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脚手架架体。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简称爬架)是用于建筑结构施工、装修施工外立面防护,以一定高度的脚手架通过与建筑结构外围的梁、剪力墙、板的附着,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随着工程结构施工逐层爬升至结构封顶后利用塔吊拆除或下降进行外墙装饰作业的一种辅助施工外脚手架。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
目前建筑工地上用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多为简单的带有凹槽的矩形条状导轨,这种导轨在使用时容易变形,易倾斜,安全性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便更好的提供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性高,方便作业的升降脚手架架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脚手架架体,包括附墙座,与所述附墙座连接的防倾组件,升降导轨;所述附墙座呈u型,所述附墙座的二侧分别具有至少一支架;所述升降导轨包括矩形框体,与所述矩形框体两对称侧连接的u型槽,所述矩形框体位于两u型槽之间的近附墙座一侧设有防坠孔;所述防倾组件包括一侧与所述支架连接的防倾座,与所述防倾座连接的防倾轮;所述防倾轮与u型槽相配合,防倾轮伸入u型槽内。
作为上述基础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脚手架架体,所述防坠孔等间距排列。
作为上述基础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脚手架架体,所述防倾轮为锥形轮,所述u型槽为锥形槽。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改进技术方案可单独或组合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附墙座的一端与建筑物外围的梁、剪力墙、或板连接,防倾座与附墙座的支架连接,防倾轮伸入u型槽内,因防倾轮对称布置,防倾轮伸入u型槽内,升降导轨被防倾轮固定位置,从而防止升降导轨倾斜,提高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升降脚手架架体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升降脚手架升降导轨的防坠孔设置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升降脚手架架体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升降脚手架架体,包括附墙座,与附墙座连接的防倾组件,升降导轨。附墙座呈u型,附墙座的二侧各有一支架4;升降导轨矩形框体1,与矩形框体1两对称侧连接的u型槽2,矩形框体1位于两u型槽2之间的近附墙座一侧设有防坠孔3(参见图2);防倾组件包括一侧与支架4连接的防倾座5,与防倾座5连接的防倾轮6;防倾轮6与u型槽2相配合,防倾轮6伸入u型槽2内。
工作原理:参见图3,附墙座的一端与建筑物外围的梁、剪力墙、或板连接,防倾座5与附墙座的支架4连接,防倾轮6伸入u型槽2内,因防倾轮6对称布置,防倾轮6伸入u型槽2内,升降导轨被防倾轮6固定位置,从而防止升降导轨倾斜,提高安全保障。防坠机构7与附墙座连接,防坠机构7具有牙盘,牙盘的牙齿卡入防坠孔3内,升降脚手架施工层升降时,防坠孔3驱动牙盘旋转,从而为实现施工层升降和起动防坠保护功能提供能量输入。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脚手架架体,所述防倾轮为锥形轮,所述u型槽为锥形槽。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优选实施方式,还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和说明书限定的精神内,进行多种形式的变换和改进,能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技术效果,故不重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或联想到的所有方案,只要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之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升降脚手架架体,包括附墙座,与所述附墙座连接的防倾组件,升降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座呈u型,所述附墙座的二侧分别具有至少一支架(4);所述升降导轨包括矩形框体(1),与所述矩形框体(1)两对称侧连接的u型槽(2),所述矩形框体(1)位于两u型槽(2)之间的近附墙座一侧设有防坠孔(3);所述防倾组件包括一侧与所述支架(4)连接的防倾座(5),与所述防倾座(5)连接的防倾轮(6);所述防倾轮(6)与u型槽(2)相配合,防倾轮(6)伸入u型槽(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脚手架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孔(3)等间距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脚手架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轮(6)为锥形轮,所述u型槽(2)为锥形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