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发电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但是现有的光伏发电板还存在着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调节光伏板的倾斜角度,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光伏板更换工作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不方便进行雨雪积水排放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以解决现有的光伏发电板存在着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调节光伏板的倾斜角度,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光伏板更换工作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不方便进行雨雪积水排放的问题。一种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包括固定座,收纳槽,滑孔,排放孔,排放槽,可旋转支撑座结构,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倒l型固定板,固定孔,方头螺母和翼形螺母,所述的收纳槽开设在固定座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滑孔分别开设在固定座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和后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放孔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固定座的内部底端且与收纳槽连通设置;所述的排放槽横向开设在固定座的下端中间位置且与排放孔连通设置;所述的可旋转支撑座结构安装在收纳槽的内部;所述的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安装在可旋转支撑座结构的下端右侧;所述的倒l型固定板分别焊接在固定座的左右两侧下部中见我位置;所述的固定孔分别开设在倒l型固定板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方头螺母连接在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的正表面下部右侧和后表面下部右侧;所述的翼形螺母连接在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的正表面下部左侧和后表面下部左侧;所述的可旋转支撑座结构包括转动座,抬动杆,防护垫,光伏发电板,u型座和插接杆,所述的抬动杆螺栓连接在转动座的上端;所述的防护垫分别胶接在转动座左侧开设的固定槽的右侧内壁;所述的光伏发电板分别螺栓连接在转动座左侧开设的凹槽内部且设置在防护垫的左侧;所述的u型座螺栓连接右侧上部;所述的插接杆分别焊接在转动座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和后表面下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一顶紧螺栓,伸缩杆,连接座,斜撑杆,第二顶紧螺栓和第二支撑管,所述的第一顶紧螺栓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撑管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杆的下端插接在第一支撑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座螺栓连接在伸缩杆的左侧上部;所述的斜撑杆的上端轴接在连接座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斜撑杆的下端插接在第二支撑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顶紧螺栓螺纹连接在第二支撑管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倒l型固定板的下端和固定座的下端水平设置;所述的收纳槽通过排放孔和排放槽连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座采用左侧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凹槽且下端设置为弧形的不锈钢座;所述的防护垫采用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座通过插接杆连接在收纳槽的内部左侧;所述的插接杆分别轴接在收纳槽的正表面内壁左侧中间位置和后表面内壁左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顶紧螺栓和伸缩杆接触设置;所述的第二顶紧螺栓和斜撑杆接触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的正表面下部以及后表面下部分别焊接有滑动杆。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下端设置的滑动杆分别滑动贯穿滑孔且分别与方头螺母和翼形螺母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的伸缩杆的上端轴接在u型座的右侧内部中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座,收纳槽,转动座,抬动杆,光伏发电板和插接杆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抓住抬动杆拉动转动座的上端进行转动,方便在工作中调节光伏发电板的倾斜角度。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支撑管,第一顶紧螺栓,伸缩杆,转动座和u型座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支撑管和伸缩杆配合对转动座进行支撑工作,方便对光伏发电板的角度进行固定工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转动座,抬动杆,防护垫,光伏发电板和固定座的设置,有利于在工作中通过将光伏发电板连接在转动座的左侧内部,方便在工作中进行光伏发电板固定和更换工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座,收纳槽,排放孔,排放槽和倒l型固定板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收纳槽和排放孔以及排放槽相互配合,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雨雪等积水排放工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支撑管,第一顶紧螺栓,伸缩杆,连接座,斜撑杆,第二顶紧螺栓和第二支撑管相互配合的设置,有利于在支撑转动座的过程中增加第一支撑管和伸缩杆的稳定性,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支撑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支撑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座;2、收纳槽;3、滑孔;4、排放孔;5、排放槽;6、可旋转支撑座结构;61、转动座;62、抬动杆;63、防护垫;64、光伏发电板;65、u型座;66、插接杆;7、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1、第一支撑管;72、第一顶紧螺栓;73、伸缩杆;74、连接座;75、斜撑杆;76、第二顶紧螺栓;77、第二支撑管;8、倒l型固定板;9、固定孔;10、方头螺母;11、翼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包括固定座1,收纳槽2,滑孔3,排放孔4,排放槽5,可旋转支撑座结构6,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倒l型固定板8,固定孔9,方头螺母10和翼形螺母11,所述的收纳槽2开设在固定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滑孔3分别开设在固定座1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和后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放孔4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固定座1的内部底端且与收纳槽2连通设置;所述的排放槽5横向开设在固定座1的下端中间位置且与排放孔4连通设置;所述的可旋转支撑座结构6安装在收纳槽2的内部;所述的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安装在可旋转支撑座结构6的下端右侧;所述的倒l型固定板8分别焊接在固定座1的左右两侧下部中见我位置;所述的固定孔9分别开设在倒l型固定板8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方头螺母10连接在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的正表面下部右侧和后表面下部右侧;所述的翼形螺母11连接在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的正表面下部左侧和后表面下部左侧;所述的可旋转支撑座结构6包括转动座61,抬动杆62,防护垫63,光伏发电板64,u型座65和插接杆66,所述的抬动杆62螺栓连接在转动座61的上端;所述的防护垫63分别胶接在转动座61左侧开设的固定槽的右侧内壁;所述的光伏发电板64分别螺栓连接在转动座61左侧开设的凹槽内部且设置在防护垫63的左侧;所述的u型座65螺栓连接右侧上部;所述的插接杆66分别焊接在转动座61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和后表面下部中间位置;进行使用时通过倒l型固定板8和固定孔9配合使用固定螺栓将固定座1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光伏发电板64分别安装在转动座61的右侧,在使用和安装的过程中通过防护垫63对光伏发电板64进行防护工作,防止光伏发电板64受到损坏影响工作。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包括第一支撑管71,第一顶紧螺栓72,伸缩杆73,连接座74,斜撑杆75,第二顶紧螺栓76和第二支撑管77,所述的第一顶紧螺栓72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撑管71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杆73的下端插接在第一支撑管71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座74螺栓连接在伸缩杆73的左侧上部;所述的斜撑杆75的上端轴接在连接座74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斜撑杆75的下端插接在第二支撑管77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顶紧螺栓76螺纹连接在第二支撑管77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固定好光伏发电板64后,抓住抬动杆62转动转动座61,在抬动转动座61的过程中使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7的下端在收纳槽2的内部进行滑动,将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7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拧紧方头螺母10和翼形螺母11,然后松开第一顶紧螺栓72和第二顶紧螺栓76,通过伸缩杆73和斜撑杆75进行升降工作,同时调整好转动座61的角度,在拧紧第一顶紧螺栓72和第二顶紧螺栓76,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光伏发电板64角度调节工作,进而完成光伏发电工作。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倒l型固定板8的下端和固定座1的下端水平设置;所述的收纳槽2通过排放孔4和排放槽5连通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转动座61采用左侧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凹槽且下端设置为弧形的不锈钢座;所述的防护垫63采用橡胶垫。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转动座61通过插接杆66连接在收纳槽2的内部左侧;所述的插接杆66分别轴接在收纳槽2的正表面内壁左侧中间位置和后表面内壁左侧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顶紧螺栓72和伸缩杆73接触设置;所述的第二顶紧螺栓76和斜撑杆75接触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7的正表面下部以及后表面下部分别焊接有滑动杆。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7下端设置的滑动杆分别滑动贯穿滑孔3且分别与方头螺母10和翼形螺母11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的伸缩杆73的上端轴接在u型座65的右侧内部中间。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使用时通过倒l型固定板8和固定孔9配合使用固定螺栓将固定座1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光伏发电板64分别安装在转动座61的右侧,在使用和安装的过程中通过防护垫63对光伏发电板64进行防护工作,防止光伏发电板64受到损坏影响工作,固定好光伏发电板64后,抓住抬动杆62转动转动座61,在抬动转动座61的过程中使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7的下端在收纳槽2的内部进行滑动,将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7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拧紧方头螺母10和翼形螺母11,然后松开第一顶紧螺栓72和第二顶紧螺栓76,通过伸缩杆73和斜撑杆75进行升降工作,同时调整好转动座61的角度,在拧紧第一顶紧螺栓72和第二顶紧螺栓76,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光伏发电板64角度调节工作,进而完成光伏发电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包括固定座(1),收纳槽(2),滑孔(3),排放孔(4),排放槽(5),可旋转支撑座结构(6),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倒l型固定板(8),固定孔(9),方头螺母(10)和翼形螺母(11),所述的收纳槽(2)开设在固定座(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滑孔(3)分别开设在固定座(1)的正表面右侧中间位置和后表面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放孔(4)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固定座(1)的内部底端且与收纳槽(2)连通设置;所述的排放槽(5)横向开设在固定座(1)的下端中间位置且与排放孔(4)连通设置;所述的倒l型固定板(8)分别焊接在固定座(1)的左右两侧下部中见我位置;所述的固定孔(9)分别开设在倒l型固定板(8)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方头螺母(10)连接在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的正表面下部右侧和后表面下部右侧;所述的翼形螺母(11)连接在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的正表面下部左侧和后表面下部左侧;其特征在于,该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中所述的可旋转支撑座结构(6)安装在收纳槽(2)的内部;所述的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安装在可旋转支撑座结构(6)的下端右侧;所述的可旋转支撑座结构(6)包括转动座(61),抬动杆(62),防护垫(63),光伏发电板(64),u型座(65)和插接杆(66),所述的抬动杆(62)螺栓连接在转动座(61)的上端;所述的防护垫(63)分别胶接在转动座(61)左侧开设的固定槽的右侧内壁;所述的光伏发电板(64)分别螺栓连接在转动座(61)左侧开设的凹槽内部且设置在防护垫(63)的左侧;所述的u型座(65)螺栓连接右侧上部;所述的插接杆(66)分别焊接在转动座(61)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和后表面下部中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滑动伸缩支架结构(7)包括第一支撑管(71),第一顶紧螺栓(72),伸缩杆(73),连接座(74),斜撑杆(75),第二顶紧螺栓(76)和第二支撑管(77),所述的第一顶紧螺栓(72)螺纹连接在第一支撑管(71)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伸缩杆(73)的下端插接在第一支撑管(71)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座(74)螺栓连接在伸缩杆(73)的左侧上部;所述的斜撑杆(75)的上端轴接在连接座(74)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斜撑杆(75)的下端插接在第二支撑管(77)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顶紧螺栓(76)螺纹连接在第二支撑管(77)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l型固定板(8)的下端和固定座(1)的下端水平设置;所述的收纳槽(2)通过排放孔(4)和排放槽(5)连通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座(61)采用左侧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凹槽且下端设置为弧形的不锈钢座;所述的防护垫(63)采用橡胶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座(61)通过插接杆(66)连接在收纳槽(2)的内部左侧;所述的插接杆(66)分别轴接在收纳槽(2)的正表面内壁左侧中间位置和后表面内壁左侧中间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顶紧螺栓(72)和伸缩杆(73)接触设置;所述的第二顶紧螺栓(76)和斜撑杆(75)接触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7)的正表面下部以及后表面下部分别焊接有滑动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调节倾斜角度的光伏发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管(71)和第二支撑管(77)下端设置的滑动杆分别滑动贯穿滑孔(3)且分别与方头螺母(10)和翼形螺母(11)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的伸缩杆(73)的上端轴接在u型座(65)的右侧内部中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