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6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塔吊日益增多,为了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对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建筑施工现场人行安全通道通常采用钢管、钢巴网、及各类扣件搭设形成安全防护棚架以工人员行走通过,用于防止高层建筑物中掉落的物体砸伤行人,这种安全防护棚架横断面一般为“门”字形结构,然而,当重物质量较大时,重物掉落的冲击力也相应很大,容易击穿棚顶,并且这种棚架一般采用钢管支撑于地面上,钢管与地面土体之间配合连接长度较小,容易出现倾倒,整体稳定性较差,人员行走不安全,安全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放空洞仿真模拟调试系统,包括左支杆、右支杆和多块脚手板,所述左支杆、右支杆对应布置于过道左侧、右侧并且通过插入支承垫块后撑立于地面上,所述左支杆上还通过腕扣连接有多根左护栏,每根左护栏将相邻四根左支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支杆上还通过腕扣连接有多根右护栏,每根右护栏将相邻四根右支杆连接在一起,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在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护栏与右护栏之间固定搭连有多块脚手板并形成棚顶,所述棚顶数量至少为2层。

所有左支杆与左护栏组成左道墙,所有右支杆与右护栏组成右道墙,左道墙、右道墙和相对地面位置最高的一层棚顶还采用防护网覆盖。

所述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还包括多根顶撑杆,顶撑杆两端分别通过腕扣与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护栏、右护栏在一起,还通过腕扣与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支杆、右支杆连接在一起,并且顶撑杆的数量是所述棚顶层数的正整数倍。

所述左支杆、右支杆、左护栏、右护栏或顶撑杆均是采用不小于如下尺寸规格的钢管制成:外径×壁厚=φ48mm×3.5mm。

所述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还包括布置于过道前后两端的多根斜撑杆,斜撑杆的一端通过腕扣与相对地面位置最高的一根顶撑杆连接在一起,斜撑杆的另一端通过腕扣与所述左支杆或右支杆连接在一起。

所述斜撑杆数量为4根。

相邻两根左护栏或右护栏间距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逐渐递增。

相邻两层棚顶间距不大于500mm。

所述支承垫块是采用混凝土浇筑预制而成。

相邻两根左支杆间距不大于1500mm,相邻两根右支杆间距不大于15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支承垫块撑立左支杆、右支杆,在不增加支撑杆与地面土体配合连接长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支撑杆倾倒,在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同时,使该防护棚架便于进行周转转移,另外,通过设置两层棚顶,当重物坠落时,两层棚顶逐次吸收高空坠物的冲击能量,有效保护了在过道中的行人,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左支杆,2-右支杆,3-脚手板,4-左护栏,5-右护栏,6-防护网,7-顶撑杆,8-斜撑杆,9-支承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包括左支杆1、右支杆2和多块脚手板3,左支杆1、右支杆2对应布置于过道左侧、右侧并且通过插入支承垫块9后撑立于地面上,左支杆1上还通过腕扣连接有多根左护栏4,每根左护栏4将相邻四根左支杆1连接在一起,右支杆2上还通过腕扣连接有多根右护栏5,每根右护栏5将相邻四根右支杆2连接在一起,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在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护栏4与右护栏5之间固定搭连有多块脚手板3并形成棚顶,棚顶数量至少为2层。

进一步地,所有左支杆1与左护栏4组成左道墙,所有右支杆2与右护栏5组成右道墙,左道墙、右道墙和相对地面位置最高的一层棚顶还采用防护网6覆盖。

另外,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还包括多根顶撑杆7,顶撑杆7两端分别通过腕扣与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护栏4、右护栏5在一起,还通过腕扣与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支杆1、右支杆2连接在一起,并且顶撑杆7的数量是棚顶层数的正整数倍。

优选左支杆1、右支杆2、左护栏4、右护栏5或顶撑杆7均是采用不小于如下尺寸规格的钢管制成:外径×壁厚=φ48mm×3.5mm。

此外,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还包括布置于过道前后两端的多根斜撑杆8,斜撑杆8的一端通过腕扣与相对地面位置最高的一根顶撑杆7连接在一起,斜撑杆8的另一端通过腕扣与左支杆1或右支杆2连接在一起。斜撑杆8数量为4根。相邻两根左护栏4或右护栏5间距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逐渐递增。相邻两层棚顶间距不大于500mm。

进一步地,支承垫块9是采用混凝土浇筑预制而成。支承垫块9整体为圆柱体形状。相邻两根左支杆1间距不大于1500mm,相邻两根右支杆2间距不大于1500m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支承垫块9撑立左支杆、右支杆,在不增加支撑杆与地面土体配合连接长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支撑杆倾倒,在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同时,使该防护棚架便于进行周转转移,另外,通过设置两层棚顶,当重物坠落时,两层棚顶逐次吸收高空坠物的冲击能量,有效保护了在过道中的行人,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杆(1)、右支杆(2)和多块脚手板(3),所述左支杆(1)、右支杆(2)对应布置于过道左侧、右侧并且通过插入支承垫块(9)后撑立于地面上,所述左支杆(1)上还通过腕扣连接有多根左护栏(4),每根左护栏(4)将相邻四根左支杆(1)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支杆(2)上还通过腕扣连接有多根右护栏(5),每根右护栏(5)将相邻四根右支杆(2)连接在一起,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在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护栏(4)与右护栏(5)之间固定搭连有多块脚手板(3)并形成棚顶,所述棚顶数量至少为2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有左支杆(1)与左护栏(4)组成左道墙,所有右支杆(2)与右护栏(5)组成右道墙,左道墙、右道墙和相对地面位置最高的一层棚顶还采用防护网(6)覆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还包括多根顶撑杆(7),顶撑杆(7)两端分别通过腕扣与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护栏(4)、右护栏(5)在一起,还通过腕扣与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支杆(1)、右支杆(2)连接在一起,并且顶撑杆(7)的数量是所述棚顶层数的正整数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杆(1)、右支杆(2)、左护栏(4)、右护栏(5)或顶撑杆(7)均是采用不小于如下尺寸规格的钢管制成:外径×壁厚=φ48mm×3.5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还包括布置于过道前后两端的多根斜撑杆(8),斜撑杆(8)的一端通过腕扣与相对地面位置最高的一根顶撑杆(7)连接在一起,斜撑杆(8)的另一端通过腕扣与所述左支杆(1)或右支杆(2)连接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8)数量为4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左护栏(4)或右护栏(5)间距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逐渐递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棚顶间距不大于50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垫块(9)是采用混凝土浇筑预制而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左支杆(1)间距不大于1500mm,相邻两根右支杆(2)间距不大于15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过道安全防护棚架,包括左支杆、右支杆和多块脚手板,左支杆、右支杆通过插入支承垫块后撑立于地面上,左支杆上还通过腕扣连接有多根左护栏,右支杆上还通过腕扣连接有多根右护栏,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在彼此相互对应的左护栏与右护栏之间固定搭连有多块脚手板并形成棚顶,棚顶数量至少为2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支承垫块撑立左支杆、右支杆,在不增加支撑杆与地面土体配合连接长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防止支撑杆倾倒,在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同时,使该防护棚架便于进行周转转移,通过两层棚顶逐次吸收高空坠物的冲击能,有效保护了在过道中的行人,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坤;万廷荣;刘璇;张思斌;覃鹤;周雨婷;施正阳;赵红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7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