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块或墙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9


本申请涉及地面和墙面装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板块或墙面板。



背景技术:

通过检索,我们发现了在蜂窝板表面贴覆并固定饰面层而构成地板块或墙面板的方案。然而,受结构限制,这种蜂窝基板的地板块或墙面板自身都没能巧妙地配置卡扣结构,这对其安装施工带来了不便。

本申请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由蜂窝基板和饰面层复合而成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其对蜂窝基板结构加以优化,从而能够在蜂窝基板侧边位置固定位置牢靠的卡扣结构,使得各种材质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均能够快速拼接安装。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板块或墙面板,包括:

蜂窝基板,其包括:上板体,平行布置于所述上板体下方的下板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的蜂窝芯层;

饰面层,其固定于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以及

卡扣;

所述上板体与所述下板体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蜂窝芯层侧部的卡扣嵌装槽,并且所述上板体的侧边与所述下板体的侧边在所述卡扣嵌装槽处水平错位布置、从而使得所述卡扣嵌装槽的上侧槽壁和下侧槽壁具有不同的深度,所述卡扣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具有在所述深度方向上的不同的宽度尺寸,所述卡扣嵌入所述卡扣嵌装槽、并与所述上板体或/和所述下板体焊接或粘接固定,所述卡扣顶部表面面积的至少90%与所述卡扣嵌装槽的上侧槽壁贴靠布置,所述卡扣底部表面面积的至少90%与所述卡扣嵌装槽的下侧槽壁贴靠布置。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卡扣的顶部外侧边与所述上板体的侧边平齐布置。

所述卡扣的底部外侧边与所述下板体的侧边平齐布置。

所述卡扣的顶部外侧边一体设置有向上凸出且水平抵靠在所述上板体侧边外侧的定位凸条。

所述卡扣的底部外侧边一体设置有向下凸出且水平抵靠在所述下板体侧边外侧的定位凸条。

所述卡扣与所述上板体或/和所述下板体粘接或焊接固定。

所述卡扣、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均为金属材质,所述卡扣与所述上板体或/和所述下板体焊接固定。

所述饰面层为木板、大理石板、瓷砖板、塑料板、装饰纸、装饰布或涂料层。

本申请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将蜂窝基板的上下板体面积增大设置,或者说将中间蜂窝芯层面积缩小设置,从而在上下板体对应侧边之间形成位于蜂窝芯层侧部的卡扣嵌装槽,而且将上、下板体的侧边在卡扣嵌装槽处水平错位布置、从而使得卡扣嵌装槽的上侧槽壁和下侧槽壁具有不同的深度,以匹配卡扣上不同大小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这样,在装配完成后,卡扣顶部表面就基本上全部与卡扣嵌装槽的上侧槽壁贴靠布置,卡扣底部表面基本上全部与卡扣嵌装槽的下侧槽壁贴靠布置,卡扣的上下表面基本上全部被蜂窝基板的上、下板体所覆盖固定,减小了因卡扣受力而将蜂窝基板的上板体或下板体压弯(翘曲)变形的可能性。

2、当矩形蜂窝基板的四侧边都设置前述结构的卡扣嵌装槽时,只需将上、下板体设为相同尺寸,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沿对角线方向)将二者错位布置即可,方便实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板块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板块沿宽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板块沿长度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地板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饰面层被移除。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墙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蜂窝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蜂窝基板的上板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x1部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蜂窝基板的下板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0的x2部放大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四蜂窝基板的上板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四蜂窝基板的下板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板,2-饰面层,3-卡扣,4-墙面;

101-上板体,102-下板体,103-蜂窝芯层,104-卡扣嵌装槽,104a-卡扣嵌装槽的上侧槽壁,104b-卡扣嵌装槽的下侧槽壁,1031-金属片,1032-冲压凸起,1031a-金属片的上表面,1032a-冲压凸起的下表面,10321-圆柱槽,10322-圆环柱槽,10323-圆柱形冲压凸起的内孔,10321a-圆柱槽的顶端槽壁,10322a-圆环柱槽的底端槽壁,3a-公扣,3b-母扣,301-卡扣的顶部表面,302-卡扣的底部表面,303-定位凸条,w-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地板块主要由下层的蜂窝基板1、上层的饰面层2以及固定于蜂窝基板1侧边位置的卡扣3(俗称地板扣)构成。当该地板块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场地)后,其上层的饰面层2裸露在环境中,供人们踩踏行走,所以该面饰层在具有装饰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饰面层2通常为大理石板、瓷砖板、木板或塑料板,前述塑料板包括相对柔软的橡胶板、塑胶板。在本实施例中该饰面层2为木板,而且该木板的厚度仅有几毫米。此外,饰面层2也可以是由涂覆于基板上表面的耐磨涂料形成的涂料层。

与传统蜂窝板相同的是,上述蜂窝基板1也包括:上板体101,平行布置于上板体下方的下板体102,固定连接于前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的蜂窝芯层103。上述饰面层2贴靠在上板体101的上表面,并借助粘合剂与上板体101粘接固定。当然,也可以将上、下板体与蜂窝芯层焊接固定。

再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与传统蜂窝板不同的是,上述蜂窝基板1中蜂窝芯层103的面积要小于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的面积,并且蜂窝芯层103的每条侧边都处于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对应侧边的内侧,从而在上板体101与下板体102之间形成有位于蜂窝芯层侧部的卡扣嵌装槽104。并且,上板体101的侧边与下板体102的侧边在卡扣嵌装槽104处水平错位布置、从而使得卡扣嵌装槽104的上侧槽壁104a和下侧槽壁104b具有不同的深度w。所谓“水平错位”,是指在水平方向相距一定距离。

卡扣3的顶部表面301和底部表面302具有在前述深度w方向上的不同的宽度尺寸——卡扣3的宽度与卡扣嵌装槽104的深度为同一方向。卡扣3嵌入卡扣嵌装槽104,并且嵌入前述卡扣嵌装槽104中的卡扣部分与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焊接固定,而且卡扣3顶部表面301面积的至少90%与卡扣嵌装槽104的上侧槽壁104a贴靠布置,卡扣3底部表面302面积的至少90%与卡扣嵌装槽104的下侧槽壁104b贴靠布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卡扣3顶部表面301面积的95%与卡扣嵌装槽104的上侧槽壁104a贴靠布置。卡扣3底部表面302面积的100%与卡扣嵌装槽104的下侧槽壁104b贴靠布置,而且卡扣3的底部外侧边与下板体101的侧边平齐布置。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卡扣3的顶部外侧边与上板体101的侧边平齐布置,这时卡扣3顶部表面301全部(100%面积)与卡扣嵌装槽104的上侧槽壁104a贴靠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卡扣3也可以仅与上板体101或下板体102之一焊接。如此设计的优点在于:提升了卡扣与蜂窝基板1的装配效率。但缺陷在于:卡扣与蜂窝基板1的连接强度稍差。

此外,也可以在卡扣3上涂覆粘合剂,利用粘合剂将嵌入卡扣嵌装槽104中的卡扣部分与上板体101或/和下板体102粘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蜂窝基板1为蜂窝铝板,其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均为铝板,其中间的蜂窝芯层103为铝蜂窝。卡扣3为铝合金材质,由铝合金型材裁切而成。当然,蜂窝基板1、卡扣3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比如卡扣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塑料件,饰面层2可以是瓷砖板、木板、塑料板。

当该地板块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场地)后,其上层的饰面层2(的上表面)裸露在环境中,供人们踩踏行走,所以该面饰层在具有装饰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饰面层2通常为大理石板、瓷砖板、木板或塑料板,前述塑料板包括相对柔软的橡胶板、塑胶板。此外,饰面层2也可以是由涂覆于基板上表面的涂料形成的涂料层。在本实施例中该饰面层2为粘接固定于蜂窝基板1上表面的大理石板。

在该地板块的制作过程中,将卡扣3嵌装于卡扣嵌装槽104时,卡扣3的嵌装深度难以控制,这导致各个地板块上卡扣3的位置不统一,进而导致各地板块连接在一起后,相邻地板块间的缝隙大小不一,影响美观。严重者,甚至导致各地板块无法拼装在一起。

基于此,本实施例在各个卡扣3的顶部外侧边一体设置了向上凸出的定位凸条303,卡扣3顶部外侧边的定位凸条303与上板体101对应侧边在水平方向上相互抵接——定位凸条抵靠布置在上板体对应侧边的外侧,这也是卡扣3顶部表面301还有5%面积不与卡扣嵌装槽104的上侧槽壁104a贴靠布置的原因。

装配时,将卡扣3对准卡扣嵌装槽104向内插入,当卡扣3上的定位凸条303与上板体对应侧边抵接无法进一步内插时,说明卡扣3安装到位。

显然,卡扣3上的定位凸条303不仅能够定位卡扣3的嵌装深度,还能够非常精准地定位卡扣3的嵌装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卡扣3的底部外侧边一体设置向下凸出且水平抵靠在下板体102侧边外侧的定位凸条,同样能够准确定位卡扣3的嵌装深度和角度。

参照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是尺寸相同的矩形板,上板体101的每条侧边均与下板体102的对应(两条)侧边平行布置,而且上板体101和下板体102在宽度和长度方向上均错位布置——上、板体的没有竖向对齐的侧边。而且上板体101的每条侧边均与下板体102的对应侧边之间均形成有一条上述卡扣嵌装槽104,这样一共有四条卡扣嵌装槽104,每一条卡扣嵌装槽104中嵌装有一个上述结构的卡扣3,这样就一共设有四个卡扣3。

本实施例将地板块侧边四个卡扣3中的两个设为公扣3a,另外两个设为与公扣3a相适配的母扣3b。具体地,其中一个公扣3a和其中一个母扣3b分别布置于上板体101的两条长侧边(也是下板体的长侧边),另外一个公扣3a和另外一个母扣3b分别布置于上板体101的两条短侧边(也是下板体的短侧边)。所谓“相适配”,是指:从蜂窝基板1上拆离下来的前述公扣3a与母扣3b能够相互卡接配合。这样,就能够让任意两个这种结构的地板块都能直接相互拼接固定,构成大面积的地板系统。

本实施例所说的“水平、上、下”,均以图1为参照。

实施例二:

图6示出了本申请墙面板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墙面板具有与实施例一中地板块相同的结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将其作为墙面板使用,而实施例一将其作为地板块使用。

该墙面板既可以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面作为外墙面板,又可以布置在建筑物的内墙面作为内墙面板。

在安装时,侧边带有公、母卡扣的墙面板可相互拼接固定,每一个墙面板都能够以前一个墙面板为基础安装定位,不仅方便了墙面系统的安装,而且形成的墙面系统具有很好的结构整体性和美观性。

该墙面板的饰面层除了可以选择实施例一中的大理石板、瓷砖板、木板、塑料板或涂料层之外,还可以是装饰纸或装饰布,其中装饰布优选具有保温防潮性能的植绒布。

实施例三:

参照图7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地板块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蜂窝基板的蜂窝芯层采用了另一种结构,从而提升了蜂窝芯层103与上板体101及下板体102的粘接面积和粘接强度,减小了上、下板体从蜂窝芯层上脱离的可能性具体如下:

该蜂窝芯层103由很薄的金属片1031以及对该金属片进行冲压从而一体形成于该金属片上的多个向下伸出的冲压凸起1032构成。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1031a与上板体101(的下表面)贴靠并粘接固定,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与下板体102(的上表面)贴靠并粘接固定。

考虑到下板体102的上表面为平面结构,为了增大各个冲压凸起1032与下板体102的贴靠和粘接面积,本实施例将每个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设置为平面结构,而且每个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布置在同一平面内。

考虑到上板体101的下表面也为平面结构,而且上板体101的下表面与下板体102的上表面平行,为了增大金属片1031与上板体101的贴靠和粘接面积,本实施例又进一步将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1031a设置为与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平行布置的平面结构。

并且,上述各个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的面积之和=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1031a的面积,从而使得所有冲压凸起1032与下板体102的贴靠粘接面积总和=金属片1031与上板体101的贴靠粘接面积,均匀分配该蜂窝芯层的总粘接面积,进而使得蜂窝芯层103与上板体101的连接力=蜂窝芯层103与下板体102的连接力,避免一侧板体与蜂窝芯层103的粘接力明显小于另一侧板体与蜂窝芯层103粘接力。

本实施例中,上述各个冲压凸起1032呈矩阵状均匀分布。而且每个冲压凸起1032都为圆环柱形,圆环柱形的冲压凸起1032中形成有:底端敞口顶端封闭的圆柱槽10321,顶端敞口低端封闭、且环绕于前述圆柱槽外围的圆环柱槽10322。圆柱槽10321的顶端槽壁10321a的上表面与上板体101贴靠并粘接固定,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形成于圆环柱槽10322的底端槽壁10322a上。

为了提升圆柱槽的顶端槽壁10321a与上板体101的粘接面积和粘接强度,本实施例将圆柱槽10321的顶端槽壁10321a设置为平面结构,并且圆柱槽10321的顶端槽壁10321a的上表面与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平齐布置——可将圆柱槽的顶端槽壁10321a的上表面视为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现简要介绍该蜂窝基板的制法:先(利用圆环柱形的冲压头)在金属片1031上冲制出沿着该金属片厚度方向同向伸出的多个冲压凸起1032,然后将金属片1031的上表面1031a与上板体101贴靠并粘接固定,将各个冲压凸起1032的下表面1032a与下板体102贴靠并粘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圆环柱槽10322具有自槽口向槽底逐渐减小的径向宽度,以方便冲压模具脱模。

上述金属片1031优选延展性好的铝片,其厚度一般选为0.02~1mm。

实施例四:

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地板块与实施例三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蜂窝芯层中各冲压凸起302的外轮廓为圆柱形。

显然,上述冲压凸起30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多棱柱形状。

不过,将冲压凸起302设置为实施例三的圆环柱形状较优,如此可提升上、下板体之间垂直支撑臂的数量,进而提升蜂窝基板的承压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该地板块或墙面板做成其他形状,比如三角形、六边形、扇形甚至各种异形。而且,并非必须在地板块或墙面板的每条侧边都设置上述卡扣3,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至少一条侧边设置卡扣3即可,当然最好至少在一条侧边设置公扣,至少另一条侧边设置母扣。并且,当一个地板块上设有多个公扣3a和多个母扣3b时,各个公扣3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各个母扣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910528b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这种地板块,其两条长侧边分别设置以偏角翻转方式相互配合的公扣和母扣,其两条短侧边分别设置以竖直位移方式相互配合的另一种结构的公扣和母扣,显然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并未排除这一可能。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地板块或墙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蜂窝基板(1),其包括:上板体(101),平行布置于所述上板体下方的下板体(102),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板体和所述下板体之间的蜂窝芯层(103);

饰面层(2),其固定于所述上板体(101)的上表面;以及

卡扣(3);

所述上板体(101)与所述下板体(102)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蜂窝芯层侧部的卡扣嵌装槽(104),并且所述上板体(101)的侧边与所述下板体(102)的侧边在所述卡扣嵌装槽(104)处水平错位布置、从而使得所述卡扣嵌装槽(104)的上侧槽壁(104a)和下侧槽壁(104b)具有不同的深度(w),所述卡扣(3)的顶部表面(301)和底部表面(302)具有在所述深度方向上的不同的宽度尺寸,所述卡扣(3)嵌入所述卡扣嵌装槽(104)、并与所述上板体(101)或/和所述下板体(102)焊接或粘接固定,所述卡扣(3)顶部表面(301)面积的至少90%与所述卡扣嵌装槽(104)的上侧槽壁(104a)贴靠布置,所述卡扣(3)底部表面(302)面积的至少90%与所述卡扣嵌装槽(104)的下侧槽壁(104b)贴靠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的顶部外侧边与所述上板体(101)的侧边平齐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的底部外侧边与所述下板体(102)的侧边平齐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的顶部外侧边一体设置有向上凸出且水平抵靠在所述上板体(101)侧边外侧的定位凸条(3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的底部外侧边一体设置有向下凸出且水平抵靠在所述下板体(102)侧边外侧的定位凸条(3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与所述上板体(101)或/和所述下板体(102)粘接或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所述上板体(101)和所述下板体(102)均为金属材质,所述卡扣(3)与所述上板体(101)或/和所述下板体(102)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2)为木板、大理石板、瓷砖板、塑料板、装饰纸、装饰布或涂料层。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板块或墙面板,包括:蜂窝基板,包括上板体、下板体和蜂窝芯层;饰面层;卡扣;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形成有卡扣嵌装槽,上板体的侧边与下板体的侧边在卡扣嵌装槽处水平错位布置,卡扣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具有在深度方向上的不同的宽度尺寸,卡扣嵌入卡扣嵌装槽、并与上板体或/和下板体焊接或粘接固定,卡扣顶部表面面积的至少90%与卡扣嵌装槽的上侧槽壁贴靠布置,卡扣底部表面面积的至少90%与卡扣嵌装槽的下侧槽壁贴靠布置。本申请能够在蜂窝基板侧边位置固定位置牢靠的卡扣结构,使得各种材质的地板块或墙面板均能够快速拼接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刘在祥;陈艳凤;蔡园丰;王兵;牛争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兴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5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69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