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0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在建筑工程中集水井应用广泛,用以汇集和存蓄地下水的水井,在一些建筑底层中经常使用,集水井,井径较大,如果防护效果不够好的话,容易出现渗水等隐患事故,因此用于集水井使用的抗浮结构非常重要。

存在以下问题:

1、首先,现阶段集水井(电梯井)等基坑使用普通模板体系,容易出现涨模、变形、模板整体上浮的现象,导致后期凿除,维修成本较高。

2、其次,现阶段集水井存在严重渗水隐患,尤其是别墅及群体性住宅,不适于住宅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通过设置一种新型的抗浮模板体系,此抗浮模板体系采用底部开洞,设置排气孔及观察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观察洞的钢丝网因受浮力凸起,方便观察及掌控混凝土浇筑,解决了现阶段集水井模板装置安全性不佳,不利于施工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包括集水井外防护层和木方,所述集水井外防护层内形成有贯穿至上方的基坑,所述木方贴合固定在基坑的内壁上,所述木方的内壁上横向固定有钢管,所述钢管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钢管靠近木方的一端均安装有可调顶托,所述可调顶托上外接有延伸至集水井外防护层内部的止水螺杆,所述止水螺杆通过加强钢筋的方式进行定位固定,所述木方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观察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木方位于观察孔处的下端设置有胶合模板,所述观察孔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在胶合模板上的钢丝网,且钢丝网和胶合模板之间设置有塑钢打包带压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合模板和塑钢打包带压条之间采用铁钉或图钉的方式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木方为木质胶合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木方底部的外围处阵列有上下贯穿的排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木方的底部还开设有振捣孔,且振捣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振捣孔分布在观察孔的外围。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通过在抗浮模板体系的底部设置观察孔,使用时此抗浮模板体系上部无需再压重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观察混凝土浇筑程度,控制模板所受浮力,防止集水井(电梯井)等基坑底部空洞,避免模板上浮造成的混凝土成型效果差,进而减少渗水及维修成本。

2、该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通过在木方的底部设置观察孔及排气孔,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水井(电梯井)抗浮模板体系采用底部开洞,设置排气孔及观察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观察洞的钢丝网因受浮力凸起,方便观察及掌控混凝土浇筑,整体结构的制作成本较低,且制作快捷方便,群体工程中可再次利用,解决了现阶段集水井木板结构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观察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井外防护层;2、木方;3、钢管;4、基坑;5、可调顶托;6、止水螺杆;7、观察孔;8、加强钢筋;9、振捣孔;10、胶合模板;11、塑钢打包带压条;12、钢丝网;13、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包括集水井外防护层1和木方2,集水井外防护层1内形成有贯穿至上方的基坑4,木方2贴合固定在基坑4的内壁上,木方2的内壁上横向固定有钢管3,钢管3设置有三个,三个钢管3靠近木方2的一端均安装有可调顶托5,可调顶托5上外接有延伸至集水井外防护层1内部的止水螺杆6,止水螺杆6通过加强钢筋8的方式进行定位固定,木方2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观察孔7。

本实施方案中,木方2的内壁上横向固定有钢管3,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通过将止水螺杆6通过加强钢筋8的方式进行定位固定,止水螺杆6和加强钢筋8之间焊接成型,形成固定的作用,通过在木方2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观察孔7,便于浇筑时的观察。

具体的,木方2位于观察孔7处的下端设置有胶合模板10,观察孔7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在胶合模板10上的钢丝网12,且钢丝网12和胶合模板10之间设置有塑钢打包带压条1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观察孔7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在胶合模板10上的钢丝网12,钢丝网12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

具体的,胶合模板10和塑钢打包带压条11之间采用铁钉或图钉的方式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该方式连接简便,稳定性好。

具体的,木方2为木质胶合板。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木方2设置为木质胶合板,成本低,结构牢固性强。

具体的,木方2底部的外围处阵列有上下贯穿的排气孔1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木方2底部的外围处阵列有上下贯穿的排气孔13,便于混凝土浇筑时空气的流通。

具体的,木方2的底部还开设有振捣孔9,且振捣孔9设置有四个,四个振捣孔9分布在观察孔7的外围。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木方2的底部开设振捣孔9,便于捣鼓锤的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操作时,将钢丝网12安装在胶合模板10连接底部,采用塑钢打包带压条11进行连接,塑钢打包带压条11与胶合模板10通过铁钉或图钉连接,保证钢丝网12可靠牢固,钢丝网12不得崩的太紧,需保留一定的凸起幅度,在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从振捣孔9插入,不断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并时刻关注钢丝网12的凸起程度,当钢丝网12明显凸起时,暂时停止浇筑,不断振捣,待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筑,保证木方2不上浮,为防止木方2左右前后晃动,侧模采用止水螺杆6,与加强钢筋8焊接,从而形成整体,基坑4内部采用木方2加强强度,并用可调顶托5形成对撑,从未保证抗浮木方2体系稳固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水井抗浮体系的使用方法如下:

1)在集水井(电梯井)等基坑4加强钢筋8绑扎完成后,焊接连接加强钢筋8及止水螺杆6;

2)制作集水井(电梯井)等基坑4的抗浮体系,在底部开300*300的观察孔7,以及300*300的振捣孔9;

3)在木方2底部的观察孔7安装钢丝网12,并用塑钢打包带压条11固定;

4)将箱体吊装至基坑4中,并采用止水螺杆6和可调顶托5进行加固处理;

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时刻关注观察孔7的钢丝网12是否凸起,并将振捣棒插入振捣孔9,不停振捣混凝土;

6)一旦钢丝网12凸起,暂停浇筑,待混凝土稍微凝固,则继续浇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包括集水井外防护层(1)和木方(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外防护层(1)内形成有贯穿至上方的基坑(4),所述木方(2)贴合固定在基坑(4)的内壁上,所述木方(2)的内壁上横向固定有钢管(3),所述钢管(3)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钢管(3)靠近木方(2)的一端均安装有可调顶托(5),所述可调顶托(5)上外接有延伸至集水井外防护层(1)内部的止水螺杆(6),所述止水螺杆(6)通过加强钢筋(8)的方式进行定位固定,所述木方(2)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观察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2)位于观察孔(7)处的下端设置有胶合模板(10),所述观察孔(7)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在胶合模板(10)上的钢丝网(12),且钢丝网(12)和胶合模板(10)之间设置有塑钢打包带压条(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模板(10)和塑钢打包带压条(11)之间采用铁钉或图钉的方式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2)为木质胶合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2)底部的外围处阵列有上下贯穿的排气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2)的底部还开设有振捣孔(9),且振捣孔(9)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振捣孔(9)分布在观察孔(7)的外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集水井抗浮模板结构,包括集水井外防护层和木方,所述集水井外防护层内形成有贯穿至上方的基坑,所述木方贴合固定在基坑的内壁上,所述木方的内壁上横向固定有钢管,所述钢管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钢管靠近木方的一端均安装有可调顶托,所述可调顶托上外接有延伸至集水井外防护层内部的止水螺杆,所述止水螺杆通过加强钢筋的方式进行定位固定,所述木方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观察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种新型的抗浮模板体系,此抗浮模板体系采用底部开洞,设置排气孔及观察洞,方便观察及掌控混凝土浇筑,解决了现阶段集水井模板装置安全性不佳,不利于施工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蒋有胜;张亮;杨佳;吴磊;徐卓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伟
技术研发日:2020.11.16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9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