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7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涂油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



背景技术:

静电涂油机,是靠高压静电的作用,将防锈油或其他工艺介质均匀地喷涂在板带材表面上的设备。静电涂油机由涂油室、高压静电源、供油系统、油路加热循环系统、电控系统以及操作台组成。

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336528.7,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静电涂油机的气液混合型刀梁装置,该申请案包括刀梁左片和刀梁右片间的中部偏上处设有矩形油路,矩形油路的上方区域设有塑料薄膜,矩形油路的下方依次设有进气通道和棱状混合室。刀梁左片和刀梁右片在矩形油路下方的间距为0.2~0.3mm。进气通道由左进气槽和右进气槽组成,左进气槽和的靠近两端处对称设有左进气口,右进气槽的靠近两端处对称设有右进气口;棱状混合室由左半棱状槽和右半棱状槽组成,左半棱状槽由上斜面和下斜面相交而成。该方案中的循环用油腔以及工作用油腔是由两刀梁合围形成,因此其并不能保证两腔的完全隔绝,两种油会混合,降低涂油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静电涂油机刀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静电涂油机刀梁加热油和防锈油易混合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包括刀梁、加热管、隔垫,其中:刀梁包括两刀梁本体,刀梁本体具有刀尖,两刀梁本体相对固定连接且合围形成沿刀梁本体长度方向成型、且互相连通的换热腔和布油腔,至少一刀梁本体开设与换热腔连通的第一进油口;两刀梁本体间夹设隔垫并形成位于刀尖侧的刀缝,隔垫开设多个导油槽,导油槽两端分别与刀缝以及布油腔连通;加热管设置在换热腔内且与刀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刀梁还包括多个两端分别连通换热腔以及布油腔的连通腔。

优选的,连通腔连通换热腔远离布油腔的一端。

优选的,多个连通腔沿刀梁本体长度方向等距布置。

优选的,加热管呈“u形”且内部形成加热腔以及与分别与加热腔两端连通的第二进油口以及出油口。

优选的,刀梁还包括固定块,两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刀梁本体两端,加热管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静电涂油机刀梁还包括夹设于两刀梁本体间、设置于换热腔的远离刀尖一侧的密封条。

优选的,第一进油口设置在刀梁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加热管中流动加热油,与换热腔中的防锈油进行热交换,然后防锈油从换热腔进入布油腔中最后从导油槽均匀流出,加热油和防锈油不会混合,并且刀缝大小可根据隔垫厚度调节,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涂油机刀梁的两侧的视图;

图1b分别是图1中m处的视图、a处的剖视图、b处的剖视图以及c处的剖视图;

图1c是图1a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d是图1c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涂油机刀梁一刀梁本体的两侧的视图;

图2b分别是图1中n处的视图、f处的剖视图、g处的剖视图以及h处的剖视图;

图2c是图2a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刀梁、2-加热管、3-隔垫、4-密封条、11-刀梁本体、12-换热腔、13-布油腔、14-第一进油口、15-刀缝、16-连通腔、17-固定块、21-加热腔、22-第二进油口、23-出油口、111-刀尖、31-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以及图1b,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包括刀梁1、加热管2以及隔垫3,其中:

刀梁1包括两刀梁本体11,刀梁本体11具有刀尖111,刀尖111接入高压电与铁板间形成形成尖端放电,两刀梁本体11相对固定连接且合围形成沿刀梁本体11长度方向成型、且互相连通的换热腔12和布油腔13,具体来说,刀梁1还包括多个两端分别连通换热腔12以及布油腔13、沿刀梁本体11宽度方向成型的连通腔16,连通腔16用于连通换热腔12和布油腔13,使防锈油从换热腔12流向布油腔13,本实施例中两刀梁本体11以螺栓固定连接,至少一刀梁本体11开设与换热腔12连通的第一进油口14,进油口用于向换热腔12中输入防锈油。另外,为了使布油腔13中的防锈油均匀流出,布油腔13靠近刀尖111的一侧形成尖端,使防锈油在靠近布油腔13的靠近刀尖111一侧聚集。连通腔16连通换热腔12远离布油腔13的一端,因此换热腔12中的防锈油先在换热腔12底部聚集至一定程度后才会流向连通腔16,可使其中防锈油更均匀流动。为了方便连通腔16的加工,一般是直接在刀梁本体11上钻孔,然后在开口处堵住。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多个连通腔16沿刀梁本体11长度方向等距布置。等距布置可以使每个两侧的防锈油均匀流动。

两刀梁本体11间夹设隔垫3并形成位于刀尖111侧的刀缝15,因此刀缝15大小取决于隔垫3厚度,一般来说隔垫3厚度在0.1毫米左右,刀缝15越大,出油量越大,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更换。隔垫3开设多个导油槽31,导油槽31两端分别与刀缝15以及布油腔13连通,导油槽31作用是将布油腔13中的防锈油导入刀缝15处,再由刀缝15流出。为了防止防锈油从刀梁本体11远离刀尖111端流出,该静电涂油机刀梁还包括夹设于两刀梁本体11间、设置于换热腔12的远离刀尖111一侧的密封条4。

加热管2设置在换热腔12内且与刀梁1固定连接,具体来说,由于防锈油接入高压电,加热防锈油不可采用常规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加热油通入加热管2的方式加热,具体来说,加热管2呈“u形”且内部形成加热腔21以及与分别与加热腔21两端连通的第二进油口22以及出油口23,因此加热油在外部加热后从第二进油口22进入再从出油口23出来,以此加换热腔12中的防锈油。刀梁1还包括固定块17,两固定块17分别固定连接在刀梁本体11两端,加热管2与固定块17固定连接。为了方便换热腔12以及布油腔13加工成型,换热腔12以及布油腔13是直接由两刀梁本体11上开设槽来形成,另外加热管2也需要固定,因此以两固定块17在侧面密封换热腔12以及布油腔13并固定加热管2。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第一进油口14设置在刀梁本体11沿长度方向的中间,因此防锈油从刀梁本体11中间向两侧流动,使防锈油均匀流动。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首先防锈油从第一进油口14输入换热腔12,换热腔12中的加热管2的第二进油口22处通入预先加热的加热油,加热油沿着加热管2流动,并最后从出油口23出来,热量被传导至换热腔12中,因此换热腔12中的防锈油被加热,然后经过连通腔16向布油腔13中流动,换热腔12中防锈油并不是均匀流动的,在本实施例中,若没有布油腔13以及连通腔16,防锈油直接由换热腔12向刀缝15流出,会造成刀梁1中间油液多,两侧油液少,因此本实施例中,防锈油在换热腔12中流动,当刀梁本体11中间油液聚集时该处压力增大,防锈油则会向两侧流动,并在换热腔12近端聚集,其中防锈油液位上升,直至液位上升一定程度才会从连通腔16流向布油腔13,此时油液已经在换热腔12中均匀流动,进入布油腔13中的防锈油则从导油槽31向刀缝15流出,形成均匀布油,刀梁1倒置同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加热管中流动加热油,与换热腔中的防锈油进行热交换,然后进入布油腔中最后从导油槽均匀流出,加热油和防锈油不会混合,并且刀缝大小可根据隔垫厚度调节,使用范围广。

以上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梁、加热管、隔垫,其中:

所述刀梁包括换热腔、布油腔以及两刀梁本体,所述刀梁本体具有刀尖,两所述刀梁本体相对固定连接且合围形成沿所述刀梁本体长度方向成型、且互相连通的所述换热腔和所述布油腔,至少一所述刀梁本体开设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第一进油口;

两所述刀梁本体间夹设所述隔垫并形成位于所述刀尖侧的刀缝,所述隔垫开设多个导油槽,所述导油槽两端分别与所述刀缝以及所述布油腔连通;

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且与所述刀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梁还包括多个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换热腔以及所述布油腔的连通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换热腔远离所述布油腔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通腔沿所述刀梁本体长度方向等距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呈“u形”且内部形成加热腔以及与分别与所述加热腔两端连通的第二进油口以及出油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梁还包括固定块,两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刀梁本体两端,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涂油机刀梁还包括夹设于两所述刀梁本体间、设置于所述换热腔的远离所述刀尖一侧的密封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刀梁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涂油机刀梁,包括刀梁、加热管、隔垫,其中:刀梁包括两刀梁本体,刀梁本体具有刀尖,两刀梁本体相对固定连接且合围形成沿刀梁本体长度方向成型、且互相连通的换热腔和布油腔,至少一刀梁本体开设与换热腔连通的第一进油口;两刀梁本体间夹设隔垫并形成位于刀尖侧的刀缝,隔垫开设多个导油槽,导油槽两端分别与刀缝以及布油腔连通;加热管设置在换热腔内且与刀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加热管中流动加热油,与换热腔中的防锈油进行热交换,然后进入布油腔中最后从导油槽均匀流出,加热油和防锈油不会混合,并且刀缝大小可根据隔垫厚度调节,使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孙开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市新裕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1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6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