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火灾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蓝牙传输的智慧社区火灾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2.红外摄像头通过火焰检测算法的加持能够实现对火灾实时监控,在智慧社区的建设中火灾摄像监控装置被广泛应用。
3.例如专利号cn201921099780.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火灾监控用的摄像头。该火灾监控用的摄像头,包括固定底座、位置调节装置、安装板、固定装置、防护装置和监控头,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置调节装置,位置调节装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的右端设置有防护装置。该火灾监控用的摄像头,通过设置的位置调节装置,使得该火灾监控用的摄像头在进行安装或者角度调节时,更加方便,省时省力,通过设置的固定装置和防护装置,使得该火灾监控用的摄像头,在受到外力撞击时可以有效保护摄像头不会损坏,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4.现有火灾监控摄像头大都不能利用喷射出的降温灭火消防水进行隔热保护,对监控装置的隔热保护不够全面且隔热保护效果较差,造成监控装置在火场中易被高温焚毁,不能长时间持续拍摄使用,此外对监控装置的防水保护效果较差,易被消防水渗入造成短路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蓝牙传输的智慧社区火灾监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对监控装置的防水保护效果较差,易被消防水渗入造成短路烧毁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蓝牙传输的智慧社区火灾监控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壳体和安装环,所述安装座整体呈圆形结构其底部锁紧固定有一处圆形壳体,此壳体的圆周外壁上呈上下对称固定有两处安装环,且两处安装环上环套固定一处透明热缩套;所述壳体整体由上、中、下三部分共同焊接组成,其中上下两部分为压扁的圆形套结构,中间部分为v形截面的连接套,且中间连接套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阵列贯穿开设有两圈散热槽;所述安装座的圆周外圈上环绕焊接有六处l状撑杆,此六处l状撑杆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一处导水环;所述安装座还包括镜头,下侧所述圆形套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内嵌安装有六处镜头,此六处镜头通过蓝牙通讯模块与外置监视器进行画面数据传输;两处所述安装环上均呈环形阵列贯穿开设有一圈透气孔,在未遇火灾正常使用状态时,两圈透气孔方便对散入透明热缩套内部的热量进行流通散热,保证监控装置在被透明热缩套包裹遮蔽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散热;所述导水环包括喷头,所述导水环的底部呈环形阵列螺纹吊撑有六处喷头,此六处喷头均倾斜朝向壳体的中心处,六处喷头的喷射水流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对监控装置进行喷水降温;所述导水环还包括吊杆,所述导水环的底部环绕吊撑焊接有六处吊杆,六处吊杆为导水罩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导水罩,六处吊
杆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一处导水罩,此导水罩整体由顶端环套和底部锥环共同组成;一圈所述喷头的喷洒水流与透明热缩套冲击接触,且喷洒水流沿透明热缩套的圆周外壁顺势向下流淌;所述安装座的圆周外圈位置上环绕开设有四处定位孔,且监控装置通过安装座固定于墙体上;所述透明热缩套,所述透明热缩套的上下两端对称焊接有两处向内侧聚拢的锥形环;所述导水罩环套于透明热缩套底侧部分的圆周外围。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8.1、本发明在未遇火灾正常使用状态时,两圈透气孔方便对散入透明热缩套内部的热量进行流通散热,保证监控装置在被透明热缩套包裹遮蔽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散热;
9.2、本发明当发生火灾时透明热缩套受到高温炙烤会收缩贴紧于壳体上将其中间位置的两圈散热槽密封遮住,避免降温喷射水流经两圈散热槽进入壳体的内部造成内部元器件短路烧毁,且透明热缩套的上下锥形环在遇热收缩时能够贴紧密封于两处安装环的两圈透气孔上,防止降温水经两圈透气孔进入透明热缩套和壳体中;
10.3、本发明当降温水流向下流淌至透明热缩套的底部时,导水罩可将水流向壳体的底部中心处导流聚拢,在壳体底部形成一处锥形水帽,此锥形水帽能够对壳体的底侧部分实施隔热保护,避免火焰直接与壳体的底板接触烧毁,进而本发明底部形成的锥形水帽和透明热缩套圆周外壁上的环形水幕共同组成了一处完整闭合的水套,此水套能够对监控装置实施较为全面的隔热保护大大减小监控装置被高温焚毁的机率;
11.4、本发明当降温水流向下流淌至透明热缩套的底部时,导水罩可将水流向壳体的底部中心处导流聚拢,在壳体底部形成一处锥形水帽,此锥形水帽能够对壳体的底侧部分实施隔热保护,避免火焰直接与壳体的底板接触烧毁,进而本发明底部形成的锥形水帽和透明热缩套圆周外壁上的环形水幕共同组成了一处完整闭合的水套,此水套能够对监控装置实施较为全面的隔热保护大大减小监控装置被高温焚毁的机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发明底部三维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发明透明热缩套半剖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发明壳体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发明导水环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发明透明热缩套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本发明导水罩半剖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本发明图7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1.1、安装座;101、壳体;102、安装环;103、镜头;2、导水环;201、喷头;202、吊杆;203、导水罩;3、透明热缩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一种基于蓝牙传输的智慧社区火灾监控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包括壳体101和安装环102,安装座1整体呈圆形结构其底部锁紧固定有一处圆形壳体101,此壳体101的圆周外壁上呈上下对称固定有两处安装环102,且两处安装环102上环套固定一处透明热缩套3;壳体101整体由上、中、下三部分共同焊接组成,其中上下两部分为压扁的圆形套结构,中间部分为v形截面的连接套,且中间连接套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阵列贯穿开设有两圈散热槽;安装座1还包括镜头103,下侧圆形套的圆周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内嵌安装有六处镜头103,此六处镜头103通过蓝牙通讯模块与外置监视器进行画面数据传输;两处安装环102上均呈环形阵列贯穿开设有一圈透气孔;安装座1的圆周外圈上环绕焊接有六处l状撑杆,此六处l状撑杆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一处导水环2;导水环2包括喷头201,导水环2的底部呈环形阵列螺纹吊撑有六处喷头201,此六处喷头201均倾斜朝向壳体101的中心处;导水环2还包括吊杆202,导水环2的底部环绕吊撑焊接有六处吊杆202;导水罩203,六处吊杆202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一处导水罩203,此导水罩203整体由顶端环套和底部锥环共同组成;安装座1的圆周外圈位置上环绕开设有四处定位孔,且监控装置通过安装座1固定于墙体上。
24.进一步,透明热缩套3,透明热缩套3的上下两端对称焊接有两处向内侧聚拢的锥形环,当发生火灾时透明热缩套3受到高温炙烤会收缩贴紧于壳体101上将其中间位置的两圈散热槽密封遮住,避免降温喷射水流经两圈散热槽进入壳体101的内部造成内部元器件短路烧毁,且透明热缩套3的上下锥形环在遇热收缩时能够贴紧密封于两处安装环102的两圈透气孔上,防止降温水经两圈透气孔进入透明热缩套3和壳体101中。
25.进一步,一圈喷头201的喷洒水流与透明热缩套3冲击接触,且喷洒水流沿透明热缩套3的圆周外壁顺势向下流淌,从一圈喷头201喷出的水流能够在收缩的透明热缩套3的外壁上形成一层环形水幕,环形水幕不仅能够对监控装置降温,还可阻隔火焰,对监控装置进行隔热保护,避免火焰直接与壳体101接触将其烧毁,保证监控装置在火焰灼烧的高温环境中仍能持续长时间的对火场内部的火情实时进行拍摄监控,具有凸出的监控使用效果。
26.请参阅图7至图8,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一种基于蓝牙传输的智慧社区火灾监控装置,还包括导水罩203,导水罩203环套于透明热缩套3底侧部分的圆周外围,当降温水流向下流淌至透明热缩套3的底部时,导水罩203可将水流向壳体101的底部中心处导流聚拢,在壳体101底部形成一处锥形水帽,此锥形水帽能够对壳体101的底侧部分实施隔热保护,避免火焰直接与壳体101的底板接触烧毁,进而本发明底部形成的锥形水帽和透明热缩套3圆周外壁上的环形水幕共同组成了一处完整闭合的水套,此水套能够对监控装置实施较为全面的隔热保护大大减小监控装置被高温焚毁的机率。
27.工作原理:在未遇火灾正常使用状态时,两圈透气孔方便对散入透明热缩套3内部的热量进行流通散热,保证监控装置在被透明热缩套3包裹遮蔽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散热;
28.当发生火灾时透明热缩套3受到高温炙烤会收缩贴紧于壳体101上将其中间位置的两圈散热槽密封遮住,且从一圈喷头201喷出的水流能够在收缩的透明热缩套3的外壁上形成一层环形水幕,环形水幕不仅能够对监控装置降温,还可阻隔火焰,对监控装置进行隔热保护,避免火焰直接与壳体101接触将其烧毁,保证监控装置在火焰灼烧的高温环境中仍能持续长时间的对火场内部的火情实时进行拍摄监控,当降温水流向下流淌至透明热缩套3的底部时,导水罩203可将水流向壳体101的底部中心处导流聚拢,在壳体101底部形成一
处锥形水帽,此锥形水帽能够对壳体101的底侧部分实施隔热保护,避免火焰直接与壳体101的底板接触烧毁。
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71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