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浇模板,属于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模板应用广泛。建筑模板通常利用方形的模板单元拼装而成。模板单元的四条边上分别设置条形锁紧孔,安装时,相邻两块模板单元之间通过槽型的手柄对准条形锁紧孔插入对应的条形锁紧孔后,将手柄转动90°,实现两块模板单元的拼接。该结构存在以下弊端:
其一、相邻两块模板单元之间的条形锁紧孔的对中困难,给手柄的插入带来不便;
其二、在相邻的上下两块模板之间以及相邻的左右两块模板之间形成直线状的拼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混凝土的挤压作用,模板易在拼缝处出现爆裂现象,影响现浇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元模板以及现浇模板,降低浇筑时模板从拼缝处发生爆裂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单元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的正面为浇筑面,所述模板本体呈方形,其四边分别为相对设置的横边一和横边二以及相对设置的纵边一和纵边二;在纵边一上开设有锁紧孔一,在纵边二上开设有锁紧孔二,所述锁紧孔一与锁紧孔二相对设置;在模板本体的横边一上设置有插槽,在模板本体的横边二上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与插槽相适配;在纵边一上开设有销孔一,在纵边二上开设有销孔二,所述销孔一与销孔二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一端为开口端,与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为底端,插槽呈由其开口端向底端逐渐缩小的梯形;所述插块呈由横边二向外逐渐缩小的梯形。
进一步的,在模板本体的浇筑面上设置有突出于浇筑面的凸座;
在模板本体上设置有垂直模板本体由模板本体的背面贯通浇筑面的对拉孔,所述对拉孔贯通所述凸座。
进一步的,所述对拉孔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末端;对拉孔的前端贯通凸座,所述凸座与对拉孔末端的孔口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凸座由相邻于模板本体浇筑面的一端至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的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本体包括面板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为横向肋和纵向肋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状,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面板的背面,面板的正面为所述浇筑面,支撑框架与面板相连的另一侧所在的平面为模板本体的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本体包括面板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为横向肋和纵向肋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状,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面板的背面,面板的正面为所述浇筑面,支撑框架与面板相连的另一侧所在的平面为模板本体的背面;
在面板的背面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一端固定于面板的背面,另一端垂直于面板延伸,并齐平于模板本体的背面,且支座与凸座相对应;所述对拉孔的末端贯通与凸座对应的支座。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凸座、支撑框架和面板、插块、插槽、销孔一和销孔二为一体浇注成型结构。
现浇模板,包括数块模板本体;沿竖向,相邻两块模板本体中位于下方的模板本体的横边二上的插块与位于上方的模板本体的横边一上的插槽相插接;沿横向,在相邻两块模板本体中位于左侧的模板本体的纵边一上的销孔一与右侧的模板本体的纵边二上的销孔二之间插接有插销,相邻两块模板本体中位于左侧的模板本体的纵边一上的锁紧孔一与右侧的模板本体的纵边二上的锁紧孔二之间插接有锁紧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单元模板,为了便于加工和使用,模板本体采用常规的方形。通过模板本体的横边一上设置的插槽和横边二上设置的插块相适配,使得上下相邻两块模板本体拼装时,通过位于上方的模板本体的插槽套入位于下方的模板本体的插块上,实现了上下相邻两块模板本体的拼装,提高了拼接效率的同时,使得上下相邻两块模板本体之间形成的横向拼缝呈迷宫状,迷宫状的横向拼缝具有限位能力,从而提高了拼装后的模板的防爆裂性能。通过销孔一和销孔二的设置,使得左右相邻两块模板本体的拼装采用同时插接于销孔一与销孔二的插销进行定位;通过锁紧孔一和锁紧孔二的设置,使得左右相邻两块模板本体采用安装于锁紧孔一和锁紧孔二的锁紧手柄进行锁紧,使拼装更简单容易,同时保证纵向拼缝的质量,从而能提高纵向拼缝的防爆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单元模板主视图;
图2位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单元模板运输时堆放示意图;
图6位单元模板拼装示意图。
图中,模板本体1、横边一11、横边二12、纵边一13、纵边二14、面板15、横向肋16、纵向肋17、插槽21、插块22、销孔一31、销孔二32、锁紧孔一41、锁紧孔二42、锁紧手柄5、凸座6、对拉孔7、支座8、插销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单元模板,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模板本体1,模板本体1的正面为浇筑面,所述模板本体1呈方形,其四边分别为相对设置的横边一11和横边二12以及相对设置的纵边一13和纵边二14;在纵边一13上开设有锁紧孔一41,在纵边二14上开设有锁紧孔二42,所述锁紧孔一41与锁紧孔二42相对设置;模板本体1的横边一11上设置有插槽21,在模板本体1的横边二12上设置有插块22,所述插块22与插槽21相适配;在纵边一13上开设有销孔一31,在纵边二14上开设有销孔二32,所述销孔一31与销孔二32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单元模板,为了便于加工和使用,模板本体1采用常规的方形。通过模板本体1的横边一11上设置的插槽21和横边二11上设置的插块22相适配,使得上下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拼装时,通过位于上方的模板本体1的插槽21套入位于下方的模板本体1的插块22上,实现了上下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的拼装,提高了拼接效率的同时,使得上下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之间形成的横向拼缝呈迷宫状,迷宫状的横向拼缝具有限位能力,从而提高了拼装后的模板的防爆裂性能。
通过在模板本体1的纵边一13上设置销孔31,在纵边二14上设置销孔二32,使得左右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拼接时,可通过插销插入销孔一31与销孔二32进行定位,然后,再利用锁紧手柄穿过锁紧孔一41和锁紧孔二42后将左右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锁紧。销孔一31与销孔二32的设置,为模板本体1的拼接起到定位作用,使左右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的对中更精度,利于锁紧手柄顺利插入,使拼装更简单容易,同时保证纵向拼缝的质量,从而能提高纵向拼缝的防爆裂性能。
为了利于插槽3与插块22的插接,优选的,所述插槽21一端为开口端,与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为底端,插槽21呈由其开口端向底端逐渐缩小的梯形;所述插块22呈由横边二12向外逐渐缩小的梯形。
为了利用控制浇筑厚度,在内侧的模板本体1和外侧的模板本体1之间通常采用对拉螺杆进行限位,故,在模板本体1上通常会设置对拉孔7,传统的模板本体1的浇筑面为平整的平面,因对拉螺杆的设置,使得在浇筑墙体上形成柱形孔洞,待后期填补该柱形孔洞后,在浇筑墙体表面出现明显的圆形印迹。本发明中,在模板本体1的浇筑面上设置有突出于浇筑面的凸座6;在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垂直模板本体1由模板本体1的背面贯通浇筑面的对拉孔7,所述对拉孔7贯通所述凸座6。通过凸座6的设置,使得墙体浇筑完成后,在墙体表面形成与凸座6形状和大小适应的凹槽,后期填补该凹槽后,发现该凹槽的填补与传统的对拉螺杆形成的柱形孔洞填补相比,填补痕迹明显得到改善。
为了便于模板的运输,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对拉孔7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末端;对拉孔7的前端贯通凸座6,所述凸座6与对拉孔7末端的孔口相适配。凸座6与对拉孔7末端的孔口相适配是指凸座6可以插入对拉孔7末端的孔口,如此,在运输时,可以将模板本体1堆垛在一起,通过凸座6插入对拉孔7使得相邻模板本体1之间进行限位,减少占用空间的同时,还能降低运输途中出现垮塌、磨损的风险。
凸座6可以为柱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座6由相邻于模板本体1浇筑面的一端至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的锥形。凸座6呈锥形,更利于与对拉孔7末端孔口配合,且更利于填补,填补后的痕迹更加得到改善,几乎看不出填补痕迹。
为了保证模板本体1强度的同时,减轻其重量,优选的,所述模板本体1包括面板15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为横向肋16和纵向肋17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状,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面板15的背面,面板15的正面为所述浇筑面,支撑框架与面板15相连的另一侧所在的平面为模板本体1的背面。
对拉孔7可以直接设置于横向肋16或纵向肋17上,但是,为了保证模板本体1的强度,并利于布置对拉孔7,优选的,所述模板本体1包括面板15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为横向肋16和纵向肋17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状,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面板15的背面,面板15的正面为所述浇筑面,支撑框架与面板15相连的另一侧所在的平面为模板本体1的背面;
在面板15的背面设置有支座8,所述支座8一端固定于面板15的背面,另一端垂直于面板15延伸,并齐平于模板本体1的背面,且支座8与凸座6相对应;所述对拉孔7的末端贯通与凸座6对应的支座8。
该结构,对拉孔7与支撑框架相互独立,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对拉孔7,无需支撑框架与对拉孔7相互适应相互制约,从而避免了增加设计及加工难度;通过单独设置支座8,支座8在面板15开孔位置对面板15起到加强作用。
为了保证模板本体1的整体性,优选的,所述支座8、凸座6、支撑框架和面板15、插块22、插槽21、销孔一31和销孔二32为一体浇注成型结构。模板本体1可以采用木模板、钢板等拼装而成,但是,木模板使用寿命短,钢板成本高。本实用新型的模板本体1为塑料模板,各零部件一体浇注成型,整体性好,使用寿命长,工厂批量生产,重复利用率高。
现浇模板,如图6所示,包括数块模板本体1;沿竖向,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中位于下方的模板本体1的横边二12上的插块22与位于上方的模板本体1的横边一11上的插槽21相插接;沿横向,在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中位于左侧的模板本体1的纵边一13上的销孔一31与右侧的模板本体1的纵边二14上的销孔二32之间插接有插销9,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中位于左侧的模板本体1的纵边一13上的锁紧孔一41与右侧的模板本体1的纵边二14上的锁紧孔二42之间插接有锁紧手柄5。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现浇模板,通过模板本体1进行拼装,模板本体1可工厂预制生产,利于控制质量,使得拼装形成的现浇模板质量得到保证。上下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之间采用插块22与插槽21的连接形式,形成的横向拼缝呈迷宫状;左右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之间采用插销9定位,利用锁紧手柄5进行锁紧,形成的竖向拼缝呈直线状,该拼装方式,拼装简单易操作,拼装效率高,同时大大降低了现浇模板从拼缝处发生爆裂的风险。拼装时,各块模板本体1的横边二12处于上方,横边一11处于下方,使得最底部的一块模板本体1能够更好的与墙体地面进行安装。而上下模板本体1采用插块22与插槽21的连接形式,左右模板本体1采用插销9加锁紧手柄5的连接方式,使得拼装过程中以及平整后模板的整体稳定性好。
1.单元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模板本体(1)的正面为浇筑面,所述模板本体(1)呈方形,其四边分别为相对设置的横边一(11)和横边二(12)以及相对设置的纵边一(13)和纵边二(14);在纵边一(13)上还开设有锁紧孔一(41),在纵边二(14)上还开设有锁紧孔二(42),所述锁紧孔一(41)与锁紧孔二(42)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在模板本体(1)的横边一(11)上设置有插槽(21),在模板本体(1)的横边二(12)上设置有插块(22),所述插块(22)与插槽(21)相适配;在纵边一(13)上开设有销孔一(31),在纵边二(14)上开设有销孔二(32),所述销孔一(31)与销孔二(32)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21)一端为开口端,与开口端相对的一端为底端,插槽(21)呈由其开口端向底端逐渐缩小的梯形;所述插块(22)呈由横边二(12)向外逐渐缩小的梯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模板本体(1)的浇筑面上设置有突出于浇筑面的凸座(6);
在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垂直模板本体(1)由模板本体(1)的背面贯通浇筑面的对拉孔(7),所述对拉孔(7)贯通所述凸座(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孔(7)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末端;对拉孔(7)的前端贯通凸座(6),所述凸座(6)与对拉孔(7)末端的孔口相适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座(6)由相邻于模板本体(1)浇筑面的一端至另一端呈逐渐缩小的锥形。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元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包括面板(15)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为横向肋(16)和纵向肋(17)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状,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面板(15)的背面,面板(15)的正面为所述浇筑面,支撑框架与面板(15)相连的另一侧所在的平面为模板本体(1)的背面。
7.如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元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包括面板(15)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为横向肋(16)和纵向肋(17)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状,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面板(15)的背面,面板(15)的正面为所述浇筑面,支撑框架与面板(15)相连的另一侧所在的平面为模板本体(1)的背面;
在面板(15)的背面设置有支座(8),所述支座(8)一端固定于面板(15)的背面,另一端垂直于面板(15)延伸,并齐平于模板本体(1)的背面,且支座(8)与凸座(6)相对应;所述对拉孔(7)的末端贯通与凸座(6)对应的支座(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元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8)、凸座(6)、支撑框架和面板(15)、插块(22)、插槽(21)、销孔一(31)和销孔二(32)为一体浇注成型结构。
9.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元模板构成的现浇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块模板本体(1);沿竖向,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中位于下方的模板本体(1)的横边二(12)上的插块(22)与位于上方的模板本体(1)的横边一(11)上的插槽(21)相插接;沿横向,在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中位于左侧的模板本体(1)的纵边一(13)上的销孔一(31)与右侧的模板本体(1)的纵边二(14)上的销孔二(32)之间插接有插销(9),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中位于左侧的模板本体(1)的纵边一(13)上的锁紧孔一(41)与右侧的模板本体(1)的纵边二(14)上的锁紧孔二(42)之间插接有锁紧手柄(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