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醇储存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1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存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乙醇储存罐。



背景技术:

乙醇有机化合物,俗称酒精,是最常见的一元醇。其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微甘、易燃,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也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酒精在生产储存的时候,通常是将其放置在酒缸、酒桶中,但是在对其进行运输的时候,由于酒缸或酒桶中的酒精未装满,酒精会在酒缸或酒桶中晃动,进而在酒精液体惯性作用下,酒精会从酒桶顶部晃动喷洒而出,甚至导致酒桶或酒缸倾倒,导致酒精洒出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醇储存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乙醇储存罐,包括承载桶,所述承载桶的顶部设置有板盖,所述承载桶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重量块,所述板盖的底部呈环形阵列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壁的底部与挡板滑动穿插套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挡板的底部,所述承载桶外壁的底部滑动套接有承载框架,所述承载框架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顶部与承载桶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板盖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的内腔固定套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外壁的顶部螺纹套接有第一密封帽,所述第一密封帽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密封套环。

优选的,所述板盖和承载桶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板盖的顶部呈环形阵列等距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所述板盖通过固定螺栓与承载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载桶外壁的顶部呈环形阵列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把手。

优选的,所述承载桶外壁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排料管,所述承载框架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开槽,所述排料管位于开槽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排料管的外壁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料管外壁的一端螺纹套接有第二密封帽,所述第二密封帽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挡板的设置方式,挡板在酒精中具有一定的浮力,从而可以对承载桶内部的酒精进行限制,降低对其运输的时候,酒精在承载桶内部晃动的概率,进而提高其运输的稳定性,降低酒精喷洒的概率;

(2)本实用新型利用承载框架的设置方式,承载框架可以避免承载桶直接与其他物体接触,降低其他物体的温度对承载桶的影响,且海绵垫可以对承载桶进行一定的减震作用,进而再次提高其运输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载桶;2、板盖;3、挡板;4、重量块;5、连接杆;6、限位板;7、承载框架;8、海绵垫;9、进料管;10、第一密封帽;11、密封垫;12、固定螺栓;13、把手;14、排料管;15、开槽;16、阀门;17、第二密封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乙醇储存罐,包括承载桶1,承载桶1外壁的顶部呈环形阵列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把手13,承载桶1的顶部设置有板盖2,承载桶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挡板3,挡板3可以对承载桶1内部的乙醇进行限定,降低其运输的时候,乙醇晃动的幅度,进而保证其运输的稳定性,挡板3在乙醇中具有一定的浮力,并且可以带动重量块4漂浮在乙醇的表面,挡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重量块4,重量块4可以增加挡板3的重量,从而提高挡板3对乙醇限制晃动的能力,板盖2的底部呈环形阵列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5,连接杆5外壁的底部与挡板3滑动穿插套接,连接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限位板6可以避免挡板3的底部与承载桶1内腔的底部相贴合,进而注入乙醇的时候,挡板3与承载桶1内壁的底部的贴合力,使挡板3不能在乙醇中浮起,限位板6位于挡板3的底部,承载桶1外壁的底部滑动套接有承载框架7,承载框架7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8,海绵垫8的顶部与承载桶1相贴合;

板盖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孔,进料孔的内腔固定套接有进料管9,进料管9外壁的顶部螺纹套接有第一密封帽10,第一密封帽10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密封套环,第一密封帽10和第一密封套环可以再次保证承载桶1的气密性,降低乙醇挥发的概率,板盖2和承载桶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1,密封垫11可以保证板盖2与承载桶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乙醇挥发,板盖2的顶部呈环形阵列等距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12,板盖2打开,可以便捷对承载桶1内部进行清理,以便保证乙醇储存的纯净性,板盖2通过固定螺栓12与承载桶1固定连接;

承载桶1外壁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排料管14,承载框架7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开槽15,排料管14位于开槽15的内腔中,排料管14的外壁设置有阀门16,阀门16可以控制承载桶1内部的乙醇是否从排料管14中流出,排料管14外壁的一端螺纹套接有第二密封帽17,第二密封帽17可以再次对排料管14进行密封,进而保证排料管14的密封性,降低乙醇滴落的概率,第二密封帽17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对乙醇进行储存的时候,首先松动固定螺栓12,打开板盖2,对承载桶1内部进行清理,然后将板盖2安装上,并关闭阀门16,并使用第二密封帽17对排料管14再次密封,然后通过进料管9向承载桶1内部注入乙醇,随着乙醇的注入,并且乙醇从挡板3与承载桶1之间的缝隙流下到承载桶1内腔的底部,挡板3在自身的浮力的作用下上升,从而对乙醇进行位置限定,乙醇注入完成后,使用第一密封帽10对进料管9进行密封;

当对其运输的时候,利用把手13将其抬到运输车上,运输车在对其运输的时候,挡板3对乙醇的表面进行位置限定,减小其在承载桶1内部晃动的概率,进而保证其运输的稳定性,当需要放出乙醇的时候,首先取下第二密封帽17,打开阀门16,乙醇就可以从排料管14中排出,当适当的溢出排出后,关闭阀门16,使用第二密封帽17再次对排料管14进行密封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乙醇储存罐,包括承载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桶(1)的顶部设置有板盖(2),所述承载桶(1)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重量块(4),所述板盖(2)的底部呈环形阵列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外壁的底部与挡板(3)滑动穿插套接,所述连接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位于挡板(3)的底部,所述承载桶(1)外壁的底部滑动套接有承载框架(7),所述承载框架(7)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8),所述海绵垫(8)的顶部与承载桶(1)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醇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盖(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的内腔固定套接有进料管(9),所述进料管(9)外壁的顶部螺纹套接有第一密封帽(10),所述第一密封帽(10)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密封套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醇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盖(2)和承载桶(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1),所述板盖(2)的顶部呈环形阵列等距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12),所述板盖(2)通过固定螺栓(12)与承载桶(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醇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桶(1)外壁的顶部呈环形阵列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把手(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醇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桶(1)外壁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排料管(14),所述承载框架(7)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开槽(15),所述排料管(14)位于开槽(15)的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乙醇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14)的外壁设置有阀门(16),所述排料管(14)外壁的一端螺纹套接有第二密封帽(17),所述第二密封帽(17)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密封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乙醇储存罐,包括承载桶,承载桶的顶部设置有板盖,承载桶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重量块,板盖的底部呈环形阵列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外壁的底部与挡板滑动穿插套接,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位于挡板的底部,承载桶外壁的底部滑动套接有承载框架,承载框架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海绵垫的顶部与承载桶相贴合,承载桶固定连接有四个把手。本实用新型利用挡板的设置方式,挡板在酒精中具有一定的浮力,从而可以对承载桶内部的酒精进行限制,降低对其运输的时候,酒精在承载桶内部晃动的概率,进而提高其运输的稳定性,降低酒精喷洒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新;徐顺林;周建德;朱代发;程辉华;周元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草珊瑚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6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