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1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led灯带。



背景技术:

led灯带作为装饰行业常用的装饰材料,被普遍应用在家庭吊顶、工装外墙装饰造型。现有技术提供了两种led灯带:一种是成本较低的柔性led灯带,这种主要用于室内吊顶装饰,装饰师傅将柔性led灯带隐蔽的布置在吊顶造型的内凹处(站在室内地面不会直接看到灯带),各个柔性led灯带之间通过临时接线的方式连接;另一种是硬质led灯带,这种灯带将led灯珠布置在长条状的方形盒体内,盒体顶部是可拆卸安装的磨砂亚克力面板,这种led灯带光线柔和,造型后整个空间的光感显得高档。

无论现有技术的柔性led灯带还是硬质led灯带,在现场施工的时候,都需要根据实际需要的长度进行裁剪,裁剪后还需要对灯带接线。一方面,接线的质量不稳定,装修后三五年内的返修率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需要接线,因此无论如何都需要在接头处留足接线的空间,这样灯带的光源就无法完全连续,发光点会出现断续,影响视觉效果,而且,这种方式的装饰灯带,还会因为装饰师傅的接线技术差异导致线头外露等触电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灯带。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灯条接头处光源无法完全连续的视觉影响和接线处的质量不稳定返修率比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led灯带,包括底槽、嵌装在底槽内的引线接头和led发光模组,所述底槽内布置有贯穿首尾两端的正极金属导电带和负极金属导电带,引线接头上设有一对搭接电极,所述led发光模组上设有若干组均匀布置的可用于点亮led灯珠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引线接头嵌入底槽后其搭接电极一端与正或负导电带保持接触、另一端相应的与正极或负极触点保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底槽内设置有若干限位凹槽,所述引线接头和led发光模组上分别设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凸起,当所述凸起嵌入限位凹槽后所述引线接头和led发光模组分别被限制移动。

再进一步的,所述灯带还包括转角接头,所述转角接头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对搭接电极,所述转角接头内均匀布置有led灯珠。

再进一步的,所述灯带还包括转角接头,所述转角接头有各种不同角度,满足各种灯饰造型所需。

(三)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led灯带,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和组合发光部位,根据现场实际施工需要的发光部位长度进行裁剪led发光模组,裁剪后通过所述引线接头与布置在底槽内的正极金属导电带和负极金属导电带连接,由于底槽、引线接头和led发光模组三者采用凹凸槽嵌装,组合紧密,触点连接无线头外露风险,拆装方便,组装后简洁美观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底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底槽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引线接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led发光模组示意图。

图6为为实施例二中底槽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底槽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三中的转角接头(未装亚克力透光板)轴测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中的转角接头俯视图。

图10为发光模组与底槽组合后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槽、2引线接头、3led发光模组、4正极金属导电带、5负极金属导电带、6电极、7正引脚、8负引脚、9led灯珠、10凸条、11凹槽、12led发光模组本体、13嵌入凹槽、14亚克力透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本专利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的宗旨下做出各种变化。

在装饰行业,硬质led灯带可以有多种安装方式,一种是预先在建筑物或者待装饰物的表面开设装饰槽,然后再将硬质led灯带嵌入装饰槽内,另一种是直接在建筑物或者待装饰物的表面安装硬质led灯带,安装需要采用额外的固定零部件。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硬质led灯带,其实用新型构思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需要接线、以及现有技术接线后光源无法连续,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实施例一:

图1至图5展示了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第一种led灯带,包括用于预先嵌装在装饰槽的底槽1、嵌入在底槽内的引线接头2和嵌入在底槽内的led发光模组3;底槽由阻燃、绝缘的塑料制成,例如环保pvc、无卤ppo、无卤pc/abs等,其截面呈顶部开口的方形,方形的底槽的内底面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正极金属导电带4、负极金属导电带5,金属导电带嵌装在底槽内底面的卡槽内并微微拱起,按压金属导电带具有一定弹性,可以发生一定的回弹形变;底槽1的内侧壁相对布置有一对平行于内底面的凸条10;所述引线接头2嵌装在底槽1内,其本体材质亦由阻燃、绝缘的塑料制成,其本体的截面亦是呈顶部开口的方形,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与底槽内底面凸条10配合的嵌入凹槽11,所述引线接头的底部安装有正、负两个电极6,引线接头2嵌入底槽1后,正、负电极6底部与底槽内底面的金属导电带4和5保持接触,从而实现将正、负极导电带的电能传导到电极的作用;led发光模组3,包括截面呈方管状的led发光模组本体12,led发光模组本体12外侧亦设有嵌入凹槽13,该嵌入凹槽13与底槽1内侧壁的凸条10相互配合,led发光模组本体12顶部为拆卸的亚克力透光板14,拆卸掉亚克力透光板14可以看到led发光模组本体底部布置有硬质或柔性pcb板,pcb板上均匀布置有led灯珠9,相距一定长度设置有剪裁位,剪裁位上设置有曝露在外的正引脚7、负引脚8。

将led发光模组3、引线接头2嵌入底槽1后,引线接头2的底部的电极6底部的与底槽的金属导电带4和5接触,电极上部的触点与pcb板上的正、负引脚7和8保持接触,从而点亮led灯珠9。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持电极与触点的接触,电极由弹性较好的金属簧片构成,形状如图3所示。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本实施例的金属导电带如图6和图7所示,在底槽的内底面设置有嵌入槽,金属导电带下部嵌入底槽底部,金属导电带上部露出与引线接头的电极接触。

实施例三:

在现场实际施工时经常会遇到转角的灯饰造型,本实施例中例举了一种45度的转角接头造型,如附图8和图9所示,所述转角接头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对搭接电极7和8,所述转角接头内均匀布置有led灯珠9,可实现转角45度连接。

实施例四:

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还会经常用到一种标准的90°接头,参考图10,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的90°接头,led发光模组3直接可以直接卡嵌在底槽1内,然后任一一端的发光模组抵靠在底槽内壁上,从而实现发光的连续;当然,这种情况下发光模组的取电是依靠发光模组另一头的引线接头取电的,而不是直接向这种标准的90°接头取电。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led灯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槽、嵌装在底槽内的引线接头和led发光模组,所述底槽内布置有正极金属导电带和负极金属导电带,引线接头上设有一对搭接电极,所述led发光模组上设有若干组均匀布置的可用于点亮led灯珠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引线接头嵌入底槽后其搭接电极一端与正或负导电带保持接触、另一端相应的与正极或负极触点保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内设置有若干限位凹槽,所述引线接头和led发光模组上分别设有与限位凹槽配合的凸起,当所述凸起嵌入所述限位凹槽后所述引线接头和led发光模组分别被限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还包括转角接头,所述转角接头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对搭接电极,所述转角接头内均匀布置有led灯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接头有多种不同角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灯带,涉及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槽、嵌装在底槽内的引线接头和LED发光模组,所述LED发光模组上设有若干组均匀布置的可用于点亮LED灯珠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LED发光模组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施工需要的长度进行裁剪,裁剪后通过所述引线接头与布置在底槽内的正极金属导电带和负极金属导电带连接,底槽、引线接头和LED发光模组三者采用凹凸槽嵌装,组合紧密,触点连接,拆装方便,组装后无多余线头,简洁美观安全,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灯条需要接线以及接线后光源无法连续引起的不良视觉效果,还有接线处的质量不稳定导致返修率比较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宏亮
技术研发日:2020.10.05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2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