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安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根据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的方式不同,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由于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中广泛应用的最佳安装方式,因此备受关注。
在现有技术中大多针对大厦的外墙面的玻璃幕墙进行光伏组件的安装,以此增加玻璃外墙的利用率,节约能源,然而现有的外立面安装组件安装存在操作困难、技术成本高、实用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对光伏组件实现快速安装,提高光伏组件外立面的牢固性,降低技术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包括两个竖杆和连接两个竖杆的横杆,两所述竖杆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竖杆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竖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栓杆,所述螺栓杆上套设有紧固片,所述紧固片与所述螺栓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栓杆末端套设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与所述螺栓杆螺纹连接;所述支撑片包括与所述螺栓杆螺纹连接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顶端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抵板与所述紧固片平行设置,所述转动板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紧固片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栓杆上套设有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紧固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支撑块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螺栓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栓杆上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之间,所述垫圈与所述螺栓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所述竖杆顶端均开设有凹槽,两所述竖杆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插块,所述凹槽与所述插块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螺栓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位于所述支撑片与所述紧固片之间。
优选的,两所述竖杆上远离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支撑部实现固定以及支撑效果,通过设置多组支撑部,对光伏组件起到固定及支撑作用,提高光伏组件与安装架之间的牢固性,保护光伏组件不易因安装架问题发生破损,且操作简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的立体图;
图3为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的侧视图;
图4为支撑部的侧视图;
图5为螺栓杆与光伏组件连接关系立体图;
其中,1-竖杆,2-横杆,3-支撑块,4-螺栓杆,5-紧固片,6-支撑片,7-转动板,71-抵板,72-托板,8-第一垫片,9-第二垫片,10-垫圈,11-凹槽,12-插块,13-螺母,14-连接板,15-光伏组件,16-连接架,1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包括两个竖杆1和连接两个竖杆1的横杆2,两所述竖杆1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竖杆1上的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远离所述竖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栓杆4,所述螺栓杆4上套设有紧固片5,所述紧固片5与所述螺栓杆4螺纹连接;所述螺栓杆4末端套设有支撑片6,所述支撑片6与所述螺栓杆4螺纹连接;所述支撑片6包括与所述螺栓杆4螺纹连接的转动板7,所述转动板7顶端固定连接有抵板71,所述抵板71与所述紧固片5平行设置,所述转动板7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板72,所述托板72与所述紧固片5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光伏组件15的安全,防止光伏组件15因与紧固片5和支撑块3接触发生破损,所述螺栓杆4上套设有第一垫片8和第二垫片9,所述第一垫片8与所述紧固片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片9位于所述第一垫片8与所述支撑块3之间,所述第二垫片9与所述螺栓杆4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光伏组件15与螺栓杆4接触发生破损,所述螺栓杆4上套设有垫圈10,所述垫圈10位于所述第一垫片8与所述第二垫片9之间,所述垫圈10与所述螺栓杆4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光伏组件14方阵的安装,提高整体的稳定性,两所述竖杆1顶端均开设有凹槽11,两所述竖杆1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插块12,所述凹槽11与所述插块12相适配。
进一步的,为了固定支撑片6的位置,使支撑片6对光伏组件15的支撑更加牢固,所述螺栓杆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3,所述螺母13位于所述支撑片6与所述紧固片5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与墙体连接,两所述竖杆1上远离所述支撑块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4,将起到连接固定作用的连接杆(图中未显示)一端固定在连接板14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体上,缩短安装架的安装时间,降低技术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当需要进行光伏组件15安装时,将连接杆(图中未显示)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14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体上,首先安装位于竖杆1下方的支撑部,在其螺栓杆4上依次套设第二垫片9和垫圈10后,通过光伏组件15上的通孔17将光伏组件15套设在螺栓杆4上,垫圈10位于光伏组件15的通孔17内,随后将紧固片5套设在螺栓杆4上,与紧固片5固定连接的第一垫片8与光伏组件15接触,对光伏组件进行紧固,随后套设螺母13和支撑片6,其次安装位于竖杆1上方的支撑部,重复其操作步骤后,使竖杆上方支撑部安装的光伏组件15的连接架16与下方支撑部上的支撑片6接触配合,支撑片6起到对连接架16的拖衬作用,同时为了美观,使连接架16的尺寸小于光伏组件15尺寸,在对连接架16进行拖衬时,光伏组件15掩盖连接架。安装架上的支撑部优选为三组,当需要与其它安装架连接时,通过凹槽11与插块12即可实现安装架之间的拼接功能,从而缩短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架的整体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竖杆(1)和连接两个竖杆(1)的横杆(2),两所述竖杆(1)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竖杆(1)上的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远离所述竖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栓杆(4),所述螺栓杆(4)上套设有紧固片(5),所述紧固片(5)与所述螺栓杆(4)螺纹连接;所述螺栓杆(4)末端套设有支撑片(6),所述支撑片(6)与所述螺栓杆(4)螺纹连接;所述支撑片(6)包括与所述螺栓杆(4)螺纹连接的转动板(7),所述转动板(7)顶端固定连接有抵板(71),所述抵板(71)与所述紧固片(5)平行设置,所述转动板(7)底端固定连接有托板(72),所述托板(72)与所述紧固片(5)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杆(4)上套设有第一垫片(8)和第二垫片(9),所述第一垫片(8)与所述紧固片(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片(9)位于所述第一垫片(8)与所述支撑块(3)之间,所述第二垫片(9)与所述螺栓杆(4)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杆(4)上套设有垫圈(10),所述垫圈(10)位于所述第一垫片(8)与所述第二垫片(9)之间,所述垫圈(10)与所述螺栓杆(4)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竖杆(1)顶端均开设有凹槽(11),两所述竖杆(1)底端均固定安装有插块(12),所述凹槽(11)与所述插块(12)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杆(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3),所述螺母(13)位于所述支撑片(6)与所述紧固片(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外立面安装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竖杆(1)上远离所述支撑块(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