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3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作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



背景技术:

焊接工作台是指为焊接小型焊件而设置的工作台。焊接工作台的表面一般有t型槽或孔,方便使用。焊接平台材质一般为ht200或ht250,这两种材质占到焊接平台材质的98%以上,既能满足焊接工件时的要求,又相对来说价格低廉,无论是焊接平台的抗拉力、硬度、耐磨程度均能满足焊接要求。

传统的智能机器人焊接时一般是在固定焊接点进行焊接,所以通常生产线上多是一个工位安放一个智能机器人,采用这种设计会使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成本加高、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包括智能机器人本体、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所述智能机器人本体底部滑动连接有滑轨,智能机器人本体靠近第一工作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所述滑轨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靠近滑轨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表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嵌有连接杆,所述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内部底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嵌有固定杆,所述连接杆底部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智能机器人本体位于置物台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感器和固定块位于同一水平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块靠近传感器的一端设置有与传感器相匹配的信号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杆贯穿于第二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块位于固定板的上方。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均设置置物台,在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内部均设置第二滑槽,在第二滑槽内设置固定杆,在固定杆上设置固定块,在固定块上设置与智能机器人本体上的传感器相匹配的信号源,采用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当智能机器人需要到第一焊接工作台上加工时,通过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会在滑轨上移动直至接触到第一工作台上的信号源为止,之后智能机器人在第一焊接工作台上加工,当加工完成时,智能机器人会继续移动,直至探测到下一个信号源,并在下一个工作台上完成加工,如此反复循环。

2、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上均设置第一滑槽,在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内部均设置第二滑槽,在第一滑槽内设置连接杆,在连接杆上设置固定杆与置物台,这样,当置物台上的工件摆放时过长,影响到其他工作台时,可手动调节置物台的位置,同时智能机器人也能定位到该置物台的位置,不影响智能机器人的后续加工工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剖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智能机器人本体;2、第一工作台;3、第二工作台;4、置物台;5、第一滑槽;6、滑轨;7、固定板;8、第二滑槽;9、连接杆;10、固定杆;11、传感器;12、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包括智能机器人本体1、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智能机器人本体1底部滑动连接有滑轨6,智能机器人本体1靠近第一工作台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11,滑轨6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靠近滑轨6的一端与固定板7固定连接,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上表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内嵌有连接杆9,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内部底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8,第二滑槽8内嵌有固定杆10,连接杆9底部与固定杆10固定连接,固定杆10远离连接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使用时,智能机器人本体1顺着滑轨6位移,当智能机器人本体1上的传感器11来到第一工作台2上的固定块12的附近并且接收来自固定块12上的信号时,智能机器人本体1停止,同时对置物台4上的元件进行加工,当加工完成后,智能机器人本体1会沿着滑轨6位移来到第二工作台3上的固定块12,接着对放置在第二工作台3中的置物台4上的工件加工。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智能机器人本体1位于置物台4的上方;固定杆10贯穿于第二滑槽8;固定块12位于固定板7的上方,这样当工件较长时,可以通过调整置物台4的位置,使智能机器人本体1对工件加工时,不会影响到其他工作台上的工件的摆放。

具体的,如图2所示,传感器11和固定块12位于同一水平面;固定块12靠近传感器11的一端设置有与传感器11相匹配的信号源,这样当智能机器人本体1位移到固定块12附近时,会接收到固定块12上的信号,从而最终使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机器爪停止在工件的正上方,方便对工件进行焊接处理。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带加工的工件放置于置物台4上,调节置物台4的位置,使其不会影响到其他工作台上放置的工件,智能机器人本体1在滑轨6上位移,当其来到置物台4的上方,此时,智能机器人本体1底部的传感器11正好接收到固定块12上的信号,智能机器人本体1停止随后对置物台4上的工件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智能机器人本体1沿着滑轨6继续滑动,在第二工作台3上的置物台4处停止滑动并对位于置物台4上的工件进行焊接,如此进行下去,增加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包括智能机器人本体(1)、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本体(1)底部滑动连接有滑轨(6),智能机器人本体(1)靠近第一工作台(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11),所述滑轨(6)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靠近滑轨(6)的一端与固定板(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上表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5),所述第一滑槽(5)内嵌有连接杆(9),所述第一工作台(2)和第二工作台(3)内部底端均开设有第二滑槽(8),所述第二滑槽(8)内嵌有固定杆(10),所述连接杆(9)底部与固定杆(1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0)远离连接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本体(1)位于置物台(4)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11)和固定块(12)位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2)靠近传感器(11)的一端设置有与传感器(11)相匹配的信号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贯穿于第二滑槽(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2)位于固定板(7)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智能机器人自动寻位的焊接工作台,包括智能机器人本体、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所述智能机器人本体底部滑动连接有滑轨,智能机器人本体靠近第一工作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中,在固定杆上设置固定块,在固定块上设置与智能机器人本体上的传感器相匹配的信号源,采用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当智能机器人需要到第一焊接工作台上加工时,通过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会在滑轨上移动直至接触到第一工作台上的信号源为止,之后智能机器人在第一焊接工作台上加工,当加工完成时,智能机器人会继续移动,直至探测到下一个信号源,并在下一个工作台上完成加工,如此反复循环。

技术研发人员:周曙君;赵公元;陈维鹏;梅庆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合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59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