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电芯是电池最重要的组件,电芯在依次经过机械/超声波揉平、包胶、入壳、集流盘焊接及封口焊等工序的处理后,才能组装形成电池。由此,电芯的性能对电池性能起到直接的影响,在电池组装前的电芯制备过程十分重要。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集流盘焊接时,通常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首先,对集流盘逐一取料;然后,将选取的集流盘放置于电芯的端部与焊接工装之间;最后,再由人工采用激光点焊机对相应的集流盘逐一进行点焊。这种人工上料的方式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严重影响到集流盘的焊接效率,从而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当前,为了提高集流盘的上料效率,先将集流盘放置于上料定位机构上,然后,对集流盘依次进行分料、暂存及翻转,直至将集流盘竖直放置于电芯待焊接的端部与焊接工装之间,以此实现对集流盘的焊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在通过夹爪或负压吸附组件将集流盘放置于上料定位机构上时,会因放料时的振动或上料机器人的惯性影响,集流盘并不能以正确的位姿放置于上料定位机构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如:集流盘在上料定位机构上倾斜放置,出现一定程度的上翘。由于在上料时没有对集流盘上料的位姿进行较好地校正,导致影响到后续分料时从上料定位机构上准确地取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用以解决当前在集流盘上料时,由于没有对集流盘上料的位姿进行较好地校正,导致影响到后续分料时从上料定位机构上准确地取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上形成有仿形槽,所述仿形槽的槽口用于与集流盘在形状上相适配;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仿形槽内的集流盘进行校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驱动机构与定位压头,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定位压头,以驱动所述定位压头伸入或伸出所述仿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旋转气缸与偏摆臂,所述伸缩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偏摆臂的一端,所述偏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定位压头,所述定位压头沿竖直方向伸入或伸出所述仿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所述偏摆臂的另一端连接多个并排布置的定位压头,所述定位压头与所述仿形槽一一对应;和/或,所述定位压头可竖直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偏摆臂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多个,并与所述仿形槽一一对应,多个所述仿形槽沿直线依次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还包括:来料检测传感器,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仿形槽的一侧,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向所述仿形槽,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定位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所述仿形槽的槽底形成有镂空孔,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仿形槽的下侧,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入至所述镂空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包括接近开关、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当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在对集流盘上料时,通过设置固定基座与定位机构,基于固定基座上设置的与集流盘相适配的仿形槽,可由仿形槽对上料的集流盘进行初步定位和暂存,并由定位机构对集流盘进行二次定位,以校正集流盘在仿形槽中摆放的位姿,从而确保在后续分料时准确地从集流盘中取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基座;2、仿形槽;3、定位机构;30、伸缩旋转气缸;31、偏摆臂;32、定位压头;33、短轴;4、来料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基座1与定位机构3;固定基座1上形成有仿形槽2,仿形槽2的槽口用于与集流盘在形状上相适配;定位机构3用于对仿形槽2内的集流盘进行校正。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示的上料定位机构在对集流盘上料时,通过设置固定基座1与定位机构3,基于固定基座1上设置的与集流盘相适配的仿形槽2,可由仿形槽2对上料的集流盘进行初步定位和暂存,并由定位机构3对集流盘进行二次定位,以校正集流盘在仿形槽2中摆放的位姿,从而确保在后续分料时准确地从集流盘中取料。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仿形槽2均呈敞口朝上布置,以便于将集流盘水平地放置于仿形槽2中,同时便于从仿形槽2中进行集流盘的取料操作;本实施例所示的定位机构3安装于固定基座1上,定位机构3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定位夹爪、定位压头、定位压杆等结构,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定位机构3包括驱动机构与定位压头32,驱动机构连接定位压头32,以驱动定位压头32伸入或伸出仿形槽2,以对仿形槽2中放置的集流盘进行校正,使得集流盘水平地防止于仿形槽2中,防止集流盘出现倾斜或上翘的放置状态。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示的驱动机构包括伸缩旋转气缸30与偏摆臂31,伸缩旋转气缸30的输出端连接偏摆臂31的一端,偏摆臂31的另一端连接定位压头32,定位压头32沿竖直方向伸入或伸出仿形槽2。
由此,在仿形槽2中上料时,启动伸缩旋转气缸30,伸缩旋转气缸30动作,驱动偏摆臂31先进行90°正向偏转,使得偏摆臂31的另一端安装的定位压头32正好位于仿形槽2的上侧,然后,伸缩旋转气缸30的输出端再进行回缩动作,以驱动偏摆臂31下降预设的行程,使得定位压头32伸入至仿形槽2中,对仿形槽2中集流盘摆放的位姿的校正和定位。待校正完成后,伸缩旋转气缸30的输出端按照与上述相反的方式进行伸出动作与反向偏摆动作,使得定位压头32远离仿形槽2,以便于由下一工位的分料机构从仿形槽2中取料,并便于上料机器人再次向仿形槽2中上料。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所示的偏摆臂31的另一端连接多个并排布置的定位压头32,定位压头32与仿形槽2一一对应。由此,本实施例所示的定位机构3一次性可对多个仿形槽2中放置的集流盘进行上料姿态的校正。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偏摆臂31的另一端形成有横杆,使得偏摆臂31构成“t”形结构,在横杆的两端各装有一个定位压头32。
进一步,为了防止在对集流盘进行校正时,定位压头32对集流盘造成损伤,本实施例所示的定位压头32可竖直滑动地安装于偏摆臂31的另一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示的偏摆臂31的另一端装有竖直布置的导向套,在导向套套装于短轴33的外侧,短轴33的上端连接限位头,短轴33的下端连接定位压头32。通过如此设计,可在对集流盘进行校正时,避免定位压头32与仿形槽2内放置的集流盘直接刚性接触,从而在对集流盘进行姿态校正的同时对其形成有效的防护。
如图1所示的,为了提高对集流盘校正的效率,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定位机构3,每个定位机构3与仿形槽2一一对应,且多个仿形槽2沿直线依次布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在固定基座1上并排设置有四个仿形槽2,四个仿形槽2沿直线呈等间距排布,每个定位机构3可同时对相邻的两个仿形槽2内的集流盘的上料状态进行校正。
如图1与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还设置有来料检测传感器4,来料检测传感器4设置于仿形槽2的一侧,来料检测传感器4的检测端伸向仿形槽2,来料检测传感器4通讯连接定位机构3。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示的料检测传感器与仿形槽2一一相对布置,来料检测传感器4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接近开关、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当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所示的仿形槽2的槽底开设有镂空孔,来料检测传感器4设置于仿形槽2的下侧,来料检测传感器4的检测端伸入至镂空孔中。
由于来料检测传感器4通讯连接定位机构3,在来料检测传感器4检测到仿形槽2内放置有集流盘时,来料检测传感器4即刻动作,并输出开关量触发信号,伸缩旋转气缸30可在该触发信号的控制下即时启动,并驱动偏摆臂31依次进行正向偏摆和下降动作,使得定位压头32竖直伸入至仿形槽2中,对仿形槽2中放置的集流盘进行上料姿态的校正;而在完成校正后,伸缩旋转气缸30再驱动偏摆臂31依次进行上升和反向偏摆动作,使得定位压头32远离仿形槽2,从而实现了对集流盘的自动校正作业,可大幅度提升对集流盘校正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上形成有仿形槽,所述仿形槽的槽口用于与集流盘在形状上相适配;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仿形槽内的集流盘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驱动机构与定位压头,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定位压头,以驱动所述定位压头伸入或伸出所述仿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旋转气缸与偏摆臂,所述伸缩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偏摆臂的一端,所述偏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定位压头,所述定位压头沿竖直方向伸入或伸出所述仿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摆臂的另一端连接多个并排布置的定位压头,所述定位压头与所述仿形槽一一对应;
和/或,所述定位压头可竖直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偏摆臂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多个,并与所述仿形槽一一对应,多个所述仿形槽沿直线依次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来料检测传感器,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仿形槽的一侧,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向所述仿形槽,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定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槽的槽底形成有镂空孔,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仿形槽的下侧,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入至所述镂空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流盘上料的上料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料检测传感器包括接近开关、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当中的任一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