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
背景技术:
超高泵送混凝土用泵管是向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的基本设备,现有技术中大都利用脚手架或利用其他简单的刚性结构将其固定在建筑墙面上,在泵管的外部包裹橡胶垫用于减震,然而橡胶垫的减震效果有效,泵管在输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会产生多方向的机械震动,其不断与刚性固定件之间发生碰撞,不但容易引起固定件松动的情况,而且会影响固定件的使用寿命,容易造成裂纹,并且泵管箍的方向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在更换不同方向的泵管时,需要将该装置重新拆装,使用过程中多有不便。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是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包括:
盒体,中空且顶部开口;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盒体底面上;盒盖,封闭所述盒体;可旋转轴承,轴线与所述盒体底面的中垂线共线,下端部置于所述盒体底壁上,上端部贯穿所述盒盖的中心处;
若干个强力弹簧,沿所述可旋转轴承周向均匀布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侧壁与所述可旋转轴承外侧面之间;固定板,位于所述盒盖上方,与所述可旋转轴承的内圈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以及泵管固定卡,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盒体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设置为圆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若干个支脚。
进一步的,所述支脚设置为可升降支脚。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底壁与所述可旋转轴承底面接触部位设有橡胶减震垫。
进一步的,所述的泵管固定卡的内侧设有减震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可旋转轴承周向均匀布置、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内圈顶面上的若干固定杆,以及开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底面上、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固定杆另一端相配合的若干个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可旋转轴承采用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外圈、设置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引导套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引导套圈上的滚子,所述的外圈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内圈的轴向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时,将该装置放置在适当的位置,然后铺设所需的泵管,因为在所述泵管固定卡上设置有这种橡胶垫,用以减少该泵管固定卡与泵管之间的摩擦,以此来增加两者的使用寿命;因为在这个固定杆上设置有缓冲弹簧,用以减少该固定板与可选转轴承之间的碰撞;减小竖直方向上的震动;在与泵管固定卡固定连接的可旋转式轴承的周围设置有这种强力弹簧,以这种弹簧的形变来消减浇注过程中泵管产生的大震动;设有这种可旋转轴承,因此不需要进行位置的变换,就可以将实现泵管方向上的改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支撑结构;2、盒体;3、盒盖;4、可旋转轴承;4-1、内圈;5、强力弹簧;6、固定板;6-1、固定杆;6-2、凹槽;7、泵管固定卡;8、橡胶减震垫;9、泵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包括:
盒体2,中空且顶部开口;支撑结构1,设置在所述盒体2底面上;盒盖3,封闭所述盒体2;可旋转轴承4,轴线与所述盒体底面的中垂线共线,下端部置于所述盒体底壁上,上端部贯穿所述盒盖3的中心处;
若干个强力弹簧5,沿所述可旋转轴承4周向均匀布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侧壁与所述可旋转轴承外侧面之间;固定板6,位于所述盒盖3上方,与所述可旋转轴承4的内圈4-1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以及泵管固定卡7,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顶面上,所述泵管固定卡7卡持的泵管的轴线与所述可旋转轴承的轴线相互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性结构,为了保证整个泵管可以更好地固定在整个建筑墙面上,但是由于整个泵管需要经常性的移动,现有的结构基本上都不可以进行这种方向的选择,只能够拆除之后,重新的放置,这样不仅仅费时费力,浪费企业的成本,因此,特别的设计了这种旋转式的结构。
为了满足使用要求,防止浇筑过程中,泵管会产生较大震动及位移,泵管震动将会牵连周边钢筋及模板发生位移导致顶板裂缝或者露筋,因此在与泵管固定卡固定连接的可旋转式轴承的周围设置有这种强力弹簧,以这种弹簧的形变来消减浇注过程中泵管产生的大震动,从而减少该泵管的位移,甚至可以说是,消除泵管的位移。
此外,为了适应施工环境的不同,满足泵管施工时的高度要求,因此,在整个底座的下方特别的设置有可伸缩式支腿。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盒体2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6设置为圆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若干个支脚。
进一步的,所述支脚设置为可升降支脚。
进一步的理解,所述可升降支脚设置为相互螺纹配合套筒与调节螺杆,优选的,所述支脚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且沿所述盒体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盒体采用圆形盒体结构,为了更好地保证整个装置的平衡,以及处于对成本的控制,采用三个可伸缩式的调节螺杆作为整个装置的支腿,为了保证整个装置的平衡,围绕着所述盒体的的中垂线互成120度左右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2底壁与所述可旋转轴承4底面接触部位设有橡胶减震垫8。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好地去确保该装置的减震效果,消除泵管上下的振动,因此所述可旋转轴的下端与所述圆形盒体底座连接处设置这种橡胶减震垫。此外,进一步的去减小各个部件之间的磨损,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的泵管固定卡7的内侧设有减震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可旋转轴承周向均匀布置、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内圈4-1顶面上的若干固定杆6-1,以及开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底面上、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固定杆另一端相配合的若干个凹槽6-2。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好地去确保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确保固定板与可旋转轴承的之间的连接关系,优选提供一种连接装置,依靠设置在所述内圈上的固定杆以及与之配合的凹槽的卡和,以此使得该固定板固定在可旋转轴承上,为接下来的泵管固定的安装提供安装基础。
进一步的,所述的可旋转轴承4采用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外圈、设置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引导套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引导套圈上的滚子,所述的外圈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内圈的轴向距离,所述可旋转轴承设置为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圆柱滚子轴承为现在技术。
可以理解的是,主要简单的说明了下所使用的可旋转轴承的结构,以及对该可旋转轴承的要求。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泵管固定卡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处的设置有加强肋,以此来加强泵管固定卡与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固定杆6-1上设置有缓冲弹簧,用以减少该固定板与可旋转轴承之间的碰撞,减少竖直方向上的震动。
工作原理:
在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时,将该装置放置在适当的位置,然后铺设所需的泵管,因为在所述泵管固定卡上设置有这种橡胶垫,用以减少该泵管固定卡与泵管之间的摩擦,以此来增加两者的使用寿命;因为在这个固定杆上设置有缓冲弹簧,用以减少该固定板与可选转轴承之间的碰撞;减小竖直方向上的震动;在与泵管固定卡固定连接的可旋转式轴承的周围设置有这种强力弹簧,以这种弹簧的形变来消减浇注过程中泵管产生的大震动;设有这种可旋转轴承,因此不需要进行位置的变换,就可以将实现泵管方向上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2),中空且顶部开口;
支撑结构(1),设置在所述盒体(2)底面上;
盒盖(3),封闭所述盒体(2);
可旋转轴承(4),轴线与所述盒体底面的中垂线共线,下端部置于所述盒体底壁上,上端部贯穿所述盒盖(3)的中心处;
若干个强力弹簧(5),沿所述可旋转轴承(4)周向均匀布置,设置在所述盒体内侧壁与所述可旋转轴承外侧面之间;
固定板(6),位于所述盒盖(3)上方,与所述可旋转轴承(4)的内圈(4-1)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以及泵管固定卡(7),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顶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2)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设置为圆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为若干个支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设置为可升降支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2)底壁与所述可旋转轴承(4)底面接触部位设有橡胶减震垫(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管固定卡(7)的内侧设有减震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周转减震泵管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可旋转轴承周向均匀布置、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内圈(4-1)顶面上的若干固定杆(6-1),以及开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底面上、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固定杆另一端相配合的若干个凹槽(6-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