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9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电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为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



背景技术:

风电变流器,是双馈风力发电机中,加在转子侧的励磁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在转子转速n变化时,通过变流器控制励磁的幅值、相位和频率等,使定子侧能向电网输入恒频电,包括功率模块、控制模块和并网模块,现有技术中,所有的元件一般都是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并留出柜门进行检修维护,当需要对后方或者两侧的一些元件进行检修维护时,由于柜门大小有限,首先需要将元件进行拆卸,然后进行检修,十分麻烦,因此,需要对风电变流器存在对的这一问题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有的元件一般都是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并留出柜门进行检修维护,当需要对后方或者两侧的一些元件进行检修维护时,由于柜门大小有限,首先需要将元件进行拆卸,然后进行检修,十分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右侧面与支撑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控制机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下表面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支撑座内,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筒体的下表面相连通。

所述筒体的下表面与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筒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顶端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的右侧面与导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导向套,四个所述导向套与框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外表面搭接有四个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面与导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左侧面与连接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左侧面与导向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导轨,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在导轨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框架的上表面与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与四个挡板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框架内固定连接有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挡板的右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挡板的右侧面与若干个散热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设置在筒体内,所述第二活塞的上表面与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上表面卡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表面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与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顶端与转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卡接在壳体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通过两个销轴分别与两个固定块活动连接,下方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方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与导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通过设置转把、螺纹柱、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活动杆、连接杆、导向杆和挡板,使用时,通过转把转动螺纹柱带动第一活塞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活塞推动活动杆向上移动,使得连接杆通过四个导向杆推动四个挡板与框架分离至合适位置,使得本装置可以对变流器的外形进行改造,以此可以通过四面打开的工作,提高了操作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检修维护的空间。

2、该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通过设置导向块和导轨,且导向块和导轨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使得导向块可以在导轨内左右进行有效的滑动工作,避免导向块滑出导轨,保证了导向块滑动的流畅性,从而可以保证挡板左右滑动的流畅性,进一步有利于挡板与框架平稳贴合形成密封空间的工作,保证了器件存放的工作。

3、该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通过设置散热孔,且散热孔可以保证框架与外界空气流通交换的工作,从而可以保证对框架内部器件进行正常散热的工作,同时通过设置散热窗,且散热窗在保证散热孔正常散热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对散热孔正常遮挡的工作,避免雨水进入,造成器件短路的问题。

4、该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通过设置顶板,且顶板可以对框架和挡板的上部进行遮盖,从而可以对框架起到遮阳的工作,同时可以避免雨水通过框架与挡板之间的缝隙进入框架内部,避免雨水造成器件短路的问题。

5、该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通过设置转把、螺纹柱和第一活塞,且通过转把转动螺纹柱进行移动,使得螺纹柱推动活塞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方便控制第二活塞上下移动的工作,且螺纹柱具有自锁的特点,避免第一活塞产生复位的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挡板的定位工作,有利于本装置的检修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组件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向块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支撑板、3控制机构、31转把、32螺纹柱、33螺纹帽、34转轴、35轴承、36第一活塞、37壳体、4连接管、5筒体、6移动组件、61第二活塞、62活动杆、7固定板、8活动组件、81连接杆、82固定块、83销轴、9导向套、10导向杆、11挡板、12框架、13隔板、14散热孔、15散热窗、16顶板、17导轨、18连接板、19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右侧面与支撑板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控制机构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控制机构3的下表面与连接管4的一端相连通,通过设置连接管4,从而可以保证壳体37和筒体5之间连通的工作,进一步保证了本装置的正常使用工作,连接管4设置在支撑座1内,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筒体5的下表面相连通。

筒体5的下表面与支撑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筒体5的内表面设置有移动组件6,移动组件6的顶端与固定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活动组件8,活动组件8的右侧面与导向杆10的左端固定连接。

导向杆10的外表面套接有导向套9,通过设置导向套9和导向杆10,且导向套9可以保证导向杆10左右平稳滑动的工作,四个导向套9与框架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框架12的外表面搭接有四个挡板11,挡板11的左侧面与导向杆10的右端固定连接,挡板11的左侧面与连接板1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连接板18的左侧面与导向块1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支撑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导轨17,导向块19滑动连接在导轨17内,通过设置导向块19和导轨17,且导向块19和导轨17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使得导向块19可以在导轨17内左右进行有效的滑动工作,避免导向块19滑出导轨17,保证了导向块19滑动的流畅性,从而可以保证挡板11左右滑动的流畅性,进一步有利于挡板11与框架12平稳贴合形成密封空间的工作,保证了器件存放的工作。

具体的,如图1所示,框架12的上表面与顶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顶板16,且顶板16可以对框架12和挡板11的上部进行遮盖,从而可以对框架12起到遮阳的工作,同时可以避免雨水通过框架12与挡板11之间的缝隙进入框架12内部,避免雨水造成器件短路的问题,顶板16的下表面与四个挡板11的上表面搭接,框架12内固定连接有隔板13,通过设置隔板13,且隔板13可以将框架12隔离为两部分,有利于器件的分类放置工作,挡板11的右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4,通过设置散热孔14,且散热孔14可以保证框架12与外界空气流通交换的工作,从而可以保证对框架12内部器件进行正常散热的工作,挡板11的右侧面与若干个散热窗1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散热窗15,且散热窗15在保证散热孔14正常散热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对散热孔14正常遮挡的工作,避免雨水进入,造成器件短路的问题,移动组件6包括第二活塞61,第二活塞61设置在筒体5内,第二活塞61的上表面与活动杆62的底端固定连接,活动杆62的顶端与固定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控制机构3包括壳体37,壳体37的下表面与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壳体37的下表面与连接管4的一端相连通,壳体37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活塞36,第一活塞36的上表面卡接有轴承35,轴承35的内表面套接有转轴34,通过设置转轴34和轴承35,且转轴34可以在轴承35内进行稳定的转动,从而可以保证螺纹柱32正常旋转的工作,转轴34的顶端与螺纹柱32的底端固定连接,螺纹柱32的顶端与转把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转把31、螺纹柱32和第一活塞36,且通过转把31转动螺纹柱32进行移动,使得螺纹柱32推动第一活塞36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方便控制第二活塞61上下移动的工作,且螺纹柱32具有自锁的特点,避免第一活塞36产生复位的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挡板11的定位工作,有利于本装置的检修操作,螺纹柱3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33,螺纹帽33卡接在壳体37的上表面。

具体的,如图3所示,活动组件8包括连接杆81,连接杆8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杆81通过两个销轴83分别与两个固定块82活动连接,通过设置销轴83,且销轴83可以为连接杆81提供活动点,从而可以保证连接杆81正常推动导向杆10的工作,下方固定块82的下表面与固定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方固定块82的右侧面与导向杆10的左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使用时,工作人员转动转把31,使得转把31带动螺纹柱32转动,使得螺纹柱32推动第一活塞36向下移动,使得第二活塞61推动活动杆62向上移动;

s2、然后活动杆62推动固定板7向上移动,使得固定板7推动四个连接杆81向上移动,使得四个连接杆81推动四个导向杆10移动;

s3、最后四个导向杆10推动四个挡板11相互远离至合适位置,使得工作人员此时可以通过四面对内部器件进行检修维护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右侧面与支撑板(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与控制机构(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机构(3)的下表面与连接管(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4)设置在支撑座(1)内,所述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筒体(5)的下表面相连通;

所述筒体(5)的下表面与支撑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筒体(5)的内表面设置有移动组件(6),所述移动组件(6)的顶端与固定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活动组件(8),所述活动组件(8)的右侧面与导向杆(10)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杆(10)的外表面套接有导向套(9),四个所述导向套(9)与框架(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2)的外表面搭接有四个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左侧面与导向杆(10)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1)的左侧面与连接板(1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8)的左侧面与导向块(1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导轨(17),所述导向块(19)滑动连接在导轨(1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2)的上表面与顶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6)的下表面与四个挡板(11)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框架(12)内固定连接有隔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的右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4),所述挡板(11)的右侧面与若干个散热窗(1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6)包括第二活塞(61),所述第二活塞(61)设置在筒体(5)内,所述第二活塞(61)的上表面与活动杆(6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62)的顶端与固定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壳体(37),所述壳体(37)的下表面与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7)的下表面与连接管(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壳体(37)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活塞(36),所述第一活塞(36)的上表面卡接有轴承(35),所述轴承(35)的内表面套接有转轴(34),所述转轴(34)的顶端与螺纹柱(3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32)的顶端与转把(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3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33),所述螺纹帽(33)卡接在壳体(37)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8)包括连接杆(81),所述连接杆(8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81)通过两个销轴(83)分别与两个固定块(82)活动连接,下方所述固定块(82)的下表面与固定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方所述固定块(82)的右侧面与导向杆(10)的左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属于风电变流器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右侧面与支撑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控制机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下表面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支撑座内,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筒体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筒体的下表面与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筒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移动组件。该风电变流器改造装置,通过设置转把、螺纹柱、第一活塞、第二活塞、活动杆、连接杆、导向杆和挡板,使得本装置可以对变流器的外形进行改造,以此可以通过四面打开的工作,提高了操作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检修维护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男;杨晓玲;吴有志;唐友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汇智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8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