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加热背心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10  4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智能电加热背心,属于服装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对长期进行户外工作或者外出旅行的人们而言,当处于户外温度较低的地区时,保暖的服饰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保暖产品的日益发展,保暖概念越来越丰富,目前市场上的保暖衣服一般多为保温材料制成,以阻止冷空气进入,防止热量散失,从而达到防寒保暖的作用,但保暖衣服通常较为厚实,人们穿着后不但显得臃肿,行动不便,而且保暖效果不明显,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背心作为一种轻便且穿着舒适的衣物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背心的保暖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保暖效果好的背心,既保证穿戴者能够活动便利又能保证良好的保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智能电加热背心,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4.一种智能电加热背心,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片与后片,所述前片与后片的边缘缝合成一体,所述前片的内侧依次设有加热层、第一保暖层,所述后片的内侧设有第二保暖层,所述加热层的四周边缘通过缝合固定在第一保暖层上,所述第一保暖层的四周边缘通过缝合固定在前片的内侧,所述加热层与前片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保暖层与加热层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保暖层的四周边缘通过缝合固定在后片上,所述第二保暖层与后片之间形成第三空腔,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丝、导线、电源模块,所述加热丝通过缝制的方式固定在加热层的内侧,所述电源模块固连于第一保暖层上并位于第一保暖层的内侧,所述加热丝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导线位于第二空腔内。
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丝包括第一加热段与第二加热段,所述第一加热段呈蛇形布置在加热层上,所述第二加热段与第一加热段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加热段的一端与第二加热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加热段的另一端和第二加热段的另一端分别与导线相连。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保暖层、第二保暖层均由棉布制成。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层由网眼布料制成。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内置可充电池,且一侧设有充电插口。
9.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电源模块给加热丝供能使其发热,经由第一保温层传递给人体热量以抵御寒冷,而且由于加热丝固定在加热层上不与
人体直接接触,不会给人体带来不适感,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感;加热组件与第一保暖层、加热层组装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将第一保暖层的四周边缘缝合固定在前片的内侧,再将缝制有第二保温层的后片与前片连接即可完成背心的制作,结构合理,制作便利,可以大幅提高该背心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局部分层示意图;
12.图3是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16.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电加热背心,包括背心本体1,背心本体1包括前片11与后片12,具体地,前片11与后片12的四周边缘缝合成一体,前片11的内侧依次设有加热层2、第一保暖层3,后片12的内侧设有第二保暖层4,加热层2的面积小于第一保暖层3的面积,其四周边缘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第一保暖层3上后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再将第一保暖层3的四周边缘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前片11的内侧,第一保暖层3位于前片11的中部并可覆盖在人体的胸部及腹部区域,加热层2与前片1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5,第一保暖层3与加热层2之间形成第二空腔6,第二保暖层4的四周边缘通过缝合固定在后片12上,第二保暖层4与后片12之间形成第三空腔7,还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丝81、导线82、电源模块83,加热丝81通过缝制的方式固定在加热层2的内侧,电源模块83固连于第一保暖层3上并位于第一保暖层3的内侧,加热丝81通过导线82与电源模块83电连接,导线82呈自由状态位于第一空腔5内,导线82由铜丝内芯和绝缘层组成,铜丝内芯导电效果较好,绝缘层采用弹性绝缘材料,弹性的效果能够避免绝缘层断裂,同时起到保护作用,电源模块83充电后给加热丝81供能使其发热,经由第一保温层传递给人体热量以抵御寒冷,而且由于加热丝81固定在加热层2上不与人体直接接触,不会给人体带来不适感,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感。
17.此外,制作该背心时,先将加热丝81通过导线82与电源模块83相互电连接,再将加热丝81缝制固定在加热层2上,电源模块83则固定在第一保暖层3上,再将加热层2的四周边缘缝合在第一保暖层3上,此时加热组件与第一保暖层3、加热层2组装连接后形成一个整
体,再通过将第一保暖层3的四周边缘缝合固定在前片11的内侧,最后将缝制有第二保温层的后片12与前片11连接即可,结构合理,制作便利,可以大幅提高该背心的加工效率。
18.进一步地,加热丝81分为第一加热段811与第二加热段812,第一加热段811呈蛇形布置在加热层2上,第二加热段812与第一加热段811对称设置,第一加热段811的一端与第二加热段812的一端相连,第一加热段811的另一端和第二加热段812的另一端分别与导线82相连,呈蛇形分布可以保证加热丝81在有限空间内增长路径,以扩大接触面积,使加热更充分且均匀,增强背心的保暖效果。
19.考虑到第一保暖层3与第二保暖层4要与人体直接接触,进一步地,第一保暖层3、第二保暖层4均由棉布制成,人体穿着背心时分别与第一保暖层3与第二保暖层4相接触,棉布材质轻松保暖、柔和贴身,同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
20.进一步地,加热层2由网眼布料制成,可以透过网眼观察到内部的发热丝。
21.考虑到衣服穿戴所述时间较久,发热丝较为耗电,电源模块83内置可充电池,其一侧设有充电插口,可以连接充电宝等移动电源,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83上还设置有开关(图中未示出),电源模块83内部设有mcu并与开关电连接,通过开关可以控制电源的开闭。
22.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电源模块83、加热丝81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23.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500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