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7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

变频器在运输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颠簸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对变频器进行良好的保护,易造成内部部分电器元件的损坏,影响后期安装使用,常见的方式为通过人工进行简单地捆绑固定,这种方式保护效果不佳,且拆装不便。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变频器保护效果不佳,且拆装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上侧对称设有四个防护侧板,四个所述防护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泡沫填充层,四个所述泡沫填充层内设有变频器本体,所述变频器本体的下侧设有底部缓冲板,所述底部缓冲板设置在固定底板的上侧中部,所述底部缓冲板的下侧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底板上,四个所述防护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部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侧设有橡胶层。

在上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中,所述固定底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固定底板的下侧对称设有四个轮槽,所述轮槽内设有移动轮。

在上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中,所述固定底板内对称设有两个顶升气缸,两个所述顶升气缸的上端设置在底部缓冲板的下方与底部缓冲板不接触。

在上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中,所述泡沫填充层和底部缓冲板的尺寸与变频器本体相匹配。

在上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中,多个所述限位块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限位块的一侧设有控制螺杆,所述控制螺杆穿过防护侧板与外界相通。

在上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中,所述控制螺杆的中部靠近防护侧板的位置设有手动旋钮,所述手动旋钮与控制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手动旋钮靠近防护侧板的一侧设有环形块,所述防护侧板靠近环形块的位置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块设置在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与环形块的截面为t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变频器本体放置在四个防护侧板之间,通过泡沫填充层可对变频器本体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横向晃动进行有效的缓冲,避免变频器本体直接撞击到刚性物体上,避免造成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部缓冲板处于变频器本体的下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颠簸时,可通过多个减震弹簧的形变对变频器本体竖向晃动进行有效地缓冲,避免变频器本体因颠簸造成的元器件损坏,对变频器本体进行较好的保护。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顶升气缸,可在需要将变频器本体取出时,通过顶升气缸对底部缓冲板和变频器本体进行抬升,便于操作人员将变频器本体取出,同时在装取变频器本体时,只需将变频器本体放置在四个防护侧板之间即可,操作便捷,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板、2防护侧板、3泡沫填充层、4变频器本体、5底部缓冲板、6减震弹簧、7顶升气缸、8轮槽、9移动轮、10活动槽、11限位块、12连接块、13控制螺杆、14手动旋钮、15环形槽、16环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底板1的上侧对称设有四个防护侧板2,四个防护侧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泡沫填充层3,四个泡沫填充层3内设有变频器本体4,四个防护侧板2分别设置在变频器本体4的四个面处,变频器本体4的下侧设有底部缓冲板5,底部缓冲板5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上侧中部,底部缓冲板5的下侧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减震弹簧6,减震弹簧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底板1上,底部缓冲板5与减震弹簧6配合使用,可对运输过程中的变频器本体4进行缓冲保护,四个防护侧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部设有活动槽10,活动槽10内设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的下侧设有橡胶层,限位块11可在活动槽10内移动,通过伸出活动槽10可对变频器本体4进行限位和保护。

固定底板1为长方体结构,固定底板1的下侧对称设有四个轮槽8,轮槽8内设有移动轮9,通过移动轮9可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

固定底板1内对称设有两个顶升气缸7,顶升气缸7采用mdbf50-150z-m9bl型气缸,两个顶升气缸7的上端设置在底部缓冲板5的下方与底部缓冲板5不接触,在需要将变频器本体4取出时,通过顶升气缸7对底部缓冲板5和变频器本体4进行抬升,便于操作人员将变频器本体4取出。

泡沫填充层3和底部缓冲板5的尺寸与变频器本体4相匹配,可对变频器本体4进行较好的防护。

多个限位块11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远离限位块11的一侧设有控制螺杆13,控制螺杆13穿过防护侧板2与外界相通,通过控制螺杆13可控制连接块12与限位块11的移动。

控制螺杆13的中部靠近防护侧板2的位置设有手动旋钮14,手动旋钮14与控制螺杆13之间螺纹连接,手动旋钮14靠近防护侧板2的一侧设有环形块16,防护侧板2靠近环形块16的位置设有环形槽15,环形块16设置在环形槽15内,环形槽15与环形块16的截面为t形,通过手动转动手动旋钮14带动控制螺杆13向靠近限位块11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块12推动限位块11相互靠近,使限位块11处于变频器本体4的上侧,完成对变频器本体4的固定。

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首先将变频器本体4放置在四个防护侧板2之间,通过手动转动手动旋钮14带动控制螺杆13向靠近限位块11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块12推动限位块11相互靠近,使限位块11处于变频器本体4的上侧,完成对变频器本体4的固定,在运输过程中,通过泡沫填充层3可对变频器本体4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横向晃动进行有效的缓冲,避免变频器本体4直接撞击到刚性物体上,可通过多个减震弹簧6的形变对变频器本体4竖向晃动进行有效地缓冲,避免变频器本体4因颠簸造成的元器件损坏,对变频器本体4进行较好的保护,在需要将变频器本体4取出时,通过顶升气缸7对底部缓冲板5和变频器本体4进行抬升,便于操作人员将变频器本体4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的上侧对称设有四个防护侧板(2),四个所述防护侧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泡沫填充层(3),四个所述泡沫填充层(3)内设有变频器本体(4),所述变频器本体(4)的下侧设有底部缓冲板(5),所述底部缓冲板(5)设置在固定底板(1)的上侧中部,所述底部缓冲板(5)的下侧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减震弹簧(6),所述减震弹簧(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底板(1)上,四个所述防护侧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部设有活动槽(10),所述活动槽(10)内设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的下侧设有橡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固定底板(1)的下侧对称设有四个轮槽(8),所述轮槽(8)内设有移动轮(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内对称设有两个顶升气缸(7),两个所述顶升气缸(7)的上端设置在底部缓冲板(5)的下方与底部缓冲板(5)不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填充层(3)和底部缓冲板(5)的尺寸与变频器本体(4)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块(11)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远离限位块(11)的一侧设有控制螺杆(13),所述控制螺杆(13)穿过防护侧板(2)与外界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螺杆(13)的中部靠近防护侧板(2)的位置设有手动旋钮(14),所述手动旋钮(14)与控制螺杆(13)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手动旋钮(14)靠近防护侧板(2)的一侧设有环形块(16),所述防护侧板(2)靠近环形块(16)的位置设有环形槽(15),所述环形块(16)设置在环形槽(15)内,所述环形槽(15)与环形块(16)的截面为t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频器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上侧对称设有四个防护侧板,四个所述防护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泡沫填充层,四个所述泡沫填充层内设有变频器本体,所述变频器本体的下侧设有底部缓冲板,所述底部缓冲板设置在固定底板的上侧中部,所述底部缓冲板的下侧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底板上,四个所述防护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部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侧设有橡胶层。本实用新型拆装便捷,可在运输过程中对变频器进行良好的保护,避免因颠簸造成的内部电器元件的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1.08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1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