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及园林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10  15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涉及市政及园林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及园林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工业设备,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装置存在功能过于单一的问题;
4.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污水处理装置来说会无法清除污水中体积过大的垃圾和杂物,进而达不到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初衷,该污水处理装置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及园林污水处理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多重净化操作室,解决净化效率过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最终消毒不彻底的问题,以达到防止污水对饮用水产生污染的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杂物清理操作室,方便对污水中体型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并处理,有利于杂物与垃圾的废物利用,解决了杂物会对装置内部的零件造成损伤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市政及园林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箱、沉淀室、厌氧室、消毒室、杂物清理室、管道和水泵,所述进水箱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沉淀室的顶部,所述沉淀室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道的一端,所述管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厌氧室的一侧,所述厌氧室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道的一端,所述管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消毒室的一侧,所述消毒室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道的一端,所述管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水泵的内部,所述杂物清理室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沉淀室另一侧的底部。
8.所述杂物清理室包括收集管、电机、转动杆、转动盘、连接杆、主架和刀片,所述收集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杂物清理室一侧的内壁上,所述转动杆的一端活动安装在电机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盘的顶部,所述转动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主架的顶部,所述主架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清理室底部的内壁上,所述刀片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主架的外壁上,且所述连接杆、主架的数量均为两个。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沉淀室包括过滤网和过滤头,所述过滤网的四边固定连接在沉淀室的内壁上,所述过滤头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沉淀室底部的内壁上,所述过滤头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管道与沉淀室交接处的一端。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厌氧室包括安装台、厌氧制造机和
吸收装置,所述安装台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厌氧室底部的内壁上,所述厌氧制造机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台的上表面,所述吸收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台的上表面,所述管道的一端贯穿厌氧室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到吸收装置的内部。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消毒室包括二氧化氯消毒层和次氯酸钠消毒层,所述管道的一端贯穿消毒室一侧的内壁固定安装到二氧化氯消毒层的内部,所述二氧化氯消毒层的底部与次氯酸钠消毒层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次氯酸钠消毒层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消毒室底部的内壁上,所述管道的一端贯穿消毒室另一侧的内壁固定安装在次氯酸钠消毒层的内部。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厌氧室、消毒室、水泵均位于沉淀室的同一侧,所述杂物清理室位于沉淀室的另一与厌氧室相对的一侧。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杂物清理室的顶部,所述转动杆贯穿杂物清理室顶部的内壁。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厌氧室与消毒室之间的管道两端位于厌氧室与消毒室的上半部分。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毒室,通过设计精妙,采用双重消毒层结合,方便提高消毒的效果,以在对不同类型的污水时,依然能够在最终消毒的步骤保证净化后污水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污水消毒不完全,流入排污系统时对河水、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杂物清理室,通过采用电机带动主架,且主架之间相互嵌合的组合设置,可以实现对沉淀室内所收集到的类似树叶、杂草、矿泉水瓶之类的垃圾进行切割粉碎,相较于普通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净化污水与除杂的一体化,可以同时进行污水与杂物的清理,使用范围更广,净化效果更明显。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淀室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厌氧室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毒室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杂物清理室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进水箱;2、沉淀室;3、厌氧室;4、消毒室;5、杂物清理室;6、管道;7、水泵;8、过滤网;9、过滤头;10、收集管;11、安装台;12、厌氧制造机;13、吸收装置;14、二氧化氯消毒层;15、次氯酸钠消毒层;16、电机;17、转动杆;18、转动盘;19、连接杆;20、主架;21、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1
26.如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及园林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箱1、沉淀室2、厌氧室3、消毒室4、杂物清理室5、管道6和水泵7,进水箱1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沉淀室2的顶部,沉淀室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道6的一端,管道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厌氧室3的
一侧,厌氧室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道6的一端,管道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消毒室4的一侧,厌氧室3与消毒室4之间的管道6两端位于厌氧室3与消毒室4的上半部分,消毒室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道6的一端,管道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水泵7的内部,杂物清理室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沉淀室2另一侧的底部。
27.在本实施例中,对普通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功能扩充,可以增加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范围,有利于市场推广。
28.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杂物清理室5包括收集管10、电机16、转动杆17、转动盘18、连接杆19、主架20和刀片21,收集管1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杂物清理室5一侧的内壁上,转动杆17的一端活动安装在电机16的内部,电机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杂物清理室5的顶部,转动杆17贯穿杂物清理室5顶部的内壁,转动杆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盘18的顶部,转动盘1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9的一端,连接杆1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主架20的顶部,主架20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清理室5底部的内壁上,刀片21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主架20的外壁上,且连接杆19、主架2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主架20之间进行旋转能够有效地提高切割的效率利用物理方式能够对一些较为坚硬的垃圾进行切割粉碎,且切割完后的残渣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实现了循环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
29.如图2所示,优选的,沉淀室2包括过滤网8和过滤头9,过滤网8的四边固定连接在沉淀室2的内壁上,过滤头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沉淀室2底部的内壁上,过滤头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管道6与沉淀室2交接处的一端,固体杂物会被过滤网8进行初步过滤,留在过滤网8上,由于过滤网8是倾斜安装的,所以杂物会集中在较低的地方被收集管10收集进杂物清理室5,进行初步过滤后的污水从顾虑头9处会经过二次过滤后再流入到厌氧室3内。
30.实施例2
31.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厌氧室3包括安装台11、厌氧制造机12和吸收装置13,安装台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厌氧室3底部的内壁上,厌氧制造机1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台11的上表面,吸收装置1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台11的上表面,管道6的一端贯穿厌氧室3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到吸收装置13的内部,厌氧制造机12会制造一个厌氧的环境,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等。
32.实施例3
33.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消毒室4包括二氧化氯消毒层14和次氯酸钠消毒层15,管道6的一端贯穿消毒室4一侧的内壁固定安装到二氧化氯消毒层14的内部,二氧化氯消毒层14的底部与次氯酸钠消毒层15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次氯酸钠消毒层1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消毒室4底部的内壁上,管道6的一端贯穿消毒室4另一侧的内壁固定安装在次氯酸钠消毒层15的内部。
34.实施例4
35.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厌氧室3、消毒室4、水泵7均位于沉淀室2的同一侧,杂物清理室5位于沉淀室2的另一与厌氧室3相对的一侧,将管道6安装在厌氧室3的上半部分有利于给厌氧室3内部的厌氧环境提供更加稳定的状态。
36.下面具体说一下该一种市政及园林污水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
37.如图1

4所示,将市政与园林的污水从进水箱1处倒入到沉淀室2中,经过过滤网8的初步过滤,体积大的杂物会从收集管10处收集进杂物处理室5内,而污水会从过滤头9处流入到厌氧室3中,厌氧制造机12会制造一个厌氧的环境,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等,在此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厌氧处理后的污水最终会从吸收装置13处吸出并注入到二氧化氯消毒层14中,再经过次氯酸钠消毒层15被水泵7吸出并排出,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如图5所示,体积较大的杂物从收集管10处进入到杂物清理室5,启动电机16,电机16带动转动杆17,转动杆17带动转动盘18,转动盘18带动连接杆19.连接杆19带动主架20,实现两个主架20上的刀片21对杂物进行切割,两个主架20之进行进旋转能够有效地提高切割的效率。
38.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502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