntc类温控组件31和电热片32同样与支撑臂1保持电连接。支撑臂1与第二手柄部5内的电路板51保持连接,进而由电路板51控制电极组件3和发热片32工作。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4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