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饮料瓶盖及饮料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料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近年来,分离式饮料开始兴起,它通常是通过将配料置于一个密封腔,保持与水体分离,在人们需要饮用时,打开密封腔将配料加入到水中。分离式的饮料由于具有即配即饮的优点,而不需像传统的即饮式饮料一样,在加工时需要添加口味保持剂、防腐剂,因此分离式饮料的口感更好,更有助于人体健康。
目前市面上的分离式饮料包装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将配料储存在易拉罐式的瓶盖内,通过拉动易拉环打开瓶盖,将瓶盖内的配料倒入饮料瓶中与水混合,该包装操作较麻烦,同时也难以将液体配料如蜂蜜倾倒干净,造成配料的浪费;另一种是将配料储存在密闭腔体内,密闭腔体的底部为锡纸或塑封膜,密封腔体顶部设有推杆结构或尖刺,通过按压或旋转密封腔体顶部,使得推杆或尖刺刺穿锡纸、塑封膜,使得密封腔体内的配料流出,这样的包装虽然使得操作简单,但是锡纸、塑封膜承载能力有限,不利于像蜂蜜等粘稠的液体存放,容易直接将其压破,导致配料直接流入水中;在刺穿锡纸、塑封膜后,破开面积小,不利于像蜂蜜等粘稠的液体配料下落至瓶体内,而且在后续配料加入水中对瓶体进行摇动很有可能会使锡纸、塑封膜掉落到饮料中,对人体饮用产生危害;在进行饮用时,锡纸、塑封膜也容易被水流冲击到瓶口处堵住瓶口,使人不能饮用饮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便于液体配料流出与水体充分混合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及饮料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离式饮料瓶盖,包括作为顶部封口的上盖,上盖底部连有可撕拉环,上盖底部套接有储料筒且上盖向下转动时能够下压储料筒,储料筒的底部设有十字形的推动片且推动片的底部中心高于四周,储料筒的下部套接在下盖内,下盖设有与上盖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且其外螺纹下方设有限位凸环,下盖的底部设有能够被推动片顶破的塑料挡板,塑料挡板上设有多条将塑料挡板均匀分隔为若干个扇形的压痕,当上盖的可撕拉环与下盖的限位凸环接触时推动片与塑料挡板恰好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内部设有斜向的推动条,储料筒外侧面设有环形阻挡条,环形阻挡条有至少一段斜置,推动条的斜面与阻挡条斜置段相接触,且当上盖向下转动时,推动条的斜面底部能够向阻挡条斜置段的顶部移动进一步向下挤压阻挡条。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外侧面设有若干条竖纹。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片顶破塑料挡板后推动片能够伸出下盖底部3mm。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挡板被压痕分隔为8个扇形。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挡板每个扇形的圆弧段压痕为间隔设置的两段。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的侧面设有带内螺纹的环形挡片,环形挡片与下盖侧面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下部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防回槽,下盖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防回块,上盖底部与下盖的限位凸环相接触时防回块转入至防回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侧面设有若干条竖纹。
一种使用上述所述瓶盖的饮料瓶,包括瓶盖和瓶体,瓶盖与瓶体螺纹连接,且瓶体的瓶口侧面设有阻止瓶盖向下移动的环状凸起。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以储料筒作为储存配料的腔体,储料筒顶部通过与上盖相连、底部与下盖的塑料挡板紧密接触相形成密封腔体,结构简单,塑料挡板作为密封腔体的底部,其压痕处在受到十字形的推动片的压力时产生应力集中,先行断裂,从而使得塑料挡板被顶破,而推动片保持位置不变则塑料挡板也保持被顶破的状态,这时,饮料配料便直接从塑料挡板的破碎处向下流动,对于液体配料如蜂蜜等,还可以通过晃动瓶体,利用瓶体内的水冲刷瓶盖内的配料,使液体配料流出与水体充分混合,达到充分利用的效果,而且,在晃动瓶体及饮用饮料时,由于推动片还依然顶着塑料挡板,因此塑料挡板不会向回缩,也就不会出现堵塞瓶口的尴尬情况,便于料水混合。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需先撕开可撕拉环,再拧动上盖使上盖带动储料筒向下旋即可完成配料的释放,使用过程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当上盖向下转动时,推动条的斜面与阻挡条斜置段相对发生移动,即推动条斜面的底部逐渐靠近阻挡条斜置段的顶部,阻挡条便被进一步向下挤压,保证了其下滑距离足够长,从而保证储料筒的推动片能够顺利将塑料挡板刺破。
进一步的,塑料挡板上的压痕越多,越容易被推动片顶破,塑料挡板分隔为8个扇形满足了对压痕数量的要求。
进一步的,当塑料挡板的扇形圆弧段压痕间隔设置时,未设置压痕的地方在受到推动片压力后也不会断裂,保证了塑料挡板不会掉入瓶体内,保证了饮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饮料瓶,与分离式饮料瓶盖配合使用,其设置的环状凸起便于饮料瓶盖的安装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饮料瓶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饮料瓶盖打开时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饮料瓶盖的拆分结构正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饮料瓶盖的拆分结构倒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饮料瓶盖的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饮料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储料筒;3-下盖;4-环形阻挡条;5-限位凸环;6-推动片;7-可撕拉环;8-塑料挡板,9-压痕,10-防回块,11-瓶体,12-环形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包括作为顶部封口的上盖1,上盖1顶部封闭底部贯通,上盖1外侧面设有若干条竖纹以便于拧开,上盖1与其下方的储料筒2相连,本实施例中上盖1内壁设有内螺纹,储料筒2上部侧面设有与上盖1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二者为螺纹连接。
参见图3、图4,储料筒2具体为上下贯通的圆柱筒体,上盖1向下转动时能够下压储料筒2,为了保证储料筒2向下移动的距离足够长,本实施例中上盖1内部设有斜向的推动条,储料筒2外侧面设有环形阻挡条4,环形阻挡条4有至少一段斜置,上盖1的推动条能够与环形阻挡条4的斜置段贴合,当上盖1向下转动时,推动条的斜面与阻挡条4斜置段相对发生移动即推动条斜面的底部逐渐靠近阻挡条4斜置段的顶部,阻挡条4便被进一步向下挤压,保证了其下滑距离足够长;下部筒体内设有十字形推动片6,推动片6的中心位置高于四周,储料筒2的下部套接在下盖3内,下盖3设有与上盖1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且其外螺纹下方设有限位凸环5,参见图5,下盖3的底部设有能够被推动片6顶破的塑料挡板8,塑料挡板8上设有多条将塑料挡板8均匀分隔为若干个扇形的压痕9,本实施例中的扇形数量为8个,为保证塑料挡板8被顶破后不会掉入瓶体内,塑料挡板8每个扇形的圆弧段压痕为间隔设置的两段,推动片6顶破塑料挡板8后推动片6能够伸出下盖3底部3mm。当上盖1的可撕拉环7与下盖3的限位凸环5接触时推动片6与塑料挡板8恰好接触。
为了使得撕开可撕拉环7后将上盖1与下盖3旋紧时上盖1不向回滑动,所述上盖1下部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防回槽,下盖3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防回块10,上盖1底部与下盖3的限位凸环相接触时防回块10转入至防回槽内。
为了便于瓶盖整体与所使用的瓶子连接,下盖3的侧面设有带内螺纹的环形挡片12,环形挡片12与下盖3侧面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腔体,同时,为了方便手提瓶盖,在下盖3侧面或环形挡片12的侧面设有若干条竖纹。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饮料瓶盖,设计瓶体11,瓶体11的瓶口设有外螺纹,利用本实用新型瓶盖的环形挡片12内置的内螺纹,可直接使瓶盖与瓶体11形成螺纹连接,同时,瓶体11的瓶口侧面设有阻止瓶盖向下移动的环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未拆封时,上盖1、储料筒2、下盖3相盖合,下盖3通过环形挡片12的内螺纹与瓶体11瓶口外螺纹紧密配合在瓶体11上,推动片6恰好与塑料挡板8上方接触。
在需要混合配料与水时,本实用新型有两种打开方式:
第一种:先撕开可撕拉环7,一手握住上盖1,另一只手握住下盖3,保持上盖1位置不动,向上旋拧下盖3,下盖3的塑料挡板8与十字形的推动片6产生相互的作用力,塑料挡板8上的压痕9处由于应力集中而先行断裂,塑料挡板8便被推动片6顶破,最终推动片6伸出下盖8底部3mm后停止旋动,储料筒2内的配料流向瓶体11,轻微晃动瓶体11后使配料与水混合均匀,然后会直接卸下下盖3即可饮用饮料。
第二种:先撕开可撕拉环7,握住瓶体11,然后旋动上盖1,上盖1的推动条与储料筒2的环形阻挡条4斜置段接触并推动环形阻挡条4,推动条的斜面与阻挡条4斜置段相对发生移动,即推动条斜面的底部逐渐靠近阻挡条4斜置段的顶部,阻挡条4便被进一步向下挤压,保证了其下滑距离足够长,储料筒2的十字形推动片便对塑料挡板8产生向下的压力,塑料挡板8上的压痕9处由于应力集中而先行断裂,塑料挡板8便被推动片6顶破,最终推动片6伸出下盖8底部3mm后停止旋动,储料筒2内的配料流向瓶体11,此时防回块10转入到防回槽内,上盖1便不会自行回转,使得推动片6保持着对塑料挡板8的顶出,塑料挡板8便不会向回闭合,避免了在晃动瓶体11摇匀饮料时塑料挡板8回闭堵塞瓶口的尴尬情况,塑料挡板8上未设置压痕的地方在受到推动片压力后也不会断裂,保证了塑料挡板8不会掉入瓶体内,保证了饮用安全。
1.一种分离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顶部封口的上盖(1),上盖(1)底部连有可撕拉环(7),上盖(1)底部套接有储料筒(2)且上盖(1)向下转动时能够下压储料筒(2),储料筒(2)的底部设有十字形的推动片(6)且推动片(6)的底部中心高于四周,储料筒(2)的下部套接在下盖(3)内,下盖(3)设有与上盖(1)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且其外螺纹下方设有限位凸环(5),下盖(3)的底部设有能够被推动片(6)顶破的塑料挡板(8),塑料挡板(8)上设有多条将塑料挡板(8)均匀分隔为若干个扇形的压痕(9),当上盖(1)的可撕拉环(7)与下盖(3)的限位凸环(5)接触时推动片(6)与塑料挡板(8)恰好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内部设有斜向的推动条,储料筒(2)外侧面设有环形阻挡条(4),环形阻挡条(4)有至少一段斜置,推动条的斜面与阻挡条(4)斜置段相接触,且当上盖(1)向下转动时,推动条的斜面底部能够向阻挡条(4)斜置段的顶部移动进一步向下挤压阻挡条(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外侧面设有若干条竖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片(6)顶破塑料挡板(8)后推动片(6)能够伸出下盖(3)底部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挡板(8)被压痕(9)分隔为8个扇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5所述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挡板(8)每个扇形的圆弧段压痕为间隔设置的两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的侧面设有带内螺纹的环形挡片(12),环形挡片(12)与下盖(3)侧面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下部内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防回槽,下盖(3)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防回块(10),上盖(1)底部与下盖(3)的限位凸环相接触时防回块(10)转入至防回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侧面设有若干条竖纹。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9所述瓶盖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和瓶体(11),瓶盖与瓶体(11)螺纹连接,且瓶体(11)的瓶口侧面设有阻止瓶盖向下移动的环状凸起。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