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终端设备及其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4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终端设备及其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现在网络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终端电子产品对给它供电的开关电源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要求很高。emi主要是指传导(ce)干扰和辐射(re)干扰。

y电容通常被用于电源进线或桥式整流输出(初级地)对次级地之间,例如,连接在火线与地线之间以及零线与地线之间,可降低高频信号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y电容的漏电流大,现在给很多网络电子产品供电的开关电源都需要无y电容电源,而无y电容开关电源的传导(ce)和辐射(re)干扰是很难抑制和测试通过的,即使有个别能测试通过,要么余量很小,要么个别余量很大,其它的测试不通过或反超很多,并且一致性很差根本就不能量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存在传导和辐射干扰的缺陷,提供一种网络终端设备及其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包括逆变模块,且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变压器及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的功率管,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过程中产生的杂散干扰能量进行吸收的干扰抑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干扰抑制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之间的电容。

优选地,所述干扰抑制模块还包括电阻,且所述电阻与所述电容串联后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

用于输入交流电压的交流输入模块;

用于对所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将其送入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一整流模块;

用于对所述逆变模块输出的逆变电压进行整流的第二整流模块。

优选地,所述逆变模块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第二整流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电压是否大于预设值的电压反馈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反馈单元输出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功率管通断的电源管理芯片。

优选地,所述逆变模块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并将其送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电压检测单元;

用于对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将其送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流检测单元。

优选地,所述电压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稳压二极管、光耦,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控制级,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反馈端,所述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功率管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件。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网络终端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干扰抑制模块可对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过程中产生的杂散干扰能量进行吸收,所以,即使该开关电源无y电容,也能解决emi传导和辐射的问题,而且,量产时产品一致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实施例一的逻辑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实施例二的逻辑结构图;

图3a至图3e是本实用新型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实施例三的电路图;

图4是开关电源在添加电容前后功率管的漏源端电压的尖峰电压侧视图;

图5a、图5b分别是开关电源在添加电容前后的测试辐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实施例一的逻辑结构图,该实施例的开关电源包括逆变模块,且逆变模块包括变压器t101及与变压器t101的初级绕组连接的功率管q101,另外还包括干扰抑制模块10,该干扰抑制模块10用于对变压器t101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过程中产生的杂散干扰能量进行吸收。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干扰抑制模块可对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过程中产生的杂散干扰能量进行吸收,所以,即使该开关电源无y电容,也能解决emi传导(ce)和辐射(re)的问题,而且,量产时产品一致性好。

进一步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干扰抑制模块10包括一个电容,且该电容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干扰抑制模块10包括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的rc电路,而且,该电阻与该电容串联后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之间。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实施例二的逻辑结构图,该开关电源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输入模块20、第一整流模块30、逆变模块40和第二整流模块50,以及连接在逆变模块40的输出端的干扰抑制模块10。其中,交流输入模块20用于输入交流电压;第一整流模块30用于对所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将其送入逆变模块40;逆变模块40用于对第一整流模块30的输出电压进行逆变;第二整流模块50用于对逆变模块40输出的逆变电压进行整流;干扰抑制模块10用于对逆变模块40中的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过程中产生的杂散干扰能量进行吸收。

进一步地,逆变模块还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及分别与电源管理芯片连接的电压反馈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其中,电压反馈单元用于对第二整流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电压是否大于预设值;电压检测单元用于对变压器的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并将其送入电源管理芯片;电流检测单元用于对变压器的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将其送入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用于根据电压反馈单元输出的比较结果、电压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以及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功率管通断。

图3a至图3e是本实用新型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实施例三的电路图,该开关电源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输入模块20、第一整流模块30、逆变模块40和第二整流模块50,以及连接在逆变模块40的输出端的干扰抑制模块10。下面分别说明各个部分的电路结构:

交流输入电压(180-264v交流电压)通过熔断器f101、磁珠b101、热敏电阻器ntc101、共耦电感lf101后送入二极管整流桥(第一整流模块)bd101,并在hv处输出直流电压。然后,该直流电压经变压器t101-a后逆变为交流电压,干扰抑制模块10由连接在逆变模块的变压器t101-a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之间的电容c204构成,用于降低emi干扰。逆变电压经磁珠b201处理后,送入由二极管d201构成的第二整流模块,以对所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以在v1处输出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经共耦电感lf201后输出。

干扰抑制模块10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说明的是,当该开关电源工作时,由于变压器t101-a中初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过程中形成在一定的杂散干扰,杂散干扰也会使开关电源中的功率管q101的漏源端电压vds形成很高的尖峰电压,如图4中的sv1所示,该尖峰电压会同时形成传导(ce)和辐射(re)干扰。还有初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产生这些杂散干扰中频率低的(小于30mhz)的经过ac线或dc线向外传输干扰,也就是传导(ce)干扰;杂散干扰频率高的(大于等于30mhz)的向空间辐射,也就是辐射(re)干扰。

当在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之间增加电容c204后,该开关电源在工作时,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相互耦合过程中形成的杂散干扰能量被电容c204吸收一部分,那么经变压器耦合使功率管q101的漏源电压vds的尖峰电压也很低,如图4中的sv2所示,另外,从图4可看出,电容c204添加前后,功率管vds的尖峰电压相差了16v,即,sv1-sv2=16v。而且,该尖峰电压形成的传导(ce)和辐射(re)干扰也就很低,那么这些杂散干扰形成的传导(ce)和辐射(re)干扰就很小,因此,起到了抑制emi干扰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电路emi干扰的目的。

另外,从图5a、图5b可看出,在添加电容c204之前,开关电源的辐射余量很小,只有-0.62db,而在添加电容c204之后,开关电源的辐射余量有-6db以上。

最后需说明的是,干扰抑制模块10还可由相串联的电阻和电容构成,且电容c204和电阻r209的参数要以实际测试效果来确定。

下面结合图3d、3e说明电压的逆变过程:首先说明的是,逆变模块包括变压器t101-a、功率管q101、电源管理芯片u101、电压反馈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电压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206、第二电阻r207、稳压二极管u201、光耦u102,而且,第一电阻r206和第二电阻r207串联后连接在第二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v1)与地之间,第一电阻r206与第二电阻r207的连接点连接稳压二极管u201的控制级,稳压二极管u201的阳极接地,稳压二极管u201的阴极连接光耦输入级u102-a的第二输入端,光耦输入级u102-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v1),光耦输出级u102-b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01的反馈端(fb),光耦输出级u102-b的第二输出端接地。另外,电流检测单元包括采样电阻r119,且采样电阻r119连接的功率管q101的源极与地之间,且电源管理芯片u101的采样端连接功率管q101的源极。电压检测单元包括变压器的第三绕组t101-b,且变压器的第三绕组t101-b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01的变压器磁芯的重置检测端(dem)。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206、第二电阻r207构成的分压网络对v1处的直流电压(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且稳压二极管u201对检测电压进行稳压,若检测电压大于预设值,则光耦u102导通,此时,电源控制芯片u101的反馈端(引脚2)的电压下降,进而通过其门控制端(引脚6)控制功率管q101关断。

另外,该开关电源还包括用于对功率管q101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件hs101,及用于对二极管d201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件hs201。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网络终端设备,该网络终端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纂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包括逆变模块,且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变压器及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的功率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过程中产生的杂散干扰能量进行吸收的干扰抑制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抑制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之间的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抑制模块还包括电阻,且所述电阻与所述电容串联后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两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输入交流电压的交流输入模块;

用于对所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并将其送入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一整流模块;

用于对所述逆变模块输出的逆变电压进行整流的第二整流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第二整流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电压是否大于预设值的电压反馈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反馈单元输出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功率管通断的电源管理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并将其送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电压检测单元;

用于对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将其送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电流检测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稳压二极管、光耦,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控制级,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光耦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光耦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反馈端,所述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功率管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件。

9.一种网络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网络终端设备及其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该无Y电容的开关电源包括逆变模块,且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变压器及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的功率管,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过程中产生的杂散干扰能量进行吸收的干扰抑制模块。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干扰抑制模块可对变压器的初次级绕组在相互耦合过程中产生的杂散干扰能量进行吸收,所以,即使该开关电源无Y电容,也能解决EMI传导和辐射的问题,而且,量产时产品一致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王越天;周和康;郝嵬敏;郝留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欧陆通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9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