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8


本申请涉及电气竖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中电能和电气信号的垂直传输量要大于水平传输量。大截面的导线和数量众多的线缆在垂直方向敷设,使穿管敷设做法不能胜任。因此在高层建筑中要从底层到顶层留出一定截面的井道,叫电气竖井。

公告号为cn2086860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层住宅建筑电气竖井结构,包括电气竖井,所述电气竖井的内部设有多个隔板,每个所述隔板的外侧壁均与电气竖井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将电气竖井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竖井单元,所述电气竖井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风井,所述电气竖井远离进风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风井,每个所述竖井单元的内部均并排设有多个导热管,每个所述导热管靠近进风井的一端均贯穿电气竖井和进风井并延伸至进风井的内部,每个所述导热管靠近排风井的一端均贯穿电气竖井和排风井并延伸至排风井的内部,所述排风井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金属制成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排风管的上端设有遮挡机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竖井单元仅通过导热管以及连通导热管的进风井、排风井进行空气循环散热,需要铺设在电气竖井内的线缆热量散发至竖井单元内并与由导热管吸收热量,然后再通过导热管与流动在导热管内的空气进行换热才能逐渐导出热量,散热效果较为滞后且散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电气竖井内电缆铺设环境的降温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包括电气竖井,所述电气竖井内设置有若干用于铺设线缆的导热桥架,所述导热桥架的侧壁沿自身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冷却管,所述电气竖井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冷却水的冷却水箱和连通所述冷却水箱并用于驱动冷却水沿所述冷却管循环流动的循环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将线缆沿导热桥架铺设,导热桥架一方面避免线缆直接与电气竖井内壁接触,为铺设线缆提供保护,同时有利于线缆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桥架,预先将冷却水箱内充入冷却水,驱动循环机构带动冷却水沿冷却管循环,冷却管与导热桥架进行热交换并降低导热桥架温度,从而沿线缆铺设路线降低线缆外部温度,通过循环水冷直接与贴合线缆的导热桥架接触换热,有利于改善电气竖井内线缆铺设环境的散热效果,提高线缆铺设环境的降温效率。

可选的,若干所述冷却管的底端汇集连通有汇集管,所述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外侧的循环水泵一和循环水泵二,所述循环水泵一的抽取端连接所述汇集管,且所述循环水泵一的输送端连通所述冷却水箱,所述循环水泵二的抽取端连通所述冷却水箱的内部,且所述循环水泵二的输送端连通所述冷却管远离所述汇集管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泵二抽取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并输送至冷却管顶端,然后由冷却水自身重力作用以及循环水泵一的抽取力汇集至汇集管内并导回冷却水箱,有利于快速实现冷却水沿冷却管及汇集管循环运动,冷却水沿汇集管至冷却水箱以及由循环水泵二输送至冷却管顶端的过程中再次降温,有利于冷却水降温再使用。

可选的,所述电气竖井的顶部设置有蓄水箱,且所述蓄水箱连通若干所述冷却管远离所述汇集管的一端,所述循环水泵二的输送端与所述蓄水箱连通有散热导管;

所述冷却水箱的侧壁开设有外接水源的补水口,且所述补水口的开设位置高于所述循环水泵一的抽取端,所述冷却水箱内位于所述补水口上设置有浮球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经过换热后导回冷却水箱,然后由循环水泵二抽取并流经散热导管进行再次降温,循环水泵二将冷却水输送至蓄水箱时,冷却水在蓄水箱内再次降温,有利于延长冷却水降温时间,提高冷却水循环使用时的冷却效果。

可选的,所述电气竖井内侧壁纵向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气竖井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循环水泵一和循环水泵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及时监测电气竖井纵向空间内的温度,预先由控制器端设置温度上限值,当电气竖井内温度超过预设温度上限值时,控制器控制循环水泵一和循环水泵二打开并驱动冷却水箱内的冷却水快速循环降温。

可选的,所述电气竖井的内部纵向依次设置有若干隔板,若干所述隔板将所述电气竖井分隔为若干竖井单元,且所述竖井单元与建筑楼层一一对应;

所述电气竖井上位于若干所述竖井单元的侧壁均开设有连通对应建筑楼层的检修门,所述电气竖井内位于所述导热桥架的一侧沿所述导热桥架的铺设方向设置有检修爬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由建筑物各层均可开启对应检修门并进入所对竖井单元内,隔板作为每层竖井单元的支撑面,方便操作人员直接进入,通过检修爬梯方便操作人员攀爬检查纵向铺设的各位置线缆。

可选的,所述电气竖井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井,所述电气竖井远离所述进风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风井,所述排风井的顶部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竖井单元内设置有导热管,且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电气竖井并连通所述进风井,另一端贯穿所述电气竖井并连通所述排风井,所述进风井的底部连接有鼓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井单元内的热量由导热管进行吸收,驱动鼓风机由进风管一端吹送冷却风并经由导热管带走导热管积蓄的热量,最后由排风井一端导出至排风口,有利于同步辅助竖井单元进行空气降温,进一步改善电气竖井内线缆铺设环境的降温效果。

可选的,所述排风口上连接有排风罩壳,所述排风罩壳的顶端开口并设置有挡雨盖,所述排风罩壳的侧壁设置有防尘百叶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雨盖有利于减少外部雨水渗入排风井内,同时防尘百叶窗减少外部灰尘导入排风罩壳内。

可选的,所述排风罩壳的内壁位于所述防尘百叶窗的下方设置有积水板,所述积水板由靠近所述防尘百叶窗的一端向上倾斜,所述排风罩壳的侧壁位于所述积水板和防尘百叶窗之间连接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积水板有利于堆积由防尘百叶窗渗入排风罩壳内的雨水,进而通过排水管快速导出,有利于减少外部雨水渗入排风罩壳及排风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导热桥架避免线缆直接与电气竖井内壁接触,为铺设线缆提供保护,同时有利于线缆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导热桥架,通过循环水冷直接与贴合线缆的导热桥架接触换热,改善电气竖井内线缆铺设环境的散热效果,提高线缆铺设环境的降温效率;

2.操作人员由建筑物各层均可开启对应检修门并进入所对竖井单元内,隔板作为每层竖井单元的支撑面,方便操作人员直接进入,通过检修爬梯方便操作人员攀爬检查纵向铺设的各位置线缆;

3.倾斜设置的积水板有利于堆积由防尘百叶窗渗入排风罩壳内的雨水并通过排水管快速导出,有利于减少外部雨水渗入排风罩壳及排风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电气竖井、进风井、排风井、冷却水箱、循环水泵一、循环水泵二、蓄水箱、排风罩壳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热桥架、冷却管、隔板、导热管、汇集管、排风扇和积水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浮球阀和循环水泵二的抽取端的断开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气竖井;11、导热桥架;111、散热孔;12、隔板;13、竖井单元;14、检修门;15、检修爬梯;16、冷却管;17、汇集管;18、导热管;19、排风扇;2、进风井;21、进风口;22、鼓风机;3、排风井;31、排风口;4、冷却水箱;41、循环水泵一;42、循环水泵二;43、蓄水箱;44、散热导管;45、补水口;46、浮球阀;5、温度传感器;51、控制器;6、排风罩壳;61、挡雨盖;62、防尘百叶窗;63、积水板;64、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包括建筑物内纵向预留的电气竖井1,电气竖井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风井2、右侧固定连接有排风井3,电气竖井1纵向均匀横置有若干道隔板12,以使电气竖井1纵向分隔为若干个竖井单元13,若干隔板12增强电气竖井1纵向空间结构强度,每层竖井单元13与建筑物一层楼层相对应,电气竖井1的内壁纵向铺设有若干道贯穿若干隔板12的导热桥架11,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两道导热桥架11为例,导热桥架11横截面呈匚形,且导热桥架11的两相对侧壁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11,导热桥架11可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气竖井1的内壁,电气竖井1的内壁位于导热桥架11两相对侧壁的相背一侧分别铺设有冷却管16,冷却管16贴合导热桥架11并沿纵向延伸,电气竖井1底部、位于进风井2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冷却水箱4,冷却水箱4的外侧设置有连通冷却水箱4并驱动冷却水沿冷却管16循环流动的循环机构。

参照图1和图2,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冷却水箱4外侧的循环水泵一41和固定在冷却水箱4顶面的循环水泵二42,若干冷却管16的底端汇集到一根汇集管17处,且汇集管17横向穿出电气竖井1及进风井2并与循环水泵一41的抽取端连接,循环水泵一41的输送端连通至冷却水箱4的侧壁,循环水泵二42的抽取端连通冷却水箱4的内部,循环水泵二42的输送端连接有散热导管44,电气竖井1的外顶部固定有蓄水箱43,蓄水箱43与散热导管44连通并同时连通若干冷却管16;操作人员将将线缆沿导热桥架11铺设,导热桥架11避免线缆直接与电气竖井1内壁接触,为铺设线缆提供保护,同时有利于线缆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桥架11,预先将冷却水箱4内充入冷却水,循环水泵二42抽取冷却水箱4内的冷却水并输送至蓄水箱43,然后由冷却水自身重力作用以及循环水泵一41的抽取力抽取汇集至汇集管17内并导回冷却水箱4,冷却管16与导热桥架11进行热交换并降低导热桥架11温度,从而沿线缆铺设路线降低线缆外部温度,通过循环水冷直接与贴合线缆的导热桥架11接触换热,有利于改善电气竖井1内线缆铺设环境的散热效果,提高线缆铺设环境的降温效率,冷却水沿汇集管17至冷却水箱4以及由循环水泵二42、散热导管44输送至蓄水箱43的过程中再次降温,有利于延长冷却水降温时间,提高冷却水循环使用时的冷却效果。

参照图1和图3,冷却水箱4背离进风井2的侧壁开设有外接水源的补水口45,补水口45的开设位置高于循环水泵一41的抽取端,冷却水箱4内位于补水口45上设置有浮球阀46,当冷却水箱4内水位过低至浮球阀46降下时,浮球阀46接通水源为冷却水箱4补充水源,有利于及时补充换热循环过程中损失的冷却水,避免冷却水箱4内水源不足导致冷却水使用量及冷却效果降低。

参照图1和图2,电气竖井1的正面外侧壁位于若干竖井单元13上均开设有连通对应建筑楼层的检修门14,电气竖井1内位于两道导热桥架11之间的侧壁纵向设置有检修爬梯15;操作人员由建筑物各层均可开启对应检修门14并进入所对竖井单元13内,方便操作人员直接进入,通过检修爬梯15方便操作人员攀爬检查纵向铺设的各位置线缆。

参照图1和图2,竖井单元13内横向设置有导热管18,导热管18的左端贯穿电气竖井1的左侧壁并连通进风井2,导热管18的右端贯穿电气竖井1的右侧壁并连通排风井3,循环水泵一41的一侧设置有连通进风井2的鼓风机22,同时每根导热管18朝向进风井2的一端的管壁内安置有排风扇19,排风井3的顶端开设有排风口31;竖井单元13内的热量由导热管18进行吸收,驱动鼓风机22由进风管一端吹送冷却风并经由导热管18带走导热管18积蓄的热量,最后由排风井3一端导出至排风口31,有利于同步辅助竖井单元13进行空气降温,进一步改善电气竖井1内线缆铺设环境的降温效果,排风扇19随鼓风机22同步转动,进风井2底部抽入的冷空气由排风扇19抽送经过导热管18,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导热管18内空气流动换热。

参照图2,电气竖井1内位于每个竖井单元13内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每个竖井单元13内的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左侧导热桥架11的左侧,进风井2的外左侧壁上、位于循环水泵一41的上方固定有连接若干温度传感器5的控制器51,控制器51控制连接循环水泵一41和循环水泵二42;温度传感器5及时监测电气竖井1纵向空间内的温度,预先由控制器51端设置温度上限值,当电气竖井1内温度超过预设温度上限值时,控制器51控制循环水泵一41和循环水泵二42打开并驱动冷却水箱4内的冷却水快速循环降温。

参照图1和图2,排风口31上连接有排风罩壳6,排风罩壳6的顶端开口并设置有挡雨盖61,排风罩壳6左右两相对侧壁均设置有防尘百叶窗62,排风罩壳6的内壁位于防尘百叶窗62的下方倾斜向上设置有积水板63,两积水板63纵向交替设置,排风罩壳6的侧壁位于积水板63和防尘百叶窗62之间连接有排水管64;挡雨盖61有利于减少外部雨水渗入排风井3内,同时防尘百叶窗62减少外部灰尘导入排风罩壳6内,倾斜设置的积水板63有利于堆积由防尘百叶窗62渗入排风罩壳6内的雨水,进而通过排水管64快速导出,有利于减少外部雨水渗入排风罩壳6及排风井3。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冷却水箱4充满冷却水,当温度传感器5感应电气竖井1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51驱动循环水泵一41和循环水泵二42同步启动,循环水泵二42将冷却水箱4内的冷却水由散热导管44输送至蓄水箱43内并由若干冷却管16落下,冷却管16经过两导热桥架11与线缆内导出热量进行换热降温,同时驱动鼓风机22朝向进风井2内冲入冷空气,配合若干排风扇19同步驱动冷却风穿过导热管18进行导出导热管18的热量,热量最终导入排风井3并由排风口31处导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竖井(1),所述电气竖井(1)内设置有若干用于铺设线缆的导热桥架(11),所述导热桥架(11)的侧壁沿自身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冷却管(16),所述电气竖井(1)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冷却水的冷却水箱(4)和连通所述冷却水箱(4)并用于驱动冷却水沿所述冷却管(16)循环流动的循环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冷却管(16)的底端汇集连通有汇集管(17),所述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箱(4)外侧的循环水泵一(41)和循环水泵二(42),所述循环水泵一(41)的抽取端连接所述汇集管(17),且所述循环水泵一(41)的输送端连通所述冷却水箱(4),所述循环水泵二(42)的抽取端连通所述冷却水箱(4)的内部,且所述循环水泵二(42)的输送端连通所述冷却管(16)远离所述汇集管(17)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竖井(1)的顶部设置有蓄水箱(43),且所述蓄水箱(43)连通若干所述冷却管(16)远离所述汇集管(17)的一端,所述循环水泵二(42)的输送端与所述蓄水箱(43)连通有散热导管(44);

所述冷却水箱(4)的侧壁开设有外接水源的补水口(45),且所述补水口(45)的开设位置高于所述循环水泵一(41)的抽取端,所述冷却水箱(4)内位于所述补水口(45)上设置有浮球阀(4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竖井(1)内侧壁纵向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5),所述电气竖井(1)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控制器(51),所述控制器(51)控制连接所述循环水泵一(41)和循环水泵二(4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竖井(1)的内部纵向依次设置有若干隔板(12),若干所述隔板(12)将所述电气竖井(1)分隔为若干竖井单元(13),且所述竖井单元(13)与建筑楼层一一对应;

所述电气竖井(1)上位于若干所述竖井单元(13)的侧壁均开设有连通对应建筑楼层的检修门(14),所述电气竖井(1)内位于所述导热桥架(11)的一侧沿所述导热桥架(11)的铺设方向设置有检修爬梯(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竖井(1)一侧固定连接有进风井(2),所述电气竖井(1)远离所述进风井(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风井(3),所述排风井(3)的顶部开设有排风口(31),所述竖井单元(13)内设置有导热管(18),且所述导热管(18)的一端贯穿所述电气竖井(1)并连通所述进风井(2),另一端贯穿所述电气竖井(1)并连通所述排风井(3),所述进风井(2)的底部连接有鼓风机(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31)上连接有排风罩壳(6),所述排风罩壳(6)的顶端开口并设置有挡雨盖(61),所述排风罩壳(6)的侧壁设置有防尘百叶窗(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罩壳(6)的内壁位于所述防尘百叶窗(62)的下方设置有积水板(63),所述积水板(63)由靠近所述防尘百叶窗(62)的一端向上倾斜,所述排风罩壳(6)的侧壁位于所述积水板(63)和防尘百叶窗(62)之间连接有排水管(64)。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气竖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电气竖井结构,其包括电气竖井,所述电气竖井内设置有若干用于铺设线缆的导热桥架,所述导热桥架的侧壁沿自身延伸方向设置有若干冷却管,所述电气竖井底部设置有用于储存冷却水的冷却水箱和连通所述冷却水箱并用于驱动冷却水沿所述冷却管循环流动的循环机构。本申请具有改善电气竖井内线缆铺设环境的散热效果,提高线缆铺设环境的降温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金忠;杜雪存;陈邓勇;郭建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恒常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1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7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