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葫芦轨道及其换轨机构与轨道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10  25



1.本发明涉及电动葫芦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葫芦轨道及其换轨机构与轨道机构。


背景技术:

2.电动葫芦是一种起重运输设备,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建造施工、生产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电动葫芦,其轨道通常简单地由工字钢焊接而成。这种电动葫芦轨道的结构固定,难以进行调整;这会导致电动葫芦的运行轨迹固定,无法灵活地根据工艺或产线的改进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轨机构,其能改变电动葫芦的行进方向,使电动葫芦完成换轨,从而改变电动葫芦的运行轨迹。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前述换轨机构配合使用的轨道机构。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换轨机构及轨道机构的电动葫芦轨道。
4.一种换轨机构,包括:由第一电机驱动的转动件、位于转动件下方的第一支撑件、连接转动件与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竖肋;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对电动葫芦的其中一侧滚轮构成支撑;所述第一竖肋位于电动葫芦的两侧滚轮之间,并对换轨过程中的电动葫芦构成限位导向。
5.一种轨道机构,与前述换轨机构配合使用,包括: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支撑件、驱动第二支撑件上下移动的动力源;所述第二支撑件对电动葫芦的滚轮构成支撑,并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竖肋;所述第二竖肋位于电动葫芦的两侧滚轮之间,并对电动葫芦构成限位。
6.一种电动葫芦轨道,包括:两前后并列的前述轨道机构、设于两轨道机构之间且左右并列的多道纵轨、安装于纵轨两端的前述换轨机构;其中,所述换轨机构处于换轨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一竖肋的一端对应于纵轨的端部,另一端对应于轨道机构的第二支撑件与第二竖肋。
7.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竖肋均呈圆弧状;所述第一竖肋位于第一支撑件的外周。
8.可选的,所述纵轨包括纵梁以及安装在纵梁底部的工字轨;所述第一竖肋随转动件转动时,其外周壁相切于工字轨的竖部以及第二竖肋。
9.可选的,所述纵轨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两换轨机构,位于纵轨同一端的两换轨机构分别安装在纵轨的左右两侧。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竖肋在其内周壁的前后端分别设置第一坡面,所述第二竖肋在其背向纵轨一面的左右端分别设置第二坡面。
11.可选的,所述轨道机构在第二支撑件的上方设置用于安装动力源的横梁;所述横
梁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设有对第二竖肋构成限位的限位通道。
12.可选的,所述横梁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由第二电机驱动,沿滑槽行走的滚轮。
13.可选的,所述转动件具有齿圈结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驱动与转动件的齿圈啮合的齿轮带动转动件转动。
1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将电动葫芦由纵轨导向轨道机构,或由轨道机构导向纵轨时。令第一支撑件及第一竖肋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到工作位,使换轨机构进入换轨装置;此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一竖肋的一端与纵轨的端部对应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竖肋内周一侧的第二支撑件及第二竖肋对应连接。并令位于第一竖肋外周一侧的第二支撑件在动力源的驱动下向上提升,使该第二支撑件高于电动葫芦的滚轮。如此一来,电动葫芦即可从纵轨的端部经换轨机构移动到轨道机构,或从轨道机构经换轨机构移动到纵轨的端部,从而完成换轨。当电动葫芦沿轨道机构左右移动时,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支撑件及第一竖肋随转动件转动,令第一支撑件及第一竖肋远离轨道机构;如此,即可使电动葫芦顺利通过对应于纵轨的换轨节点,继续沿轨道机构移动。
15.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工艺或产线的改进灵活地调整电动葫芦的运行轨迹,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电动葫芦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换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轨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纵轨与换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换轨机构处于换轨状态时,第一竖肋内周的视图;图7为换轨机构处于换轨状态时,第一竖肋外周的视图;图8为换轨机构处于让位状态时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第一电机;2、转动件;3、第一支撑件;4、第一竖肋;5、第二支撑件;6、动力源;7、第二竖肋;8、纵轨;9、纵梁;10、工字轨;11、第一坡面;12、第二坡面;13、横梁;14、滑槽;15、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9.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轨机构。该换轨机构包括:由第一电机1驱动的转动件2、位于转动件2下方的第一支撑件3、连接转动件2与第一支撑件3的第一竖肋4;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3对电动葫芦的其中一侧滚轮构成支撑;所述第一竖肋4位于电动葫芦的两侧滚轮之间,并对换轨过程中的电动葫芦构成限位导向。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3与所述第一竖肋4均呈圆弧状;所述第一竖肋4位于第一支撑件3的外周。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支撑件3与第一竖肋4的圆心角对应于电动葫芦换轨前后的两轨道的夹角;第一支撑件3与第一竖肋4的圆心角通常为0.5π。
2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机构。该轨道机构与前述换轨机构配合使用,包括: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支撑件5、驱动第二支撑件5上下移动的动力源6。应当理解的是,动力源6通常是气缸或液压缸,且一般设置在第二支撑件5的上方;为避免停电或机械故障等导致电动葫芦从换轨节点脱落,宜使气缸或液压缸处于最大伸展状态时,第二支撑件5与工字轨10的下横部齐平。所述第二支撑件5对电动葫芦的滚轮构成支撑,并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竖肋7;所述第二竖肋7位于电动葫芦的两侧滚轮之间,并对电动葫芦构成限位。应当理解的是,可将第二竖肋7设置在第二支撑件5的中部,令第二支撑件5对电动葫芦两侧的滚轮同时构成支撑;此外,可在两相邻第二竖肋7之间留出间隔,以便于电动葫芦的滚轮通过。
27.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机构在第二支撑件5的上方设置用于安装动力源6的横梁13;所述横梁13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设有对第二竖肋7构成限位的限位通道。
28.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葫芦轨道。该电动葫芦轨道包括:两前后并列的前述轨道机构、设于两轨道机构之间且左右并列的多道纵轨8、安装于纵轨8两端的前述换轨机构。应当理解的是,可将第一电机1安装在纵轨8的上部,并令转动件2与纵轨8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换轨机构处于换轨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3与第一竖肋4的一端对应于纵轨8的端部,另一端对应于轨道机构的第二支撑件5与第二竖肋7。应当理解的是,当换轨机构处于换轨状态时,可令工字轨10的下横部以及第二支撑件5对第一支撑件3构成支撑。此外,通过设置plc控制器,可以使多个电动葫芦在该电动葫芦轨道上循环运行或各自
独立运行。为了便于对电动葫芦进行供电,还可在电动葫芦设置受电弓,在电动葫芦轨道的上方设置接触网,从而为电动葫芦进行供电;并在电动葫芦设置蓄电池,以便于电动葫芦通过无电区间。
29.下面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当需要将电动葫芦由纵轨8导向轨道机构,或由轨道机构导向纵轨8时。令第一支撑件3及第一竖肋4在第一电机1的驱动下转动到工作位,使换轨机构进入换轨装置;此时,第一支撑件3与第一竖肋4的一端与纵轨8的端部对应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竖肋4内周一侧的第二支撑件5及第二竖肋7对应连接。并令位于第一竖肋4外周一侧的第二支撑件5在动力源6的驱动下向上提升,使该第二支撑件5高于电动葫芦的滚轮。如此一来,电动葫芦即可从纵轨8的端部经换轨机构移动到轨道机构,或从轨道机构经换轨机构移动到纵轨8的端部,从而完成换轨。当电动葫芦沿轨道机构左右移动时,通过第一电机1驱动第一支撑件3及第一竖肋4随转动件2转动,令第一支撑件3及第一竖肋4远离轨道机构;如此,即可使电动葫芦顺利通过对应于纵轨8的换轨节点,继续沿轨道机构移动。本发明可以根据工艺或产线的改进灵活地调整电动葫芦的运行轨迹,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30.进一步地,所述纵轨8包括纵梁9以及安装在纵梁9底部的工字轨10;所述第一竖肋4随转动件2转动时,其外周壁相切于工字轨10的竖部以及第二竖肋7。
31.进一步地,所述纵轨8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两换轨机构,位于纵轨8同一端的两换轨机构分别安装在纵轨8的左右两侧。应当理解的是,当纵轨8的端部只设置一个换轨机构时;若换轨机构的第一支撑件3及第一竖肋4对应于其右侧的轨道机构,而从纵轨8导向轨道机构的电动葫芦又需要沿轨道机构向左移动时;移动到轨道机构的电动葫芦需要等换轨机构让位后才能沿轨道机构向左移动。同理,对于沿纵轨8左侧的轨道机构向右移动的电动葫芦,若该纵轨8端部的换轨机构的第一支撑件3及第一竖肋4对应于其右侧的轨道机构,则需要换轨机构先让位,令电动葫芦移动到换轨机构的右侧,再令换轨机构复位到换轨状态,才能将轨道机构上的电动葫芦导向纵轨8。而通过在纵轨8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换轨机构,可以针对性地将纵轨8上的电动葫芦导向左侧或右侧的轨道机构,或将左侧或右侧的轨道机构上的电动葫芦导向纵轨8,更加方便。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肋4在其内周壁的前后端分别设置第一坡面11,所述第二竖肋7在其背向纵轨8一面的左右端分别设置第二坡面12。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保持足够的强度,第一竖肋4与第二竖肋7均具有一定的厚度;在第一竖肋4的内周面设置第一坡面11,有利于电动葫芦的滚轮平滑地经过工字轨10与换轨机构的交界处;此外,通过第一坡面11与第二坡面12的配合,有利于电动葫芦的滚轮平滑地经过换轨机构与轨道机构的交界处。
33.进一步地,所述横梁13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14;所述纵梁9的两端分别设置由第二电机15驱动,沿滑槽14行走的滚轮。应当理解的是,当工艺或产线发生改动时,通过第二电机15驱动纵轨8端部的滚轮沿滑槽14行走,可以对纵轨8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
3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2具有齿圈结构,所述第一电机1通过驱动与转动件2的齿圈啮合的齿轮带动转动件2转动。
35.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500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