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1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震减震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生产中,风机或水泵或乳液泵或抛丸机等负载设备都是通过传统法兰与电机连接,一旦有一方震动过大则会导致另一方震动大、从而大大影响设备的实用寿命、目前现有产品中通过导体在磁场中的作用力代替传动法兰连接,有效降低了震动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热严重,并且散热效果差、磁性材料容易吸附空气中的大量金属粉尘,容易对轴承造成损坏,严重影响设别的使用寿命,该问题至今无法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不仅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将硬性连接改变成柔性连接,大大降低了振动对电机的影响,在特殊的工况中,负载或电机悬空时,电机与负载通过支架连接,转轴通过缓冲装置,大大降低了震动对轴承的影响,并且在支架外侧设置的冷却装置能够对进风进行冷却,降低进风温度,提高冷却效果,同时还能将空气进行过滤,减少空气的粉尘,尤其金属粉尘。

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包括负载、电机和隔震减震装置,所述负载与电机通过隔震减震装置连接,所述隔震减震装置包括支架装置和缓冲装置,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筒状的支架,所述支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负载连接,在支架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位于外侧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一环形引风挡板,另一端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二环形引风挡板,第一环形引风挡板与第二环形引风挡板之间形成蛇形冷却迷宫;

在支架内侧且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的一端设有第三环形引风挡板,所述第三环形引风挡板向第二环形引风挡板一侧延伸且向中心弯折,且缓冲装置位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内侧,在第一环形引风挡板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之间形成的路径上设有多个冷却管,所述冷却管沿支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冷却管之间通过软管连接,冷却管首尾相连形成蛇形冷却管路,

支架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的一侧设有多个进风口,在所述第二环形引风挡板内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磁柱,且磁柱内部嵌入有多个磁性棒,在磁柱上套设有清洁装置,

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套设在磁柱上的环形清洁座,在环形清洁座内部设有设有液体腔,所述环形清洁座与磁柱之间设有海绵,液体腔中设有与海绵相通的通道,在第二环形引风挡板上设有过孔,环形清洁座一侧设有操作杆,且操作杆一端穿过过孔伸向外侧。

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震减震装置,并且支架装置中的支架上设置冷却装置,隔震减震装置能够将硬性连接改变成柔性连接,大大降低了振动对电机的影响,减少转轴之间的震动影响,从而能够增加设备的使用时间,冷却装置能够降低隔震减震装置中产生的热量、同时过滤空气中粉尘尤其金属粉尘对设备的影响,提高隔震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

前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所述负载为风机或水泵或乳液泵或抛丸机或冷却塔。

前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为限矩型耦合器或调速型永磁耦合器或永磁耦合器,本技术方案中的缓冲装置可以使用现有产品中的限矩型耦合器或调速型永磁耦合器或永磁耦合器,三种产品具有不同的功能,但都是具有隔震作用,将转轴硬性连接改变成柔性连接,降低电机轴与负载轴之间的相互影响,限矩型耦合器为现有产品,具有过载保护,在负载堵转时能够将电机与负载脱开,避免因负载堵转而造成电机烧损;永磁耦合器也为现有产品,仅仅具有传递扭矩的作用,调速型永磁耦合器也为现有产品,具有调节负载转速的功能。

前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液体腔内部存储有水或润滑油,通过设置水或润滑油能够对磁柱表面进行有效清理、避免积攒大量金属粉尘而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

前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为圆柱状,第一支架位于负载一侧,第二支架位于电机一侧,在第一支架圆周方向开设有出风孔,这样能够将整个风冷循环系统近似为一个闭式循环,冷却后的风排出后,继续会有大量进入冷却系统,这样能够提高进入冷却系统风的清洁程度,减少空气中的粉尘。

前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在支架内部且位于负载一侧设有轴承座装置,所述轴承座装置包括与支架连接的筒形轴承座,在筒形轴承座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轴承,且轴承通过轴承端盖固定,轴承的内圈与负载轴连接,通过设置轴承座装置能够将电机远离负载,当负载是抛丸机时,能够让电机远离抛丸机,避免抛丸机的粉尘进入到电机轴里,损害电机,同时能够将整体连接,增加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并且支架装置中的支架上设置冷却装置,隔震减震装置能够将硬性连接改变成柔性连接,大大降低了振动对电机的影响,减少转轴之间的震动影响,从而能够增加设备的使用时间,冷却装置能够降低隔震减震装置中产生的热量、同时过滤空气中粉尘尤其金属粉尘,进而降低对设备的影响,提高隔震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第一环形引风挡板与第二环形引风挡板之间形成蛇形冷却迷宫,能够增加冷却风的路径,同时增加冷却时间,有效降低环境温度,第三环形引风挡板向第二环形引风挡板一侧延伸且向中心弯折,能够将缓冲装置产生的风导向另一侧,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均为圆柱状,第一支架位于负载一侧,第二支架位于电机一侧,在第一支架圆周方向开设有出风孔,这样能够将整个风冷循环系统近似为一个闭式循环,冷却后的风排出后,继续会有大量进入冷却系统,这样能够提高进入冷却系统风的清洁程度,减少空气中的粉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限矩型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调速型永磁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支架、2-第一环形引风挡板、3-电机,4-第二环形引风挡板,5-第三环形引风挡板,6-冷却管,7-软管,8-进风口,9-磁柱,10-磁性棒,11-环形清洁座,12-液体腔,13-海绵,14-通道,15-过孔,16-操作杆,17-缓冲装置,18-筒形轴承座,19-轴承,20-轴承端盖,101-第一支架,102-第二支架,103-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包括负载、电机3和隔震减震装置,隔震减震装置包括支架装置和缓冲装置17,所述负载与电机3通过隔震减震装置连接,其中负载为抛丸机,缓冲装置17为永磁耦合器,是现有产品,与现有专利号“201920315485.1”,专利名称:一种抛丸机用轴向缓冲用永磁耦合器中的缓冲装置结构完全一样;如图1所示;

支架装置包括筒状的支架1,支架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抛丸机连接,在支架1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位于外侧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另一端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与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之间形成蛇形冷却迷宫;

在支架1内侧且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的一端设有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向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一侧延伸且向中心弯折,且缓冲装置17位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内侧,在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之间形成的路径上设有16个冷却管6,冷却管6沿支架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冷却管6之间通过软管7连接,冷却管6首尾相连形成蛇形冷却管路,蛇形冷却管路的进口和出口与外部系统冷却循环水连接;

支架1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的一侧设有16个进风口8,在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内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磁柱9,且磁柱9内部嵌入有8个磁性棒10,在磁柱9上套设有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包括套设在磁柱9上的环形清洁座11,在环形清洁座11内部设有设有液体腔12,环形清洁座11与磁柱9之间设有海绵13,液体腔12中设有与海绵13相通的通道14,在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上设有过孔15,环形清洁座11一侧设有操作杆16,且操作杆16一端穿过过孔15伸向外侧,液体腔12内部存储有水。

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均为圆柱状,第一支架101位于抛丸机一侧,第二支架102位于电机一侧,在第一支架101圆周方向开设有出风孔103,这样能够将整个风冷循环系统近似为一个闭式循环,冷却后的风排出后,继续会有大量进入冷却系统,这样能够提高进入冷却系统风的清洁程度,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在支架内部且位于负载一侧设有轴承座装置,所述轴承座装置包括与支架连接的筒形轴承座,在筒形轴承座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轴承,且轴承通过轴承端盖固定,轴承的内圈与负载轴连接,通过设置轴承座装置能够将电机远离负载,当负载是抛丸机时,能够让电机远离抛丸机,避免抛丸机的粉尘进入到电机轴里,损害电机,同时能够将整体连接,增加结构强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包括负载、电机3和隔震减震装置,隔震减震装置包括支架装置和缓冲装置17,所述负载与电机3通过隔震减震装置连接,其中负载为乳液泵,缓冲装置17为限矩型耦合器是现有产品,与现有专利号“201922245313.4”,专利名称: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限距型永磁耦合器中的耦合器结构完全一样;如图2所示;

支架装置包括筒状的支架1,支架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抛丸机连接,在支架1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位于外侧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另一端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与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之间形成蛇形冷却迷宫;

在支架1内侧且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的一端设有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向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一侧延伸且向中心弯折,且缓冲装置17位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内侧,在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之间形成的路径上设有16个冷却管6,冷却管6沿支架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冷却管6之间通过软管7连接,冷却管6首尾相连形成蛇形冷却管路,蛇形冷却管路的进口和出口与外部系统冷却循环水连接;

支架1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的一侧设有16个进风口8,在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内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磁柱9,且磁柱9内部嵌入有8个磁性棒10,在磁柱9上套设有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包括套设在磁柱9上的环形清洁座11,在环形清洁座11内部设有设有液体腔12,环形清洁座11与磁柱9之间设有海绵13,液体腔12中设有与海绵13相通的通道14,在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上设有过孔15,环形清洁座11一侧设有操作杆16,且操作杆16一端穿过过孔15伸向外侧,液体腔12内部存储有水。

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均为圆柱状,第一支架101位于抛丸机一侧,第二支架102位于电机一侧,在第一支架101圆周方向开设有出风孔103,这样能够将整个风冷循环系统近似为一个闭式循环,冷却后的风排出后,继续会有大量进入冷却系统,这样能够提高进入冷却系统风的清洁程度,减少空气中的粉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包括负载、电机3和隔震减震装置,隔震减震装置包括支架装置和缓冲装置17,所述负载与电机3通过隔震减震装置连接,其中负载为是风机,缓冲装置17为调速型永磁耦合器,是现有产品,与现有专利号“201921374293.4”,专利名称:一种竖直安装卧式调速型永磁耦合器结构完全一样;如图6所示;

支架装置包括筒状的支架1,支架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抛丸机连接,在支架1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位于外侧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另一端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与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之间形成蛇形冷却迷宫;

在支架1内侧且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的一端设有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向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一侧延伸且向中心弯折,且缓冲装置17位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内侧,在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之间形成的路径上设有16个冷却管6,冷却管6沿支架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冷却管6之间通过软管7连接,冷却管6首尾相连形成蛇形冷却管路,蛇形冷却管路的进口和出口与外部系统冷却循环水连接;

支架1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的一侧设有16个进风口8,在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内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磁柱9,且磁柱9内部嵌入有8个磁性棒10,在磁柱9上套设有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包括套设在磁柱9上的环形清洁座11,在环形清洁座11内部设有设有液体腔12,环形清洁座11与磁柱9之间设有海绵13,液体腔12中设有与海绵13相通的通道14,在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上设有过孔15,环形清洁座11一侧设有操作杆16,且操作杆16一端穿过过孔15伸向外侧,液体腔12内部存储有润滑油。

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均为圆柱状,第一支架101位于抛丸机一侧,第二支架102位于电机一侧,在第一支架101圆周方向开设有出风孔103,这样能够将整个风冷循环系统近似为一个闭式循环,冷却后的风排出后,继续会有大量进入冷却系统,这样能够提高进入冷却系统风的清洁程度,减少空气中的粉尘。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包括负载、电机(3)和隔震减震装置,所述负载与电机(3)通过隔震减震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减震装置包括支架装置和缓冲装置(17),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筒状的支架(1),所述支架(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负载连接,在支架(1)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位于外侧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另一端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与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之间形成蛇形冷却迷宫;

在支架(1)内侧且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的一端设有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所述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向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一侧延伸且向中心弯折,且缓冲装置(17)位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内侧,在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与第三环形引风挡板(5)之间形成的路径上设有多个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沿支架(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相邻两个冷却管(6)之间通过软管(7)连接,冷却管(6)首尾相连形成蛇形冷却管路;

支架(1)位于第一环形引风挡板(2)的一侧设有多个进风口(8),在所述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内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磁柱(9),且磁柱(9)内部嵌入有多个磁性棒(10),在磁柱(9)上套设有清洁装置;

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套设在磁柱(9)上的环形清洁座(11),在环形清洁座(11)内部设有设有液体腔(12),所述环形清洁座(11)与磁柱(9)之间设有海绵(13),液体腔(12)中设有与海绵(13)相通的通道(14),在第二环形引风挡板(4)上设有过孔(15),环形清洁座(11)一侧设有操作杆(16),且操作杆(16)一端穿过过孔(15)伸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为风机或水泵或乳液泵或抛丸机或冷却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17)为限矩型耦合器或调速型永磁耦合器或永磁耦合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腔(12)内部存储有水或润滑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均为圆柱状,第一支架(101)位于负载一侧,第二支架(102)位于电机一侧,在第一支架(101)圆周方向开设有出风孔(1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架(1)内部且位于负载一侧设有轴承座装置,所述轴承座装置包括与支架(1)连接的筒形轴承座(18),在筒形轴承座(18)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轴承(19)、且轴承(19)通过轴承端盖(20)固定,轴承(19)的内圈与负载轴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悬浮式电机或负载的隔震减震装置,包括负载、电机和隔震减震装置,所述负载与电机通过隔震减震装置连接,所述隔震减震装置包括支架装置和缓冲装置,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筒状的支架,所述支架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负载连接,在支架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位于外侧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一环形引风挡板,另一端设有截面成L形状的第二环形引风挡板,第一环形引风挡板与第二环形引风挡板之间形成蛇形冷却迷宫。

技术研发人员:李有龙;陈维平;黄忠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玛格耐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7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