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地面和墙面的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板块、墙面板、地板系统和墙面系统。
背景技术:
地板块是铺装在地面尤其是室内地面的板状件,按照地板块的材质,可分为木地板、大理石地板、瓷砖地板和塑料(pvc)地板。木地板、大理石地板和瓷砖地板的应用均非常广泛,塑料(pvc)地板主要用于户外。其中木地板又可分为实木地板、强化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多层复合地板、竹材地板和软木地板。
然而,木地板必需具有足够大的厚度,以保证其结构强度。所以木地板的使用会消耗大量的木材,是最主要的森林资源消耗品之一。
并且,随着高档木材日益稀少,价格亦日渐昂贵,特别是宽阔的实木地板价格更高。导致高档次的木地板只能在豪华住所和高级场所使用,普通家庭难以使用。价格低廉的木地板在质量上又不能尽如人意,往往不够结实牢固。
而且,大理石地板和瓷砖地板的安装,需在地面铺装沙石混泥土进行湿法施工,不仅工序复杂,而且工期较长,各地板块排布的工整度完全依靠施工工人的技艺而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大理石地板和瓷砖地板难以拆除二次使用。
另外,现有技术中只有木地板能够配置卡扣结构(俗称地板扣),而且木地板本体与地板扣为一整体结构,必须整体加工,生产工艺受限。
此外,用于装饰建筑物内、外墙面的墙面板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本申请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地板块、墙面板、地板系统和墙面系统,其将地板块和墙面板的卡扣后装于本体结构上,卡扣和板本体为相互连接的两个分体部件,分别加工,既解决了传统地板的地板扣必须整体加工、生产工艺受限的问题,又可实现各种材质地板块的全干法铺装施工,同时还方便了墙面板的安装。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板块或墙面板,包括蜂窝基板以及固定于所述蜂窝基板上表面的饰面层,所述蜂窝基板的至少一条侧边固定连接公卡扣,所述蜂窝基板的至少另一条侧边固定连接与所述公卡扣相适配的母卡扣。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公卡扣与所述蜂窝基板焊接或粘接固定,所述母卡扣与所述蜂窝基板焊接或粘接固定。
所述蜂窝基板包括:
上板体,
平行布置于所述上板体下方的下板体,以及
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的蜂窝芯层;
所述上板体与所述下板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蜂窝芯层周围的卡扣安装间隙,所述公卡扣及所述母卡扣嵌入所述卡扣安装间隙、并与所述上板体或/和所述下板体焊接或粘接固定。
所述蜂窝芯层为铝蜂窝、钢蜂窝、塑料蜂窝或玻璃布蜂窝,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为铝板或钢板。
所述蜂窝基板是由至少三条直线侧边围合而成的多边形板,其每一条侧边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公卡扣或所述母卡扣。
所述蜂窝基板是由两条平行布置的长侧边和两条平行布置的短侧边围合而成的矩形板,其中一条长侧边和其中一条短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公卡扣,另一条长侧边和另一条短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母卡扣。
所述饰面层为木板、大理石板、瓷砖板、塑料板、装饰纸、装饰布或涂料层。
所述饰面层与所述蜂窝基板通过粘合剂粘接固定,并且所述粘合剂在所述饰面层与所述蜂窝基板之间形成连续致密的粘合剂层。
一种地板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结构的地板块,各个所述地板块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公卡扣和母卡扣相连接。
一种墙面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结构的墙面板,各个所述墙面板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公卡扣和母卡扣相连接。
本申请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将供人踩踏行走的饰面层与高结构强度的蜂窝板复合在一起,并在蜂窝板的对应侧边分别加装公卡扣和母卡扣,从而形成新型结构的地板块。不仅弥补了木质、大理石或瓷砖饰面层结构强度底的缺点,而且可实现各地板块的快速拼接。作为卡扣的公卡扣和母卡扣后装于地板块本体上,卡扣与地板块本体是相互连接的两个分体部件,两者分别加工,克服了传统的直接带卡扣地板必须整体加工,生产工艺受限的问题。
2、蜂窝基板具有优异的抗压性能和抗弯性能,这恰恰与平铺在地面的地板块的使用环境相适应,刚好满足地板块的使用需求。基于此,可将上层的饰面层尤其是木质饰面层做薄至几个毫米,从而节省木材尤其是名贵木材的使用量。
3、蜂窝基板不仅具备优异的抗压性能和抗弯性能,而且其用材少、重量轻、成本低,与饰面层结合形成的新型地板块或墙面板价格合宜且便于运输,市场前景广。
4、可直接将饰面层为大理石或瓷砖的地板块铺装在地面,借助蜂窝基板侧边位置的公母卡扣将相邻地板块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大理石地板和瓷砖地板的全干法铺装施工,无需使用沙石混泥土的施法施工,提升大理石地板及瓷砖地板的施工效率,即铺即用,无需等到水泥固化,并且理石地板及瓷砖地板可轻松拆除重复使用。并且大理石或瓷砖饰面层的地板块在铺装时,借助公母卡扣相互扣接,各地板块的排布整齐性易于保证。此外,因大理石或瓷砖饰面层的地板块无需借助水泥料与地面固定,实际应用时,脱开连接各地板块的公母卡扣便可将大理石或瓷砖饰面层的地板块从地面取出,从而使得大理石或瓷砖饰面层的地板块能够重复使用。而且,蜂窝基板对上方的大理石或瓷砖饰面层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这使得大理石或瓷砖地板块的运输搬运的更加方便,大大降低了大理石及瓷砖地板块的搬移破损率。
5、粘合剂在饰面层与蜂窝基板之间形成连续致密的粘合剂层,提升饰面层在竖直方向的抗压和抗冲击能力,防止饰面层在承受竖向荷载或竖向冲击时破裂,尤其是饰面层为大理石板或瓷砖板时。
6、地板块和墙面板的蜂窝基板优选工艺成熟价、格低廉的蜂窝铝板,非常适用于地暖系统,可将下方地暖管的热量快速导至上方饰面层,再由薄的饰面层散发至室内空间,迅速提升室内温度。
7、将墙面板的蜂窝基板稍加改造巧妙加装卡扣结构,使得各个墙面板能够非常方便地在墙面上相互拼接固定,提升了墙面系统的整体性和美观性。而且,即便在使用过程中某个或某几个墙面板与墙体的连接脱离,其余未脱离的墙面板会通过侧边的卡扣抓住脱离的墙面板,防止墙面板掉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板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蜂窝基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板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饰面层被移除。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蜂窝基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板块的铺装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板块的铺装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分解图,且卡扣被移出。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相邻两地板块的铺装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于墙面处相互对接的两个墙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蜂窝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蜂窝基板的上板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x1部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蜂窝基板的下板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x2部放大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四蜂窝基板的上板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蜂窝基板的下板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蜂窝基板,2-饰面层,3-公卡扣,4-母卡扣,5-缓冲垫,6-地暖管,7-导热管夹,8-导热胶,9-地面,10-墙面;
101-上板体,102-下板体,103-蜂窝芯层,1a-卡扣嵌装间隙;
1031-金属片,1032-冲压凸起,1031a-金属片的上表面,1032a-冲压凸起的下表面,10321-圆柱槽,10322-圆环柱槽,10323-圆柱形冲压凸起的内孔,10321a-圆柱槽的顶端槽壁,10322a-圆环柱槽的底端槽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固定连接”,不包括一体连接。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至图4示出了本申请这种地板块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现有大多数地板块相同的是,该地板块的外轮廓大致呈矩形,并且其每条侧边都设有用于将相邻两地板块连接在一起的卡扣(俗称地板扣)。
与传统地板块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地板块主要由下层的蜂窝基板1和上层的饰面层2构成。下方的蜂窝基板1和上方的饰面层2均为矩形结构,二者均具有两条平行布置的长侧边和两条平行布置的短侧边。并且,蜂窝基板1的一条长侧边和一条短侧边固定连接有公卡扣3,蜂窝基板1的另一条长侧边和另一条短侧边固定连接有与前述公卡扣3相适配的母卡扣4。可见本实施例中的卡扣与地板本体并不是一整体式结构,二者为相互连接的两个分体部件。所谓“相适配”,是指:从蜂窝基板1上拆离下来的前述公卡扣3与母卡扣4能够相互卡接配合。如此,就可以借助相互配合的公卡扣和母卡扣将多个图1至图4所示的这种地板块相互连接而形成铺装在地面上的地板系统。
显然,上述公卡扣3和母卡扣4均为卡扣。
当该地板块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场地)后,其上层的饰面层2(的上表面)裸露在环境中,供人们踩踏行走,所以该面饰层在具有装饰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饰面层2通常为大理石板、瓷砖板、木板或塑料板,前述塑料板包括相对柔软的橡胶板、塑胶板。在本实施例中该饰面层2为木板,而且该木板的厚度仅有几毫米。此外,饰面层2也可以是由涂覆于基板上表面的涂料形成的涂料层。
上述蜂窝基板1采用了传统的蜂窝板结构,其包括:上板体101,平行布置于上板体下方的下板体102,固定连接于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的蜂窝芯层103。
进一步地,上板体101借助粘合剂(热熔胶膜)粘接固定于蜂窝芯层103的上表面,下板体102借助粘合剂(热熔胶膜)粘接固定于蜂窝芯层103的下表面。当然,也可以将上、下板体与蜂窝芯层焊接固定。
上述饰面层2借助粘合剂粘接固定在上板体101的上表面,如此实现饰面层2与蜂窝基板1的结合。为提升饰面层2在竖直方向的抗压和抗冲击能力,防止饰面层2在承受竖向荷载或竖向冲击时破裂(尤其是饰面层2为大理石板或瓷砖板时),用于粘接饰面层2和上板体101的粘合剂最好连续而致密,从而在饰面层2与上板体101之间形成连续致密的粘合剂层(图中未示出)。
上述“连续致密的粘合剂层”可通过加大粘合剂的用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饰面层2与上板体101夹设热熔胶膜,并先让前述热熔胶膜在高温下熔化,再让熔融的热熔胶膜在低温下固结来实现。
与传统蜂窝板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蜂窝基板中蜂窝芯层103的面积要小于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的面积,并且蜂窝芯层103的每条侧边都处于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对应侧边的内侧,从而在上板体101与下板体102之间形成有位于蜂窝芯层103周围的卡扣嵌装间隙1a。上述公卡扣3及母卡扣4嵌入前述卡扣嵌装间隙1a,嵌入前述卡扣嵌装间隙1a中的公卡扣部分与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焊接固定,嵌入前述卡扣嵌装间隙1a中的母卡扣部分也与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焊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卡扣3也可以仅与上板体101或下板体102之一焊接,同样,母卡扣4也可以仅与上板体101或下板体102之一焊接。如此设计的优点在于:提升了卡扣与蜂窝基板1的装配效率。但缺陷在于:卡扣与蜂窝基板1的连接强度稍差。
此外,也可以在公卡扣3和母卡扣4上涂覆粘合剂,利用粘合剂将嵌入卡扣嵌装间隙1a中的卡扣部分与上板体101或/和下板体102粘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上述蜂窝基板1是蜂窝铝板,其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均为铝板,中间的蜂窝芯层103为铝蜂窝。各个卡扣分别为一体成型件,且由铝型材制作。当然卡扣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比如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上述蜂窝基板1中上板体101、下板体102和蜂窝芯层103也采用采用其他材质,比如: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还可以是钢板,中间的蜂窝芯层103还可以是不锈钢蜂窝、塑料蜂窝或玻璃布蜂窝。
本实施例采用蜂窝铝板作为该地板块的基板,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蜂窝铝的制作工艺成熟,且成本较低、重量轻。
2、蜂窝铝板的导热速率极高,可将该地板块用于在地暖系统中,以将地板块下方热源的热量快速导向饰面层2,再由饰面层2导向室内。具体可参照图5至图9所示:
在图5至图8中,于地面9(一般为室内地面,包括楼层面)上铺设一层隔热且柔性的缓冲垫5,缓冲垫5的上表面开设了多条沟槽,走热水的地暖管6嵌于前述沟槽,并且地暖管6上夹设导热管夹7。地板块铺设在缓冲垫5上方并与导热管夹7竖向抵接,具体地,地板块下层蜂窝基板1的下板体102的下表面与导热管夹7竖向抵接。工作时,地暖管6中热水的热量依次经地暖管管壁、导热管夹7、蜂窝铝板和饰面层2传至室内空间。
不难理解,蜂窝基板1为蜂窝铝板结构,而且在蜂窝基板1的支撑下,饰面层2的厚度可薄至几个毫米,所以地暖管的热量可以非常迅速的传送至饰面层2上表面,再由饰面层2散发至室内空间,快速提升室内温度。
之所以在地暖管6上夹设导热管夹7,将导热管夹7与蜂窝基板1抵靠接触,而不直接让地暖管6与蜂窝基板1抵靠接触,是因为地暖管6与蜂窝基板1为线性接触,导热面积小,而且塑料材质的地暖管6容易弯折变形从而导致接触不良,传热效率无法保障。顶部相对平整的导热管夹7可与蜂窝基板1的下板体102大面积接触,而且可在导热管夹7与蜂窝基板1的下板体102之间设置导热胶8,进一步保证导热管夹7与蜂窝基板1的良好导热。
地板块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承受来自上方的竖向荷载,为了提升该地板块的承受竖向荷载和竖向冲击的能力,本实施例将其蜂窝基板的蜂窝芯层的各个蜂窝孔全部竖直贯通设置,如图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该地板块做成其他形状,比如三角形、六边形、扇形甚至各种异形。而且,并非必须在地板块的每条侧边都设置上述公卡扣3或母卡扣4,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至少一条侧边设置公卡扣3,在至少另一条侧边设置母卡扣4。并且,当一个地板块上设有多个公卡扣3和多个母卡扣4时,各个公卡扣3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各个母卡扣4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910528b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这种地板块,其两条长侧边分别设置以偏角翻转方式相互配合的公卡扣和母卡扣,其两条短侧边分别设置以竖直位移方式相互配合的另一种结构的公卡扣和母卡扣,显然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并未排除这一可能。
实施例二:
图9为在墙面10处相互对接的两个墙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墙面板具有与实施例一中地板块完全相同的结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将其作为墙面板使用,而实施例一将其作为地板块使用。
该墙面板既可以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面作为外墙面板,又可以布置在建筑物的内墙面作为内墙面板。在安装时,侧边带有公、母卡扣的墙面板可相互拼接固定,每一个墙面板都能够以前一个墙面板为基础安装定位,不仅方便了墙面系统的安装,而且形成的墙面系统具有很好的结构整体性和美观性。该墙面板的饰面层2除了可以选择实施例一中的大理石板、瓷砖板、木板、塑料板或涂料层之外,还可以是装饰纸或装饰布,其中装饰布优选具有保温防潮性能的植绒布。
实施例三:
参照图10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地板块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蜂窝基板1的蜂窝芯层采用了另一种结构,从而提升了蜂窝芯层103与上板体101及下板体102的粘接面积和粘接强度,减小了上、下板体从蜂窝芯层上脱离的可能性具体如下:
该蜂窝芯层103由很薄的金属片1031以及对该金属片进行冲压从而一体形成于该金属片上的多个向下伸出的冲压凸起1032构成。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1031a与上板体101(的下表面)贴靠并粘接固定,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与下板体102(的上表面)贴靠并粘接固定。
考虑到下板体102的上表面为平面结构,为了增大各个冲压凸起1032与下板体102的贴靠和粘接面积,本实施例将每个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设置为平面结构,而且每个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布置在同一平面内。
考虑到上板体101的下表面也为平面结构,而且上板体101的下表面与下板体102的上表面平行,为了增大金属片1031与上板体101的贴靠和粘接面积,本实施例又进一步将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1031a设置为与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平行布置的平面结构。
并且,上述各个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的面积之和=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1031a的面积,从而使得所有冲压凸起1032与下板体102的贴靠粘接面积总和=金属片1031与上板体101的贴靠粘接面积,均匀分配该蜂窝芯层的总粘接面积,进而使得蜂窝芯层103与上板体101的连接力=蜂窝芯层103与下板体102的连接力,避免一侧板体与蜂窝芯层103的粘接力明显小于另一侧板体与蜂窝芯层103粘接力。
本实施例中,上述各个冲压凸起1032呈矩阵状均匀分布。而且每个冲压凸起1032都为圆环柱形,圆环柱形的冲压凸起1032中形成有:底端敞口顶端封闭的圆柱槽10321,顶端敞口低端封闭、且环绕于前述圆柱槽外围的圆环柱槽10322。圆柱槽10321的顶端槽壁10321a的上表面与上板体101贴靠并粘接固定,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形成于圆环柱槽10322的底端槽壁10322a上。
为了提升圆柱槽的顶端槽壁10321a与上板体101的粘接面积和粘接强度,本实施例将圆柱槽10321的顶端槽壁10321a设置为平面结构,并且圆柱槽10321的顶端槽壁10321a的上表面与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平齐布置——可将圆柱槽的顶端槽壁10321a的上表面视为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现简要介绍该蜂窝基板的制法:先(利用圆环柱形的冲压头)在金属片1031上冲制出沿着该金属片厚度方向同向伸出的多个冲压凸起1032,然后将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1031a与上板体101贴靠并粘接固定,将各个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与下板体102贴靠并粘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圆环柱槽10322具有自槽口向槽底逐渐减小的径向宽度,以方便冲压模具脱模。
上述金属片1031优选延展性好的铝片,其厚度一般选为0.02~1mm。
实施例四:
参照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地板块与实施例三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蜂窝芯层中各冲压凸起302的外轮廓为圆柱形。
显然,上述冲压凸起30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多棱柱形状。
不过,将冲压凸起302设置为实施例三的圆环柱形状较优,如此可提升上、下板体之间垂直支撑臂的数量,进而提升蜂窝基板的承压强度。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1.一种地板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窝基板(1)以及固定于所述蜂窝基板上表面的饰面层(2),所述蜂窝基板(1)的至少一条侧边固定连接公卡扣(3),所述蜂窝基板(1)的至少另一条侧边固定连接与所述公卡扣(3)相适配的母卡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卡扣(3)与所述蜂窝基板(1)焊接或粘接固定,所述母卡扣(4)与所述蜂窝基板(1)焊接或粘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基板(1)包括:
上板体(101),
平行布置于所述上板体下方的下板体(102),以及
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的蜂窝芯层(103);
所述上板体(101)与所述下板体(102)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蜂窝芯层(103)周围的卡扣嵌装间隙(1a),所述公卡扣(3)及所述母卡扣(4)的嵌入所述卡扣嵌装间隙(1a)、并与所述上板体(101)或/和所述下板体(102)焊接或粘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层(103)为铝蜂窝、钢蜂窝、塑料蜂窝或玻璃布蜂窝,所述上板体(101)和所述下板体(102)为铝板或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基板(1)是由至少三条直线侧边围合而成的多边形板,其每一条侧边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公卡扣(3)或所述母卡扣(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基板(1)是由两条平行布置的长侧边和两条平行布置的短侧边围合而成的矩形板,其中一条长侧边和其中一条短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公卡扣(3),另一条长侧边和另一条短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母卡扣(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2)为木板、大理石板、瓷砖板、塑料板、装饰纸、装饰布或涂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2)与所述蜂窝基板(1)通过粘合剂粘接固定,且所述粘合剂在所述饰面层(2)与所述蜂窝基板(1)之间形成连续致密的粘合剂层。
9.一种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地板块,各个所述地板块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公卡扣(3)和所述母卡扣(4)相连接。
10.一种墙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窝基板(1)以及固定于所述蜂窝基板上表面的饰面层(2),所述蜂窝基板(1)的至少一条侧边固定连接公卡扣(3),所述蜂窝基板(1)的至少另一条侧边固定连接与所述公卡扣(3)相适配的母卡扣(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卡扣(3)与所述蜂窝基板(1)焊接或粘接固定,所述母卡扣(4)与所述蜂窝基板(1)焊接或粘接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基板(1)包括:
上板体(101),
平行布置于所述上板体下方的下板体(102),以及
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的蜂窝芯层(103);
所述上板体(101)与所述下板体(102)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蜂窝芯层(103)周围的卡扣嵌装间隙(1a),所述公卡扣(3)及所述母卡扣(4)的嵌入所述卡扣嵌装间隙(1a)、并与所述上板体(101)或/和所述下板体(102)焊接或粘接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芯层(103)为铝蜂窝、钢蜂窝、塑料蜂窝或玻璃布蜂窝,所述上板体(101)和所述下板体(102)为铝板或钢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基板(1)是由至少三条直线侧边围合而成的多边形板,其每一条侧边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公卡扣(3)或所述母卡扣(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基板(1)是由两条平行布置的长侧边和两条平行布置的短侧边围合而成的矩形板,其中一条长侧边和其中一条短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公卡扣(3),另一条长侧边和另一条短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母卡扣(4)。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2)为木板、大理石板、瓷砖板、塑料板、装饰纸、装饰布或涂料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2)与所述蜂窝基板(1)通过粘合剂粘接固定,且所述粘合剂在所述饰面层(2)与所述蜂窝基板(1)之间形成连续致密的粘合剂层。
18.一种墙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0至17任一所述的墙面板,各个所述墙面板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公卡扣(3)和所述母卡扣(4)相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