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释型保湿面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10  25



1.本发明涉及护肤品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释型保湿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面霜是使用在人体面部的护肤品,用于护理面部肌肤。
3.传统质地的面霜中,膏体厚重油润的,保湿性能佳,但往往不好吸收,且不适合油皮,也不适合于夏季使用;膏体轻薄易推开的,在使用体验上更加水润,但同时保湿能力普遍低于厚重的面霜,不适合在冬季使用。
4.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和需求的逐渐提高,传统面霜的功效提现和使用感受均已无法满足消费者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诉求,现今,消费者需要的是保湿性能好、且针对自身皮肤问题的更具功效性的面霜。
5.现有的功效型面霜具有如下缺点:第一,无法将足量的护肤活性成分添加至面霜中、并保证面霜整体的体系稳定性,且无法保证体系内的功效成分能够在使用后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尽量多的被皮肤吸收进去,体现其功效;第二,无法保证护肤活性成分在面霜体系内的稳定性,因为强效的护肤活性成分通常也具有刺激性、不稳定性、光敏性、热敏性等一系列不利于储存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其很难能够在货架期以及开封后的使用期直至被使用完,也能保持长期的稳定和强功效的输出。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的传统面霜与功效型面霜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型保湿面霜。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释型保湿面霜,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9.多元醇5

15%,脂肪醇1

5%,聚二甲基硅氧烷2%,油脂1

25%,护肤活性成分0.1

10%,乳化剂0.5

2%,ph调节剂0.2

2.8%,抗氧化剂0.2

1.5%,增稠剂0.2

2%,余量为水。
10.优选地,多元醇为甘油、丁二醇、1,2

己二醇,1,2

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1.优选地,脂肪醇为十六醇、十八醇、十六十八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2.优选地,油脂为甘油三(乙基己酸)酯、玻璃苣籽油、欧洲榛籽油、燕麦仁油、霍霍巴籽油、角鲨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优选地,护肤活性成分为透明质酸钠、红没药醇、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糖类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优选地,ph调节剂为精氨酸。
15.优选地,乳化剂为鲸蜡醇磷酸酯,其与ph调节剂的质量比为1:1。
16.优选地,抗氧化剂为对羟基苯乙酮、乙基己基甘油、苯氧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7.优选地,增稠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钠、丙烯酯类共聚物钠、聚丙烯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18.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缓释型保湿面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9.s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以下原料:
20.多元醇5

15%,脂肪醇1

5%,硅油2%,油脂1

25%,护肤活性成分0.1

10%,乳化剂0.5

2%,ph调节剂0.2

2.8%,抗氧化剂0.2

1.5%,增稠剂0.2

2%,余量为水;
21.s2、将油脂、脂肪醇和乳化剂混合,然后与护肤活性成分总量的30%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至80℃,以80rpm的转速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油相;
22.s3:将多元醇、精氨酸、抗氧化剂、增稠剂和水混合,然后与护肤活性成分总量的30%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以500rpm的转速搅拌至完全分散且无未溶解物或胶团后加热至85℃,保温5min,然后再降温至80℃并保温,得到水相;
23.s4:将水相倒入油相中,得到第三混合物,将第三混合物在恒温80℃下以4000rpm的转速均质10min后使其降温至65℃,得到分散相;
24.s5:将硅油投入分散相中,在恒温65℃下以4000rpm的转速均质3min,得到第四混合物;
25.s6:以30rpm的转速搅拌第四混合物并使其降温,降温至45℃时向第四混合物中投入剩余的护肤活性成分,得到第五混合物,以45rpm的速度搅拌第五混合物直至其降温至25℃,得到缓释型保湿面霜。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采用特定的组分尤其是特定的乳化剂,结合特定的制备方式,使面霜形成了α

凝胶结构体系,并用精氨酸作为ph调节剂对α

凝胶结构体系进行中和,使其形成疏水基条条相对的多层层状液晶结构,其分子长轴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平面,疏水基在双分子层内部且互相溶解,亲水基位于双分子层的表面,与结合水接触并流动在其中;其所产生的结构相比于用koh等传统ph调节剂中和产生的交叉液晶结构而言,疏水基搭建的层状结构占据了更大的空间,且疏水基之间没有平行位阻,使得形成的多层液晶结构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包容性,也使得单个液晶结构可以吸纳更多的结合水,故与普通面霜相比具有更好的保湿效果。
28.(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其层状液晶结构有利于吸附在皮肤表面的角质层上进而形成保护层,且在涂抹过程中,它不会直接扩散开来,而是依旧呈现薄膜状覆盖在皮肤上,起到了一定的闭合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其保湿作用。
29.(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其多层液晶结构是乳化剂、增稠剂等成分在一定温度与条件下形成的高度有序结构,层状液晶包裹着油脂,形成水/油/水的结构,且其分子层结构无交叉,呈完全对立无交错的结构,使得亲水端的空间结构占位变大,可以结合更多自由水并转化其为液晶结构中的结合水,从而使本面霜体系中拥有了更多的结合水,这使得本面霜其即使在配方体系中加入了与现有的油性膏霜同等百分比的脂肪醇与肤感厚重的油脂时,也能展现与现有膏霜相比更加清爽的肤感。
30.(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其多层层状液晶结构使得其体系更有利于保留并缓释体系内护肤活性成分的活性。存在于结合水中的护肤活性成分只有在多层
结构被一层一层的破坏、坍塌的时候,才会得以释放,从而形成了缓释,减少了了护肤活性成分被直接暴露在分散相的时间,有利于其活性的保留;且在涂抹过程中,多层层状液晶结构逐层破裂,最后呈类似于细胞膜一般的双层/多层结构附着在皮肤表面,控制了护肤活性成分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减少了高浓度护肤活性成分对皮肤的刺激;且多层结构中的护肤活性成分释放也可依照液晶层与角质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调节,降低了油相中护肤活性成分的传递,实现了更缓慢,长效的释放,更利于皮肤吸收。
3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其多层液晶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倾向于聚集的分散液滴之间的范德华力,故可有效阻止液滴间的絮凝、聚集现象;其次,液晶结构将油相裹挟在结构中,而亲水基吸附住结合水,所形成的油/水界面膜的刚性与弹性远远强于现有面霜的普通乳化结构,从而改善体系的不稳定性;且本面霜中使用的高级脂肪醇在结构形成后,会在界面上形成更加稳定、有空间占位的结构,与乳化剂一起形成有序结构,从而大大增强界面膜的强度;同时,因为液晶结构的存在,使得结合水的粘度增加,更不利于其流动,进而延缓了结合水形成的层状结构的变薄或破裂,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的体系稳定性与现有面霜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3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其封闭的环形层状结构可使存在与多层液晶结构中的护肤活性成分存在于相对更加封闭的环境中。护肤活性成分通常存在稳定性不佳等不利于配方设计及产品储存的问题,但多层液晶提供的封闭环境可以为活性物隔绝外界的光照、避免其被氧化,减少外界热量对其的影响。
33.(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其体系中的油脂更多的是被填充在乳化剂与高级脂肪醇搭建好的框架中,所以配方框架在搭建时,可以更加自由地选用油脂,而不用考虑油脂与乳化剂的配伍性。
34.(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其多层液晶结构可保证即使油相中存在难溶性脂质,也不会如普通乳化结构中那样产生结晶化并析出,破坏乳化结构。
35.(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在涂抹的过程中,随着涂抹的剪切力增强,多层液晶结构逐渐被打破,其内部的物质被逐渐释放,可使本面霜呈现由清爽逐渐到油润的肤感变化。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附图。
37.以下附图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形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的前提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38.图1

a为测试4

a中1号受试者的皮肤visia照片;
39.图1

b为测试4

a中3号受试者的皮肤visia照片;
40.图1

c为测试4

a中9号受试者的皮肤visia照片;
41.图2

a为测试4

b中3号受试者的皮肤visia照片;
42.图2

b为测试4

b中9号受试者的皮肤visia照片;
43.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在偏光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
44.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在普通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
45.具体实施方法
4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对于具有时序流程的方案,这种术语表述方式不必理解为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对于装置结构的方案,这种术语表述方式也不存在对重要程度、位置关系的区分等。
48.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已明确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包含虽然并未明确列出的但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或者基于本发明构思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增加的步骤或单元。
49.实施例1

3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50.为了体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特设置对比例1和对比例2,其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
51.表1

实施例1

3和对比例1

2各组分质量百分比
52.[0053][0054]
实施例1各组分的具体成分如下:
[0055]
多元醇:甘油、丁二醇、1,2

戊二醇;其中,甘油占比2/3,其余成分占比1/3;
[0056]
脂肪醇:十六醇;
[0057]
油脂:甘油三(乙基己酸)酯、玻璃苣籽油、欧洲榛籽油、燕麦仁油、霍霍巴籽油;每种成分占比均为1/5;
[0058]
护肤活性成分:透明质酸钠、红没药醇;其中,透明质酸钠占面霜总质量的0.01%,红没药醇占面霜总质量的2%;
[0059]
乳化剂:鲸蜡醇磷酸酯;
[0060]
ph调节剂:精氨酸;
[0061]
抗氧化剂:对羟基苯乙酮;
[0062]
增稠剂: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
[0063]
水:去离子水。
[0064]
实施例2各组分的具体成分如下:
[0065]
多元醇:甘油、丁二醇、1,2

戊二醇、1,2

己二醇;其中,甘油占比4/5,其余成分占比1/5;
[0066]
脂肪醇:同实施例1;
[0067]
油脂:霍霍巴籽油、角鲨烷;各占比1/2;
[0068]
护肤活性成分:同实施例1;
[0069]
乳化剂:同实施例1;
[0070]
ph调节剂:同实施例1;
[0071]
抗氧化剂:同实施例1;
[0072]
增稠剂:聚丙烯酸钠;
[0073]
水:去离子水;
[0074]
实施例3各组分的具体成分如下:
[0075]
多元醇:甘油、1,2

戊二醇;其中,甘油占比4/5,1,2/戊二醇占比1/5;
[0076]
脂肪醇:同实施例1;
[0077]
油脂:欧洲榛籽油、燕麦仁油、霍霍巴籽油;每种成分占比均为1/3;
[0078]
护肤活性成分:同实施例1;
[0079]
乳化剂:同实施例1;
[0080]
ph调节剂:同实施例1;
[0081]
抗氧化剂:同实施例1;
[0082]
增稠剂: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聚丙烯酸钠;各占比1/2;
[0083]
水:去离子水。
[0084]
实施例4各组分的具体成分如下:
[0085]
多元醇:1,2

己二醇,1,2

戊二醇;其中,1,2

己二醇占比3/5,1,2

戊二醇占比2/5;
[0086]
脂肪醇:十六醇,十八醇;各占比1/2;
[0087]
油脂:甘油三(乙基己酸)酯、角鲨烷;各占比1/2;
[0088]
护肤活性成分: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糖类同分异构体;各占比1/2;
[0089]
乳化剂:同实施例1;
[0090]
ph调节剂:同实施例1;
[0091]
抗氧化剂:乙基己基甘油;
[0092]
增稠剂:同实施例1;
[0093]
水:去离子水。
[0094]
实施例5各组分的具体成分如下:
[0095]
多元醇:丁二醇、1,2

己二醇;各占比1/2;
[0096]
脂肪醇:十八醇;
[0097]
油脂:甘油三(乙基己酸)酯、欧洲榛籽油、燕麦仁油;其中,甘油三(乙基己酸)酯占比3/5,欧洲榛籽油和燕麦仁油各占比1/5;
[0098]
护肤活性成分:透明质酸钠;
[0099]
乳化剂:同实施例1;
[0100]
ph调节剂:同实施例1;
[0101]
抗氧化剂:苯氧乙醇;
[0102]
增稠剂:同实施例2;
[0103]
水:去离子水。
[0104]
实施例6的各组分具体成分如下:
[0105]
多元醇:甘油;
[0106]
脂肪醇:十八醇,十六十八醇;各占比1/2;
[0107]
油脂:角鲨烷;
[0108]
护肤活性成分:红没药醇、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其中,红没药醇占比4/5,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1/5;
[0109]
乳化剂:同实施例1;
[0110]
ph调节剂:同实施例1;
[0111]
抗氧化剂:乙基己基甘油、苯氧乙醇;各占比1/2;
[0112]
增稠剂:同实施例3;
[0113]
水:去离子水。
[0114]
对比例1各组分的具体成分如下:
[0115]
多元醇:同实施例1;
[0116]
脂肪醇:同实施例1;
[0117]
油脂:同实施例1;
[0118]
护肤活性成分:同实施例1;
[0119]
乳化剂:硬脂醇聚醚

21;
[0120]
ph调节剂:同实施例1;
[0121]
抗氧化剂:同实施例1;
[0122]
增稠剂:同实施例1;
[0123]
水:去离子水。
[0124]
对比例2各组分的具体成分如下:
[0125]
多元醇:同实施例2;
[0126]
脂肪醇:无;
[0127]
油脂:同实施例1;
[0128]
护肤活性成分:同实施例1;
[0129]
乳化剂:同实施例1;
[0130]
ph调节剂:同实施例1;
[0131]
抗氧化剂:同实施例1;
[0132]
增稠剂:同实施例3;
[0133]
水:去离子水。
[0134]
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的制备步骤如下:
[0135]
s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以下原料:
[0136]
多元醇15%,脂肪醇5%,硅油2%,油脂25%,护肤活性成分0.21%,乳化剂2%,ph调节剂2%,抗氧化剂0.2%,增稠剂2%,余量为水;
[0137]
s2、将油脂、脂肪醇和乳化剂混合,然后与护肤活性成分总量的30%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加热至80℃,以80rpm的转速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油相;
[0138]
s3:将多元醇、精氨酸、抗氧化剂、增稠剂和水混合,然后与护肤活性成分总量的30%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以500rpm的转速搅拌至完全分散且无未溶解物或胶团后加热至85℃,保温5min,然后再降温至80℃并保温,得到水相;
[0139]
s4:将水相倒入油相中,得到第三混合物,将第三混合物在恒温80℃下以4000rpm的转速均质10min后使其降温至65℃,得到分散相;
[0140]
s5:将硅油投入分散相中,在恒温65℃下以4000rpm的转速均质3min,得到第四混合物;
[0141]
s6:以30rpm的转速搅拌第四混合物并使其降温,降温至45℃时向第四混合物中投入剩余的护肤活性成分,得到第五混合物,以45rpm的速度搅拌第五混合物直至其降温至25℃,得到缓释型保湿面霜。
[0142]
实施例2

3和对比例1

2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43]
接下来对实施例1

3和对比例1

2进行性能测试,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144]
测试1
[0145]
挑选30名合格受试者,对受试者手臂内侧固定区域进行清洗、擦拭,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静坐30min,测量手臂内侧固定区域皮肤水分空白值。将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分别涂抹于受试者手臂内侧固定区域,分别在0.5h、1h、2h后测试该区域皮肤水含量,以此测试实施例1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面霜的保湿效果对比;测试结果如下:
[0146]
0.5h:实施例1含水量高于实施例3,实施例3含水量远高于对比例1;
[0147]
2h:实施例1含水量与实施例3含水量相比基本相等但略高,实施例3含水量远高于对比例1。
[0148]
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保湿效果优秀,实施例3略次之,且两者均远强于对比例1。
[0149]
测试2
[0150]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

2制备得到的面霜各取出50g,放置于45℃烘箱中,分别在1天、2天、1周后取出,放置至常温,观察面霜稳定性;测试结果如下:
[0151]
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在1周后未出现任何稳定性异常,其外观、气味、粘度、密度均无异常;
[0152]
对比例1

2:对比例1

2提供的面霜在一周后出现稳定性崩塌现象,具体表现为面霜粘度大幅度下降,其外观发生改变。
[0153]
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的稳定性明显强于对比例1

2。
[0154]
测试3
[0155]
取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和油溶护肤活性成分同比稀释溶液,使用红外光谱测定分别测定实例1制备得到的面霜和油溶护肤活性成分同比稀释溶液在1天和3天后的红外光谱变化,以判定其缓释效果,主要对比几个特征物质的吸收峰,其中,红没药醇的主要吸收峰体现在:1150左右出现较弱单峰、1670左右出现较弱单峰、1700左右出现明显单峰、2900左右出现明显三峰,其中两较弱一较强;测定结果如下:
[0156]
实施例1:第1天时,红没药醇的吸收峰出现了强度的改变,均变弱甚至消失,而在3天后,该油溶护肤活性成分的吸收峰强度回升;
[0157]
对比例1:第1天时,红没药醇的吸收峰比实施例一更明显,而在3天后红没药醇的特征吸收峰变弱,基本消失。
[0158]
上述结果表明,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具有缓释护肤活性成分的功效,与对比例1相比具有明显更强的缓释性能。
[0159]
接下来以实施例1为优选实施例,对其进行测试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0160]
测试4
[0161]
取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下文中简称为受试物),召集若干受试志愿者(下文中简称为受试者)进行相关舒缓、修护功效

人体功效评价测试。舒缓功效是指有助于改善皮肤刺激等状态,修护功效是指有助于维护施用部位保持正常状态。采用人体功效评价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参照gb17149.2

1997《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t/zhca 003

2018《化妆品影响经表皮水分流失测试方法》。
[0162]
此实验中所应用的皮肤斑贴试验适用于寻找由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刺激物或致敏原。将可疑的刺激物或致敏原配置成一定浓度,放置在一特制的斑试器内敷贴于人体遮盖部位(常在后背、前臂屈侧),经过一定时间,根据有否阳性反应来确定受试物是否系刺激物或致敏原,常用于测试化妆品的相关功效。
[0163]
十二烷基硫酸钠(下文中简称为sls)是刺激性反应的常用阳性成分,将一定浓度的sls置于斑试器内,作用于皮肤可导致皮肤屏障损伤,诱发炎症,具体可表现为局部真皮小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血红素、经表皮水分流失(下文中简称为tewl)升高,皮肤含水量下降。
[0164]
测试4

a:即时舒缓修护功效测试
[0165]
选择受试者手臂内侧部位进行测试,选择4个测试区域,分为一处空白对照组测试区域、两处sls处理组测试区域和一处受试物处理组测试区域。
[0166]
空白对照组处理方式:不做任何处理;
[0167]
sls处理组处理方式:将5份sls加入斑试器中,将斑试器帖于测试区域;
[0168]
受试物处理组处理方式:于测试区域先涂抹受试物,再将已加入5份sls的斑试器贴于测试区域。
[0169]
测试具体流程如下:
[0170]
a.使用清水清洗整个手臂,室内(温度20℃~22℃,湿度40份~60份)平衡20min;
[0171]
b.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检测项目进行讲解;
[0172]
c.使用cm 825探头检测四处测试区域的初始皮肤含水量,每个区域重复检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值;tm 300探头检测初始tewl,取后20s检测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
试值;mx 18探头检测初始血红素,每个区域重复检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值;同时使用第七代visia进行拍照,分析初始红区、棕色斑;
[0173]
d.在受试物处理组测试区域处涂抹25μl受试物,等待完全吸收并干燥;
[0174]
e.吸取25μl 5份的sls溶液滴加于斑试器所附的滤纸片上,置于斑试器中,以此种方式制作3个斑试器;
[0175]
f.将3个斑试器用无刺激胶带分别贴敷于两处sls处理组测试区域和受试物处理组测试区域处,用手掌轻压使之均匀,持续24h;
[0176]
g.24h后,去除斑试器,清洁手臂,于室内平衡30min,待压痕消失后观察皮肤反应;
[0177]
h.重复步骤c,记录各检测值,记为即时舒缓修护测试值。
[0178]
受试者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挑选3名典型受试者:受试者1号、受试者3号和受试者9号,其在测试4

a进行前后的visia照片分别如图1

a、图1

b和图1

c所示,该3名典型受试者在测试4

a进行前后的visia照片的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0179]
表2

测试4

a中受试者生理指标检测结果
[0180]
皮肤含水量(24h)空白对照组sls处理组受试物处理组最大值55.4366.3059.20最小值28.0315.6723.53平均值37.3631.1834.99标准差7.0111.629.51tewl(24h)空白对照组sls处理组受试物处理组最大值13.3046.9020.10最小值5.77.34.4平均值9.0116.2511.82标准差1.999.013.47血红素(24h)空白对照组sls处理组受试物处理组最大值257.67360.33308.00最小值108.67155.67144.00平均值194.59228.28214.52标准差36.4550.9541.46
[0181]
表3

测试4

a中典型受试者visia照片具体情况
[0182][0183][0184]
由表2可知,相比空白对照组,sls处理组的皮肤含水量从37.36下降至31.18,tewl、血红素分别从9.01、194.59上升至16.25、228.28,具有显著性变化(p<0.01,p<0.001)。而与sls处理组相比,受试物处理组的皮肤含水量从31.18上升至34.99,增加率为12.2份,有显著性差异(p<0.01);tewl从16.25下降至11.82,减少率达到27.2份,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素从228.28下降至214.52,减少率为6份,有显著性差异(p<0.05)。
[0185]
visa照片中,红色越深、棕色越深,代表刺激性损伤越严重。由图1

a~c和表3可知,sls处理组可诱导皮肤红斑的产生。受试物处理后,可明显减少sls诱导的皮肤红斑。
[0186]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具有明显的即时舒缓修护功效。
[0187]
测试4

b:长效舒缓修护功效测试
[0188]
本测试与测试4

a同时进行,测试区域在受试者未进行测试4

a的手臂处,测试区域共两处。
[0189]
本测试的具体流程如下:
[0190]
步骤1、同测试4

a中的步骤a;
[0191]
步骤2、同测试4

a中的步骤b;
[0192]
步骤3、同测试4

a中的步骤c,记录sls处理前受试者皮肤各项生理指标;
[0193]
步骤4、同测试4

a中的步骤e,区别在于,斑试器的数量为2个;
[0194]
步骤5、同测试4

a中的步骤f,区别在于,两处测试区域均为sls测试区域;
[0195]
步骤6、同测试4

a中的步骤g;
[0196]
步骤7、同测试4

a中的步骤c,记录sls处理24h后、受试物使用前受试者皮肤的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完毕后将斑试器贴回测试区域;
[0197]
步骤8、挑选23例在步骤6中表现出皮肤明显损伤的受试者,向每人分发一支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每天早晚各于同一处sls测试区域涂抹面霜1次,除涂抹面霜时,其它时间均需将斑试器贴敷在测试区域处;
[0198]
步骤9、第3天,重复步骤3,分别记录受试者在sls处理后(3天)各项生理指标和受试物使用3天后各项生理指标,检测完毕后将斑试器贴回测试区域;
[0199]
步骤10、第7天,重复步骤3,分别记录受试者在sls处理后(7天)各项生理指标和受试物使用7天后各项生理指标,测试完毕。
[0200]
受试者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挑选2例典型受试者:受试者3号和受试者9号,其visia照片分别如图2

a和图2

b所示,该2例典型受试者的visia的照片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0201]
表4

测试4

b中受试者生理指标检测结果
[0202]
[0203][0204]
表5

测试4

b中典型受试者visia照片具体情况
[0205]
[0206][0207]
由表4可知,受试物使用后相比sls处理后,受试者3天、7天的皮肤含水量变化率从8.9份、8.7份上升至38.6份、37.4份,具有显著性变化(p<0.01);3天、7天的tewl变化量从12.9份、18.2份上升至26.7份、40.9份,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3天、7天的血红素变化量无显著性变化。
[0208]
由图2

a~b和表5可知,sls处理组诱导产生的皮肤损伤,随着时间的增加可自行修复,但速度较为缓慢,而受试物涂抹可明显加速损伤修复。
[0209]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可显著提高sls斑贴后皮肤含水量,显著降低tewl和血红素,改善皮肤刺激状态;连续使用3和7天,可显著提高受损皮肤的含水量和显著降低受损皮肤的tewl,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具有明显的长效舒缓修护功效。
[0210]
测试5
[0211]
分别使用偏光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的显微结构,结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0212]
通过图3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缓释型保湿面霜具有多层层状液晶结构。
[0213]
以上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214]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215]
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显然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503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