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油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10  22



1.本发明涉及茶油制备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油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茶油,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茶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质期长,烟点高,耐高温,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易于消化吸收,茶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平衡血压,调节血糖,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维持肌肤弹性,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茶油中含有维生素e,可以抗氧化,具有美容的作用,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a,可维持肌肤活力,保持肌肤的白细光滑。还含有黄酮类物质,能够有效地能延缓衰老,增强身体免疫力。茶油可以降血脂,降血糖,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作用。
3.茶油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油茶籽仁粉末进行压榨出油,传统的压榨只是将油茶籽仁粉末堆集在一起后进行两侧的相向挤压,但是,传统的压榨方式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1、将油茶籽仁粉末堆集在一起形成粉末堆,对静置的粉末堆挤压时,粉末堆各区域部分难以均匀的受到挤压力,导致各部分压榨的程度不同,部分粉末可能因挤压力度低造成出油率较低的情况;粉末堆内部的油即使被压榨出也会被周边的粉末阻挡导致部分油料未渗透出去,这部分未渗透出去的油未能收集到,在多次压榨后其残渣里仍然有不少的油料,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可以解决将油茶籽仁粉末堆集在一起形成粉末堆,对静置的粉末堆挤压时,粉末堆各区域部分难以均匀的受到挤压力,导致各部分压榨的程度不同,部分粉末可能因挤压力度低造成出油率较低的情况,粉末堆内部的油即使被压榨出也会被周边的粉末阻挡导致部分油料未渗透出去,这部分未渗透出去的油未能收集到,在多次压榨后其残渣里仍然有不少的油料,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等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压榨设备,该压榨设备包括压榨装置、搅动装置和驱动装置,采用上述压榨设备对茶油制备方法如下:s1、采取、风选:采取成熟的油茶籽,对采取的茶籽进行摊开翻晒,使得茶果自然开裂,采用除尘风机对翻晒收集的茶籽除去粉尘,再经剥壳机剥去外壳,通过风力分选进行壳仁分离,得到油茶籽仁;s2、粉碎:采用碾压的方式对油茶籽仁进行粉碎处理,从而得到粉末状茶籽,通过筛分的方式将内部的杂质以及粗粒进行留置,从而得到颗粒均匀的油茶籽仁粉末;
s3、蒸炒:对油茶籽仁粉末进行蒸炒处理,使得生料变成熟料;s4、压榨:将蒸炒后的油茶籽仁粉末输入到外框内,通过往复运动的第一压榨框、第二压榨框带动第一榨汁机构、第二榨汁机构对外框内的油茶籽仁粉末进行压榨,在第一压榨框、第二压榨框反向运动时,在驱动装置的角度调节下,搅动装置垂直落位,通过摆动机构、往复挤压机构相配合对外框内的油茶籽仁粉末进行混合搅动,利于油茶籽仁粉末的全区域压榨;s5、成品:压榨出的毛油经过留置网的杂质留置后流淌进入现有的收集桶中,对毛油进行精滤从而得到茶油。
6.压榨装置中部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搅动装置,搅动装置之间连接有驱动装置。
7.所述的压榨装置包括外框、支撑脚、留置网、第一压榨框、第二压榨框、第一榨汁机构、第二榨汁机构、第一振动机构、第二振动机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外框的底端安装有支撑脚,支撑脚起到底部支撑的作用,外框的中部嵌入有留置网,压榨出的油内留有杂质,在经过留置网上对这部分杂质进行留置,外框的左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第一压榨框连接,第一压榨框与外框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压榨框从前往后均匀设置有第一榨汁机构,外框的右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第二压榨框连接,第二压榨框与外框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压榨框从前往后均匀设置有第二榨汁机构,第一榨汁机构、第二榨汁机构为左右交错布置,第一压榨框、第二压榨框为左右交错布置,第一压榨框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振动机构,第二压榨框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振动机构。
8.具体工作时,通过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带动第一压榨框、第二压榨框相向运动或者相反运动,在二者相向运动时,带动第一榨汁机构、第二榨汁机构相向运动,使得第一压榨框、第一榨汁机构与第二压榨框、第二榨汁机构之间交错撞击从而对外框内的油茶籽仁粉末进行压榨,交错撞击过程中通过第一振动机构、第二振动机构对第一榨汁机构、第二榨汁机构的小幅度振动,进而对油茶籽仁粉进一步压榨,提高了压榨率。
9.所述的搅动装置包括固定架、电源组、u型架、深入筒、摆动机构和往复挤压机构,固定架安装在外框上,固定架的上端安装有电源组,固定架的内部通过销轴与u型架连接,u型架安装在深入筒的上端,深入筒上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摆动机构,深入筒的内部设置有往复挤压机构。
10.具体工作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深入筒角度调节,当深入筒成垂直状态时,此时往复挤压机构与电源组接触,二者组成完整的电路,往复挤压机构通电后对摆动机构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对外框内的油茶籽仁粉末进行混合搅动,翻转后的油茶籽仁粉末利于压榨。
11.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板、双向气缸、两个活动架和两个角度杆,电源组之间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中部安装有双向气缸,双向气缸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活动架,活动架与连接板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架与深入筒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有角度杆。
12.具体工作时,通过双向气缸带动两个活动架相向运动或者相反运动,两个活动架相向运动时,会通过两个角度杆带动两个深入筒角度调节,在两个活动架之间距离最短时,深入筒成水平状态,两个活动架相反运动时,会通过两个角度杆带动两个深入筒角度调节,在两个活动架之间距离最大时,深入筒成垂直状态。
13.其中,所述的第一榨汁机构与第二榨汁机构为结构、大小均相同的机构,所述的第一榨汁机构包括冲压层、活动杆、内置弹簧和活动框,活动杆的内端面安装有冲压层,活动
杆与活动框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且活动框与第一压榨框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框与第一压榨框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内置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
14.其中,所述的第一振动机构、第二振动机构为结构相同的机构,第一振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凸轮、拍打杆、复位伸缩杆、顶出杆和活动板,第一压榨框上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与活动板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板与第一压榨框之间连接有复位伸缩杆,复位伸缩杆起到复位的作用,活动板的中部安装有拍打杆,拍打杆与凸轮之间相贴合,凸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压榨框上,活动板上均匀安装有顶出杆,顶出杆与活动杆之间的位置相对应。
15.其中,所述的电源组包括绝缘壳体、电源、两个导电块和导线,绝缘壳体安装在固定架上,绝缘壳体内部的上端安装有电源,绝缘壳体内部的下端安装有两个导电块,且电源、两个导电块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且两个导电块之间为分离状态,电源组充当了往复挤压机构的电源。
16.其中,所述的摆动机构包括摆动柱、搅动板和挤压杆,深入筒上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与摆动柱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摆动柱的外端安装有搅动板,摆动柱的内端安装有挤压杆,搅动板由橡胶材质制得,橡胶材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柔韧性,相比于硬性搅拌,利于对油茶籽仁粉末的搅动。
17.其中,所述的往复挤压机构包括升降杆、挤压架、连接气缸、两个接触头和搅浑盘,u型架上安装有连接气缸,连接气缸的上端安装有两个接触头,连接气缸的下端安装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下端安装有搅浑盘,升降杆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挤压架。
18.其中,所述的挤压杆位于挤压架的内部,搅浑盘的下半部分为花瓣结构,花瓣结构的搅浑盘提高了搅动效率。
19.其中,所述的升降杆由中间柱和两个活塞板组成,中间柱的上下两端安装有两个活塞板,活塞板的边缘与深入筒的内壁处于贴合状态,从而提高了气密性,深入筒的下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气孔,且位于中间柱下端的活塞板位于气孔的上方,当升降杆下降时,位于中间柱下端的活塞板同步下降从而将深入筒内的气体向下压,从而从气孔喷出(由于气孔孔径较小,活塞板回升时,油茶籽仁粉末难以被吸入到深入筒内,即使被吸入,其吸入量较小且后期可清理出来),对油茶籽仁粉末进行气吹打散。
20.其中,所述的第一压榨框、第二压榨框均开设有注水槽,将热水注入到注水槽内,从而维持着第一压榨框、第二压榨框内的温度,延长了油茶籽仁粉末的散热时间。
21.其中,所述的第二榨汁机构上的活动框与第二压榨框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油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上下摆动以及气吹的方式对油茶籽仁粉末进行搅动,相比于静置堆集,翻动率的增加提高了粉末的受挤压率,从而提高了出油率,且对粉末的打散,也保证了内部压榨出的油能够快速渗出,利于后续油料的完全收集,相比于传统的两侧平端面的挤压,采用左右交叉挤压以及区域振动的方式,提高了与粉末的挤压区域以及挤压效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油制备方法,第一压榨框、第二压榨框之间采用左右交叉挤压的方式使得粉末受挤压的区域得到提高,且在挤压过程中,通过第一振动机构、第二振动机构依次带动第一榨汁机构、第二榨汁机构小幅度的振动,从而保证了大范围挤压的同
时进行小幅度的振动,提高了出油率,相比于传统的两端面挤压,这种挤压方式针对的区域更广,且更加针对性;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油制备方法,所述的搅动装置在第一压榨框、第二压榨框反向运动时,深入筒角度调节从而成垂直状态,此时,电源组与往复挤压机构之间形成完整的串联电路,往复挤压机构通电后带动搅动板上下角度摆动,从而打散粉末,同时上下运动的升降杆将深入筒内的气体往复压出吸入,从而对粉末气吹,起到一定程度的打散效果,粉末的打散搅动,一方面提高了粉末受挤压的均匀度,另一方面保证了油料能够向下渗出进而被收集,提高了油料的收集率。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4.图1是茶油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压榨装置的剖视图(从上往下看);图5是本发明电源组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u型架、深入筒、摆动机构与往复挤压机构之间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搅动装置与驱动装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26.如图1至图7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压榨设备,该压榨设备包括压榨装置1、搅动装置2和驱动装置3,采用上述压榨设备对茶油制备方法如下:s1、采取、风选:采取成熟的油茶籽,对采取的茶籽进行摊开翻晒,使得茶果自然开裂,采用除尘风机对翻晒收集的茶籽除去粉尘,再经剥壳机剥去外壳,通过风力分选进行壳仁分离,得到油茶籽仁;s2、粉碎:采用碾压的方式对油茶籽仁进行粉碎处理,从而得到粉末状茶籽,通过筛分的方式将内部的杂质以及粗粒进行留置,从而得到颗粒均匀的油茶籽仁粉末;s3、蒸炒:对油茶籽仁粉末进行蒸炒处理,使得生料变成熟料;s4、压榨:将蒸炒后的油茶籽仁粉末输入到外框11内,通过往复运动的第一压榨框14、第二压榨框15带动第一榨汁机构16、第二榨汁机构17对外框11内的油茶籽仁粉末进行压榨,在第一压榨框14、第二压榨框15反向运动时,在驱动装置3的角度调节下,搅动装置2垂直落位,通过摆动机构25、往复挤压机构26相配合对外框11内的油茶籽仁粉末进行混合搅动,利于油茶籽仁粉末的全区域压榨;s5、成品:压榨出的毛油经过留置网13的杂质留置后流淌进入现有的收集桶中,对毛油进行精滤从而得到茶油。
27.压榨装置1中部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搅动装置2,搅动装置2之间连接有驱动装置3。
28.所述的压榨装置1包括外框11、支撑脚12、留置网13、第一压榨框14、第二压榨框15、第一榨汁机构16、第二榨汁机构17、第一振动机构18、第二振动机构19、第一气缸110和第二气缸111,外框11的底端安装有支撑脚12,支撑脚12起到底部支撑的作用,外框11的中部嵌入有留置网13,压榨出的油内留有杂质,在经过留置网13上对这部分杂质进行留置,外框11的左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第一压榨框14连接,第一压榨框14与外框11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缸110,第一压榨框14从前往后均匀设置有第一榨汁机构16,外框11的右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第二压榨框15连接,第二压榨框15与外框11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缸111,第二压榨框15从前往后均匀设置有第二榨汁机构17,第一榨汁机构16、第二榨汁机构17为左右交错布置,第一压榨框14、第二压榨框15为左右交错布置,第一压榨框14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振动机构18,第二压榨框15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振动机构19,所述的第一压榨框14、第二压榨框15均开设有注水槽,将热水注入到注水槽内,从而维持着第一压榨框14、第二压榨框15内的温度,延长了油茶籽仁粉末的散热时间,具体工作时,通过第一气缸110、第二气缸111带动第一压榨框14、第二压榨框15相向运动或者相反运动,在二者相向运动时,带动第一榨汁机构16、第二榨汁机构17相向运动,使得第一压榨框14、第一榨汁机构16与第二压榨框15、第二榨汁机构17之间交错撞击从而对外框11内的油茶籽仁粉末进行压榨,交错撞击过程中通过第一振动机构18、第二振动机构19对第一榨汁机构16、第二榨汁机构17的小幅度振动,进而对油茶籽仁粉进一步压榨,提高了压榨率。
29.所述的第一榨汁机构16与第二榨汁机构17为结构、大小均相同的机构,所述的第一榨汁机构16包括冲压层161、活动杆162、内置弹簧163和活动框164,活动杆162的内端面安装有冲压层161,活动杆162与活动框164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且活动框164与第一压榨框14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框164与第一压榨框14之间连接有内置弹簧163,内置弹簧163起到复位的作用,所述的第二榨汁机构17上的活动框164与第二压榨框15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具体工作时,相向运动时,第一榨汁机构16上的冲压层161、活动杆162、活动框164受到第二压榨框15的挤压后缩回到第一压榨框14内,完全内缩后,通过第一振动机构18上的顶出杆185对第一榨汁机构16上的活动杆162进行振动,从而带动振动的冲压层161与第二压榨框15对油茶籽仁粉末进行压榨,同理,第二榨汁机构17的工作原理如上,通过第二振动机构19上的顶出杆185对第二榨汁机构17上的活动杆162进行振动,从而带动振动的冲压层161与第一压榨框14对油茶籽仁粉末进行压榨。
30.所述的第一振动机构18、第二振动机构19为结构相同的机构,第一振动机构18包括驱动电机181、凸轮182、拍打杆183、复位伸缩杆184、顶出杆185和活动板186,第一压榨框14上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与活动板186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板186与第一压榨框14之间连接有复位伸缩杆184,复位伸缩杆184起到复位的作用,活动板186的中部安装有拍打杆183,拍打杆183与凸轮182之间相贴合,凸轮182安装在驱动电机181的输出轴上,驱动电机181安装在第一压榨框14上,活动板186上均匀安装有顶出杆185,顶出杆185与活动杆162之间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工作时,根据凸轮原理,通过驱动电机181带动凸轮182转动,从而对拍打杆183进行拍打,配合复位伸缩杆184的弹性复位使得活动板186呈往复振动运动,从而带动顶出杆185进行振动。
31.所述的搅动装置2包括固定架21、电源组22、u型架23、深入筒24、摆动机构25和往复挤压机构26,固定架21安装在外框11上,固定架21的上端安装有电源组22,固定架21的内部通过销轴与u型架23连接,u型架23安装在深入筒24的上端,深入筒24上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摆动机构25,深入筒24的内部设置有往复挤压机构26,具体工作时,通过驱动装置3带动深入筒24角度调节,当深入筒24呈垂直状态时,此时往复挤压机构26与电源组22接触,二者组成完整的电路,往复挤压机构26通电后对摆动机构25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对外框11内的油茶籽仁粉末进行混合搅动,翻转后的油茶籽仁粉末利于压榨。
32.所述的电源组22包括绝缘壳体221、电源222、两个导电块223和导线224,绝缘壳体221安装在固定架21上,绝缘壳体221内部的上端安装有电源222,绝缘壳体221内部的下端安装有两个导电块223,且电源222、两个导电块223之间通过导线224连接,且两个导电块223之间为分离状态,电源组22充当了往复挤压机构26的电源。
33.所述的摆动机构25包括摆动柱251、搅动板252和挤压杆253,深入筒24上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与摆动柱251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摆动柱251的外端安装有搅动板252,摆动柱251的内端安装有挤压杆253,搅动板252由橡胶材质制得,橡胶材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柔韧性,相比于硬性搅拌,利于对油茶籽仁粉末的搅动。
34.所述的往复挤压机构26包括升降杆261、挤压架262、连接气缸263、两个接触头264和搅浑盘265,u型架23上安装有连接气缸263,连接气缸263的上端安装有两个接触头264,连接气缸263的下端安装有升降杆261,升降杆261的下端安装有搅浑盘265,升降杆261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挤压架262,所述的挤压杆253位于挤压架262的内部,搅浑盘265的下半部分为花瓣结构,花瓣结构的搅浑盘265提高了搅动效率,所述的升降杆261由中间柱和两个活塞板组成,中间柱的上下两端安装有两个活塞板,活塞板的边缘与深入筒24的内壁处于贴合状态,从而提高了气密性,深入筒24的下端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气孔,且位于中间柱下端的活塞板位于气孔的上方,当升降杆261下降时,位于中间柱下端的活塞板同步下降从而将深入筒24内的气体向下压,从而从气孔喷出(由于气孔孔径较小,活塞板回升时,油茶籽仁粉末难以被吸入到深入筒24内,即使被吸入,其吸入量较小且后期可清理出来),对油茶籽仁粉末进行气吹打散,具体工作时,当深入筒24处于垂直状态时,两个接触头264与两个导电块223相接触,使得连接气缸263与电源组22之间处于完整的串联电路,此时,连接气缸263通电后带动升降杆261、挤压架262、搅浑盘265往复升降,往复升降的搅浑盘265对油茶籽仁粉末进行搅动。
35.所述的驱动装置3包括连接板31、双向气缸32、两个活动架33和两个角度杆34,电源组22之间安装有连接板31,连接板31的中部安装有双向气缸32,双向气缸32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活动架33,活动架33与连接板31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活动架33与深入筒24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有角度杆34,具体工作时,通过双向气缸32带动两个活动架33相向运动或者相反运动,两个活动架33相向运动时,会通过两个角度杆34带动两个深入筒24角度调节,在两个活动架33之间距离最短时,深入筒24呈水平状态,两个活动架33相反运动时,会通过两个角度杆34带动两个深入筒24角度调节,在两个活动架33之间距离最大时,深入筒24呈垂直状态。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
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719142.html

最新回复(0)