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焊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
背景技术:
机器人焊钳,具有焊接效率高,焊接准确性好的特点,并且能够减少人力的使用,机器人焊钳有相对运动,会带来持续发热,如不冷却,会带来安全隐患,影响部分检测元件灵敏性等一系列危害。现在通用的冷却系统经常采用水分配器加铜管结构,水分配器的进水口和铜管内部构成进水单元,铜管外部和电极杆通孔之间的内腔和水分配器的出水口构成出水单元,所以一般都在电极杆内部开设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圆孔。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焊钳的单一方向尺寸有非常大的限制,就不好采用这种结构。例如扁平结构电极杆,若在电极杆内部还采用大直径单冷却回路,极易造成某一方向上壁厚非常薄,为保证刚度需要,就必须减小设计压力,就有可能导致机器人焊钳无法满足工作压力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包括固定板、电极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极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电极杆的上端安装有电极帽,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极杆的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回水通道、冷却腔,所述冷却腔适于给所述电极帽散热,所述冷却腔分别与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回水通道相通,所述电极杆呈“l”形状,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出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所述出水管接头与所述回水通道的末端连接,所述进水管接头与所述进水通道的末端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中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贯穿有多个腰圆孔,便于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地,上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中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便于安装定位,所述腰圆孔的端面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
优选地,上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中所述固定板、电极杆上均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回水通道或所述进水通道相通,所述圆孔的内部嵌入有堵头,所述圆孔适于疏通通道内的杂质。
优选地,上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中所述圆孔与所述回水通道或所述进水通道的折弯处相通。
优选地,上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中所述进水通道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与所述回水通道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通过在固定板、电极杆内部设置进水通道、回水通道、冷却腔构成冷却循环系统,冷却水通过进水管接头进入进水通道内,流经冷却腔时带走电极帽上的部分热量,随后经回水通道以及出水管接头流出,从而对电极帽进行散热。该结构保证了焊钳(固定板、电极杆构成的一体结构)的刚度需要,在满足焊钳结构强度的条件下能够对电极帽进行良好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7为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8为图2中c-c的剖视图;
图9为图2中d-d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固定板,2、电极杆,3、圆孔,4、定位凹槽,5、腰圆孔,6、出水管接头,7、进水管接头,8、电极帽,9、冷却腔,10、回水通道,11、进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9所示,一种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包括固定板1、电极杆2,固定板1与电极杆2为一体式结构,电极杆2的上端安装有电极帽8,固定板1与电极杆2的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11、回水通道10、冷却腔9,冷却腔9位于电机8附近,冷却腔9适于给电极帽8散热。冷却腔9分别与进水通道11和回水通道10相通。进水通道11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与回水通道10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这两个平面到固定板1和电极杆2构成的一体结构的中垂面的距离相同,保证进水通道11和回水通道10外部有足够厚度,从而保证刚度需要,满足工作压力要求。电极杆2呈“l”形状,固定板1上安装有出水管接头6、进水管接头7,出水管接头6与回水通道10的末端连接,进水管接头7与进水通道11的末端连接。冷却水通过进水管接头7进入进水通道11内,流经冷却腔9时带走电极帽8上的部分热量,随后经回水通道10以及出水管接头6流出。
固定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凹槽4,定位凹槽4便于安装定位。固定板1的内部贯穿有3个腰圆孔5,便于通过螺栓将固定板1固定,腰圆孔5便于调节固定位,腰圆孔5的端面位于定位凹槽4内。
固定板1、电极杆2上均设置有圆孔3,圆孔3与回水通道10或进水通道11的折弯处相通,圆孔3的内部嵌入有堵头,堵头与圆孔3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工作状态下堵头嵌入在圆孔3内,防止冷却水外泄,当回水通道10或进水通道11内部堵塞时将堵头取下,通过圆孔3处疏通通道内的杂质。由于杂质通常容易在管道折弯处堵塞,因此将圆孔3设置在管道折弯处,与管道折弯处连通。
该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通过在固定板1、电极杆2内部设置进水通道11、回水通道10、冷却腔9构成冷却循环系统,冷却水通过进水管接头7进入进水通道11内,流经冷却腔9时带走电极帽8上的部分热量,随后经回水通道10以及出水管接头6流出,从而对电极帽8进行散热。该结构保证了焊钳(固定板1、电极杆2构成的一体结构)的刚度需要,在满足焊钳结构强度的条件下能够对电极帽8进行良好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1.一种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电极杆(2),所述固定板(1)与所述电极杆(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电极杆(2)的上端安装有电极帽(8),所述固定板(1)与所述电极杆(2)的内部设置有进水通道(11)、回水通道(10)、冷却腔(9),所述冷却腔(9)适于给所述电极帽(8)散热,所述冷却腔(9)分别与所述进水通道(11)和所述回水通道(10)相通,所述电极杆(2)呈“l”形状,所述固定板(1)上安装有出水管接头(6)、进水管接头(7),所述出水管接头(6)与所述回水通道(10)的末端连接,所述进水管接头(7)与所述进水通道(11)的末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内部贯穿有多个腰圆孔(5),便于通过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凹槽(4),所述定位凹槽(4)便于安装定位,所述腰圆孔(5)的端面位于所述定位凹槽(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电极杆(2)上均设置有圆孔(3),所述圆孔(3)与所述回水通道(10)或所述进水通道(11)相通,所述圆孔(3)的内部嵌入有堵头,所述圆孔(3)适于疏通通道内的杂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3)与所述回水通道(10)或所述进水通道(11)的折弯处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焊钳双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11)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与所述回水通道(10)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