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线圈卡件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机生产过程中,在线圈绕线完成之后,往往需要对线圈卡件进行压紧固定。现有技术中,对线圈卡件压紧是通过人工进行压紧固定的,但是,人工进行压紧固定时,力度容易控制不好,若压紧力度较小,容易造成铜线与线圈卡件中脱离,若压紧力度较大,线圈卡件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力度控制较好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圈卡件压紧装置,用于对线圈卡件上的卡爪进行压紧,所述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背板、固定组件和压紧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紧组件上的检测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线圈卡件的固定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气缸、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滑板和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板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第一螺杆、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上的第一弹簧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的压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设置,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第二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板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第二螺杆、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杆上的第二弹簧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的检测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所述检测杆位于所述压杆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外壳和电机,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件部分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背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卡件压紧装置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线圈卡件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大致呈三角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滑板的一端套设有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所述滑板的一端套设有阻挡件。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滑板和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相配合,所述滑板和所述第一滑块均通过所述滑槽可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开设有导槽,所述导轨与所述导槽相配合,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所述导槽可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卡件压紧装置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检测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将线圈卡件安装在固定件上,启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滑板向下滑动,滑板带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向下滑动,第一螺杆带动压杆向下滑动,第二螺杆带动检测杆向下滑动,直至检测杆与线圈卡件相抵持时,气缸继续启动,从而使得气缸带动滑板继续向下滑动,滑板带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继续向下滑动,由于检测杆与线圈卡件相抵持,因此,第二螺杆继续向下滑动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压杆对线圈卡件上的卡爪进行压紧固定,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人工压紧固定的方法相比,通过在第一螺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若压杆与线圈卡件上的卡爪压紧固定后,再继续下压第一螺杆时,压杆不会再继续对卡爪下压,能够力度控制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线圈卡件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带有线圈卡件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中沿a-a的剖视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
线圈卡件100机架1背板2
固定组件3外壳31电机32
固定件33压紧组件4气缸41
滑板42第一滑块43第一螺杆44
第一弹簧45压杆46滑轨21
凸缘441承载件5凹槽51
检测组件6第二滑块61第二螺杆62
第二弹簧63检测杆64卡爪10
位置传感器641阻挡件62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卡件压紧装置,用于对线圈卡件100上的卡爪10进行压紧,其包括机架1、背板2、固定组件3以及压紧组件4,背板2、固定组件3以及压紧组件4均设置机架1上,固定组件3设置在机架1上,背板2设置在固定组件3上,压紧组件4设置在背板2上。
固定组件3包括外壳31、电机32以及固定件33,外壳31设置在机架1上,电机32固定设置在外壳31内,固定件33与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固定件33部分延伸至外壳31的外部,固定件33用于将线圈卡件100进行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3为卡盘,电机32的工作方式为间歇工作。
所述线圈卡件压紧装置还包括承载件5,承载件5上开设有与线圈卡件100相对应的凹槽51,所述凹槽51的截面大致呈三角状结构,承载件5用于承载线圈卡件100,从而使得线圈卡件100在被固定件33固定后不会因自身重力而脱离固定件33。
背板2竖直设置在外壳31上,压紧组件4包括气缸41、滑板42、第一滑块43、第一螺杆44、第一弹簧45以及压杆46,气缸41的缸体固定设置在背板2的顶部,气缸41的活塞杆与滑板42固定连接,滑板42和第一滑块43均可滑动地设置在背板2上,滑板42位于第一滑块43的上方,第一滑块43大致呈工字状结构,可以理解地,背板2上设置有滑轨21,滑轨21的长度方向与背板2的长度方向相同,滑板42和第一滑块43靠近背板2的一侧均设置有滑槽(图未示出),滑轨21与所述滑槽相配合,滑板42和第一滑块43均通过所述滑槽可沿滑轨21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第一螺杆44设置在滑板42与第一滑块43之间,第一螺杆44的一端与滑板42螺纹连接,第一螺杆44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滑块43的顶部设置,为了防止第一螺杆44与第一滑块43的顶部脱离,第一螺杆44远离滑板42的一端套设有凸缘441。第一弹簧45套设在第一螺杆44上,第一弹簧45的一端与滑板42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5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43的顶部固定连接,设置第一弹簧45,能够使得压杆46在与线圈卡件100相抵持时,继续下压第一螺杆44时,压杆46不会继续下压,第一弹簧45被压缩。压杆46与第一滑块43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压杆46用于对线圈卡件100行的卡爪10进行压紧固定。
为了判定线圈卡件100是否安装到位,所述线圈卡件压紧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6,检测组件6设置在压紧组件4上,检测组件6包括第二滑块61、第二螺杆62、第二弹簧63以及检测杆64,第二滑块61大致呈工字状结构,第二滑块61可滑动地设置在背板2上,可以理解地,背板2上设置有导轨(图未示出),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滑轨2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滑块61靠近背板2的一侧开设有导槽(图未示出),所述导轨与所述导槽相配合,第二滑块61通过所述导槽可沿导轨22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第二螺杆62的一端与滑板42螺纹连接,第二螺杆62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滑块61的顶部,为了防止第二螺杆62与第二滑块61的顶部脱离,第二螺杆62远离滑板42的一端套设有阻挡件621。第二弹簧63套设在第二螺杆62上,第二弹簧63的一端与滑板42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3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61的顶部固定连接,设置第二弹簧63,能够使得检测杆64在与线圈卡件100相抵持时,继续下压第二螺杆62时,检测杆64不会继续下压,第二弹簧63被压缩。检测杆64与第二滑块61固定连接,且检测杆64位于压杆46的下方。本实施方式中,检测杆64用于检测线圈卡件100是否被固定件33卡住。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卡件压紧装置还包括位置传感器641和控制器,所述位置传感器641设置在检测杆64上,所述位置传感器641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当位置传感器641未感应到线圈卡件10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气缸41不继续启动;当位置传感器641感应到线圈卡件10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气缸41继续启动,从而使得气缸41带动滑板42带动滑板42沿滑轨21的长度方向继续向下滑动,滑板42带动第一螺杆44和第二螺杆62继续向下滑动,由于检测杆64与线圈卡件100相抵持,因此,第二螺杆62继续向下滑动时,弹簧63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压杆46对线圈卡件100上的卡爪10进行压紧固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位置传感器641的型号esn1040。
使用时,将线圈卡件100安装在固定件33上,启动气缸41,气缸41的活塞杆带动滑板42沿滑轨21的长度方向向下滑动,滑板42带动第一螺杆44和第二螺杆62向下滑动,第一螺杆44带动压杆46向下滑动,第二螺杆62带动检测杆64向下滑动,直至检测杆64与线圈卡件100相抵持时,若位置传感器641感应到线圈卡件100后,气缸41继续启动,从而使得气缸41带动滑板42沿滑轨21的长度方向继续向下滑动,滑板42带动第一螺杆44和第二螺杆62继续向下滑动,由于检测杆64与线圈卡件100相抵持,因此,第二螺杆62继续向下滑动时,第二弹簧63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压杆46对线圈卡件100上的卡爪10进行压紧固定,最后,电机32带动固定件33及线圈卡件100转动至下一个卡爪10处,如此循环,直至线圈卡件100上的所有卡爪10均被压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将线圈卡件100安装在固定件33上,启动气缸41,气缸41的活塞杆带动滑板42向下滑动,滑板42带动第一螺杆44和第二螺杆62向下滑动,第一螺杆44带动压杆46向下滑动,第二螺杆62带动检测杆64向下滑动,直至检测杆64与线圈卡件100相抵持时,气缸41继续启动,从而使得气缸41带动滑板42继续向下滑动,滑板42带动第一螺杆44和第二螺杆62继续向下滑动,由于检测杆64与线圈卡件100相抵持,因此,第二螺杆62继续向下滑动时,第二弹簧63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压杆46对线圈卡件100进行压紧固定,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人工压紧固定的方法相比,通过在第一螺杆44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5,若压杆46与线圈卡件100上的卡爪10压紧固定后,再继续下压第一螺杆44时,压杆46不会再继续对卡爪10下压,能够力度控制较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1.一种线圈卡件压紧装置,用于对线圈卡件上的卡爪进行压紧,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背板、固定组件和压紧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压紧组件上的检测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线圈卡件的固定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气缸、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滑板和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板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第一螺杆、套设在所述第一螺杆上的第一弹簧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的压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设置,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第二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板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第二螺杆、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杆上的第二弹簧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的检测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所述检测杆位于所述压杆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外壳和电机,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件部分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背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卡件压紧装置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线圈卡件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大致呈三角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滑板的一端套设有凸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所述滑板的一端套设有阻挡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滑板和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相配合,所述滑板和所述第一滑块均通过所述滑槽可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开设有导槽,所述导轨与所述导槽相配合,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所述导槽可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卡件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卡件压紧装置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检测杆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