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头及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3


本申请涉及锅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头及容器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盖为了防止高温过热和方便使用,通常设有把手,且对把手的长度会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太短,否则高温使用时容易发生烫伤,但是,把手的设置导致锅盖体积过大,不易于收纳,因此产品包装时也会占用较多的储存空间,增加包装成本和运输成本。另外,在产品的运输过程中,锅盖可能会与锅身产生碰撞导致产品损坏。为避免在运输过程中与锅身碰撞导致把手断裂,在包装时需要对把手增加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而增加产品的包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盖头及容器盖,该盖头为可折叠式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盖头与盖体配合后导致容器盖体积过大不方便收纳和运输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盖头,所述盖头包括:本体部;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本体部连接;基座;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基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盖头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本方案中,本体部为盖头的操作端,即用户能够握住该本体部,从而实现盖头的移动,基座用于将盖头固定在盖体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于基座和本体部之间,且由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因此,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相对转动,使盖头至少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该盖头处于展开状态时,盖头的体积较大,从而便于用户使用,该盖头处于折叠状态时,该盖头的体积减小,从而能够便于收纳,减小所需的收纳空间,节约包装成本并降低运输成本,并降低收纳过程中盖头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导致损坏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本方案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相对转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相对转动实现,且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对转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从而能够提高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盖头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盖头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相对转动。

本方案中,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对转动到盖头处于展开状态时,该第一限位组件限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相对转动,从而将该盖头限位于展开状态,方便用户使用。当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对转动到盖头处于折叠状态时,该第一限位组件限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相对转动,从而将该盖头限位于折叠状态,便于收纳该盖头,且收纳过程中,能够防止盖头自动展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和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用于操作所述限位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运动;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一齿轮配合时,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齿轮转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相对转动,使所述盖头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或所述折叠状态。

本方案中,当盖头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操作部推动限位杆向靠近第一齿轮方向运动并与第一齿轮抵接,从而能够通过限位杆限制第一齿轮的转动,且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在第一齿轮被限制转动的情况下,第二齿轮也被限制转动,从而限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转动,使盖头能够稳定在展开状态。

当盖头从展开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时,限位杆向远离第一齿轮的方向运动,与第一齿轮脱离,此时第一齿轮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自由转动,并带动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对转动。当二者转动到盖头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操作部带动限位杆向靠近第一齿轮的方向运动并与第一齿轮抵接,从而能够通过限位杆限制第一齿轮的转动,进而限制第二齿轮的转动,使盖头能够稳定在折叠状态。

因此,本方案中,通过第一操作部和限位杆即可将盖头限位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该第一限位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限位杆和所述第一操作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块连接。

本方案中,第一弹性件与限位杆连接于驱动块的两端,因此,当第一操作部带动限位杆向远离第一齿轮的方向运动时(即盖头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能够压缩第一弹性件,盖头的状态切换完成后,释放第一操作部,在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能够通过驱动块带动限位杆向靠近第一齿轮的方向运动,从而将该盖头限制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因此,该第一限位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限位杆限制第一齿轮的转动,将盖头限制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该第一限位组件处于工作状态(用户通过第一操作部带动限位杆向第一齿轮的方向运动)时,盖头能够切换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本体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操作部位于所述通孔,且能够在所述通孔内运动;所述本体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驱动块和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容纳腔。

本方案中,通孔的设置能够便于用户操第一操作部在通孔内运动,从而带动限位杆运动。同时,当本体部设置容纳腔,且上述第一弹性件、限位杆和驱动块安装于该容纳腔时,能够通过该容纳腔对上述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并减小上述各部件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小盖头所占据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盖头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基座的相对转动。

本方案中,第一连接件与本体部连接,具体为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即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于本体部转动、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基座转动,第一连接件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件转动,从而增大盖头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叠尺寸,并增大盖头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尺寸。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组件,能够通过该第二限位组件限制第二连接件相对于基座的转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球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槽,并与所述限位球连接;所述基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球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槽,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基座的相对转动。

本方案中,当第二连接件转动到安装槽与限位槽连通时,在第二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限位球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内,限位球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槽内,从而限制第二连接件与基座的相对转动,从而将该盖头限制于展开状态。当盖头需要切换状态时,外力作用使得限位球从限位槽内脱出,该限位球解除对第二连接件与基座相对转动的限制,第二连接件转动,使得限位槽与安装槽错开,同时,第二连接件转动的过程中限位球被挤压到安装槽内,此时该盖头处于折叠状态,即盖头在折叠状态时,该第二限位组件组件不会限制第二连接件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座设置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与所述限位槽连通。

本方案中,当第二限位组件限制第二连接件与基座之间的相对转动(即限位球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内,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槽内)时,用户能够通过操作孔将限位球从限位槽推出并完全压入安装槽内,使得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基座转动,且该过程中,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第二连接件相对基座发生转动后,即盖头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连接件与基座的配合面将限位球限制在安装槽内。因此,通过在基座上设置操作孔,能够方便操作,以解除对第二连接件的转动的限制。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容器盖,所述容器盖包括:盖体和如上所述的盖头,其中,所述盖头的基座安装于所述盖体。

本方案中,盖头为可折叠式结构,该盖头处于展开状态时,盖头的体积较大,从而便于用户使用,该盖头处于折叠状态时,该盖头的体积减小,从而能够便于收纳,减小所需的收纳空间,节约包装成本并降低运输成本,并降低收纳过程中盖头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导致损坏的风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容器盖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盖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头处于展开状态;

图3为图2中盖头仰视图;

图4为图2中盖头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盖头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盖头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盖头;

11-本体部;

111-通孔;

112-容纳腔;

12-第一连接件;

121-第一齿轮;

122-转轴;

13-第二连接件;

131-第二齿轮;

14-第一限位组件;

141-限位杆;

142-第一操作部;

143-第一弹性件;

144-驱动块;

15-基座;

151-限位槽;

152-操作孔;

16-第二限位组件;

161-限位球;

162-第二弹性件;

163-安装槽;

2-盖体。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容器盖,该容器盖用于盖合于容器体,包括锅盖、杯盖、壶盖等。加热过程中容器盖用于封堵容器体的开口,防止热量流失,加热完成后将容器盖取下。如图1所示,该容器盖包括盖头1和盖体2,其中盖头1安装于盖体2上。

具体地,盖头1可以通过基座15连接于盖体2上,基座15与盖体2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以为铆接、焊接、卡接等。

传统容器盖在运输过程中和需要收纳时,由于盖头的把手长度较长且不可变,占用较多的存储空间,增加运输成本,不方便收纳,本申请通过将盖头1设置为可折叠式结构,从而减小盖头1的收纳空间。

如图2所示,盖头1包括:本体部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和基座15,其中,第一连接件12与本体部11连接,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连接,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转动连接,以使盖头1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本方案中,本体部11为盖头1的操作端,即用户能够握住该本体部11,从而实现盖头1的移动,基座15用于将盖头1固定在盖体2上,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连接于基座15和本体部11之间,且由于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转动连接,因此,通过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之间的相对转动,使盖头1至少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该盖头1处于展开状态时,盖头1的体积较大,从而便于用户使用,该盖头1处于折叠状态时,该盖头1的体积减小,从而能够便于收纳,减小所需的收纳空间,节约包装成本并降低运输成本,并降低收纳过程中盖头1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导致损坏的风险。

具体地,当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以及基座15在同一直线上时,盖头1处于展开状态;当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相对转动呈一定夹角时,盖头1处于折叠状态。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12设置有第一齿轮121,第二连接件13设置有第二齿轮131,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31啮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的相对转动通过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31的相对转动实现,且由于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31相对转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从而能够提高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相对转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盖头1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盖头1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14,第一限位组件14用于限制第一齿轮121和第二齿轮131的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相对转动到盖头1处于展开状态时,该第一限位组件14限制第一齿轮121和第二齿轮131的相对转动,从而将该盖头1限位于展开状态,方便用户使用。当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相对转动到盖头1处于折叠状态时,该第一限位组件14限制第一齿轮121和第二齿轮131的相对转动,从而将该盖头1限位于折叠状态,便于收纳该盖头1,且收纳过程中,能够防止盖头1自动展开。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组件14包括限位杆141和第一操作部142,第一操作部142用于操作限位杆141相对于本体部11运动;限位杆141与第一齿轮121配合时,能够限制第一齿轮121转动,以限制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的相对转动,使盖头1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如图4所示,当盖头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操作部142推动限位杆141向靠近第一齿轮121方向运动并与第一齿轮121抵接,从而能够通过限位杆141限制第一齿轮121的转动,且由于第一齿轮121和第二齿轮131啮合,在第一齿轮121被限制转动的情况下,第二齿轮131也被限制转动,从而限制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的转动,使盖头1能够稳定在展开状态。

如图5所示,当盖头1从展开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时,限位杆141向远离第一齿轮121的方向运动,与第一齿轮121脱离,此时第一齿轮12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自由转动,并带动与第一齿轮121啮合的第二齿轮13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相对转动。当二者转动到盖头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操作部142带动限位杆141向靠近第一齿轮121的方向运动并与第一齿轮121抵接,从而能够通过限位杆141限制第一齿轮121的转动,进而限制第二齿轮131的转动,使盖头1能够稳定在折叠状态。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操作部142和限位杆141即可将盖头1限位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该第一限位组件14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组件14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143和驱动块144,驱动块144与限位杆141和第一操作部142连接;第一弹性件143的一端与本体部11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块144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3与限位杆141连接于驱动块144的两端,因此,当第一操作部142带动限位杆141向远离第一齿轮121的方向运动时(即盖头1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能够压缩第一弹性件143,盖头1的状态切换完成后,释放第一操作部142,在第一弹性件143的回弹力作用下,能够通过驱动块144带动限位杆141向靠近第一齿轮121的方向运动,从而将该盖头1限制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因此,该第一限位组件14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限位杆141限制第一齿轮121的转动,将盖头1限制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该第一限位组件14处于工作状态(用户通过第一操作部142带动限位杆141向第一齿轮121的方向运动)时,盖头1能够切换状态。

其中,当限位杆141伸入第一齿轮121相邻齿之间时,能够限制第一齿轮121转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体部11设置有通孔111,第一操作部142的一部分位于通孔111,另一部分从通孔111伸出,且能够在通孔111内运动;本体部11设置有容纳腔112,通孔111与容纳腔112连通,第一弹性件143、驱动块144和限位杆141位于容纳腔112。

本实施例中,该通孔111的设置能够便于用户操该第一操作部142在通孔111内运动,从而带动限位杆141运动。同时,当本体部11设置容纳腔112,且上述第一弹性件143、限位杆141和驱动块144安装于该容纳腔112时,能够通过该容纳腔112对上述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并减小上述各部件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小盖头1所占据的空间。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第一连接件12与本体部11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转动连接。同时,盖头1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16,第二限位组件16用于限制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的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与本体部1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3转动连接,即第一连接件12能够相对于本体部11转动、第二连接件13能够相对于基座15转动,第一连接件12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件13转动,从而增大盖头1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折叠尺寸,并增大盖头1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尺寸。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组件16,能够通过该第二限位组件16限制第二连接件13相对于基座15的转动。当第一限位组件14限制第一齿轮121转动、第二限位组件16限制第二连接件13相对于基座15转动时,将盖头1限位于展开状态;当第一限位组件14限制第一齿轮转动121转动、第二限位组件16不限制第二连接件13相对于基座15转动时,将盖头1限位于折叠状态;当第一限位组件14解除对第一齿轮121的限制、第二限位组件16解除对第二连接件13相对于基座15转动的限制时,该盖头1能够切换状态。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12与本体部11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具体为:该第一连接件12固定连接有转轴122,且上述第一齿轮121固定连接于该转轴122,且该转轴122与本体部11的转动孔连接,并能够在转动孔内转动。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二限位组件16包括限位球161和第二弹性件162,第二连接件13设置有安装槽163,第二弹性件162位于该安装槽163内,并与安装槽163的侧壁连接,第二弹性件162的一端与限位球16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3连接;基座15设置有限位槽151。当限位球161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151内,一部分位于安装槽163内时,能够限制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的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连接件13转动到安装槽163与限位槽151连通时,在第二弹性件162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限位球161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151内,限位球161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槽163内,从而限制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的相对转动,从而将该盖头1限制于展开状态。当盖头1需要切换状态时,外力作用使得限位球161从限位槽151内脱出,该限位球161解除对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相对转动的限制,第二连接件13转动,使得限位槽151与安装槽163错开,同时,第二连接件13转动的过程中限位球161被挤压到安装槽163内,此时,该盖头1处于折叠状态,即盖头1在折叠状态时,该第二限位组件16不会限制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之间的相对转动。

因此,本实施例中,当通过限位球161和第二弹性件162实现对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的相对转动时,该第二限位组件16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7所示,基座15设置有操作孔152,操作孔152与限位槽151连通。

本实施例中,当该第二限位组件16限制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之间的相对转动(即限位球161的一部分位于限位槽151内,另一部分位于安装槽163内)时,用户能够将按压件(图中未示出)通过操作孔152伸入限位槽151内,从而将限位球161从限位槽151推出,使得第二连接件13能够相对基座15转动,且该过程中,第二弹性件162处于压缩状态;第二连接件13相对基座15发生转动后,即盖头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连接件13与基座15的配合面将限位球161限制在安装槽163内。因此,通过在基座15上设置操作孔152,能够方便操作,以解除对第二连接件13的转动的限制。

具体地,盖头1处于展开状态时,安装槽163与限位槽151连通,从而能够便于实现限位球161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163内,一部分位于限位槽15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头(1)包括:

本体部(11);

第一连接件(12),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与所述本体部(11)连接;

基座(15);

第二连接件(13),所述第二连接件(13)与所述基座(15)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3)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盖头(1)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设置有第一齿轮(121),所述第二连接件(13)设置有第二齿轮(131),所述第一齿轮(121)与所述第二齿轮(131)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头(1)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14),所述第一限位组件(14)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齿轮(121)和所述第二齿轮(131)的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14)包括限位杆(141)和第一操作部(142),所述第一操作部(142)用于操作所述限位杆(141)相对于所述本体部(11)运动;

所述限位杆(141)与所述第一齿轮(121)配合时,能够限制所述第一齿轮(121)转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3)的相对转动,使所述盖头(1)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或所述折叠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14)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43)和驱动块(144),所述驱动块(144)与所述限位杆(141)和所述第一操作部(142)连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143)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块(14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1)设置有通孔(111),所述第一操作部(142)位于所述通孔(111),且能够在所述通孔(111)内运动;

所述本体部(11)设置有容纳腔(112),所述通孔(111)与所述容纳腔(112)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143)、所述驱动块(144)和所述限位杆(141)位于所述容纳腔(11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3)与所述基座(15)转动连接;

所述盖头(1)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16),所述第二限位组件(16)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13)与所述基座(15)的相对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16)包括限位球(161)和第二弹性件(162);

所述第二连接件(13)设置有安装槽(163),所述第二弹性件(162)位于所述安装槽(163),并与所述限位球(161)连接;

所述基座(15)设置有限位槽(151),所述限位球(16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槽(151),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163)时,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13)与所述基座(15)的相对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5)设置有操作孔(152),所述操作孔(152)与所述限位槽(151)连通。

10.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包括:

盖体(2);

盖头(1),所述盖头(1)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头;

其中,所述盖头(1)的基座(15)安装于所述盖体(2)。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锅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盖头及容器盖。盖头包括:本体部、第一连接件、基座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本体部连接,第二连接件与基座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盖头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当盖头处于展开状态时,盖头的体积较大,便于用户使用,当盖头处于折叠状态时,盖头的体积较小,便于收纳,减小所需的收纳空间,节约包装成本并降低运输成本,同时降低收纳过程中盖头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导致损坏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陈王泽;王璞;柳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5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8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