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防眩模组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8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度防眩的led灯具封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防眩模组及灯具。



背景技术:

led灯具一般包括灯体外壳,其内部形成空腔,里面安装有电源组件、光源组件和光学组件,另外根据应用的需要还加设了一些零部件。

深防眩灯具一般通过加装防眩配件,比如蜂网、遮光罩、透镜和反光杯等,减少灯光带来的眩晕感,体现灯光的舒适度。在现有的深防眩灯具中,由于防眩空腔较深,安装光源时,不容易进行焊接或其他方式的固定。

公开号为cn210373119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深防眩led天花筒灯,包括散热灯体;所述散热灯体从上往下分为两段,分别为筒盖与筒身,筒盖与筒身之间通过第一螺丝实现安装固定;所述筒盖内部设有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部安装有光源模组,光源模组通过第二螺丝安装固定在筒盖内部的第一容腔顶端;所述筒身内部设有第二容腔,当筒盖与筒身组装时,筒盖的第一容腔与筒身的第二容腔之间安装有透光扩散板。该专利将透光扩散板直接过盈配合卡入灯体内,不需要其他配件固定,解决了内部的安装问题,但是光源件的安装,仍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防眩模组,通过将光源件和光学件、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形成一个功能性的整体部件,完成光源件在腔体的固定,之后再将该深防眩模组安装到灯具中,其组装便捷,满足与灯具其他部件的组合应用需求。本申请还提供了具有该深防眩模组的灯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防眩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光源件、光学件和第二壳体,所述光源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其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光学件覆盖在所述发光元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在内壁设置有防眩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共同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分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光源件和光学件位于所述上空腔中。

在该深防眩模组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形成空腔,并将光源件和光学件安装在该空腔中,使光源件、光学件和壳体形成一体结构;同时,在第一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防眩纹,其与光学件组合,确保该深防眩模组的深防眩功能。该模组结构设计巧妙,在形成一体结构后可便捷地使光源件与灯具的其他部件固定,装配便捷,操作简单,使得灯具形式多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壳体在位于所述下空腔的内壁上均匀布满防眩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具有筒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壳体螺接式的套合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周。

第二壳体作为光源件的载置体,其与第一壳体通过螺纹进行拧接式的套合固定,方便进行拆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发光元件为cob光源件,所述光学件为碗状的透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具有上述深防眩模组的灯具,其包括灯壳、位于所述灯壳内部的深防眩模组和散热件,所述深防眩模组与所述散热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灯壳在内壁形成台阶,所述深防眩模组位于所述台阶上。

在该灯具中,将深防眩模组安装入灯壳中,并与散热件固定,这样光源件产生的热量将通过散热件散发出去,提高光源件和光学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灯壳在内部形成台阶,深防眩模组位于台阶上,即位于台阶的前方,而散热件位于台阶的后方,形成安装结构的层次感,使安装牢固,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深防眩模组可装配到导轨灯、筒灯或射灯上,可拓展深防眩模组在不同灯具上的应用,满足不同场所的深防眩需求。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防眩模组,将光源件和光学件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空腔中,使光源件、光学件和壳体形成一体结构,其作为功能组件可便捷地使光源件与灯具的其他部件固定,装配便捷、操作简单,使得灯具形式多变。

(2)本实用新型的深防眩模组,第一壳体内壁设置的防眩纹,与光学件组合,确保该深防眩模组的深防眩功能,可装配到导轨灯、筒灯或射灯等灯具上,拓展深防眩模组在不同灯具上的应用,满足不同场所的深防眩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深防眩模组的爆炸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深防眩模组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的深防眩模组的爆炸分解图,图2给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给出了深防眩模组的截面图,结合参考图1~图3,一种深防眩模组100,包括第一壳体1、光源件2、光学件3和第二壳体4,其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作为模组的框架主体,其内部形成空腔5,该空腔5为容纳腔,用于安装光源件2和光学件3。

光源件2基板21和发光元件22,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22为cob光源,其固定在基板21上,一般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该光源件2固定在第二壳体4的载置面上,本实施例中,通过螺钉20将光源件2与第二壳体4进行固定连接。

光源件2的上方为光学件3,本实施例的光学件3为呈碗状结构的透镜,其可以是tir透镜,或者经过优化设计处理的防眩透镜。光学件3覆盖在发光元件22的上方,对发光元件22的光线全部进行控光处理。光学件3也与第二壳体4固定连接。

参考图3,空腔5划分为上空腔51和下空腔52,其中,第二壳体4的全部腔体与第一壳体1的部分腔体形成了上空腔51;而第一壳体1余下的腔体则为下腔体52。如图3所示,光源件2和光学件3位于上空腔51中。

由图2给出的不同视角的第一壳体1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第一壳体1为筒状结构,其在内壁设置有防眩纹11,该防眩纹11与光学件3组合,确保深防眩模组的深防眩功能得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在位于下空腔52的内壁上均匀布满防眩纹11。

与此同时,第二壳体4也具有筒状结构,二者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第一壳体1螺接式的套合在第二壳体4的外周。

本实施例的深防眩模组100,光源件2和光学件3安装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形成的空腔中,使光源件、光学件和壳体形成一体结构,其作为功能组件可便捷地使光源件与灯具的其他部件固定,装配便捷、操作简单,使得灯具形式多变的同时,实现深防眩功能。

实施例2

图4给出了本实施例的灯具的装配示意图,图5给出了本实施例的灯具的截面图,结合参考图4和图5,一种灯具,包括实施例1的深防眩模组100、灯壳6和散热件7,深防眩模组100位于灯壳6的内部,并与散热件7固定连接。光源件2产生的热量将通过散热件7散发出去,提高光源件2和光学件3的使用寿命。

具体来说,灯壳6在内壁形成台阶61,深防眩模组100位于台阶61上,即位于台阶61的前方,而散热件7位于台阶61的后方,形成安装结构的层次感,使安装牢固,结构稳定。

本实施例的灯具以筒灯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灯具比如轨灯或射灯上,也可同样适用深防眩模组100。即,实施例1的深防眩模组100可装配到导轨灯、筒灯或射灯上,可拓展深防眩模组在不同灯具上的应用,满足不同场所的深防眩需求。

以上内容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深防眩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光源件(2)、光学件(3)和第二壳体(4),所述光源件(2)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4)上,其包括基板(21)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21)的发光元件(22),所述光学件(3)覆盖在所述发光元件(22)的上方;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1)在内壁设置有防眩纹(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防眩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4)内部共同形成空腔(5),所述空腔(5)分为上空腔(51)和下空腔(52),所述光源件(2)和光学件(3)位于所述上空腔(5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防眩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在位于所述下空腔(52)的内壁上均匀布满防眩纹(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防眩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4)均具有筒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防眩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螺接式的套合在所述第二壳体(4)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防眩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22)为cob光源件,所述光学件(3)为碗状的透镜。

7.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深防眩模组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壳(6)、位于所述灯壳(6)内部的深防眩模组和散热件(7),所述深防眩模组与所述散热件(7)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6)在内壁形成台阶(61),所述深防眩模组位于所述台阶(6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为导轨灯、筒灯或射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防眩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光源件、光学件和第二壳体,所述光源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其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发光元件,所述光学件覆盖在所述发光元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在内壁设置有防眩纹。这种深防眩模组,通过将光源件和光学件、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形成一个功能性的整体部件,完成光源件在腔体的固定,之后再将该深防眩模组安装到灯具中,其组装便捷,满足与灯具其他部件的组合应用需求。本申请还提供了具有该深防眩模组的灯具。

技术研发人员:潘淑军;张周;黄燕雄;胡寻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3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0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