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5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带反光罩的照明灯。



背景技术:

无论在日常生活,室外照明还是工业生产中,照明灯都是不可或缺的照明设备。

相关技术的所述照明灯包括壳体、盖设在壳体上方的灯罩、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侧板以及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光源板和反光罩,然而,相关技术的所述照明灯中,所述反光罩常常采用套设的方式将其设于壳体内部,使用套设的方式不能很有效的提高灯光利用率,而且使生产工艺相对复杂,不利于节约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照明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且发光性能好的照明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灯,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底座、固定在两个所述底座之间的具有收容空间的灯体以及容纳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光源板;所述灯体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并与所述壳体固定的两个侧板以及盖设在所述壳体上部的灯罩;所述壳体、所述侧板以及所述灯罩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侧板,所述灯体还包括由所述壳体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凸出延伸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包括由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向相互靠近且远离所述灯罩的方向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段以及由所述第一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弯折并呈水平延伸的两个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灯罩的一面呈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壳体高度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两个所述第二段相互间隔正对置,所述光源板支撑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段并朝向所述灯罩。

优选的,所述夹角为45度。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呈长条形的底壁、由所述底壁的长侧边分别弯折延伸的两个侧壁以及由两个所述侧壁的内侧分别凹陷形成的定位孔,所述支撑壁由所述侧壁延伸形成,所述定位孔相较于所述支撑壁更靠近所述底壁;所述侧壁的外侧设有多条沿其长轴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所述灯罩盖设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侧板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固定孔,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定位孔固定于所述壳体。

优选的,每一所述第二段包括分别由对应的所述第一段水平延伸的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较所述第二延伸部更靠近所述底壁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一段共同围成卡槽,所述光源板的两侧分别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用于固定的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弯折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三固定孔,所述侧板和所述固定板由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三固定孔的螺杆和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帽连接固定,所述灯体以所述螺杆为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灯体相对所述底座的转动范围为0-180°。

优选的,所述灯罩为平板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由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一端凹陷形成的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延伸至与所述支撑壁连接,所述灯罩通过胶层固定在所述支撑台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中,所述灯体还包括由所述壳体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凸出延伸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包括由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向相互靠近且远离所述灯罩的方向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段以及由所述第一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弯折并呈水平延伸的两个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灯罩的一面呈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壳体高度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从而实现照明灯自带反光罩的效果,有效的提升了所述照明灯的灯光利用率和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照明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照明灯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照明灯100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底座1和固定在两个所述两底座1之间的具有收容空间10的灯体2以及容纳在所述收容空间10内的光源板3。

所述底座1包括与外界固定的底板11和自所述底板11弯折延伸的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20,本实用新型照明灯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20相匹配,用于连接所述灯体2和所述底座1的螺杆4和螺母41。

所述灯体2包括壳体21、设置在所述壳体21两端并与所述壳体固定的两个侧板22以及盖设在所述壳体21上部并围成收容空间10的灯罩23。

其中,所述壳体21包括呈长条形的底壁211、由所述底壁211的长侧边分别弯折延伸的两个侧壁212以及由两个所述侧壁212的内侧分别凹陷形成的定位孔213,所述侧壁212的外侧设有多条沿其长轴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214,所述散热翘片214具有散热的效果,有利于延长灯的使用寿命。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213相较于所述支撑壁215更靠近所述底壁211,包括两个且对称设置。

所述灯体2还包括由所述壳体21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凸出延伸的支撑壁215,具体的,所述支撑壁215由所述侧壁212延伸形成,所述支撑壁215包括由所述壳体21的相对两侧分别向相互靠近且远离所述灯罩23的方向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段2151以及由所述第一段2151相互靠近的一端弯折并呈水平延伸的第二段2152。

所述第一段2151靠近所述灯罩23的一面呈反光面2153,所述反光面2153与所述壳体21高度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两个所述第二段2152相互间隔正对置,所述光源板3支撑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段2152并朝向所述灯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面2153与所述壳体21高度方向形成的夹角如图3中的x轴,夹角为a。

更优的,所述夹角为45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自带反光效果。

具体的,每一所述第二段2152包括分别由对应的所述第一段2151水平延伸的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延伸部2152a和第二延伸部2152b,所述第一延伸部2152a较所述第二延伸部2152b更靠近所述底壁211且所述第一延伸部2152a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152b的长度,所述第一延伸部2152a、所述第二延伸部2152b以及所述第一段2151共同围成卡槽2154,所述光源板3的两侧分别卡设在所述卡槽2154内。

优选的,可以在卡槽2154与光源板3的接触面涂上胶水,避免使用时光源板3晃动,有效提高照明灯100的使用寿命。

所述侧板22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213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22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20相对应的第三固定孔222和螺丝5,所述侧板22和所述固定板12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120和所述第三固定孔222的所述螺杆4和与所述螺杆4配合的螺帽41连接在一起,所述侧板22和所述本体211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221和所述定位孔213的所述螺丝5连接在一起,所述灯体2以所述螺杆4为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最优的,所述灯体相对所述底座1的转动范围为0-18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可以在上述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光照范围。

所述灯罩23为可透光的平板结构,所述灯罩23盖设于所述侧壁212远离所述底壁211的一端。具体的,所述壳体21还包括由所述侧壁212远离所述底壁211一端凹陷形成的支撑台阶216,所述支撑台阶216延伸至与所述支撑壁215连接,所述灯罩23设置在所述支撑台阶216上。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23通过胶层粘贴固定在所述支撑台阶216上。所述灯罩23可以实现防尘、防蚊虫,避免对照明灯内部的元件造成污染和影响,从而提高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灯罩23为玻璃板,当然,这仅是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起到对灯体的保护作用,同时能够起到透光作用,即是可以实施的。

所述光源板3上设置有矩阵排列的多个灯珠31,通过集成电路上的控制电路,实现光源的照明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中,所述灯体还包括由所述壳体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凸出延伸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包括由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向相互靠近且远离所述灯罩的方向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段以及由所述第一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弯折并呈水平延伸的两个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灯罩的一面呈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壳体高度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从而实现照明灯自带反光罩的效果,有效的提升了所述照明灯的灯光利用率和节约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照明灯,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底座、固定在两个所述底座之间的具有收容空间的灯体以及容纳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光源板;所述灯体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并与所述壳体固定的两个侧板以及盖设在所述壳体上部的灯罩;所述壳体、所述侧板以及所述灯罩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还包括由所述壳体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凸出延伸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包括由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向相互靠近且远离所述灯罩的方向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段以及由所述第一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弯折并呈水平延伸的两个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灯罩的一面呈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壳体高度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两个所述第二段相互间隔正对置,所述光源板支撑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段并朝向所述灯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呈长条形的底壁、由所述底壁的长侧边分别弯折延伸的两个侧壁以及由两个所述侧壁的内侧分别凹陷形成的定位孔,所述支撑壁由所述侧壁延伸形成,所述定位孔相较于所述支撑壁更靠近所述底壁;所述侧壁的外侧设有多条沿其长轴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所述灯罩盖设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侧板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固定孔,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定位孔固定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段包括分别由对应的所述第一段水平延伸的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较所述第二延伸部更靠近所述底壁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一段共同围成卡槽,所述光源板的两侧分别卡设在所述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用于固定的底板和自所述底板弯折延伸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三固定孔,所述侧板和所述固定板由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三固定孔的螺杆和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帽连接固定,所述灯体以所述螺杆为转轴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灯体相对所述底座的转动范围为0-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为平板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由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一端凹陷形成的支撑台阶,所述支撑台阶延伸至与所述支撑壁连接,所述灯罩通过胶层固定在所述支撑台阶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灯,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底座、固定在两个所述底座之间的具有收容空间的灯体以及容纳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光源板;所述灯体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并与所述壳体固定的两个侧板以及盖设在所述壳体上部的灯罩;所述灯体还包括由所述壳体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凸出延伸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包括由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向相互靠近且远离所述灯罩的方向倾斜延伸的两个第一段以及由所述第一段相互靠近的一端弯折并呈水平延伸的两个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灯罩的一面呈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壳体高度方向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90度,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生产工艺简单且灯光利用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明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0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