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10  35



1.本发明涉及输送管道连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弯头。


背景技术:

2.对于需要连接有一定压力的输送气体或液体液的管道的产品上,其一般会配设或预装弯头,该弯头一般为90度弯头,且一般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其他管道进行对接,因此普通弯头在拧紧后弯头朝向的方向不可控,造成安装时连接的软管方向位置发生变动,甚至会造成弯头及连接的软管与其它零部件干涉。而现有万向弯头结构复杂且尺寸大,不够紧凑,占用空间大,导致不便于在如电解槽等可利用空间少的产品上使用,而且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弯头,结构简单且紧凑,可自由控制弯头的转向。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弯头,包括主通头、副通头和可拆卸的卡接件,所述主通头包括转接部和用于外接管路的第一外接部,所述副通头包括转轴部和第二外接部;
5.其中,所述转接部设有与所述转轴部相适配的转轴孔,所述转接部的一端穿过所述转轴孔与所述卡接件连接,以限制所述转轴部脱离所述转轴孔;
6.所述转轴部和第一外接部内均设有相互连通的主通道,所述转接部和第二外接部均设有相互连通的副通道,所述主通道与所述副通道连接。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转轴部分为转轴段和卡接段,所述转轴段位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卡接段位于转接部的一端外,所述第二外接部位于转接部的另一端外,所述卡接件连接于所述卡接段处。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接段设有供所述卡接件插入的卡槽。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接件为卡簧。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部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主通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主通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副通道连通。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部的侧壁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连通孔,所述转轴段上的两侧设有密封槽,所述连通孔均位于两所述密封槽之间。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段与所述转轴孔的内壁之间留有流动空间,所述主通道、连通孔、流动空间和副通道依次连通。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轴段包括上转轴段和下转轴段,所述下转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上转轴段的直径,以使所述上转轴段与转轴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所述缓存空间。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外接部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最大宽度大于
所述转轴孔的直径,以限定所述转轴部插入所述转轴孔的最大深度。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外接部和第二外接部均设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螺纹部,所述第一外接部和/或第二外接部的端部设有用于卡接软管的卡环部,所述卡环部设有用于引导管口套入的倾斜面。
16.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头,包括主通头、副通头和可拆卸的卡接件,所述主通头包括转接部和第一外接部,所述副通头包括转轴部和第二外接部;
18.所述转接部设有与所述转轴部相适配的转轴孔,所述转接部的一端穿过所述转轴孔与所述卡接件连接,以限制所述转轴部脱离所述转轴孔,以实现所述主通头和副通头的快速装卸,同时所述主通头可相对所述副通头进行旋转,以让使用者可根据实际外接管路的位置进行自由调整。
19.而且,所述转轴部和第一外接部内均设有相互连通的主通道,所述转接部和第二外接部均设有相互连通的副通道,所述主通道与所述副通道连接,从而使实现所述主通头可转动的同时,让分别与第一外接部和第二外接部连接的外部管路得到连通。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弯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弯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弯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副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5.参见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弯头,包括主通头1、副通头2和可拆卸的卡接件3,所述主通头1包括转接部11和用于外接管路的第一外接部12,所述副通头2包括转轴部21和第二外接部22;
26.其中,所述转接部11设有与所述转轴部21相适配的转轴孔13,所述转接部21的一端穿过所述转轴孔13与所述卡接件3连接,以限制所述转轴部21脱离所述转轴孔13;
27.所述转轴部21和第一外接部12内均设有相互连通的主通道4,所述转接部21和第二外接部22均设有相互连通的副通道5,所述主通道4与所述副通道5连接。
28.具体地,参见图3和图4,所述转轴部21分为转轴段21a和卡接段21b,所述转轴段21a位于所述转轴孔13内,所述卡接段21b位于转接部11的一端外,所述第二外接部22位于转接部11的另一端外,所述卡接件3连接于所述卡接段21b处,从而限制所述转轴段21a脱离所述转轴孔13。相应地,所述卡接段21b设有供所述卡接件3插入的卡槽25,所述卡接件3相应优选为卡簧,更佳地,该卡簧为e型卡簧。对于所述卡接件3与卡接段21b的连接,所述卡接段21b的卡槽亦可替换成插销孔,相应地,所述卡接件为插销。
29.在管路连通方面上,所述转轴部21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主通道4连通的连通孔23,所述主通道4通过所述连通孔23与所述副通道5连通,故所述第一外接部12和第二外接部22
分别与外部管路连通后,流体可通过所述连通孔23在主通道4和副通道5之间流动。
30.而且,所述转轴部21的侧壁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连通孔23,以使所述转接部11相对所述转轴部21发生转动时,所述转轴部21至少有一连通孔23与所述主通道4连通。同时,为了提高本发明的密封性,所述转轴段21a上的两侧设有密封槽24,所述连通孔23均位于两所述密封槽24之间。所述密封槽24相应配设有密封圈241。
31.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所述连通孔的开设数量,同时还能保持主通道4与副通道5的连通,所述转轴段21a与所述转轴孔13的内壁之间留有流动空间6,所述主通道4、连通孔23、流动空间6和副通道5依次连通,以避免连通孔23被所述转轴孔13的内壁所封堵。对于所述连通孔23的数量,可根据流量所需增设连通孔23的数量。
32.详细地,所述转轴段21a包括上转轴段21c和下转轴段21d,所述下转轴段21d的直径大于所述上转轴段21c的直径,以使所述上转轴段21c与转轴孔1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所述缓存空间6。相应地,对于所述转轴孔13的上下孔径,其上下两端的孔径分别与所述上转轴段21c和下转轴段21d相适配。
33.所述第二外接部22设有定位部221,所述定位部221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转轴孔13的直径,以限定所述转轴部21插入所述转轴孔13的最大深度,从而使转轴部21插入转轴孔13后,所述连通孔23可与所述主通道4相对应。所述定位部221呈凸环结构。
34.对于所述第一外接部12和第二外接部22的外接方式,所述第一外接部12和第二外接部22均设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螺纹部7,外部管路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35.对于软性管路的连接,如橡胶管、塑料管等,所述第一外接部12和/或第二外接部22的端部设有用于卡接软管的卡环部8,所述卡环部8设有用于引导管口套入的倾斜面81。由于预装本发明的产品,其跟本发明的管路连接一般为螺纹连接,而非软性管路连接。故在该情况下,可仅在所述第一外接部12设置所述卡环部8。
36.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7190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