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资产估值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背景技术:
2.非标资管产品是指非标准化的资产管理产品,实质为并不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两大公开市场公开募集资金的资产管理产品。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采用现金流折现法进行非标准化资产管理产品估值的计量,但由于非标准化资产管理产品结构复杂,使得现金流估值法存在估值不准确、不合理、与底层实际资产不一致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其能解决目前对于非标准化资产管理的估值方法单一造成估值不准确的问题。
4.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能解决目前对于非标准化资产管理的估值方法单一造成估值不准确的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能解决目前对于非标准化资产管理的估值方法单一造成估值不准确的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属性信息获取,获取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属性信息;
9.可穿透性判断,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是否为可穿透型产品,若是,定期获取发行终端发送的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底层项目信息,并执行穿透型产品估值步骤,若否,执行非穿透型估值步骤;
10.可穿透型产品估值,根据预设第一规则以及所述底层项目信息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对应的第一估值算法,并根据所述第一估值算法以及所述底层项目信息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11.非穿透型产品估值,定时获取发行终端发送的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资产产品信息,根据预设第二规则以及所述资产产品信息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对应的第二估值算法,并根据所述第二估值算法以及所述资产产品信息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12.进一步地,所述属性信息为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或不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所述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是否为可穿透型产品具体为:判断所述属性信息为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还是不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当所述属性信息为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时,则认定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是可穿透型产品,当所述属性信息为不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时,则认定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不是可穿透型产品。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估值算法为市场债券算法或现金流折现算法或倒算算法或穿透估值算法,所述第一规则为采用市场债券算法对产品类别为债券类产品的可穿透型产品进行估值,采用现金流折现算法或倒算算法对产品类别为分级产品的可穿透型产品进行估值,采用穿透估值算法对产品类别为非分级产品且非债券的可穿透型产品进行估值。
14.进一步地,所述可穿透型产品估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5.债券类产品判断,根据所述底层项目信息判断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的产品类别是否为债券类产品,若是,则执行债券类产品估值步骤,若否,则执行分级结构判断;
16.债券类产品估值,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市场债券算法作为第一估值算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17.分级结构判断,根据所述底层项目信息判断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是否存在分级结构,若存在,将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的产品类别认定为分级产品,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现金流折现算法或倒算算法作为第一估值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若不存在,则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穿透估值算法作为第一估值算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18.进一步地,所述分级产品为优先级产品或劣后级产品,当所述分级产品为优先级产品时,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现金流折现算法作为第一估值法,当所述分级产品为劣后级产品时,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倒算算法作为第一估值法。
19.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第二规则为采用市场净值算法对产品类型为净值型产品的不可穿透产品进行估值,采用现金流折现算法对产品类型为非净值型产品的不可穿透产品进行估值,所述第二估值算法为市场净值算法或现金流折现算法,
20.所述非穿透型产品估值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获取资产产品信息,定时获取发行终端发送的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资产产品信息;
22.净值型产品判断,根据资产产品信息判断对应的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是否为净值型产品,若是,则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市场净值算法作为第二估值算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若否,则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现金流折现算法作为第二估值算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23.进一步地,当所述资产产品信息含有单位净值信息时,则判定对应的目标非标资管产品为净值型产品,当所述资产产品信息不含有单位净值信息时,则判定对应的目标非标资管产品为非净值型产品。
24.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2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
26.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技术中的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
27.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本技术中的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
29.本发明的目的之四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的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
31.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的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通过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可穿透性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对应的估值算法,通过筛选出的估值算法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计算,得到精准的公允价值,为不同类型的非标资管产品的提供了精准的估值算法,提高了非标资管产品估值的精准率。
32.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3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4.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7.属性信息获取,获取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属性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非标资管产品都是由发行方发行,因此需要获取发行方通过发行终端或发行平台发出的目标非标资管产品的属性信息,本实施例中的属性信息为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或不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
38.可穿透性判断,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判断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是否为可穿透型产品,若是,定期获取发行终端发送的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底层项目信息,并执行穿透型产品估值步骤,若否,执行非穿透型估值步骤。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属性信息为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时,则认定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是可穿透型产品,当所述属性信息为不能定期获取底层项目信息时,则认定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不是可穿透型产品。
39.可穿透型产品估值,根据预设第一规则以及所述底层项目信息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对应的第一估值算法,并根据所述第一估值算法以及所述底层项目信息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在本实施例中,可穿透型产品估值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40.债券类产品判断,根据所述底层项目信息判断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的产品类别是否为债券类产品,若是,则执行债券类产品估值步骤,若否,则执行分级结构判断。
41.债券类产品估值,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市场债券算法作为第一估值算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非标资管产品为债券类产品时,其对应的底层项目信息含有债券清单,债券清单包括有每只
债券名称、债券份额、对应的债券公允价格、资管产品杠杆率;
42.在本实施例中对市场债券算法作出以下说明:
43.市场债券算法实质为依据发行人发布或提供的底层债券清单,计算每只债券的公允价值汇总为该资管产品的公允价值,适用范围为:适用于债券或资产证券化的非标资管产品。详细计算方法为:将目标非标资管产品中每一只债券的债券估值进行计算,每一只债券的债券估值为债券公允价格乘以债券份额,最后将所有债券对应的债券估值相加,并将相加得到的总和乘以资管产品杠杆率,得到该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44.分级结构判断,根据所述底层项目信息判断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是否存在分级结构,若存在,将所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的产品类别认定为分级产品,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现金流折现算法或倒算算法作为第一估值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若不存在,则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穿透估值算法作为第一估值算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45.本实施例中分级产品的定义为:即这类资产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分类产品优先级部分是指对应投资者能够优先享有收益、优先受偿本息的产品,一般具有约定的收益率和付息频率等,即存在优先偿还优先级本金与利息,再行偿还劣后级部分的合同安排时,底层资产现金流不足以足额偿付产品整体的本金和收益,劣后级成为优先级的损失缓冲垫。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级产品为优先级产品或劣后级产品,当所述分级产品为优先级产品时,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现金流折现算法作为第一估值法,当所述分级产品为劣后级产品时,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倒算算法作为第一估值法。
46.以下分别对倒算算法和现金流折现算法进行解释说明:
47.现金流折现算法:本算法通过对资管产品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得到产品的公允价值。具体计算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48.步骤一:确定合同现金流,根据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还本付息方式,确定从初始投资日至产品到期日的现金流结构以及金额回收日期。
49.步骤二:现金流折现示算法具体计算如公式(1)所示:
[0050][0051]
其中,t
i
表示估值日到cf
i
发生时点的时间长度,单位为年;r
i
表示估值日对应期限的无风险收益率;s表示隐含利差;cf
i
表示估值日之后的预期现金流;pv表示公允价值,i表示产品的周期。
[0052]
对于公式(1)中的隐含利差的计算需要根据整个资管产品的全周期现金流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如公式(2)所示:
[0053][0054]
其中,t
i
表示估值日到cf
′
i
发生时间点的时间长度,单位为年;r
i
表示估值日对应期限的无风险收益率;i是本金;cf
′
i
表示全周期现金流,包括估值日之前的历史现金流和估值日之后的预期现金流。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上述现金流折现算法对上述处于优先级产
品的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记性估值时,此时预先可以获取需要估值日期、无风险收益率;此时获取到的底层项目信息包括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还本付息方式,先根据上述步骤一将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还本付息方式代入计算出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初始投资日至产品到期日的现金流结构,包括金额回收日期,所述现金流结构包括不同时期的现金流数值,即可获取公式(1)中的cf
i
和公式(2)中的cf
′
i
,将上述参数代入至公式(1)和公式(2)即可计算出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0055]
倒算算法:本算法计算规则为:劣后级价值=资管产品整体价值
‑
优先级价值。
[0056]
适用范围:资管产品劣后级。当资管产品具有分级结构,即存在优先偿还优先级本金与利息,再行偿还劣后级部分的合同安排时,底层资产现金流不足以足额偿付产品整体的本金和收益,劣后级成为优先级的损失缓冲垫。
[0057]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计算资管产品的整体价值,按照底层项目信息对非标资管产品进行穿透估值。步骤二:对优先级进行估值,按照合同规定的优先级现金流及预期收益率信息,采用现金流折现算法进行估值,详见上述现金流折现算法。步骤三:对劣后级进行估值。在本实施例中,现根据含有目标非标资管产品的整体资管产品对应的底层项目信息计算整体价值,再使用上述现金流折现算法对整体资管产品中的优先级产品进行估值,得到优先级价值,再将使用资管产品整体价值减去优先级价值,最后得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0058]
使用资管产品整体价值,减去优先级价值,计算得到劣后级公允价值。
[0059]
进一步地的,对上述穿透估值算法具体为:在本实施例中,底层项目信息包括底层资产明细清单,底层资产明细清单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名称、资产类型、资产份额、现金流结构、起始或到期日期、预期收益率、杠杆使用情况、负债产品信息等底层信息。根据底层项目信息中包括的底层资产明细清单计算出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底层资产公允价值、底层负债公允价值,将底层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底层负债公允价值得到产品净值,再用产品净值乘以对应的产品份额,从而得到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0060]
非穿透型产品估值,定时获取发行终端发送的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资产产品信息,根据预设第二规则以及所述资产产品信息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对应的第二估值算法,并根据所述第二估值算法以及所述资产产品信息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0061]
获取资产产品信息,定时获取发行终端发送的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资产产品信息;
[0062]
净值型产品判断,根据资产产品信息判断对应的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是否为净值型产品,若是,则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市场净值算法作为第二估值算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若否,则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现金流折现算法作为第二估值算法并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得到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0063]
对于上述的市场净值算法进行以下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0064]
步骤一:判断净值生成是否符合公允价值要求,如果产品发行人或管理人定期提供产品净值,投资者首先需要对获取的净值进行分析,确认该净值的计算方法,符合《资管新规》等监管指引有关净值生成要求。步骤二:判断净值发布频率是否满足入账要求,一般
每周一次,至少每月一次的频率。(1)发布频率能够满足估值频率要求,建议以“产品净值”作为产品的公允价值,定期向产品发行人或管理人获取产品净值;(2)发布频率不能满足估值频率要求,建议参照下述现金流折现法进行估值。(3)此方法计算公式:每日公允价值=净值*资管产品份额。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市场净值算法计算目标非标资管产品时,根据获取到的与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资产产品信息中的净值信息以及资管产品份额计算出目标非标资管产品对应的非标资管产品公允价值。
[0065]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
[0066]
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技术中的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
[0067]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本技术中的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
[0068]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技术的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
[0069]
本技术中的一种非标资管产品的估值方法,通过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可穿透性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在预设估值算法数据库中筛选出对应的估值算法,通过筛选出的估值算法对目标非标资管产品进行估值计算,得到精准的公允价值,为不同类型的非标资管产品的提供了精准的估值算法,提高了非标资管产品估值的精准率。
[0070]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71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