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9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光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



背景技术:

led光源又称为为发光二极管光源,此种光源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效率高等优点,可连续使用长达10万个小时,不同的led光源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能够制成不同的发光器件,可以提供照明和装饰的作用,现有的一种黄光led光源存在以下弊端:1、传统的黄光光源是在光源上涂上一层黄色的荧光粉,利用荧光粉将其他颜色的光线过滤掉,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蓝光污染严重,会对人眼造成刺激,黄光光色不纯;2、现有的led光源无法调节颜色,使用黄光led芯片时只能产生单色,改变led光源的电压会导致led芯片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包括握把,所述握把前端固定连接有装置壳,所述装置壳上端中部开有调节滑槽,所述装置壳内后壁固定连接有集成装置,所述调节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变阻装置,且滑动变阻装置下端固定连接在集成装置上端,所述装置壳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管,所述螺纹连接管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照明灯壳,所述照明灯壳内表面后部固定连接有光源生成装置,所述光源生成装置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树脂胶,且透明树脂胶外表面前侧固定穿插连接在照明灯壳内。

优选的,所述光源生成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前端上部和前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电路板,两个所述电路板前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红光led芯片和绿光led芯片,两个所述电路板前端左部均固定连接有正极接线柱,两个所述电路板前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负极接线柱,所述安装板前端上部和前端下部均固定穿插连接有正极接线管和负极接线管,两个所述正极接线柱外表面和两个负极接线柱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线,且导线远离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正极接线管前端和负极接线管前端,所述安装板外表面固定连接在照明灯壳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前端粘接在透明树脂胶后端,两个所述正极接线管和负极接线管外表面均不与螺纹连接管内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集成装置包括集成板,所述集成板前端上部和前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集成电路板,两个所述集成电路板前端左部均固定连接有正极排线管,两个所述集成电路板前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负极排线管,所述集成板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前端固定连接在装置壳内前壁,所述集成板后端固定连接在装置壳内后壁。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端位于螺纹连接管下方,两个所述负极排线管前端均固定连接在负极接线管后端。

优选的,所述滑动变阻装置包括绝缘架,所述绝缘架外表面中部固定套接有电阻丝,所述绝缘架前端上部固定穿插连接有导电杆,且导电杆后端贯穿绝缘架后端并延伸至绝缘架后方,所述导电杆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接线头,所述绝缘架前端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下接线头,且下接线头后端固定连接在电阻丝外表面,所述导电杆外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下端右部固定连接有金属滑片,且金属滑片下端滑动连接在电阻丝外表面上侧,所述绝缘架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端,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调节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光源生成装置,通过红光led芯片和绿光led芯片的等比融合来形成黄光光源,这种光源不会产生蓝光污染,并且对人眼友好,人体不会产生不适感,光源的波长频率不易衰退,稳定性较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滑动变阻装置,将滑动变阻装置安装在红光led芯片的正极接线柱中,通话调节电阻大小来改变通过通过红光led芯片的电流强度,从而改变红光光源的强度,改变红光光源与绿光光源的融合比例,从而使得光源的颜色发生转变,并且在调节时不会改变电压,不会对led芯片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的光源生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的集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的滑动变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握把;2、装置壳;3、调节滑槽;4、螺纹连接管;5、滑动变阻装置;6、照明灯壳;7、光源生成装置;8、透明树脂胶;9、集成装置;51、绝缘架;52、电阻丝;53、下接线头;54、导电杆;55、上接线头;56、滑块;57、金属滑片;71、安装板;72、电路板;73、红光led芯片;74、绿光led芯片;75、正极接线柱;76、负极接线柱;77、正极接线管;78、负极接线管;79、导线;91、集成板;92、集成电路板;93、负极排线管;94、正极排线管;95、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包括握把1,握把1前端固定连接有装置壳2,装置壳2上端中部开有调节滑槽3,装置壳2内后壁固定连接有集成装置9,调节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变阻装置5,且滑动变阻装置5下端固定连接在集成装置9上端,装置壳2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管4,螺纹连接管4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照明灯壳6,照明灯壳6内表面后部固定连接有光源生成装置7,光源生成装置7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树脂胶8,且透明树脂胶8外表面前侧固定穿插连接在照明灯壳6内。

光源生成装置7包括安装板71,安装板71前端上部和前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电路板72,两个电路板72前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红光led芯片73和绿光led芯片74,可以产生两种光源,使其融合形成黄光,两个电路板72前端左部均固定连接有正极接线柱75,两个电路板72前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负极接线柱76,安装板71前端上部和前端下部均固定穿插连接有正极接线管77和负极接线管78,两个正极接线柱75外表面和两个负极接线柱76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线79,且导线79远离正极接线柱75和负极接线柱76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正极接线管77前端和负极接线管78前端,安装板71外表面固定连接在照明灯壳6内表面,安装板71前端粘接在透明树脂胶8后端,可以使的两种光源融合,并对光源生成装置7进行保护,两个正极接线管77和负极接线管78外表面均不与螺纹连接管4内表面接触,集成装置9包括集成板91,集成板91前端上部和前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集成电路板92,两个集成电路板92前端左部均固定连接有正极排线管94,两个集成电路板92前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负极排线管93,集成板91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5,且支撑板95前端固定连接在装置壳2内前壁,从而对滑动变阻装置5进行支撑,集成板91后端固定连接在装置壳2内后壁,支撑板95上端位于螺纹连接管4下方,两个负极排线管93前端均固定连接在负极接线管78后端,滑动变阻装置5包括绝缘架51,绝缘架51外表面中部固定套接有电阻丝52,可以改变通路中的电阻大小,绝缘架51前端上部固定穿插连接有导电杆54,且导电杆54后端贯穿绝缘架51后端并延伸至绝缘架51后方,导电杆54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接线头55,绝缘架51前端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下接线头53,且下接线头53后端固定连接在电阻丝52外表面,导电杆54外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6,滑块56下端右部固定连接有金属滑片57,且金属滑片57下端滑动连接在电阻丝52外表面上侧,绝缘架51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95上端,滑块56滑动连接在调节滑槽3内,方便对滑块56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通过设置握把1,可以方便抓取,通过将红光led芯片73产生的光源和绿光led芯片74产生的光源相融合,从而形成黄光,可以保持光源的波长频率,将红光led芯片73中的正极接线柱75通过导线79连接在上方的正极接线管77中,正极接线管77的后端连接在下接线头53中,将集成装置9中上部的集成电路板92内的正极排线管94接入上接线头55中,再将红光led芯片73中负极接线管78接入上方的负极排线管93中,使得红光led芯片73形成通路,将绿光led芯片74中的正极接线柱75和负极接线柱76分别与绿光led芯片74下方的正极接线管77和负极接线管78连接,并将正极接线管77和负极接线管78与集成装置9中下部的集成电路板92内的正极排线管94和负极排线管93连接,形成通路,红光光源与绿光光源等比融合,通过透明树脂胶8的折射融合,从而形成黄光,需要调节光源的颜色时,在调节滑槽3内滑动滑块56,滑块56驱动金属滑片57在电阻丝52的表面滑动,电流从上接线头55进入导电杆54中,通过金属滑片57导入电阻丝52内,再从下接线头53流入红光led芯片73中,在滑动滑块56时,会改变通路中电阻丝52的长度,电阻丝52的长度会影响红光led芯片73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滑块56的移动改变了红光led芯片73中正极接线管77内的电阻,改变了通过红光led芯片73中的电流,使得红光led芯片73产生的红色光源强度发生改变,与绿光光源不再等比融合,从而改变了光源的颜色,通过设置螺纹连接管4,可以方便将照明灯壳6拆卸,方便对光源生成装置7进行检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包括握把(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1)前端固定连接有装置壳(2),所述装置壳(2)上端中部开有调节滑槽(3),所述装置壳(2)内后壁固定连接有集成装置(9),所述调节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变阻装置(5),且滑动变阻装置(5)下端固定连接在集成装置(9)上端,所述装置壳(2)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管(4),所述螺纹连接管(4)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照明灯壳(6),所述照明灯壳(6)内表面后部固定连接有光源生成装置(7),所述光源生成装置(7)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树脂胶(8),且透明树脂胶(8)外表面前侧固定穿插连接在照明灯壳(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生成装置(7)包括安装板(71),所述安装板(71)前端上部和前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电路板(72),两个所述电路板(72)前端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红光led芯片(73)和绿光led芯片(74),两个所述电路板(72)前端左部均固定连接有正极接线柱(75),两个所述电路板(72)前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负极接线柱(76),所述安装板(71)前端上部和前端下部均固定穿插连接有正极接线管(77)和负极接线管(78),两个所述正极接线柱(75)外表面和两个负极接线柱(76)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线(79),且导线(79)远离正极接线柱(75)和负极接线柱(76)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正极接线管(77)前端和负极接线管(78)前端,所述安装板(71)外表面固定连接在照明灯壳(6)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71)前端粘接在透明树脂胶(8)后端,两个所述正极接线管(77)和负极接线管(78)外表面均不与螺纹连接管(4)内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装置(9)包括集成板(91),所述集成板(91)前端上部和前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集成电路板(92),两个所述集成电路板(92)前端左部均固定连接有正极排线管(94),两个所述集成电路板(92)前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负极排线管(93),所述集成板(91)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5),且支撑板(95)前端固定连接在装置壳(2)内前壁,所述集成板(91)后端固定连接在装置壳(2)内后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95)上端位于螺纹连接管(4)下方,两个所述负极排线管(93)前端均固定连接在负极接线管(78)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变阻装置(5)包括绝缘架(51),所述绝缘架(51)外表面中部固定套接有电阻丝(52),所述绝缘架(51)前端上部固定穿插连接有导电杆(54),且导电杆(54)后端贯穿绝缘架(51)后端并延伸至绝缘架(51)后方,所述导电杆(54)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接线头(55),所述绝缘架(51)前端中部固定穿插连接有下接线头(53),且下接线头(53)后端固定连接在电阻丝(52)外表面,所述导电杆(54)外表面中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6),所述滑块(56)下端右部固定连接有金属滑片(57),且金属滑片(57)下端滑动连接在电阻丝(52)外表面上侧,所述绝缘架(51)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95)上端,所述滑块(56)滑动连接在调节滑槽(3)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包括握把,所述握把前端固定连接有装置壳,所述装置壳上端中部开有调节滑槽,所述装置壳内后壁固定连接有集成装置,所述调节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变阻装置,且滑动变阻装置下端固定连接在集成装置上端,所述装置壳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管,所述螺纹连接管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照明灯壳,所述照明灯壳内表面后部固定连接有光源生成装置,所述光源生成装置前端固定连接有透明树脂胶,且透明树脂胶外表面前侧固定穿插连接在照明灯壳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黄光LED光源,通过设置滑动变阻装置,可以改变光源生成装置中的电阻大小,从而改变装置中红光LED芯片的电流,使得光源的颜色发生改变。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福瑞九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7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