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0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行业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越来越重视;装配式建筑具备环保、减少现场施工的污染、施工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在较短工期内完成房屋的建造,是现代化的房屋建造的优选方式之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层与层之间材料的转移中,卸料平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倒运设备;此外的,在二次结构施工中砌块、砂浆等的运输也同样需要通过卸料平台来实现。现在卸料平台主要包括落地式卸料平台和悬挑式卸料平台,而目前使用的悬挑式卸料平台通常由平台部及钢丝绳构成。传统现浇结构使用时,平台部固定于下层外墙处并悬臂状的延伸出楼板之外,同时,将钢丝绳一端固定于平台部的悬挑段而将钢丝绳另一端固定于上层框架梁的锚固点处,依靠在上层窗台的框架梁处预设锚固点来定位悬挑卸料钢平台,也即将钢筋弯绕呈“ω”状并将钢筋的两脚端埋入外墙内形成。然而,由于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结构构件都是整体全部吊装施工完成,这显然无法适用于大部分的无锚固点的装配式建筑所使用,且悬挑卸料钢平台也无法直接搁置在装配式建筑的楼板上。目前,装配式建筑大部分任然采用人工进行楼层出料,因此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且施工周期长,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所需的安全、整洁、低强度和快节奏的现场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其使用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快捷而制作成本低,能满足安全、整洁和减少劳动力投入的装配式发展需求,并可显著提升实际施工进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布置在外墙内侧的主横梁,主横梁两端分别与窗洞两相对孔壁或相邻孔壁的内侧孔端面间构成单向抵靠配合,主横梁外侧梁面经由窗洞孔腔向外凸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延伸端伸出窗洞孔腔后再向窗洞外侧孔端处弯折,从而使得连接杆的弯折段与主横梁共同配合并相向夹持外墙;所述连接杆底端向窗洞的下侧孔壁处延伸有用于限定主横梁布置高度的调高杆或调高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外形呈“l”字杆状,包括直接与主横梁间固接且水平延伸的固定段,以及布置于固定段的延伸端处且与固定段相垂直的弯折段;固定段的延伸端处垂直固定段杆长方向设置定位孔,外形呈直杆状的弯折段与定位孔间形成孔轴插接配合;所述固定段上设置调高杆或调高块。

优选的,所述弯折段的首端构成相对定位孔的插接端,弯折段的尾端布置限定弯折段插入深度的限位板。

优选的,以一组彼此配合的连接杆及调高杆为一组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为两组且对称布置在梁长水平布置的主横梁的梁身处。

优选的,所述主横梁上布置有可供悬吊绳固定的拉环。

优选的,每两组拉环对应一组定位单元,且该两组拉环分置于连接杆两侧处。

优选的,所述调高杆铅垂布置,并包括彼此套接的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所述第一套杆顶端焊固于固定段上,第一套杆底部与第二套杆间构成孔轴插接配合;第一套杆及第二套杆上均布置螺钉孔,定位销依序穿过第二套杆与第一套杆处的螺钉孔从而定位两组套杆;各螺钉孔沿相应套杆杆长方向依序均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与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相配套的拉杆结构,从而在保留平台部的基础上,利用装配式建筑的各模块的预制特性,产生了以下好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拉杆结构的可组装性,确保了其生产、制造及使用成本的低廉化;另一方面,通过拉杆结构来替代传统的预埋式锚固点,既实现了悬吊绳的锚固功能,又避免了传统卸料平台的锚固点处钢筋遗留和必须后期切除的缺陷,使用起来安全性极高,操作工序上也得以简化,能满足安全、整洁和减少劳动力投入的装配式发展需求,可显著提升实际施工进度。

2)组合式拉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部分,其承担了作为对整个平台部的上提动作的着力点的功能。组合式拉杆通过以主横梁作为限位梁,并与连接杆处弯折段配合而起到共同夹紧上一层外墙的功能,从而实现了稳定锚固的效果。甚至在必要时,连接杆可以通过套接等方式在主横梁上左右活动,以调节不同窗洞口尺寸下的固定范围。与此同时,调高杆或者调高块的设计,则以上一层外墙处窗台为基准面,实现了整个组合式拉杆的在线高度恒定效果。最后,再将悬吊绳固定在主横梁上,即可实现相对平台部的悬挑段的可靠提拉目的。

3)主横梁底部的两根调高杆,可以采用组合孔销也可以采用旋钮式调高方式。调高杆的作用在于调节主横梁的高度,使得悬吊绳在就位并受力后,不会在窗台外下口与预制窗台发生摩擦,避免发生对双方的破坏。调高杆的最终高度在主横梁受力前确定,待悬吊绳固定在主横梁上,平稳下放塔吊大钩将料台缓缓放下时,同时调节调高杆以使得料台悬吊绳保持顺直,并保持悬吊绳与窗台外沿不小于5cm的距离,即可简便灵活的确保整体结构的工作可靠性及稳定性。

4)考虑到组合式拉杆的便捷装配效果,通过将固定段与主横梁固定,从而方便将主横梁由内而外的插接固定在窗洞上,之后再横向插接弯折段,即可简便快捷的实现组合式拉杆的模块化装配及固定效果。在必要时,可考虑在主横梁与外墙之间的配合间隙处打入楔子,以提升主横梁与弯折段相对外墙的夹紧定位效果。

5)限位板的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的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插接效果。当主横梁就位后,将弯折段拔向窗外边外侧,直至弯折段的行进动作被限位板限位,此时可防止主横梁在悬吊绳固定前向室内倾倒,拆除时将弯折段复位即可顺利取走主横梁。以一组彼此配合的连接杆及调高杆为一组定位单元,定位单元为两组且对称布置在梁长水平布置的主横梁的梁身处,从而能在主横梁承力后,实现主横梁的均衡受力目的。

6)对于调高杆而言,可考虑布置成伸缩杆结构,从而能提升组合式拉杆的适用面。拉环的设计则是用于明确定位悬吊绳的锚固位置,并避免悬吊绳直接系着在主横梁上而可能产生的受力滑移状况,其使用可靠性稳定性可得到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室内视角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结构楼板b-外墙c-窗洞

10-平台部11-下拉防倾覆档杆12-防倾覆挡板

20-悬吊绳30-组合式拉杆

31-主横梁32-连接杆32a-固定段

32b-弯折段32c-定位孔32d-限位板

33-调高杆33a-第一套杆33b-第二套杆33c-定位销

34-拉环

40-高强度螺栓50-短支梁60-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结构参照图1所示,其主要由平台部10、悬吊绳20及组合式拉杆30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平台部10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平台构造。至于平台部10的悬挑段,需如图1所示的延伸出当前层结构楼板a处的窗台之外,以便实现物料的搁置及转运操作。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在平台部10的悬挑段两侧处对称布置两根悬吊绳20,两根悬吊绳20的一端固接悬挑段,同时另一端与组合式拉杆30间构成锚固配合关系。

更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也即组合式拉杆30包括主横梁31、连接杆32、调高杆33及拉环34。在图2结构中可看出,主横梁31为梁长方向水平设置的直杆状梁体,且相对于方形的窗洞c,主横梁31长度明显大于窗洞c宽度,从而使得主横梁31的两端能如图2所示的扒住窗洞c的相对侧的内侧孔端。在悬吊绳20产生向外的拉力时,主横梁31会因为相对窗洞c的单向配合而不会被拽出窗洞c之外。当然,实际操作时,主横梁31也可以直接扒住方形的窗洞c的相邻两面,只需确保不会被拽出窗洞c之外即可。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连接杆32与主横梁31处于同一平面,且连接杆32结构呈现如图3所示的“l”型杆状。连接杆32包括垂直主横梁31且直接固接主横梁31的固定段32a,以及位于固定段32a的延伸端处且与定位孔32c间构成孔轴插接配合的弯折段32b。固定段32a作为中间衔接件,一方面直接焊固所述调高杆33的第一套杆33a,从而起到限定主横梁31相对当前窗洞c的布置高度的功能;另一方面,固定段32a顶端也即延伸端处设置弯折段32b,从而起到与主横梁31配合夹紧窗洞c一侧处的外墙b的效果。组合式拉杆30最终相对窗洞c固定完毕后,再依靠悬吊绳20与主横梁31上的拉环34固接,即可实现相对悬挑段的锚固效果,具体配合状态参照1-2所示。

在上述结构中,需注意,由于位于悬吊绳20一端处的拉环34起到的过渡传力的功能,因此在装配时,组合式拉杆30的主横梁31与拉环34需采用满焊连接,焊缝长度均不小于160毫米。相应的,位于悬吊绳20另一端处的平台部10的悬挑段上同样布置配合环;配合环与平台部10的悬挑段的两侧配合面的焊缝长度也均应当不小于120毫米,厚度不小于6毫米。两组悬吊绳20均使用卡扣保证均匀受力。

图1所示结构具体使用时,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建筑物主体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完成需卸料的结构楼层a以及其上一层的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

2)组装并吊装平台部10;

3)在需卸料的结构楼层a,将平台部10的尾端伸入当前层的外墙处窗洞内,此时平台部10下表面自然搭靠在窗台上,之后将固定于平台部尾端下方处的下拉防倾覆档杆11通过高强度螺栓紧固在外墙上;再后,安装短支梁50,并在短支梁50与平台部10尾端上方处的防倾覆挡板12间钉入楔形块60;

4)将本实用新型也即组合式拉杆30吊运至需卸料楼层的上一楼层,首先调节调高杆33长度,也即通过定位销33c调节第一套杆33a相对第二套杆33b的伸缩距离,从而确定主横梁31的安装高度;之后,将主横梁31紧贴窗洞c的内侧孔端,并插接依托限位板32d限位的弯折段32b,确保弯折段32b能与主横梁31共同配合从而相向的夹持外墙b;

5)通过两根悬吊绳20连接平台部10的首端处配合环和上一层外墙处组合式拉杆30上的拉环34,即可实现平台部10的可靠悬吊效果。

当然,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实际操作时,如将伸缩杆状的调高杆33替换为块状构造的调高块,甚至对拉环34的布置数目作适应性的增删等等,这类在已知本实用新型结构基础上所作的常规结构改变,均应当作为等同或相似设计而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布置在外墙内侧的主横梁(31),主横梁(31)两端分别与窗洞两相对孔壁或相邻孔壁的内侧孔端面间构成单向抵靠配合,主横梁(31)外侧梁面经由窗洞孔腔向外凸设有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的延伸端伸出窗洞孔腔后再向窗洞外侧孔端处弯折,从而使得连接杆(32)的弯折段(32b)与主横梁(31)共同配合并相向夹持外墙;所述连接杆(32)底端向窗洞的下侧孔壁处延伸有用于限定主横梁(31)布置高度的调高杆(33)或调高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2)外形呈“l”字杆状,包括直接与主横梁(31)间固接且水平延伸的固定段(32a),以及布置于固定段(32a)的延伸端处且与固定段(32a)相垂直的弯折段(32b);固定段(32a)的延伸端处垂直固定段(32a)杆长方向设置定位孔(32c),外形呈直杆状的弯折段(32b)与定位孔(32c)间形成孔轴插接配合;所述固定段(32a)上设置调高杆(33)或调高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32b)的首端构成相对定位孔(32c)的插接端,弯折段(32b)的尾端布置限定弯折段(32b)插入深度的限位板(32d)。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其特征在于:以一组彼此配合的连接杆(32)及调高杆(33)为一组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为两组且对称布置在梁长水平布置的主横梁(31)的梁身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31)上布置有可供悬吊绳(20)固定的拉环(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其特征在于:每两组拉环(34)对应一组定位单元,且该两组拉环(34)分置于连接杆(32)两侧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高杆(33)铅垂布置,并包括彼此套接的第一套杆(33a)与第二套杆(33b);所述第一套杆(33a)顶端焊固于固定段(32a)上,第一套杆(33a)底部与第二套杆(33b)间构成孔轴插接配合;第一套杆(33a)及第二套杆(33b)上均布置螺钉孔,定位销(33c)依序穿过第二套杆(33b)与第一套杆(33a)处的螺钉孔从而定位两组套杆;各螺钉孔沿相应套杆杆长方向依序均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悬挑卸料平台的组合式拉杆。本实用新型包括横向布置在外墙内侧的主横梁,主横梁两端分别与窗洞两相对孔壁或相邻孔壁的内侧孔端面间构成单向抵靠配合,主横梁外侧梁面经由窗洞孔腔向外凸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延伸端伸出窗洞孔腔后再向窗洞外侧孔端处弯折,从而使得连接杆的弯折段与主横梁共同配合并相向夹持外墙;所述连接杆底端向窗洞的下侧孔壁处延伸有用于限定主横梁布置高度的调高杆或调高块。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快捷而制作成本低,能满足安全、整洁和减少劳动力投入的装配式发展需求,并可显著提升实际施工进度。

技术研发人员:沈继江;高君;吴晓明;靳伟;江章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宝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2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5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