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
背景技术:
进行夜间骑自行车、野外登山露营、矿井隧道施工等活动时,均需要使用头灯,现有头灯通常比较笨重,戴在头上需要头部承受较大的重量,容易导致使用者疲劳并发生安全事故;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头灯的灯头部分与头带部分采用一体式连接方式,使得组装比较繁琐,不利于产品组装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将灯头与头带分别进行组装好后,再将两者连接固定,有效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包括灯头及头带组件,所述灯头包括灯架,所述灯架截面为u形构造,所述灯架底端部设置有对接头,所述对接头外侧部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灯架内卡持有灯罩壳体,所述灯罩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照明机构及第二照明机构,所述灯罩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一透光片,所述灯罩壳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光片;所述头带组件包括连接板、电池盒及头带,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对接座,所述头带分别与连接板两侧连接,所述电池盒与头带连接,所述电池盒内放置有电池组,所述对接头卡持在对接座内;所述电池盒一侧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一端卡持在对接座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座内设置有pcb面板,所述连接线一端与pcb板电性连接,所述pcb面板朝向灯头一侧设置有接触环片,所述接触环片置于对接座内底端面,所述对接头内设置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与接触环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座内侧部设置有内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及内螺纹部匹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照明机构包括led面板及反光杯,所述led面板上设置有led发光灯,所述反光杯合在led面板上,所述led发光灯置于反光杯内;所述第二照明机构包括cob面板,所述cob面板上设置有cob光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罩壳体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卡持在灯架内,所述灯罩壳体内于转轴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面板及第二开关面板,所述第一开关面板上设置有第一按压开关,所述第二开关面板上设置有第二按压开关,所述第一开关面板与led面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面板与cob面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架于转轴处分别卡持设置有第一支架按钮及第二支架按钮,所述第一支架按钮凸伸设有第一按压柱,所述第二支架按钮凸伸设有第二按压柱,所述第一按压柱及第二按压柱分别靠近第一按压开关及第二按压开关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一端开设有穿口,所述转轴通过穿口与灯架连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盒内设置有按钮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盒粘接在头带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带为弹性材质构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通过在灯头上设置对接头,配合在头带组件上设置连接板,将对接头与对接座旋转固定,进而完成灯头与头带组件的组装操作,同时也方便对灯头与头带组件进行拆卸操作,有效简化了组装工序,提升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头隐藏灯架及灯罩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灯头隐藏灯架及灯罩壳体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架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架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包括灯头100及头带组件200,所述灯头100与头带组件200对接设置,所述头带组件200包括连接板210、电池盒220及头带230,所述头带230用于在使用时供使用者戴在头部,所述连接板210上设置有对接座211,所述头带230分别与连接板210两侧连接,所述电池盒220与头带230连接,所述电池盒220内放置有电池组(图未示),所述电池组用于提供装置工作所需电源,具体地,所述电池盒220粘接在头带230侧面,所述头带230为弹性材质构造,以适合不同人群头部的大小。
所述灯头100包括灯架110,所述灯架110截面为u形构造,所述灯架110底端部设置有对接头111,所述对接头111外侧部设置有外螺纹部112,所述对接头111内设置有导电柱113,所述导电柱113凸伸出对接头111底端面设置。
所述灯架110内卡持有灯罩壳体120,所述灯罩壳体120内设置有第一照明机构130及第二照明机构140,所述灯罩壳体120一侧设置有第一透光片121,所述灯罩壳体120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光片122,所述第一照明机构130发出的光通过第一透光片121发出,从而完成产品第一种形式的照明操作;所述第二照明机构140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光片122发出,从而完成产品第二种形式的照明操作。
具体地,所述第一照明机构130包括led面板131及反光杯132,所述led面板131上设置有led发光灯133,所述反光杯132合在led面板131上,所述led发光灯133置于反光杯132内,所述反光杯132将led发光灯133发出的光反射后再由第一透光片121发出,有效提高led发光灯133的发光效果;所述第二照明机构140包括cob面板141,所述cob面板141上设置有cob光源142,所述cob光源142发出的光经由第二透光片122发出。
所述灯罩壳体120设置有转轴123,所述转轴123卡持在灯架110内,翻转灯罩壳体120,使得转轴123在灯架110内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照明机构130或第二照明机构140根据需要朝向照射方向,进而选择不同的照明形式来开启照明操作。
所述灯罩壳体120内于转轴123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面板150及第二开关面板160,所述第一开关面板150上设置有第一按压开关151,所述第二开关面板160上设置有第二按压开关161,所述第一开关面板150与led面板13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面板160与cob面板141电性连接,分别通过按压第一按压开关151或第二按压开关161来完成led发光灯133或cob光源142的开启或关闭操作,从而实现两种形式的照明操作。
所述灯架110于转轴123处分别卡持设置有第一支架按钮114及第二支架按钮115,所述第一支架按钮114凸伸设有第一按压柱1141,所述第二支架按钮115凸伸设有第二按压柱1151,所述第一按压柱1141及第二按压柱1151分别靠近第一按压开关151及第二按压开关161设置,用户通过按压第一支架按钮114或第二支架按钮115,从而使得第一按压柱1141与第一按压开关151匹配接触,第二按压柱1151与第二按压开关161匹配接触,进而实现对led发光灯133或cob光源142的开启或关闭操作。
所述转轴123一端开设有穿口,所述转轴123通过穿口与灯架110连通设置,使得电连接线从灯架110内穿过穿口进入到的灯罩壳体120内,进而完成导电柱113与led面板131及cob面板141的电连接操作,从而方便为第一照明机构130及第二照明机构140进行供电。
所述电池盒220一侧设置有连接线240,所述连接线240一端卡持在对接座211内,具体地,所述对接座211内设置有pcb面板250,所述连接线240一端与pcb板电性连接。
所述对接头111卡持在对接座211内,所述对接座211内侧部设置有内螺纹部212,所述外螺纹部112及内螺纹部212匹配设置,从而使得对接头111通过螺纹紧固方式稳稳卡持在对接座211内,进而完成灯头100与连接板210的对接固定操作;所述pcb面板250朝向灯头110一侧设置有接触环片251,所述接触环片251置于对接座211内底端面,所述导电柱113与接触环片251电性连接,从而实现pcb面板250与灯头110的电连接关系,进而使得电池组提供给灯头100工作所需电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盒220内设置有按钮开关(图未示),所述按钮开关用于控制电池组供电的通断状态,进而对为灯头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源进行总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体组装时,首先分别完成对灯头100的组装,同时将连接板210、头带230及电池盒220组装成头带组件200,进而将灯头与头带组件200相互对接,通过对接头111与对接座211的旋转固定操作,完成产品的组装效果,同时也方便对灯头100与头带组件200进行拆卸操作,有效简化了组装工序,提升了组装效率;另外,当灯头100或头带组件200出现故障时,可方便单独对它们进行更换,或者将未出现故障的灯头100或头带组件200与其他同类型产品相互组装配合,大大提升了灯头100或头带组件200的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损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通过在灯头100上设置对接头111,配合在头带组件200上设置连接板210,将对接头111与对接座211旋转固定,进而完成灯头100与头带组件200的组装操作,同时也方便对灯头100与头带组件200进行拆卸操作,有效简化了组装工序,提升了组装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头及头带组件,所述灯头包括灯架,所述灯架截面为u形构造,所述灯架底端部设置有对接头;所述灯架内卡持有灯罩壳体,所述灯罩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照明机构及第二照明机构,所述灯罩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一透光片,所述灯罩壳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透光片;所述头带组件包括连接板、电池盒及头带,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对接座,所述头带分别与连接板两侧连接,所述电池盒与头带连接,所述电池盒内放置有电池组,所述对接头卡持在对接座内;所述电池盒一侧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一端卡持在对接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座内设置有pcb面板,所述连接线一端与pcb板电性连接,所述pcb面板朝向灯头一侧设置有接触环片,所述接触环片置于对接座内底端面,所述对接头内设置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与接触环片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头外侧部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对接座内侧部设置有内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及内螺纹部匹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机构包括led面板及反光杯,所述led面板上设置有led发光灯,所述反光杯合在led面板上,所述led发光灯置于反光杯内;所述第二照明机构包括cob面板,所述cob面板上设置有cob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壳体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卡持在灯架内,所述灯罩壳体内于转轴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面板及第二开关面板,所述第一开关面板上设置有第一按压开关,所述第二开关面板上设置有第二按压开关,所述第一开关面板与led面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面板与cob面板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于转轴处分别卡持设置有第一支架按钮及第二支架按钮,所述第一支架按钮凸伸设有第一按压柱,所述第二支架按钮凸伸设有第二按压柱,所述第一按压柱及第二按压柱分别靠近第一按压开关及第二按压开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一端开设有穿口,所述转轴通过穿口与灯架连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内设置有按钮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粘接在头带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头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为弹性材质构造。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