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减震降噪结构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与电机无刷技术的普及,汽车空调无刷鼓风机市场日渐增大。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与传统有刷直流电机相比,有着效率高、震动小、噪音小、寿命长、转速精度高等优点。但目前为止,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震动、噪音仍是一个让多数研发者头疼的问题点。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震动、噪音产生原因广泛,齿槽转矩过大、磁场分布不均、零部件尺寸不合格、气隙不均、控制算法逻辑bug、阶次共振等等。而解决电机震动、噪音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增大气隙,降低齿槽转矩,这样若电机铁芯未用料过剩的情况下,电机性能就会下降,有些顾此失彼。而提高所有零部件精度不仅费时费力,生产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噪音小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包括安装板、电机本体、支架以及盖板,所述电机本体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安装板的周边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盖板的周边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盖板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位置固定,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设置有弹性减震件,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盖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本体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为铝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均等且大于或等于三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机本体相连接的基部以及由所述基部的周边向外延伸的支腿部,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支腿部的末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容纳部为优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减震件为橡胶垫、弹簧、弹片中的其中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减震件为圆柱形,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中心设置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减震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个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弹性减震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将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盖板固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将电机本体固定于支架上,并且将弹性减震件设置于支架对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电机本体的震动通过弹性减震件予以吸收,从而使得电机本体的噪音大大降低。容纳部选择为优弧形,便于容纳弹性减震件。而采用橡胶垫,则结构简单减震及消音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对应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3基础上进一步拆分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弹性减震件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包括安装板1、电机本体2、支架3以及盖板4。支架3为铝制,其材料轻,减震性好。支架3及电机本体2,被固定于安装板1与盖板4之间。
如图1至图4所示,电机本体2固定于支架3上,例如,可以通过螺钉等螺纹连接件的方式固定于支架3上,亦可以通过卡扣等方式实现固定。
安装板1的周边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101,盖板4的周边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连接部101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401,该第一连接部101可以与安装板1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401可以与盖板4一体成型。安装板1与盖板4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401的位置固定,即在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401的位置通过固定件实现对安装板1和盖板4的连接固定,从而将电机本体2予以固定。如图4中所示,安装板1具有容纳空腔102,该容纳空腔102能够容纳电机本体2,在安装状态,电机本体2由容纳空腔102延伸出,并且电机本体2不与容纳空腔102接触,而盖板4则固定于电机本体2的背部。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3具有与第一连接部101以及第二连接部401对应的容纳部303,容纳部303内设置有弹性减震件5,弹性减震件5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板1和盖板4上,即容纳部303对弹性减震件5形成基本限位,而其两端则可以分别与安装板1和盖板4接触。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安装板1与盖板4硬性连接。当电机工作时,其产生的震动经过支架3传递至弹性减震件5,在该过程中,震动得以减轻,实现了安装板1与盖板4的软连接。这种方式,降低了共振的可能性,使得电机整机的噪音得到优化。
为保证稳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401的数量均等且大于或等于三个,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下,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401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一连接部101分布于安装板1的周边,四个第二连接部401分布于盖板4的周边。
如图4所示,支架3包括用于与电机本体2相连接的基部301以及由基部301的周边向外延伸的支腿部302。基部301大致呈圆形,其中间形成圆孔,在基部301可以通过螺钉等将电机本体2予以固定。在基部301的周边延伸设置支腿部302,容纳部303设置于支腿部302的末端,如图中所示,支腿部302为板状。如前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401的数量均为四个,对应地,该板状的支腿部302的数量亦为四个,其大致呈十字型分布。在支腿部302的末端形成容纳部303,优选地,该容纳部303为优弧形,其能够便于容纳弹性减震件5,选择为优弧形,能够避免弹性减震件5沿横向偏离。
在本实施例下,弹性减震件5为橡胶垫;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减震件5也可以是弹簧、金属弹片等弹性件中的任意一种。结合图5所示,弹性减震件5为圆柱形,其能够容纳于前述的呈优弧形的容纳部303中,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401可以设置为圆形或者图中所示的优弧形凹槽,这样,弹性减震件5的两端可以对应的位于各凹槽内,避免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401的横向偏离。弹性减震件5的中心设置有通孔502,该通孔502可以用于穿过螺纹连接件以将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401连接。弹性减震件5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个凸起501,该凸起501与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401接触,能够起到更好的减震缓冲效果。凸起501的数量,例如可以选择为图中所示的五个。
继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01以及第二连接部401通过图中所示的螺钉6连接,螺钉6穿过第一连接部101、弹性减震件5以及第二连接部401将安装板1以及盖板4固定,安装板1与盖板4固定后,即可将支架3以及电机本体2予以固定。当然,也可以选择为螺栓螺母等其他螺纹连接件。此外,亦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实现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401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板1及盖板4之间增加支架3,支架3上设置弹性减震件5,该弹性减震件5对电机本体2所产生的震动进行消减,从而降低震动以及电机的整体噪音。此外,相比于一体式注塑结构的安装板,这种结构也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难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减震降噪效果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1.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电机本体(2)、支架(3)以及盖板(4),所述电机本体(2)固定于所述支架(3)上,所述安装板(1)的周边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部(101),所述盖板(4)的周边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401),所述安装板(1)与所述盖板(4)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01)的位置固定,所述支架(3)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401)对应的容纳部(303),所述容纳部(303)内设置有弹性减震件(5),所述弹性减震件(5)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安装板(1)和所述盖板(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2)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支架(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为铝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01)的数量均等且大于或等于三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机本体(2)相连接的基部(301)以及由所述基部(301)的周边向外延伸的支腿部(302),所述容纳部(303)设置于所述支腿部(302)的末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303)为优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5)为橡胶垫、弹簧、弹片中的其中一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5)为圆柱形,所述弹性减震件(5)的中心设置有通孔(50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震件(5)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个凸起(50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401)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01)、所述弹性减震件(5)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401)将所述安装板(1)以及所述盖板(4)固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