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模板施工过程中,铝模板加固多使用背楞加固,对拉螺栓用于锁紧背楞,目前对拉螺栓多为t型螺杆,螺杆外还需配合套筒使用,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螺杆的螺纹部分不会被沾上混凝土而易被拆除。因为不同墙体的厚度不同,需用使用不同长度的套筒支撑来调节螺杆在墙体内尺寸,这样既浪费工时,又严重浪费资源。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不需要配合套筒使用,解决现有对拉螺栓需要配合使用套筒且不易拆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通过在对拉螺栓的螺柱中间增加锥形柱,解决了现有对拉螺栓需要配合使用与墙体厚度相同的套筒的问题,且能够实现易拆卸。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包括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螺柱、锥形柱和右侧螺柱,所述锥形柱的左端外径大于右端外径,所述锥形柱的右端外径、左侧螺柱的外径和右侧螺柱的外径相同,所述锥形柱的左端与左侧螺柱连接处设有锥形柱端面。

优选地,所述锥形柱设置在墙体内,所述锥形柱的长度与墙体的厚度相匹配,所述锥形柱端面与左侧模板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左侧螺柱从左侧模板的模板孔穿出,所述右侧螺柱从右侧模板的模板孔穿出。根据墙体的厚度不同,选择锥形柱的长度与墙体厚度相匹配的对拉螺栓,左侧模板设置在锥形柱的左侧,使锥形柱全部留在墙体内,右侧模板设置在锥形柱的右侧。

优选地,所述模板的外侧设有背楞,所述左侧螺柱和右侧螺柱从背楞穿出,通过锁紧螺母在背楞的外侧螺接固定。将背楞固定于模板的外侧,使用锁紧螺母与左侧螺柱和右侧螺柱螺接固定,对模板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在墙体的浇筑过程中模板受力变形或炸裂。

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母与背楞之间设有垫片。垫片用来保护背楞的表面不受锁紧螺母擦伤,分散锁紧螺母对背楞的压力,能够使锁紧螺母与左侧螺柱和右侧螺柱螺接更加稳定。

使用时,首先选择锥形柱长度与墙体厚度相匹配的对拉螺栓,先将左侧模板固定在墙体的左侧,自左侧模板的内侧插入对拉螺栓,使左侧螺柱穿过固定好的模板和墙体,直至锥形柱端面与模板的内侧面接触,再将右侧模板穿过右侧螺柱,再将背楞穿过左侧螺柱和右侧螺柱,使其与模板贴紧,最后在左侧螺柱和右侧螺柱上穿过垫片后用锁紧螺母螺接固定,使其形成加固锁紧状态完成加固。

拆卸时,首先松掉锁紧螺母后取下垫片,拆掉背楞,将两侧模板拆除,从墙体的左侧拔出对拉螺栓即可完成拆卸。拔出对拉螺栓时,由于锥形柱的左端外径大于右端外径,自对拉螺栓的左侧拔出可以使得拔出时更加省力,易拆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对拉螺栓一体成型加工简单,操作方便,保证现场施工进度,节省施工时间,节约人力。选择锥形柱长度与墙体厚度相匹配的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可独立使用,锥形柱可代替传统的套筒功能,实现免套筒安装。安装过程简便易行,拆除便捷,且可重复周转使用。

上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对拉螺栓,11-左侧螺柱,12-右侧螺柱,13-锥形柱,131-锥形柱端面,2-垫片,3-锁紧螺母,4-背楞,5-模板,6-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所述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包括对拉螺栓1,所述对拉螺栓1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螺柱11、锥形柱13和右侧螺柱12,所述锥形柱13的左端外径大于右端外径,所述锥形柱13的右端外径、左侧螺柱11的外径和右侧螺柱12的外径相同,所述锥形柱13的左端与左侧螺柱11连接处设有锥形柱端面131。

所述锥形柱13设置在墙体6内,所述锥形柱13的长度与墙体6的厚度相匹配,所述锥形柱端面131与左侧模板5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左侧螺柱11从左侧模板5的模板孔穿出,所述右侧螺柱12从右侧模板5的模板孔穿出。根据墙体6的厚度不同,选择锥形柱13的长度与墙体6厚度相匹配的对拉螺栓1,左侧模板5设置在锥形柱13的左侧,使锥形柱13全部留在墙体6内,右侧模板5设置在锥形柱13的右侧。

所述模板5的外侧设有背楞4,所述左侧螺柱11和右侧螺柱12从背楞4穿出,通过锁紧螺母3在背楞4的外侧螺接固定。将背楞4固定于模板5的外侧,使用锁紧螺母3与左侧螺柱11和右侧螺柱12螺接固定,对模板5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在墙体6的浇筑过程中模板5受力变形或炸裂。

所述锁紧螺母3与背楞4之间设有垫片2。垫片2用来保护背楞4的表面不受锁紧螺母3擦伤,分散锁紧螺母3对背楞4的压力,能够使锁紧螺母3与左侧螺柱11和右侧螺柱12螺接更加稳定。

使用时,首先选择锥形柱13长度与墙体6厚度相匹配的对拉螺栓,先将左侧模板5固定在墙体6的左侧,自左侧模板5的内侧插入对拉螺栓1,使左侧螺柱11穿过固定好的模板5和墙体6,直至锥形柱端面131与模板5的内侧面接触,再将右侧模板5穿过右侧螺柱12,再将背楞4穿过左侧螺柱11和右侧螺柱12,使其与模板5贴紧,最后在左侧螺柱11和右侧螺柱12上穿过垫片2后用锁紧螺母3螺接固定,使其形成加固锁紧状态完成加固。

拆卸时,首先松掉锁紧螺母3后取下垫片2,拆掉背楞4,将两侧模板5拆除,从墙体6的左侧拔出对拉螺栓1即可完成拆卸。拔出对拉螺栓1时,由于锥形柱13的左端外径大于右端外径,自对拉螺栓1的左侧拔出可以使得拔出时更加省力,易拆除。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针对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螺栓(1),所述对拉螺栓(1)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螺柱(11)、锥形柱(13)和右侧螺柱(12),所述锥形柱(13)的左端外径大于右端外径,所述锥形柱(13)的右端外径、左侧螺柱(11)的外径和右侧螺柱(12)的外径相同,所述锥形柱(13)的左端与左侧螺柱(11)连接处设有锥形柱端面(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柱(13)设置在墙体(6)内,所述锥形柱(13)的长度与墙体(6)的厚度相匹配,所述锥形柱端面(131)与左侧模板(5)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左侧螺柱(11)从左侧模板(5)的模板孔穿出,所述右侧螺柱(12)从右侧模板(5)的模板孔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5)的外侧设有背楞(4),所述左侧螺柱(11)和右侧螺柱(12)从背楞(4)穿出,通过锁紧螺母(3)在背楞(4)的外侧螺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3)与背楞(4)之间设有垫片(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对拉螺栓装置,包括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螺柱、锥形柱和右侧螺柱,所述锥形柱的左端外径大于右端外径,所述锥形柱的右端外径、左侧螺柱的外径和右侧螺柱的外径相同,所述锥形柱的左端与左侧螺柱连接处设有锥形柱端面。本实用新型的对拉螺栓一体成型加工简单,操作方便,保证现场施工进度,节省施工时间,节约人力。选择锥形柱长度与墙体厚度相匹配的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可独立使用,锥形柱可代替传统的套筒功能,实现免套筒安装。安装过程简便易行,拆除便捷,且可重复周转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厚振良;崔帅;乔新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昌宜(天津)模板租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7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