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建筑主体外围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板,是一种在建筑主体外围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用于现场人员施工、通行用的安全通道(脚手板),俗称“走道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脚手板在建筑上的搭建是为了供施工人员行走、安全防护施工作业人员等。
目前,普遍使用的脚手板为钢板与四边方钢或钢板直接焊接成矩形块,四周布满螺栓孔。安装时直接用螺栓与主架立杆进行栓接,脚手板间用螺栓在两侧进行连接固定,接头两侧增加连接板。由于脚手板过长,重量较大,不便于人工安装、拆卸,同时需多位工人协作才能完成。体力耗费大、作业协作性高、人工效率低、施工安全隐患大。脚手板过短,固定繁琐,连接板位置受限,螺栓、连接板辅料增多,费用增加,受力结构差,工作效率低。同时安装精度高,允许误差小,走道板规格、位置受限,增加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施工安全性、结构整体刚度,可采用一种新型脚手板,进而有效解决搭建时工人负重轻,体力消耗小,操作灵活性、作业安全性、作业协作性、人工效率、拆卸、运输方便等方面大大提高。同时安装精度降低,允许误差50毫米,走道板规格不受限,适应性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建筑主体外围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板,包括钢板1、工字型连接件2。所述工字型连接件2焊接在钢板1底部,所述工字型连接件2两端钢板的端部设有方形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两个连接孔,其中,同一侧钢板两端的方形连接片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钢板1。纵向水平杆3与工字型连接件2端部方形连接片搭接侧留有连接孔,用于与方形连接片上的连接孔通过螺栓4固定,提高脚手板的稳定性。
所述方形连接片与钢板1外侧(该侧与方形连接片平行)预留距离为30mm。工字型连接件2两端钢板与钢板1外侧(该侧与钢板平行)预留距离为120-160mm,即脚手板搭接处预留距离为120-160mm,用于搭接在纵向水平杆3上或用于与其他脚手板搭接,从而提高脚手板的灵活性。
所述方形连接片上的两个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与架体纵向水平杆3孔距相同,便于安装。
与现有脚手板相比本实用新型脚手板优点:
(1)便于安装、拆卸、运输,节省时间和劳动力强度,灵活性好、应变能力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更适应施工现场现状。
(2)脚手板与架体纵向水平杆加固连接,受力结构更加清晰,大大提高架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脚手板的俯视图。
图2为脚手板与架体纵向水平杆连接的俯视图。
图3为脚手板的主视图。
图4为脚手板的半剖轴侧图。
图5为脚手板与架体纵向水平杆连接的半剖轴侧图。
图中:1钢板;2工字型连接件;3纵向水平杆;4螺栓;5方形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建筑主体外围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板,包括钢板1、工字型连接件2。所述工字型连接件2焊接在钢板1底部,所述工字型连接件2两端钢板的端部设有方形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两个连接孔,其中,同一侧钢板两端的方形连接片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钢板1。纵向水平杆3与工字型连接件2端部方形连接片搭接侧留有连接孔,用于与方形连接片上的连接孔通过螺栓4固定,提高脚手板的稳定性。
所述方形连接片与钢板1外侧(该侧与方形连接片平行)预留距离为30mm。工字型连接件2两端钢板与钢板1外侧(该侧与钢板平行)预留距离为140mm,即脚手板搭接处预留距离为140mm,用于搭接在纵向水平杆3上或用于与其他脚手板搭接,从而提高脚手板的灵活性。
所述方形连接片上的两个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与架体纵向水平杆3孔距相同,便于安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用于建筑主体外围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板包括钢板(1)、工字型连接件(2)、纵向水平杆(3);
所述工字型连接件(2)焊接在钢板(1)下表面,工字型连接件(2)两端钢板的端部设有方形连接片(5),连接片(5)上设有两个连接孔,其中,同一侧钢板两端的方形连接片(5)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钢板(1);所述的纵向水平杆(3)与工字型连接件(2)端部方形连接片搭接侧留有连接孔,用于与方形连接片上的连接孔通过螺栓(4)固定,提高脚手板的稳定性;
所述的工字型连接件(2)上的方形连接片(5)与临近钢板(1)的侧边之间预留距离为30mm;
所述的工字型连接件(2)两端钢板与临近钢板(1)的侧边之间预留距离为120-160mm,即脚手板搭接处预留距离为120-160mm,用于搭接在纵向水平杆(3)上或用于与其他脚手板搭接,提高脚手板的灵活性;
所述方形连接片(5)上的两个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与架体纵向水平杆(3)孔距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